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推出后,参与第一批科创板股票的交易一定能大赚吗?

趋势导航


个人认为参与第一批科创板实现盈利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一个是因为在科创板推出的初期,市场的供给是有限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资源是稀缺的,容易受到市场的追捧;二个是市场对于科创板的预期较高,在初期会伴随着一定的溢价,这将使得科创板第一批股票会呈现出和创业板推出之初相似的高首发市盈率和高投资回报率现象。

下面就以创业板首批28只新股的情况来给为大家推演科创板首批股票的表现提供一个参考。

创业板首批28只新股的收益情况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板,首批28只个股集体亮相,投资者热情高涨。第一批上市的28只股票,其平均首发市盈率高达55.7倍,最高的鼎汉技术更是高达82.22倍。28只个股齐齐上阵,更是引爆了整个市场的热潮。

回顾当时开盘的空前盛况,28只个股在9点30分开盘都纷纷大幅上涨,所有股票的涨幅都在46.05%以上,其中最高的涨幅更是高达122.74%。截止午盘结束,28只股票的涨幅都超过了100%,更有5只股票的涨幅超过200%,涨幅最高的是安科生物,午盘涨幅高达226.47%,足见当时市场的疯狂程度。

因市场过热,证监会对28只股票均实施了临时停牌,但在复盘后,依然有19家股票出现继续上攻的情况,并再次遭到临时停牌,截止收盘,截至收盘,28只创业板股票均实现了大幅上涨,最低涨幅为南风股份的75.84%,最高涨幅为金亚科技的209.73%。其中涨幅超过100%的有10只个股,涨幅超过150%的有3只个股。

从换手率来看首批28只股票的换手率全部超过86%,足见市场的活跃。而从振幅方面,安科生物的振幅最大,高达164%,而振幅最低的红日药业也有97.5%。28只股票当天的累计成交金额为219.08亿。


但是当时的市场情况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市场更为流向的“主力”、“跟庄”和“热点”等文化,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热衷于追涨杀跌,我相信很多机构投资者也不会傻到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推行什么价值投资理念。而当时的IPO制度虽然在2009年6月以后也开始推行更为市场化的询价机制,取消了对于新股首发市盈率的窗口指导,但是却没有对于发行人和保荐人有更为完善的约束机制,这使得创业板首发市盈率出现了普遍虚高的情况,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了新股投资的收益率。

根据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创业板自开板只2012年IPO暂停期间的新股收益率与其首发市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除了2009年下半年,由于创业板推出之初,市场热潮高涨导致首发市盈率和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外,其余的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首发市盈率和新股投资收益率之间明显的负相关性,特别是上市后12个月的涨跌幅。

因为过高的首发市盈率会侵蚀新股后期的上涨空间,提前透支企业的价值,使得新股投资的收益率大幅下降。特别是碰到行情较差的时候,新股的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概率亦会大幅提高。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和2011年的新股首日破发率较2009年的8%大幅飙升至25%以上。

那科创板是否会重蹈覆辙呢?

投资第一批科创板新股收益有望实现可观收益

科创板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承担着科技兴国的重任。从国家战略层面、监管环境和政策制度方面,科创板相比创业板都有了质的改变。现行A股的监管环境更为成熟,投资者的机构也更为机构化,市场投机氛围已大不如前;其次科创板的跟投制度和询价机制对发行人和保荐人的约束更加有力,将有效的引导市场对于企业进行合理定价,毕竟发行价格与他们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但是回顾创业板法推出的经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市场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冷静的。包括科创板基金推出之初,市场也是比较疯狂的,目前也开始渐渐回归理性。从目前科创板已经发行的4只股票的市盈率来看,平均55倍,最高79倍的市盈率并不低,但是考虑到科创板短期内的稀缺上市资源以及机构希望抢到参与机会的心态来看,首批科创板上市个股将继续受到市场的追逐,因此个人认为参与首批科创板的打新将有望实现较为可观的收益,但是二级市场投资的风险就会比较高。

不过这里个人投资者和公募基金的差别将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别。首先个人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参与打新,毕竟二级市场的科创板投资需要更加专业的投资能力,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相信很多个人投资者不会轻易进场,但是在打新这一环节,公募基金又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根据已经公布的三只科创板股票网上打新的数据来看,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杭可科技披参与申购投资分别为275.63万户、286.05万户、285.92万户、286.64万户,中签率分别为0.05793%、0.06025%、0.05497%、0.039%,平均中签率为0.0485%。

