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没有人说,陈家洛,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金庸笔下的男主,有好几个都被骂的很惨,其中最惨的要属张无忌和陈家洛。

这世上有一种人,擅于通过别人的一两句话来给别人定性,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当别人举其他的例子来反问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别人钻牛角尖。

他们总觉得张无忌是渣男,而周芷若是弱女子。没有人记得张无忌一直都在护着周芷若,周芷若却要拿霹雳雷火弹炸死殷梨亭,一丝一毫都没有顾及张无忌对她的情意和武当张真人对她的恩情。所以有时候,我真的很不理解,也很为这些人鸣不平。

张无忌因为在“四女同舟何所望”这一章节里面有一句心里活动,而被网友骂成渣男。他大概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怎么就变成渣男了,明明船上的这四个人,他哪一个都舍不得。

从来都没有人说,陈家洛,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今日,如果我说陈家洛人生没有选择,他其实很可怜,有几个人会相信呢?

很多人都不相信陈家洛没有选择,觉得是我在满口胡诹。他是红花会的总舵主,有千千万万的手下,霍青桐和喀丝丽两姐妹都深爱着他,如果这算是没有选择,那天底下所有人都没有选择了吧。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人生只有这些表象的话,那陈家洛这一生也不会这般坎坷了。

他是陈世倌之子,家里是海宁名门望族,父亲是朝廷大官,兄弟是当今皇帝。以乾隆对他的感情来看,他本有机会做一个高官,这一生衣食无忧,享尽朝廷俸禄的。

这个机会,从他母亲让于万亭带走他的时候【徐氏为了保全陈家洛的性命】就破灭了,他注定要走上一条与朝廷对立的路。

那一年,他十五岁,刚中举人。他虽不明白姆妈为何要他跟义父去江湖,但他还是照做了。

那是他第一次没有选择,而这一次,也只是个开始。

数年后,他义父于万亭病逝。红花会一众当家“千里接龙头”,奉陈家洛为新的总舵主。他自知年少浅薄无能但此重任,一再推迟。

这一次,他也没有选择。因为,这是他义父的遗命,要他接掌红花会,继承反清复明的使命。

理由是:将来举大事,只有他才能完成。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问他愿不愿意,就给他安上了一个反贼的名头。

读到这里,我忽然有点同情起陈家洛来。他好像只是这场满汉之争里面的牺牲品,糊里糊涂地就被成为了计划的执行者。根本没有人问他是不是愿意,也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用现在的话来说,更像是道德绑架。身为汉人身为义子必须要承受的责任。

可红花会的总舵主,哪里是这么好当的。绿林上的好汉,极重义气,凭着遗命要他们俯首帖耳不难。但要说让他们心悦诚服,却极是不易。陈家洛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谋,博得众人信服,手段老练得竟不似一个二十来岁的公子。

再后来就是救文泰来、擒皇帝、立盟约、遇上霍青桐和喀丝丽,在感情之间徘徊。结局,爱人既死,红花会也分崩离析。

陈家洛之所以为人诟病,是因为他错信乾隆,害的香香公主惨死,红花会兄弟伤亡惨重,众人不得不逃亡回疆大漠。

这件事,他难辞其咎。无论谁要用这个原因来骂他,都的确不算太冤枉他。

错归错,但他同样没有选择。

乾隆年间,大清声势正盛。反清复明,谈何容易?红花会势力再大,又怎么大的过朝廷数百万的精兵。红花会想举事,一刀一枪地夺回江山,怕是没这个可能。他们所倚仗的只有陈家洛的身世。

义父的遗命,汉人的希望,兄弟的希冀这些道德绑架,让陈家洛不得不同意劝说乾隆。

很难想象,偌大地红花会举事地希望居然是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他们凭什么以为这段身世能让乾隆放下现有的一切。

如今,他是九五至尊,享尽人间富贵,坐拥万顷江山。跟着红花会举事,成功了固然可喜,万一失败呢?失败了,他如今的一切都会失去,自己必然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还有后世的骂名。

那成功了呢?成功了,或许他还是皇帝,只是变成了汉人的皇帝。汉人的皇帝,未必比满人的皇帝好当,改朝换代的代价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承受得起的。

我实在想不出,乾隆有什么理由帮着红花会重建汉人的江山,他吃饱了撑的么?

红花会的失败,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他们太过天真,以为凭借一段人云亦云的秘事就能改朝换代。

江湖人想事情总是那般简单,以为这个天下都像他们一样,以义气为重的。可朝廷不一样,官场不一样。一个坐拥天下的人,又怎么会囿于把情义二字呢。

一件事做错了,就需要有人来承担。想到这里,我总觉得陈家洛很可怜,明明他没有选择的权力,却要为最后的结果负责。读者对他,是不是太过苛责了。

红花会是他的政治,他的政治是失败的;而他的爱情,也是失败的。

从来都没有人说,陈家洛,其实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他爱的是喀丝丽?还是霍青桐呢?读者不确定,连他自己也不能完全确定。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同时爱上了两个女孩儿,那么一定要选择后面爱上的那一个。因为如果你对前一个真的是爱,那么也不会有后面一个的故事了。

我觉得这句话很对,而小说里面,陈家洛也是这么说服自己的。爱情里需要仰慕,陈家洛是个书生,他骨子里还是喜欢天真烂漫的温柔。霍青桐是个骄傲的女英雄,要她如喀丝丽一般崇拜这陈家洛,她大概做不到的。

在他的思想里,霍青桐若是没了他,大概只是会伤心难过一场,而喀丝丽没了他,大概是活不成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个托词吧!毕竟人总是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的。

人总是要做出选择的,如果真的要辜负霍青桐,那便好好地爱喀丝丽吧!陈家洛连这件事,也没有做到。为了汉家的国大业,他牺牲了喀丝丽,把她让给了乾隆。

读者耿耿于怀的,也正是这件事;但同样这件事,他依然没有选择。

乾隆提出的条件里,有一条就是香香公主。皇帝以此作为要挟,他给还是不给呢?

如果换做是你,你献还是不献?

不献,乾隆不答应举事。红花会的弟兄怎么看你?天下的汉人怎么看你?

红花会的兄弟会埋怨你不顾大局,天底下的汉人会骂你沉迷女色,误了复国良机。中国的老百姓在指责一个人的时候,是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的。

那么计划失败了呢?他们又会说,陈家洛,你怎么能轻信皇帝?

对,错的人永远都是他陈家洛,你们只是人间的看客。他失了爱人、折了兄弟、丢了地位、舍了机会。明明他才是失去最多的那个人,为什么还要他来承受世人的骂名。他一生之中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从来都没有他选择得余地。

唯一一个,他有机会选择,还是乾隆给的。浙江海宁,乾隆曾许他一生荣华。他还是选了红花会,选了那个天下汉人反清复明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