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印度这个国家?你怎么看?

小强4896605


印度这个国家有点眼高手低,牛吹的挺大,真干起事情来就现眼了。

下面举几个例子你们看是不是这样的。

关于印度的大国梦

印度,在独立之初就有一个大国梦。

印度的第一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印度要不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不什么都不是。

(尼赫鲁)

所以,在独立后,印度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国家地位,比如加入不结盟运动,凭借着印度人的三寸不烂之舌,还真在不结盟运动组织中混的风生水起,哑然有第三世界领袖的风范。

外交上印度混的不错,在军事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历次印巴战争中,印度都是赢家。所以,印度还真的以为自己是美苏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呢。

然后,他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和真正的军事大国爆发了冲突,结果就现眼了。人数上、后勤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印度军队像被猛虎撵的羊群一样从高原上被撵了下来,就连首都都震动不已。

从此,各国才发现印度吹牛厉害,打军事弱国也还行,但碰上真正的军事强国就完了。所以,他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地位大降,再也没有领袖风范。

至于印度的大国梦以后能不能实现,我觉得只要他现实一点,把世界性大国的目标调整为地区性大国,还是能实现的。

但是,以印度不务实的性格,这有点难。

军事装备一直难以完成自给自足

兵者,国之大事。

所以,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国家在对待军队建设的时候都是非常重视的,印度也不例外,这里一定要给予肯定。

但是,对很多国家来讲,怎么样能自己生产武器实现起来就非常难了。

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武器制造能力还是很低的。

印度一直有计划提高武器的自给自足能力,所以上马了一些武器研发生产计划,看上去踌躇满志。

可惜的是,印度在这些年的武器研发上却很不如意。他自己研发的光辉战机,从80年代就开始了。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了2015年1月才开始交付部队,而且未来这款战机能否经得住印度人摔还是个疑问。

(光辉战机)

印度陆军的阿琼坦克也是如此。

阿琼坦克始于70年代印度国防部制定的计划,1996年实现量产,到2007年完成演习科目,被认为可以投入实战。此后,印度军方采购了100多辆。

到2015年,据印度军方自己透露,已经有75%不能用了。

原因是很多零件自己不能生产,需要进口,没有备用零件就趴窝了。

(阿琼主战坦克)

后来,直到印度从国外进口了相关零件才逐渐把这些坦克开起来,所以印度的所谓国产真是很神奇啊。


目前,经过多年努力,印度还是有超过6成的武器需要从海外进口,这一直是印度领导人的一块心病。莫迪上台后号召印度应该努力提高武器研发生产能力,并且承诺在未来会加大研发投入。

但我觉得吹牛的成分比较大。

经济上10年后世界第三

印度人一直对自己蜜汁自信,所以莫迪敢于向印度人宣布10年后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说实话,这个承诺有点难。

理由是:凭什么

印度这两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错,2010年,印度的经济增速是8.5%;2011年是5.24%;2012年是5.46%;2013年是6.39%;2014年是7.41%;2015年是8%;2016年是8.17%;2017年是7.17%。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印度在10年后还真能超过现在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但是别忘了日本也在发展。

日本过去确实经历了失去的30年,但是在制造业上却是世界上超一流的存在。这些年虽然没有抓住互联网革命,但是日本在工业4.0领域布局已久,并且到今天仍然保持了世界第三大研发投入国的地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

而印度的研发已经停滞了20年,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0.6%和0.7%之间。所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莫迪竟然敢说自己在10年后可以超越日本,不是吹牛是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谁抓住了谁就会是未来引领世界的强国,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意味着人均GDP很可能会达到10万美元级别)


所以,印度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爱吹牛的国家。


历史风暴


不得不说,印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发达的科技和成为强国的人口疆域基础,未来很有可能是东亚的最强国之一,俨然是南亚霸主的节奏,有它的发展潜力。 然而,印度在历史上从未形成一个大一统国家,至今仍然是相对松散的联邦,中央政府的权威并非是绝对的,这是印度历代政治家的心病。当今,印度也有自己的野心。

从我们的初步印象上看,印度似乎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网络上流传印度的火车都有挂票,不讲卫生等等一系列。