相比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可谓是打新的主力军。华兴源创的配售中,A类投资者获配比例高达81%,而公募基金获配比例更是高达74%。在睿创微纳和天准科技的中签情况中,A类投资者的网下获配比例也达到79%和83%,足以体现公募基金的配售优势。

因此,从过去创业板发行之初的经验和目前科创板新股的配售情况来看,首批科创板股票在首发上市后,将受到市场的追捧,相信将有可能实现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但与此同时,科创板首日即放开了融券机制,参与的投资者当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情况预计也会对新股的投资的局面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首批科创板企业依然较为稀缺,不排除机构出现哄抢的情况,从而大幅拉升首批上市企业的股价表现。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投资者参与首批科创板的打新有望实现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前提是个人投资者能够打到。否则通过公募基金投资的个人也可以分享到这部分新股的红利。但是要想在二级市场上投资首批科创板股票,将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包括迥然不同的交易制度,比如前5日不设涨跌幅,随后20%的涨跌幅限制,首日放开做空以及必须时刻面对更为强悍的机构投资者对手,这些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能够达到新股的个人投资者,建议在上市后2-3日内尽快出手;对于通过公募基金参与科创板基金的个人则可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而希望从二级市场参与的个人投资者则要三思而后行,要想清楚是否有充足的准备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板块。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我认为赚钱的概率是远远大于后面几批的!

第一,对于科创板来说,其实是2019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里程碑,所以说关注度非常高!

第二,无论哪个市场都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说法,所以说对于第一批科创板新股的上市,赚钱效应会很高!

第三,目前来看, 开通科创板的比例不到5%,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都是有资格的散户,机构,私募等参与,所以对于科创板来说,收益炒作的概率更火爆,更容易抱团取暖。

科创板推出后,短期内的赚钱效应是毫无质疑的,但是同样也会有分化!因为科创板的定价是市场定价,而不是市盈率定价,这也就意味着有许多高市盈率的科创板个股会出现一个高开低走的现象。

所以说,对于科创板的参与其实是有技巧的!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获胜概率,避免出现追涨杀跌的情况:

第一个策略:可以考虑申购一些科创板的新股,并且在上市当日进行一个逢高抛售的操作!千万不要在第一天追高买入这些次新股。

因为科创板是T+1的交易制度,又是5个交易日无涨跌幅,5个交易日后20%涨跌幅的规则,最重要的是,科创板还是市场定价,所以,一旦第一天高位追入很有可能会套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造成一个巨大的亏损。

而中签的朋友则是可以在第一天选择卖出,因此风险会大大降低。

第二策略:可以考虑耐心等待科创板的错杀机会!要知道科创板不会全面开花,现在并不是牛市,所以一定会有分化。那么对于那些过高的市盈率定价,对于那些高开低走的情况出现后,我们可以等待破发,甚至市盈率跌至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考虑逢低吸纳。

这样的话可以大大降低买入的风险,等待机构的拉升!要知道前5个交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而且科创板刚上市的个股数量又不多,造成了一个僧多肉少的局面。所以,一旦等待到一个所谓错杀的机会,是一定会有反弹的,这就是机会!

总之,对于刚上市的科创板,还是保持一个谨慎乐观的心态吧,不要想着靠它发大财,但是可以适当参与!整体来看,科创板的上市更多的是战略意义,是否有价值,还得看上市以后是爆炒,还是暴跌!

