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丧偶后再找对象,不领结婚证最好,好就聚,不好就散。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老人丧偶后再找对象,不领结婚证最好,好就聚,不好就散。怎么看?

我是认为不领证是最好的,原因如下:

1.本来双方都是老人,没有多少年的自由可以享受,不能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2.老人家的心思不如年轻人一般单纯,年轻人在一起是多少是为了爱,即使没有爱也能培养,老人就不行了,老人要的是个伴,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分,如果领了证就没那么方便了。

3.牵涉到财产,有的老人家大业大,丧偶后是为了找个能照顾自己的,如果领了证就会出现财产纠葛,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因为是丧偶走到一起,肯定双方都会有不同子女、亲戚,如果遇到子女通情达理的一大家都能和和气气,遇到不讲道理的,老人家也不会幸福,分开是必然的。

5.老人家的性格都是很犟的,不如年轻人随和,几十年养成的脾气,不会一时半会为了一个老来伴改掉,肯定少不了争吵,因为没什么感情加上争吵多了,还不如一个人过。

6.如果两个人合得来,感情也好,领不领证都无所谓,关键还是看老人家自己的意愿,多尊重老人家的想法,再说老人幸不幸福,一个结婚证也是不能保证的。

7.领了证,万一合不来不想过了,还要去办离婚,老人家的面子挂不住呀。

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的,可以留言哦!


壹点点儿


我来说说我的一个男同学,离婚多年,含辛茹苦独自带大姑娘,孩子成人结婚生子,他总算也松了口气,没几年就该奔六啦开始想着给自己找个伴吧。没多久眉分色舞告诉我们别人介绍了个老师,人长的也不错,俩个人相处还好。也是要奔结婚,谁知道黄昏恋也要和年轻时那样浪漫,什么财礼啊,旅游啊,婚房啦统统少不了,我这同学经济条件不错,本就有房子,但觉得老了还那么麻烦的。我们也认为就是搭伙过日子呗,同居就得了,结啥婚嘛,合得来就过,合不来就散,能省去好多麻烦,毕竟都老了,没那么多羁绊了。不过反正最终就算吹了。以后又陆续找了几个,他的原则是不结婚,在一起过日子,日常开销都是他出,包括出国旅游啊国内游都是他出钱,有时也给女方买点礼品啦,生日礼物啦等吧。按理说也可以吧,但也有矛盾,刚开始还行,日子久了,女方老找各种理由要钱,我们同学就把握这个原则,生活开支,我出,大宗支出,没正当理由不给,所以女方一不高兴走人了。所以从我同学的经历看,老了再找伴,真的没结婚的必要,在一起同居搭伴生活不寂寞,有精力出去旅游,男的经济条件可以就别吝啬鬼,真诚对待女方,就像我同学,在经济上不太计较,但女方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让男方无畏的付出,自己只会索取。真心换真心嘛。


非常时期很开心


这问题我赞成结伴过日子,处好了一样终老,如果你找个母老虎天天斗气没退路,找个病殃子不是三高就综合症天天吃药报销也不行,当民政局长不能干,如果找个投情意合的过日互敬互爱,不图金钱的就是吃苦受累心里甜,满床儿女不如半床夫妻,当然先不领证,过日子认可了有个伴最好。真正相互了解了后愿领证的可领,不愿领证伴到终老一样的好




手机用户洋羊健生倡导


并不认可这个观点。即便是作为老年人而言,找对象也不是儿戏,岂能随随便便,说在一起就在一起,说散伙就散伙呢。

现实生活有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不领结婚证非婚同居,他们选择非婚同居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从老年人的角度看,是因为许多老年人怕将来一方去世后,在财产分割上产生纠纷,同时也担心百年之后无人赡养。他们认为,如果对方先于自己去世,自己又因婚姻问题“得罪”了子女,可能会陷入无人照顾的困境。无奈之下,老年人只能委曲求全,选择“非婚同居”生活这种折衷的再婚方式。第二,从子女方面讲,子女对遗产问题比较担心,但是多数子女认为,只要“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切事情都好说;此外也有子女觉得平白无故地加重了赡养的负担,心里别提有多别扭。因此子女对老年人“非婚同居”的选择也就给予了默许。第三,百年之后的安葬问题也是矛盾的焦点,在现实生活中引发过不少纠纷,因而安葬问题也成为老年人做出再婚选择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第四,简化手续,减少麻烦。很多同居老人认为,晚年找伴的目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精神上有个依托、生活上有个照顾,可以少给儿女找麻烦。他们已缺乏婚姻的激情,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讲究排场。相对于社会中青年人和中年人而言,老年人是一个相对贫困的阶层,经济地位上处于边缘地带,为尽量避免办婚宴、请客送礼、给双方亲友子女减少各种可能的麻烦,他们宁愿避繁就简,实行同居。老年人同居而不领证,相对来说简化手续,比较自由,万一双方“没感觉了”,分手起来会比较容易,还可以省去一部分费用。 