可见印度的世俗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普通民众的教育,等级制度的革命和分配公平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我们从多个印度电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去年的摔跤吧,爸爸和今年的厕所革命,都展现出印度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有行政效率低下,种性制度残存,女性地位低下,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拥挤,宗教与世俗权力斗争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这大大掣肘了印度的进步速度。印度也在试图加强军事建设,增强国家力量,以便有更多发言权。顺便提一句,印度的美女确实别有一番风情,有机会可以去印度看看哦。


秦右史


本人不喜欢印度,认为印度人太自恋了,喜欢吹“牛”逼。

公司同事,客户去过印度,第一感觉是脏乱差,一下飞机,出了德里国际机场,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德里王宫周围都是尿骚味,街上都是乞丐,贫民区就向集中营。

印度商人不守时,不讲诚信,爱耍小聪明,是出了名的,定了货,随时可能取消,而不告诉你原因。

孟买的交通会让人疯狂,女人夜晚都不敢出门,害怕被性侵。

印度宾馆普遍偏贵,三星级宾馆卖五星级房价,而且饮食单调,肉类食品主要是鸡肉,没有很多选择,食物都是油炸,咖喱为主,口味偏重。

印度媒体整天吹嘘印度多伟大,取得了多大成就,喜欢跟中国比,找到优越感。

印度商人喜欢吹孟买有多先进,给外人看孟买的富人区,海滨大道。

其实还不如上海九十年代繁华,中国人一般不吭声,只是礼貌性笑笑。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各地不同税,不同政策,是个很难做生意的神奇国度。

在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还有时间,客人入驻宾馆前的一条排水沟管道小改造,过了一年去,还没改造好,让客人不住地摇头。

印度人的自尊心很强,去了干万别拿中国去比较,会坏了对方好心情,而导致生意“黄”了。

反正不谈政治,不谈经济,不谈民生,只谈天说地,谈宇宙变化,就可以了。


光芒万丈34957


了解得不多,也就点皮毛。

个人觉得,平时调侃也就罢了,如果正式提问,还是不要用歧视性的称呼吧。中国人不愿意自己被别人歧视,以已度人,也应该尊重别人。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以印度斯坦族居多,占总人口的30%,宗教则以印度教与伊斯兰为主。所以,很难一概论之以“这个民族”。

给中国人印象最深且广泛为人所知的,无疑是印度教,因其种姓制度(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制度,因为法律上早已经废除,或称种姓文化比较合适)而闻名。

种姓文化带给印度人的是宿命而顺从。认命的低种姓和“贱民”们鲜有反抗,这在当今世界尤其是所谓民主国家并不多见,这是印象一。

印象二,印度人似乎挺为自己国家自豪的,网络上这种段子不少,不一一例举。这倒与中国人相反。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如果不是第一,必吐槽。这似乎旁证了印度人容易满足,乐观的民族文化。

其三,印度文化中对女性歧视比较严重,这点远比不上现代化进程中改造后中国。

其四,印度精英阶级深受英国殖民文化影响,接受的西方式文明理念比较多,也培养出了许多一流的科技人才。

其他就是文盲多,污染严重吧。

总的印象,印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受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形成精英阶级与普通民众尤其是低种姓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分割。精英阶级掌握了一流的现代科学技术,欧美化比较深。但基于其安于天命乐观的民族性,倒也相安无事。


灰太狼44967765


如何看待这个国家,一句话就是曾经富过、难有未来。我知道这么看似武断的判断会被人喷,毕竟印度现在经济增速也很快,人口不比中国少,而且平均年龄很年轻,还是民主制度特别受欧美国家的喜欢,就连俄罗斯跟印度关系也不差,欧美俄很多不肯卖中国的技术和武器却愿意卖给印度。

反正要说起印度的优势真是不少,可这些除了年轻人口的优势这一点当时中国也有,实际上剩下大部分优势在中印两国建国时印度就有了,可结果还是印度依然被中国的发展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流年本人之所以断言印度难有未来并不是因为三哥现在的经济不行、基础设施差等原因,毕竟当年我们也是如此,这些都可以通过持续发展经济解决。真正制约印度未来的是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偏偏这两点是骨子里带来的,很难改变。