记住,机会永远都是叠出来的,风险永远都是涨出来的!现在的科创板,参与打新的机会会比直接参与交易的机会更多一些,风险更小一些!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科创板是明显比主板风险更加大,但同时科创板的收益肯定也是比主板大。至于参与第一批科创板股票的交易是不一定能赚大钱的,是大赚还是大亏都是可能的,科创板的推出并不是稳赚不赔的。

相信现在很多股民投资者对于科创板知识已经都有不少的了解,而科创板与主板最大的区别有三点:

(1)科创板实行注册制试点;

(2)科创板新股定价取消23倍市盈率;

(3)科创板首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在20%;

以上三大就是科创板与主板之间的最大区别,正因为这三点已经给科创板增加了风险性,同时也是增加了更好收益率,至于从科创板第一批股票是赚钱还是亏钱我认为都是与科创板股票和股民投资者炒股能力来决定最终的结果。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和取消23倍市盈率发行,从科创板这两点就可以间接性的说明一点。科创板上市的股票质量相对主板质量要求比较低,最典型的就是科创板可以高于23倍市盈率发行,或者有些股票亏损的公司只要达到注册制要求都是可以申请上市。从这两点说明科创板股票上市公司质量值得思考。

比如近期科创板第一批股票,市盈率在58倍,60倍,有些甚至高达160倍的市盈率。假如按照主板20倍市盈率的标准,科创板这些定价太高,一上市就是存在泡沫,既然是有泡沫就是需要挤泡沫行情,出现挤泡沫行情出现就会导致科创板第一批股票出现破发现象,从而打破中签稳赚不赔的定律,所以从这些足以证明第一科创板是能否赚大钱还是未知数。

其次另外一点就是科创板首5个交易日是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从这里可以说明第一批科创板股票又是新鲜指数,超大资金会出现进行投机性。超大资金进行投机的话会让股价进行大幅波动,振幅加大,股价大起大落。如果操作的好是赚大钱,操作不好就是亏大钱,这就是股票投资市场,是亏是赚看个人炒股能力来决定。

总之任何投资都是一样的,风险与收益共存,股票是没有一定会赚大钱的,科创板第一批股票也不例外。如果科创板第一批股票能保证赚大钱的话,各个都砸锅卖铁去参与科创板了。

我个人认为科创板是机构玩的,如果散户连主板都投资不好,散户进入科创板操作难度更加大,建议散户一定要控制好操作风险。


老金财经


科创板之所以受到市场各方所关注,这既有高层把科创板放到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层上来,有关方面把科创板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推动。也有各大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使人们对科创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机构投资者跃跃欲试,都想在科创板里面分得一杯羹。

目前在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敢最早吃磅蟹的人,才能快速致富,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股市刚成立不久,就发了认购证,当时认购证还没人要买,结果少数买了认购证的人都发财了。而这次科创板推出,既是国家战略方面的需求,相信参与第一批科创板股股票交易的投资者一定能赚到大钱吧?

对此,我们认为科创板的推动对扶持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是肯定是有益的,但具体到投资者能否赚到大钱,这恐怕是会让人大失所望。首先,科创板新股定价过高,透支了未来成长性。科创板就是实行注册制,已经放开了23倍的市场红线,网下询价机构为了获是配售资格,在询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获配股份而上浮定价的情况。

比如说,张氏科技,同行业主板市盈率率是30倍左右,机构可能就会给出36倍的市盈率估值水平,而这种高于同业的价格,只有炒作投机价值,没有投资价值,也就是说中了新股的投资者或可获利,但是在二级市场上盲目买进,就未必能有多大获利空间,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盲目操作风险实在太大。

再者,按照市场规定,科创板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5日之后,每天可以有20%的波动,而且实行T+0,这无疑给市场短线博弈的机会。但是这么做后结果是短期市场投机氛围浓郁,很容易导致短期股市波动加大。所以,投资者不要只看短期有大涨的机会,同样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大跌的风险。

再次,从中线投资角度,也不看好科创板。科创板不像A股市场,主要是由散户投资者构成,散户喜欢追涨杀跌。而科创板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大户参与,他们通常炒股比较理性。在一个机构投资者扎堆,而且已经透支了未来收益的市场,要想指望科创板像主板市场那样非理性大涨,而获得巨大收益,可能性并不大,相反投资的风险却非常大,只有等科创板跌出价值才有价值投资基础。

最后,科创板公司整体质量不高,投资者风险很大。从目前科创板公司来看,很多公司成长性不是很好,科技含量也不是很高,缺少核心科技,大多属于泛泛之辈。而这样的科创型公司与创业板很多公司的基本面差不多,却因在科创板IPO,价格比创业板高出不少,这样使科创板缺乏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基础。如果买了估值偏高的创业板,一不小心就要走价值回归之路,这让投资者怎么吃得消。

