哪些准妈妈容易生出“唐宝宝”?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当准爸妈知道孩子存在唐氏综合征高风险时,心都是揪着的。因为“唐宝宝”有着“单纯”的面容,但是大多为严重智能障碍,并伴有其他问题。哪些高危因素会导致“唐宝宝”的诞生?孕期如何进行筛查?如何预防“唐宝宝”闯入人间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于红主任医师为您指点迷津。


哪些准妈妈容易生出“唐宝宝”?

“唐宝宝”长啥样?

于红主任介绍,之所以将3月21日定为唐氏综合征日,是因为321这组数字有着特殊意义,代表着3条21号染色体,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之一,大约600到800人中有1人。

“唐宝宝”们都有着一样“单纯”的面容:面部轮廓扁平、小眼裂、眼距增宽、外眦上斜、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张口吐舌、耳廓发育不良、低位耳等。女性通常无月经、不孕;男性隐睾、精子数量减少、不育等。

据了解,大约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大多为严重智能障碍,并伴有其他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唐氏综合征患者平均寿命为20-30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部分患者可存活至40-50岁,但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哪些准妈妈容易生出“唐宝宝”?

于红主任介绍,遗传因素是其中主要的高危因素。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或神经管缺损患儿;夫妇之一是染色体平衡移位携带者或倒位者或单基因病患者;有脆X染色体综合征家系的孕妇。

孕妇高龄是唐氏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21-三体综合征发病风险随着孕妇的年龄增加而增加,产时年龄≥35周岁发病概率显著增加。研究学者曾做统计,高龄妊娠(35岁)导致的结果,孩子罹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约为1/380,而20岁的产妇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仅为1/1400。

另外,孕妈妈在孕期接触过致畸物质,如放射线、化学药物、毒物等,或者在怀孕期间有病毒感染、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是高危因素。

怀孕时能看出来是“唐宝宝”吗?

在产检时,注意这几个时间段进行相应检查,以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在早孕期11-13周+6,进行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测量;早孕期11-13周+6,中孕筛查15-20周+6,分别进行母体血清学筛;孕12-22周+6,进行无创产前DNA检查(NIPT);孕20-24周,进行系统B超(大排畸B超)。

专家介绍,筛查出高风险或异常的宝宝,只是提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风险比较高,应进一步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明确诊断,如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一般情况下,如果产前诊断确诊为21三体,建议终止妊娠。当然,首先要告知孩子父母具体情况,讲解风险及预后,尊重家属的选择。

如何预防“唐宝宝”闯入人间?

由于唐氏综合征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预防唐氏儿出生的关键,因此定期产检非常重要。

专家建议,对于普通低危孕妇,普遍建议先唐筛,而对于高危孕妇,尤其年龄大于35岁的,普遍建议直接做无创DNA,因其相对于唐筛准确率会高很多。由于目前没有治愈唐氏综合征的方法,若孩子出生后发现患有此疾病,建议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刘敏 钱惠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