印度属于南亚次大陆,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不要小看天气对一个地区民族常年的影响,如果你看古代历史上一些强大繁荣的文明,就会发现其大部分都处在北纬23.5度到北纬66.5度之间的地区,也就是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中间。这里有玛雅、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中国,也有后来的汉唐宋、蒙古、波斯、阿拉伯、奥斯曼、罗马、英国等。如果把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繁荣帝国标注在地球的纬度图上,就会发现大部分土地属于热带气候的非洲、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等地区都未出现过长久繁荣的强大帝国。

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气候,在温带生活的人,要辛勤的劳动才能到秋天有收获,养活自己和家人,才能吃饱穿暖。在繁忙的劳动中,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增加了人们使用发明工具的能力。可在热带地区,食物很好获得,甚至如果以部落存在,人口不过于聚集,靠打猎和采集就能吃饱。而天气又炎热能吃饱谁还愿意辛苦的耕地劳作,不劳动生产多余的粮食和商品,就没有很好的商业产生人与人的交流。
主体生活在热带的民族能产生繁荣国家文明的可能性确实远远小于温带地区,而印度大部分国土正处在热带。在热带想创造财富确实不容易,不信的可以夏天去泰国,抛弃空调风扇和冰箱去工作试试。

热带地理环境气候从根本影响着南亚次大陆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像种姓制度就是公元前600年随着雅利安人入侵所创建的,本质上就是侵略者压迫当地民族的工具,在历史上南宋被蒙元消灭后,也曾在中原建立类似的制度,把民族分等级,把汉民族压在最底层。可这种压迫带来的反抗让空前强大的元朝传了98年就亡国了。而印度本土民族则接受习惯了种姓制度两千多年,就连当年英国来了,也能接受。

主体在热带的印度,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实在太难,骨子里受环境气候影响产生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就很难改变,何况还有着地方千年种姓家族和中央的对抗、千百种的地方语言、缺乏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以及关键的政治制度。

印度的问题太多了,要么来一次摧枯拉朽的革命,把一切旧有的东西打破,要么就只能一点点改革。可世界留给印度的时间并不多,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智能制造,本质上都是在挤出人工成本对制造业的限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制造业一个工厂将大部分都是智能机械在生产,只需要很少有着高知识的人做维护和设计工作就可以了。
当制造业不再需要大量流水线工人时,印度庞大的年轻人口就是巨大的问题,看我国加紧制造业升级,加快人口向第三产业转移,就可见这一波跟机器的赛跑有多么紧张。


浮华流年说事


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印度的国力还是很强大的,毕竟那么多人在那儿。但是由于历史问题和建设的不同,印度的“缺课”还是很多的。在强国之中,印度绝对排不上号。而且印度的人均属于最穷困的国家行列。印度的体制表明他不能像中国一样集中力量发展,印度各个邦权力很大,中央集权很弱。印度的经济不太靠谱,以农业为主,人均农业产量远低于中国但是为了赚外汇还拼命出口粮食。工业和非洲比很强,和欧美中国相比呵呵。军事力量主要靠买,士兵待遇差,能力值得怀疑,维和、实战战果很差。文化上信奉印度教,将大量时间精力花在宗教上,干实事儿不靠谱。


siafyifan


尝试写一点自己粗浅的理解。

印度无疑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它继承了英殖民者在南亚的绝大部分领土,在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军队规模等方面,其他南亚国家都无以与其匹敌,也正因此,其对待南亚邻居的作风常常被指责为“霸道、蛮横”。在国际上,印度也积极发挥作用,不论是尼赫鲁时代印度“不结盟运动”领袖、第三世界领导国的地位,还是当前莫迪长袖善舞,利用有利的地缘位置与美日走近,又没有放弃与俄罗斯的亲厚关系,都表现了印度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

国内方面,印度着实是个万花筒般的存在。在这个谜一样的国家里,人们既能看到辈出的商业大亨、IT精英、宝莱坞明星和政治家,也能看到街边无数食不果腹的乞丐和流浪者(尤其是儿童乞丐令人心碎);既有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在常春藤大学内执掌教鞭,又存在旷日持久难以解决的通胀赤字问题;既有政治家在西方论坛上大谈自由民主的先进理念,又有正常人难以想象、频繁发生的社会陋习,例如童婚、虐待女性、将社会严格分化开来的种姓制度等等;既有无数灿烂的宗教文化,又有无数大神们招摇撞骗,动辄无数信众跟从。