而且科创板除了推进注册制外,还要加快退市制度的改革,目前的科创板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黄金遍地,而是有很多坑。即使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也只有少数科创企业脱疑而出,很多公司都被淘汰出局,纳斯达克已有1.4万公司退市就是证明,要想找到一家具有潜质的科创企业不容易,弄不好若是买了不好的股票退市,非旦是赚不到钱,还有亏大钱的可能。所以,对于投资者能否在科创板赚到大钱,我们意见并不是太乐观。


不执著财经


科创板第一批开板,是否参与交易能赚钱或者大赚。目前不好说肯定赚还是大赚,需要推理分析一下:

之所以历史上,有炒新和炒新事物的笨笨原因,往往在于新股的定价低和新事物得到监管层的一定监管宽松以及新事物刚开始市场参与度低且没有套牢盘压力,比较容易实现股价操纵。

而从市场长期来看,凡是非理智的行为长线都是亏损者多,而历经数次和历史反复重复的事,慢慢的参与者的风险意识就提高了,参与的韭菜也就少了。比如,以前恶炒垃圾题材股,是市场的一个长期现象,如今却逐步减少,依然会有不少人参与但是输的人越来越多。

而从科创板首批的已知几家公司来看,在基本面上并没有看到特别出众或者超越主板存量的上市公司,但是,发行市盈率却刷新了市场的认知,包括第一家发行41倍,头几个发行最高120倍市盈率,但是基本面和信息披露却受到市场和舆论的广泛质疑。管理层依旧坚持要发行和不允许舆论的质疑。期间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证明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而仅仅从科创板目前已知的交易机制来看,没有t0,但是却在受五日内没有涨跌停制度,也就是一天可能会在开盘后大幅上涨(却有临停机制)但是无法卖出。隔天如果媒体广泛质疑股价被操纵或者估值畸高,是否次日大幅波动和下跌无法止损和扭转交易。

目前科创板炒新最大的问题在于发行市盈率太高,基本一步到位。至少对比存量股市同行业个股,多年的上市和交易,其财务比科创板新股更加明朗和透明,定价也更加有效。唯独可能在监管方面的宽松度上基于监管者急于科创板成功和活跃会有一定的宽松条件。

如果从第一批和头几个发行市盈率来看,我觉得,之所以头几批没有知名的科创公司,也没有明显的科技和研发含量,可能是管理层希望以试错和头几批失败,来换取后续的科创板发行逐步降低市盈率和定价。

综合起来看,科创板首批几家可能会有炒作机会,但是,从港股的小米等类似条件的公司长期走势来看,多数走出了腰斩和慢慢熊途的走势。因此个人还是建议谨慎对待,银河证券不是傻瓜,如果打新有明显的无风险收益却弃购!之所以做出处罚和降级只不过是为了给管理者一个面子和交代,事实应该是觉得认购都有风险。纯粹从交易和投机角度看,估计炒科创板对标的已上市公司可能赢面还更大。




屠龙刀fei0598


科创板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是高层推动的增量改革,有关方面当成一种政治任务来推动科创板工作,媒体对其不遗余力的宣传,加深了市场的印象,但是能不能赚钱,恐怕会较为失望。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放开定价

科创板最大特色就是实行注册制,放开23倍市盈率IPO红线,由于市场对首批科创板公司寄予厚望,炒新激情被激发,虽然网下询价有最高价剔除机制,但网下询价机构为了获得配售资格,询价过程可能会出现为了获配股份而上浮定价,比方说张氏科技,同行业主板市盈率是30倍,机构可能给出36倍的市盈率估值水平,也就是给于一定的情绪化溢价,这种定价逻辑只有炒作投机价值,也就是中新股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盈利,但是二级市场买进投资者就未必会有很大的盈利不说,大部分投资者可能是会遭遇亏损的。

科创板不能以主板思维参与

科创板实行投资者适格性制度,那就是50万市值和两年投资经验,造成绝大部分散户无法参与,截止目前大约有250万投资者开户,估计会有300万投资者参与,带来资金大约是1000亿元-1500亿元,

主板之所以容易炒作,出现非理性上涨,就在于散户群体庞大,1.4万亿户投资者只要极小一部分人追涨,就可以把股价吵翻了天。像东方通信可以涨十倍,但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5G基础网络收入。