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认可这个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法律角度上来讲,没有领结婚证就在一起同居,这种关系是不受法律保护和认可的,一旦后续出现了纠纷,特别是经济上的纠纷,就很难说清楚,也容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拿财产的继承权来说,如果两个老人同居在一起没有领结婚证,后续如果牵扯到财产继承的问题就会非常麻烦,毕竟还涉及双方的子女和家庭,现实生活中这种因为财产继承的问题而撕破脸皮,诉诸公堂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为了以后在相关经济利益上能够名正言顺,不造成不必要的纠葛和麻烦,作为老人,还是要领结婚证,即维护了双方的权益,也避免后续的纠纷。

其次,由于没有法律婚姻做保障,老年人这种同居关系很不稳定,双方也没有患难与共的感情基础,这种不稳定不牢固的关系很容易被现实生活中很多因素击破,由于没有任何的保障,全凭双方的个人喜好和意愿,这种关系也变得随意,极容易在感觉不合适的时候就选择分开,这对老人来讲也是一种伤害和打击。同居老人在一起生活需要互相磨合和适应,而人到老年,性格多已定型难改,相互磨合与适应的难度比年轻人大得多,相互之间较难适应。因此,从现实的角度而言,非婚同居并不可靠。此外,有些老年人一方或彼此提防日后有变,隐匿自己的财产、收入,来自双方的互不信任,也埋下了同居不协调的隐患。这些临时家庭一旦瓦解,其所留下的各种矛盾也是很难调解的,类似的经济纠纷常以老年女性的倒霉而告终,给她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再次,老年人非婚同居,存在上当受骗的风险。由于老年人非婚同居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属于不合法的“婚姻”,自然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极容易被不法分子、动机恶劣者钻空子,为个别居心叵测的人玩弄女性提供可趁之机,存在上当受骗的风险。一些老年同居者往往相识时间较短,许多老年人在对对方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仍然急于跟对方一起生活,轻信对方的谎言,以至于同居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对双方家庭关系带来影响。对于男方家庭:增加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新矛盾。虽然对于父亲选择的这种非婚同居的方式,子女表示了认可,但是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对子女切身利益的客观影响仍然存在。因为担心财产会流失,有的子女对父亲同居的对象持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尤其是如果触及到较大的经济利益,比如房产时,往往会引发激烈冲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父子关系破裂。对于女方家庭:子女接受的程度更低,所以,女性老人选择非婚同居的方式可能会失去得更多,其子女可能以此为由拒绝赡养老人,对母亲的生活不闻不问,拒绝提供生活上的照料、患病时的护理和经济上的供给。并将老人原住房占为己有,使老人的居住权利无法实现。 

所以基于以上几个层面,我并不建议老年人不领结婚证就在一起同居。

虽然我不认可老年人非婚同居这种现象,但是我还是尊重他们的这种选择,针对老年人非婚同居这种现象个人觉得应该明确两点:第一,老年人再婚登记的最大障碍是子女的反对。因此,老年人同居涉及复杂的人情、社会因素,是缓和家庭矛盾的一种妥协。第二,老年人同居有别于年轻人的同居,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非婚同居”来妄加评议,伤害老人们的心。对老年人同居我们要充分理解,加强引导但要顺其自然。

作为一种在“银发浪潮”中衍生、发展并被逐步接受的社会现象,对于老年人非婚同居,我们不能再以世俗的完全批判的眼光来给予道德的审判,法律的否定,不能简单地判断其是与非,或者应该与不应该,而应该站在同居老人双方的立场上,从他们的生活处境和实际状况去了解,去思考,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正确看待,用法律的手段给予他们必要的权益保护。


爱养猫的鱼


老人丧偶后再找对象,不领证最好,好就聚,不好就散。大多数都是不领证的,因为感觉领证没有意义,但是分老人的年龄,人老了就需要一个‘伴’能说说话,生活上相互的照顾一下,摆脱孤独。俗话说满堂的儿女不如半路的夫妻嘛。