(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与破烂的贫民窟)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存在“两个印度”,一个是精英掌控、精英受益,与西方高度接轨的印度,另外一个则是籍籍无名的大众组成的印度,在这个印度里,下层民众艰难地讨生活,并固守历史留下的传统观念和习惯。两个印度截然分开,并行向前,共同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北海图


2017年,我们环球飞行的倒数第二站,在印度。半个月,穿越了整个印度,一路所见,是许多孩子的眼泪。

印度是伟大国度,有恒河和印度河孕育的千年文明,也有在宝莱坞和班加罗尔崛起的文化与科技产业。

然而,众多社会积弊,仍疼痛地击打着这个国家。而孩子,成了其中最为疼痛的一部分。

一些孩子,出生第一天,就被丢弃在下水道;

一些孩子,不到10岁就被嫁掉,成为娃娃新娘;

她们长大成人的旅程,遭遇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歧视、性侵、暴力…

若非亲眼相见,你很难相信作恶之人如此残忍。而这些黑色,如此让人愤怒。

然而,让我们庆幸的是,即使世界弥漫着黑雾,雾色深处总有隐隐的希望和不会被遮掩的亮光。

在印度,我们见到了有一名女性,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近千起的童婚,让那些脸庞还稚气的娃娃新娘,逃离男人的拳头;

有一名大叔,成了拯救500名女婴的“天使医生”,他免费为女婴接生,为孩子送上鲜花和蛋糕,用整个医院的爱去祝福她;

有一个奶奶,40年来收养了1400个被丢弃的孩子,让这些孩子避免成为乞丐、小偷,有了共同的母亲,也有了完整的童年。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镜子,

它不该倒映着这世界的黑色。

想要这镜子里有明亮,

大人们就得努力让这世界变得更好。

2012年,导演和演员阿米尔·汗,制作了一档电视节目:《真相访谈》。

节目里,陈述了印度社会的种种问题:

杀女婴、儿童性侵、巨额嫁妆、医疗失当、包办婚姻、种姓制度…

每一集,它都把这个国度最疼痛的伤疤,

沉甸甸地放在每一个印度人面前,

它试图剖析种种疼痛后的社会成因,

并与每个观众认真探讨改变与拯救之路。

节目里,他这样讲述制作这档节目的原因:

这些苦难,让我深感不安,感到哀伤。有时我想,为什么要去思考这些与我无关的事?我的生活幸福美满,别人的苦难与我何干呢? 但是它确有干系。因为我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一连串的事,把你我和每个人都联系在一起, 一呼一吸中,体会心中的共鸣。

2009年,韩国作家孔枝泳以真实事件写下了小说《熔炉》,在书里也同样有这样一段话:

不要用满腔的愤怒和眼泪结束,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重要的是永远记住真实,这才是拯救希望的稳固根基。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想改变世界,而是不想让世界改变我们。

① 娃娃新娘的拯救者

我们见到这个女孩时,顶着一头短发,笑容灿烂。

女孩却经历了这样的故事:

小时候,她、姐姐和妈妈就被父亲赶出家门。

10岁,父亲又逼着把姐妹俩嫁给了一个老男人。

价钱约两万人民币。

对方酗酒、吸毒……还是个…艾滋病患者。

说起这些,女孩止不住开始流泪,却倔强地抬起了头。

后来,她逃了出来。帮助她的是这个了不起的女性:克里特·巴蒂。

只有在克里特的怀里,她才笑得像个孩子。

全世界大约百分之四十的童婚都发生在印度。

尽管法律规定女孩到了18岁才能结婚,然而童婚在印度农村依然大量存在。

许多父母都在为10岁左右的孩子张罗婚礼。

许多“新娘”不到13岁就开始带孩子。

帮这些孩子摆脱痛苦命运,也是克里特的目标。

2011年,她创办了印度新娘公益组织Saarthi Trust。多年来,帮助了900多个陷入童婚噩梦的孩子。

她的工作甚至被写在印度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废除童婚的人”。

多年的奔走中,克里特收到了50多次死亡威胁。

克里特曾赌上性命去救一名17岁的童婚新娘。女孩从酒醉的丈夫身边逃离,克里特把她带进了安全屋。

克里特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她宁可冒着生命危险留在沙漠里,也不愿在那样的家庭里再多待一秒。”

