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下放农村土地审批权,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中国人口有14亿多,由于人口激增,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在不断上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还要进入城市,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国家下放农村土地审批权,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提出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将国务院可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8省市被选作首批改革试点,试点期限为一年。具体实施方案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订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之所以将四大直辖市和江浙皖粤八地作为试点,因为这些地方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一些地方可能存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接近枯竭的状况。

先期让这些地区试点探索,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国家下放农村土地审批权,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国家为何下放土地审批权?

近几年城镇化速度急剧增加,国有土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尤其在很多大城市,建设用地尤为紧张。

而之前因为审批时间长、流程繁琐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城市耕地转性的困难。也会导致很多农业现代化企业都会因不能拿到土地而错失机会良机。

也就是说,过去对建设用地实行了二十多年的国家计划管理,现在可以通过试点,从刚性审批制度改为相对柔性的指导性管理制度。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省一级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调整年度用地供应计划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为地方通过建设用地资源的再配置,激活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力。

国家下放农村土地审批权,对农民有哪些影响

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啥利好?

本农田转用征收权力下放到省,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各类产业建设加速,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家门口就业,将极大地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大发展,也将促进农业投资和商业资本进入三农。

《决定》通过让农用地得到更良好的开发使用,以激活与农业相关周边产业。包括,休闲经济、种养殖业、食品加工、餐饮娱乐、田园综合体项目等,还可以激活新兴产业,比如,养老产业、文娱项目、农旅结合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农用地加速审批还可以快速推动大棚经济、室内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新农业的发展速度,帮助农民提高就业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并且,很多地方农民是盼着土地被征收的。《决定》出台,也将会让一些土地征收环节减少、速度加快。

后记:

我们希望这次土地审批和管理权限下放带来的深化改革的一小步,将引领未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毕竟疫情过后,需要迅速恢复经济,需要利用城市化优势重新解决增长潜力的问题。而下放土地审批权这一探索可以释放土地的潜力和活力,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共同助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学习,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