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的好处是什么?

沐子影视说


结构化思维定义

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对各要素进行分类,找出重点进行分析,寻求对策,并制订行动计划。

基本原理

对事物结构进行剖析,得出事物客观规律。“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结构思维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

结构化思维的特征

(1)以假设为导向,严格的结构化

  首先定义问题(或目标),列举所有可能的答案(或道路),然后运用排除法,找出最优解。这是从结果逆推的思考方式,有利于目标达成。

(2)以终为始,运用3P(Purpose,Principle,Process)原理

Purpose——目的,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考虑其意义目的,意义目的明确后,确定是否有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衡量标准?

Principle——原则,开展这些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选择相应的流程和方法。Process—— 流程,要实现最终的目标和结构,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是什么?应该如何匹配时间和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控制。

结构化思维的步骤

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

结构化思维的作用

  • 能够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获得老板的赏识,客户的青睐;
  • 能够制作出周密的商业计划,从而牢牢地控制住企业生命线;
  • 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 能够有效地安排好学习与工作,快速掌握新岗位、新工作所需知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 结构化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勤于写作。任何一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结构化思维的产物。我们很多朋友觉得写东西太难,其实症结不在于对文字的把握,而恰恰是对缺乏对思维结构的把握。所有文章,必然要有“中心思想”,这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确立目标”;为了表述这个“中心思想”,必然要分段陈述,各个段落有各自的“段落大意”,来支持“中心思想”,这个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资源分析”;提纲出来以后,分段展开陈述形成文字,就是结构化思维中的“制订计划”。

    其次,遇到复杂问题时,养成如下习惯:

      ①准备好笔和几张纸;

      ②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可能的目标,想到就写,不要在此时要求自己思考周密,反正是草稿;

      ③在另一张纸上对第一张纸上的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资源分别列出,列的时候可暂时不考虑资源冲突,有助于你对每一个目标都考虑周全,而不瞻前顾后。这时你已经具备了几个备选方案,给他们编上号;

      ④在第三张纸上再结合资源冲突,对第二纸上的各个编号方案分别列出“好处”与“风险”;

      ⑤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原则,在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⑥对选择出来的方案进行精加工,形成一个可执行方案。可执行方案的标准是:

    • 该方案中的资源是你具有而且可支配的;
    • 方案中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 方案中各环节都具有可检查的指标;
    • 方案最终有交付物。

    (注:回答参考了wiki.mbalib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