女孩逃离的地区,常发生丈夫对妻子的谋杀案;一些男子甚至会把硫酸泼在妻子的脸上。

克里特的童年也曾遭遇磨难:2岁时,做医生的父亲,就残忍抛弃了她和母亲。

克里特被邻居取笑为“野种”,她不得不学会早熟,并努力考上了拉贾斯坦大学。

四处为女孩奔走的克里特,一直没能有空谈恋爱。

她说,如果有一天成为母亲,

我希望能生一个女儿,

但希望她能生活在最美的印度。

② 接生女婴的天使医生

因为常年的重男轻女,印度的男女婴儿出生比例非常畸形, 女孩的数量占比逐年减少:

1961年,1000个男孩对应976个女孩,到了2011年,变成了1000个男孩对应914个女孩。

畸形的观念,让各种非法堕胎、丢弃女婴,成为血淋淋的现实。

2017年,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处下水道,

19具女婴被发现丢弃在那里,尸体缠绕在一块,让人心碎…

浦那市,医生加内什·瑞克甚至接诊了这样的病人——

因为生下女孩,愤怒的丈夫用硫酸泼了她的脸。

丈夫的家人甚至想为她做一张虚假的死亡证明…

深受震动的瑞克,决定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年后,他发起了“拯救女婴行动”。

只要在他的诊所诞生的女婴,所有费用全免。

瑞克还会带领全体护士,围着母亲和女婴唱生日歌, 送上鲜花和蛋糕,让刚出生的孩子拥有整个医院的祝福。

瑞克还会像唐僧一般在家属的耳边不断念叨:

这是个女孩!我猜她肯定是个女孩!

恭喜你们有了一个女孩!

她们能和男孩一样能干!

瑞克的免费政策非常吸引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他的小诊所生产。

在他的“洗脑”教育下,当地人对女孩的态度,也一天天改变着。

5年里,超过500个女婴在小诊所里顺利诞生。

这也意味着瑞克少收了500多台手术的钱…

瑞克的家人一度担心,担心生活难以为继…

但最后,一家人还是决定支持他。

瑞克的爸爸甚至说,愿意再去集市当搬运工,

也要让儿子把女婴免费的政策坚持下去。

③ 1400名孤儿的妈妈

在印度,我们还探访了一个特别的“母亲”,

她是超过1400名孤儿的母亲。

玛依的一生,是一个很让人唏嘘的故事——

玛依10岁时,被迫嫁给同村一个30岁的男人。

20岁时,她已给丈夫生了三个儿子,但因为得罪了村里的地头蛇,在对方的报复撺掇下,玛依的丈夫把她赶出了家门…

玛依只能带着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火车站靠卖唱为生。

真实故事改编电影《I am Sindhutai Sapkal》画面

最初几年,玛依就靠着来往旅客的施舍过活。

但人潮汹涌的火车站,玛依总会发现被遗弃的孩子。6岁、2岁、甚至2个月的婴儿…

作为母亲,玛依难以抛弃这些孩子,

只能每天多讨一些食物,努力把他们养活……

电影《I am Sindhutai Sapkal》画面

日子一长,虽然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正式手续,玛依还是慢慢变成了这些孩子事实上的“母亲”。

后来,每到一个村子、一条大街、一个车站,

她都会发现并领走一些无人收养的孩子。

40年来,她前后抚养了超过1400多名孤儿。

第一眼见到玛依,你会发觉,岁月曾给她的的那些苦难,没有留下沉重和自怨自艾。

反而,这是一个特别和蔼且有趣的老人。

玛依说,我曾经还是女孩的时候,有过一些很不好的经历。

但作为一个女人,我现在的态度是:

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帮助他人,再去影响这个社会。

如今,在印度公众的帮助下,

玛依建起了4座孤儿院,收养着185个孤儿。

孤儿院有了宿舍、电脑室、自习室……

孩子有了画笔,也有了应有的教育。

他收养的第一个孩子,52岁了,有两个孙子,也一直留在妈妈身边,帮助在孤儿院的其他孩子。

在孤儿院工作的人,都为身在其中而自豪。

而他们身处的社会,也正努力改变,待孩子以文明且温暖的方式。

任何时候,这世界都该向美好的方向延伸。


张昕宇梁红


印度这个国家充满希望,但是前途坎坷!