科创板离开广大散户参与,虽然也可以炒作,但难度增加,不再是庄家与散户的博弈,更多的是机构机构、机构大户和大户大户之间的博弈,因此大家都会相对理性,追涨不会太过盲目,因此炒作不至于出现失心疯一般的连续上涨,因此个人投资者一定要转变投资理念,不要寄望于股价连续炒作。

因此我个人觉得科创板炒新盈利概率不会很高,一方面一级市场透支了收益,另一方面大家都较为理性。因此赚钱十分困难。

长期投资也不容易获利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网下机构为了获配,导致IPO估值偏高,大概率高于主板估值,已经透支了未来收益,股价存在价值回归的要求,这个过程会显得非常残酷。

另外从目前科创板公司看,很多公司成长性不是特别好、科技含量也不是特别高,缺少硬核科技,也就是不少是泛泛之辈,缺少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公司与创业板很多公司基本面相近,但是IPO价格高许多,长期投资价值何在。

另外部分公司规模偏小,产品单一,也有部分公司存在大客户依赖,抗市场风险比较低。

部分公司股份制改造时间较短,现代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可能会更加缺失,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风险,出现难以预防的道德风险。一旦出现道德风险,就可能形成股价黑天鹅。

因此除了极少数公司可以脱颖而出外,很多公司上市以后可能会面临较长的时间价值回归之路,让投资者黯然神伤。

我个人是不太看好科创板的投资机会,只有很少的投机机会,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科创板IPO估值降下来,才有更多的参与价值。

科创板不是市场想象那样满地黄金,而是会有很多的坑。监管严格的纳斯达克,也只有少数公司成为行业巨人,很多公司被市场淘汰,14000家公司退市就是证明,创业公司不容易淘金。


杜坤维


新板新气象。还别说,向来就独有的炒新传统,让新股不败神话,演绎得淋漓尽致。打新,某种程度上,已经等同于中大奖,谁不兴致勃勃,欣然向往!

当年的创业板,以28家个股开板,炒得是不亦乐乎,涨得欢天喜地,闹到要盘中干预。这样的盛况,让不少人觉得,科创板将会复制旧日轨迹,盛事重演,可事实,果能如此?

要知道,科创板是有门槛的,五十万资产界线,对大多数A股投资者而言,是完全够不着的。因此,少了几千万,甚至上亿账户的参与,还能造就出几分声势,就得打个问号了。

既然没有众多“韭菜”哄抬与衬托,单靠几百万个大户账号,那恐怕没几人,不会心有戚戚——都想做红花,又该让谁来当绿叶?

要么是主力机构,要么是大户资金,在市场里,向来以权柄操之于手,行情任其拔弄,走势随心顺意,吃得脑满肠肥。有朝一日,要变换角色,去充当别人的客户,抬别人的轿,前后反差这么大,会有几分真心实意,就有待观察了。

之前的“手滑”误操作事件,到底是个例,还是真有小九九,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解读。所以,就不胡乱猜测,一切,还是交给市场检验好了。


蛰冬至


科创板个股风险大,理性配置须知:

1.时刻自我提醒: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2.科创板退市可能是常态(2年触达退市条件);风险向前传导的博弈思维。

3.不再设置23倍市盈率的限制,如果科创板公司发行定价过高容易挤占上市后二级市场股价的上行空间。

4.公募基金天然具备分散特点,降低组合投资风险。

5.切忌集中高仓位配置,不迷信各种消息与神话,充分分散投资机构与产品。


立马财经


虽然我不能判定上市第一天是涨还是跌,但我可以判定一年后,第一天买进的人一定会套。


张建诚1


未必保证完全赚大钱,但对于第一批企业,获得资金炒作概率更高,但关键所在,需要看首批科创板企业数量的多少,若仅有十家以内,那么市场爆炒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首批科创板企业数量多达数十家,或批量发行上市,那么会一次性分散资金注意力,集中爆炒的概率也会有所降低。不过,对于科创板企业来说,稀缺、优质还是容易获得资金的持续关注,即使不会出现集中式爆炒现象,但也会产生局部炒作可能,炒作力度取决于资金的态度与市场的追捧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