一般领证的要看情况了,比如南方六十多,身体还很好,女方没有退休金的,这人家女方必须要领证的,这种情况大多数出在乡镇,县级地区较多。因为这些地方大多女方没有工作,也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保障。一般没有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存在,很少有领证的,男女双方都一个想法,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就分,如今的老年人也非常的物质了,也是生活所迫吧,就拿我们这地区说,找老伴,女方得要钱,一万,两万,甚至更多的,然后工资得最少为女方每月存一两千。这类情况,我感觉就失去了老伴的意义了,不领证,也是责任的逃避,比如,对方生病需要真正的照顾时,也就是分手的时候。得不到应有的老伴照顾,而是选择逃避。。老伴老伴老来有伴,当今的社会失去的太多的就是人情味,价值观。年轻的不尊重婚姻,年长的也不尊重婚姻。把缘分当作物质需求的杠杆了。

其实无论年龄,结婚的目的需要一份情感作为依靠,而不是把婚姻作为物质追求的平台,人这辈子活的就是一个情字,没有了‘情’这样的婚姻毫无意义。不领证的都是各怀心腹事,其实就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方法。我是赵国峰zhaoguofeng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赵国峰zhaoguofeng


据观察的结果,老人丧偶后再找对象,还是奔着结婚去好。

一,都是有过去有经历有故事的人,懂得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互相妥协,互相包容。以后的婚姻不一定轰轰烈烈,相敬如宾过完后面的日子也挺好。

二,不领结婚证没有安全感。感觉像生命中的过客,随时准备转身离去,谁还会舍得付出时间,金钱,精力去维护这段感情呢?

三,年纪大了多半想找个陪伴的人,当成自己的拐杖。你找根好用的合适的不就成啦?经常换来换去成本不高啊?

四,担心财产问题先公正嘛。大家不贪图对方钱财的就走到一起,居心叵测的踹一边去。但是有些个别的老人太抠,认识一老头,每次找老伴只提供住的地方,连饭都不给别人吃,要求AA制,还要女方照顾生活起居。连孩子们都说他:“请个保姆还得花钱呢”。适当的付出还是必须的。

五,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不想孤独终老,还是认真对待感情。爱出者爱返,找到适合的那个人,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老去。


艾妮雅


为什么不领结婚证呢?人生就如同电影,谁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任何年龄段结婚,我觉得都应该领结婚证,这是对自己的权益的保障,当然,这也是双方爱的证明 ,是你追求幸福的保障。



刘福鸭


不领证就是非法同居,不受法律保护,也容易被人不尊重指指点点,任何事情都有约束有规矩,既然真心实意在一起生活,就名正言顺领证结婚。


香飘飘105699631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老人丧偶后最主要的是找个伴,而不是把结婚作为目的。

至于“结婚”还是“不结婚”,涉及到两个家庭的问题,两者相权,还是不领结婚证的好!

我外公就是老来丧偶,外婆是在我上高三是时候去世的,外婆去世后有三年后,家里人开始给他张罗找个伴了,但是面临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楼主所问的问题,到底领不领结婚证?

如果领结婚证,那面临的问题就多了,最主要到了那个年龄,两边都是一大家子人,一旦有个什么纠纷就是两个大家庭的纠纷。

我外公家里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找的老伴也是老来丧偶,家里也有三个儿子,纠结来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还是没有结婚。

再者,如果领了结婚证,财产问题、养老送终问题、生病看病的问题,都得提前说清楚,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比如说,两个人领了结婚证,外公找的老伴比外公先走一步,后事在外公这边办理还是回她自己那边?反过来,外公先走一步,老伴那边的孩子是否也得尽送终的义务?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养老送终终归改不了,就这一个问题就够两个家庭纠结了。

但是,如果双方没有领结婚证,就在一起搭伙过日子,到最后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了,都是私底下就可以商议的。


洞古鉴今


结伴过日子,年老孤独,儿女们就是孝顺也不能白天黑夜的陪伴着。这样两个孤独老人结伴在一起,相互有个照顾。经济上协商是AA制,或是富余的一方为主。有事互相帮忙,或者一块外出去旅游,结伴生活,搭伙过日子。一锅饭一人吃也是做,两个人吃也是做,节约了开支。有两人结伴外出旅游,儿女们也放心。

如果再婚,家庭生活就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和儿女们来往。生活中往往会发生矛盾,以前各人有各人的家庭,各人有各人的儿女。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很难相同。各人往往都是为自已的儿女着想,容易产生意见。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年人的性格及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不可能因为另一个人而去刻意改性格和生活习惯。领证前即便磨合过,总有一些习性会在领证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暴露出来,这时候再离婚也是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