说印度充满希望是因为:

1,印度的人均GDP很低,保守估计人均GDP不足二千美元。这一方面显示绝大部分印度民众生活艰辛。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印度的经济成长空间十分巨大,因为人均GDP基数低,所以成长空间也很大,倘若印度人均GDP从二千美元成长为六千美元,印度GDP总额就会达到8万亿美元左右,站上世界前三是没悬念的。

2,一旦印度GDP到达8万亿美元,加上印度的庞大人口基数,印度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市场(也许还是第三大市场,因为欧盟前途难测。)。到时候,印度就有能力以市场换投资丶以市场换技术了。倘若一切顺利,印度将会再次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最终印度GDP总量可能会比肩中美两国。

3,印度人口众多,如果利用得好,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将会为印度经济带来巨大的助力。

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绞肉机”。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就业者的劳动强度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物欲也很强,这一方面刺激了市场消费,另一方面会极大的降低生育率。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对人口成长的压制很显著,欧美国家如此,日韩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当然印度也不会例外。印度目前人口出生率高,就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造成的,但同时这也预示着印度还有巨大的潜力。

4,得印度洋者得天下。印度正好处于印度洋的核心位置,可以说是得印度者得印度洋。因此以"印度"之名,命名印度洋,是有其合理性的。

印度洋是全球贸易的大通道,是全球海洋战略的战略高地。同时印度洋四周也是世界战略资源的重要产地。例如波斯湾的石油丶澳洲的铁矿丶热带的橡胶丶瓜果丶木材、粮食、海产…。

倘若印度崛起,一旦掌控了印度洋,那将会在全球事务中,拥有极重份量的发言权。印度将会获得主导全球地缘政治的能力,届时全球秩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说印度前途坎坷是因为:

1,印度由于发展滞后,所以失去了经济腾飞的最佳时机,印度的高端、中端、低端产业,都面临着域外极强的竞争。印度并不占据竞争优势,前路坎坷!

2,印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脱胎于英国殖民地,印度国内的地区问题丶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种姓问题…都极为复杂,而且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一旦经济发展加快,就难免会出现利益分配方面的纷争,一旦纷争扩大并且恶化,将可能会对印度造成巨大的打击。

3,印度经济要发展就需要耗资巨额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印度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无权也无力充分调配国内的全部资源。如此一来,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而且这个资金缺口太过巨大,无人敢扛。但是基础设施不足,又会反过来对印度经济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

4,如果印度彻底崛起,印度洋的掌控权必将归印度,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就必须改革,说难听点就是美国的霸权结束了。美国显然不会甘心接受这种结果。

美国如今处处针对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显然不会甘心让印度成长为第二个中国。况且印度的地理位置优势不是中国能比的,一旦印度崛起,美国的印亚太战略就失去了意义,当然石油美元也会立马终结,美国的霸权也就到此为止了。

由此可见印度继续前进,印美两国相撞就是迟早的事。即便是印度及早准备,小心应对,印度也难过美国这道坎。这不,莫迪政府刚刚连任成功,印度的政策稳定延续刚现曙光,美国就动手打压印度了,美国立马取消了印度的贸易优惠国地位,这还只是第一步,毒招还在后面。

虽然中印有领土争端,作为中国人,我还是乐意看到印度顺利发展,只有整个东方都发展起来了,才能遏制住美国的霸权,才能让美国重新变回到那个二战前的充满活力丶奋发向上的美国,人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鬼影147951010


看到这么多人在嘲笑、无视印度,无视身边正快速崛起的力量,真为国家担忧。一个国家的能力和未来的决定因素是人、资源、和组织能力。

1、印度有近14亿人口,人口年龄构成很好,近些年逐步在普及基础教育,人口素质在快速提高,从人的量和质的发展速度来说,印度潜力巨大。

2、印度有300万平方国土,且气候适宜,大约26亿亩耕地,本身资源丰富。再加上印度地理位置优越,且三面环海,容易获取外部资源。

从资源上看印度也不应被小视。

3、组织能力是印度现在的短板,印度还未建立起基层的组织能力,只能较有效组织城市资源和精英人群,这些还不足印度人口和资源的20%,潜能还有80%。近些年莫迪代表的人民党正逐步将组织力伸向基层,如果印度完成了对基层的有效组织,将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挡其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大家今天看到的印度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正是70年前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有什么理由认为其他人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