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儿子在家里调皮捣蛋,在外边却胆小怕事该怎么办?

老白一说


有这种情况的孩子还是蛮多的。事实上,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胆小怕事吗?不尽然,有时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外面的环境不熟悉,有时是因为害怕被骂。


我女儿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家很调皮,一旦到了外面就相对老实点。可混熟了之后,跟在家一样调皮,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孩子在胆小怕事,反而是因为大家彼此都不熟。作为一个女孩子,有一点点矜持也蛮好,不用给孩子戴上胆小的帽子。


孩子胆小怕事,另外一点就是怕被骂。如果孩子经常被家里人骂,那到了外面不管做什么事都会习惯先看人脸色,如果对方的脸色不好,孩子便不敢做。如果对方和颜悦色,主动跟孩子套近乎,孩子就会放松警惕,开开心心地主动融入进去。


所以,孩子在家时,不要动不动就疾言厉色。情感细腻的孩子,很会察言观色。孩子跟你闹着玩时,如果你笑,孩子像是得到鼓励,会更起劲。如果你脸沉下来,或者是又打又骂,孩子肯定会意识到不秒然后就会收敛。


慢慢地次数多了,就会养成习惯,一旦换了新的环境,会先观察,在确定安全了才会去做。所以,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帮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鼓励是治愈胆小的良药,加油!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花醒育儿


窝里横的溺爱,而外面没人惯着,就没有安全感地怕事,心理会继续畸形发展的。


王老师42071631


五岁儿子在家所谓的“窝里横”,在外面胆小怕事,这其实跟父母的教育有关。

这样的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基于,在家的时候孩子的要求,父母一般都会满足,他的要求如果父母不同意,就会哭闹,父母见状一般都会妥协,所以养成了孩子在家里觉得中心是他。


直到孩子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他抢了别的宝宝的玩具,别的宝宝立刻抢回来,丝毫不让,或者别的宝宝比他还横,他发现了,“哦,原来世界并不是围着我转”,“原来在外面不会有人无条件的让着我”,五岁的孩子心智已经逐渐形成,有自己的思考了,所以在外边他变得胆小怕事。


那么,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些,家长在家的育儿方式就要先改变,不能“惯”着孩子,什么都满足他了,要让他知道有些事是可以商量的,妥协的,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商量的,妥协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性”。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照他意愿的。

在外边要教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处,锻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如果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沙子游戏,孩子不说话,委求家长去说,家长这个时候不要代替孩子去交流,不可以说“小朋友,小哥哥跟你一起玩好不好呀~”,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跟小朋友说他的诉求和想法,慢慢地孩子就会愿意去和小朋友们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


90新生日记


家是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地方,同时也是让人放松的地方,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疼爱,孩子得到充分的照顾,家让他们感觉到安全。

很多爸爸妈妈在带孩子出去玩耍的时候,会发现孩子跟在家里简直就是两个人。在家里蹦蹦跳跳,说这说那。在外边就老实的待着大人身边,不说话也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这时候通常就给孩子带上了“认生”的帽子。

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再胆小怕事呢?我觉得可以这么做:

1.积极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

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心存戒备。可以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加入小朋友的队伍,一起玩耍。

2.多创造外出的机会,让孩子有自己的圈子

孩子也需要社交,多带孩子去公园和游乐场等小朋友多的地方。孩子熟悉了环境,了解了小朋友的内心,自己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里。

3.培养孩子敢说敢做的性格

有的小朋友天生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在外面陌生的环境就更难和周围人融入一体,培养敢说敢做的习惯。

当发现孩子在家调皮在外胆小时,多数是因为陌生的环境,一旦熟悉了,就好会好很多,所以,有空的时候多带孩子户外运动哦。


罗罗罗罗罗


这种情况其实是比较多见的。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很安静,不吵不闹,但是回到家里就是一孙悟空;再有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大吵大闹,很调皮,但是回到家里却很有规则……

针对您的这种情况,我想从以下几点说起:

1、家庭的环境

我们说小朋友的出生环境就是家庭,家庭的环境让他很有安全感,所以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这个家都不会抛弃他,都不会不要他,而家人是他最亲的人,所以他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里,想先告诉您,他在家里非常有安全感!

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在家里这样的环境获得安全感并不是他在家里为所欲为而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不懂得自我的约束。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就是——孩子在家里很调皮到外面仍应该调皮才对?这是不对的!有的时候,情况是相反的!

2、社会环境

孩子在家里是帝王,可是到了外面也就是所谓的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却是畏畏缩缩,不敢去与他人交流,不敢去与他人玩耍。为什么呢?因为外面的人是陌生的,因为外界的环境是陌生的,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转变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便是引导。你不要觉得他在家里很调皮就对他说:“你在家不是很调皮吗?怎么到外面就这么胆小了?”千万不要这样的语句对他说,因为无形中会强化他的胆小,使得他更不愿意面对陌生的环境。

3、家长的行为引导

孩子这样,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反思他形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哪些方面?是我们自己陪伴的时间不够?是我们无意中对他说了什么导致他形成这样的性格?还是……其实,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举动活着语言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性格。那么,事已至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与他沟通,了解他的真实内心想法;其次,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他玩耍,陪伴他;最后,引导他慢慢地接受外界的环境,多带他去玩,哪怕一开始他不愿意去与他人交流请不要强迫他,顺其自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身边陪伴他,引导他,够了!


明珠力宏


首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家孩子也是5岁,曾经也出现这种情况,我来说说我的做法,我们也一起交流学习。

我们一定要找到原因,纠正。

一、(1)原因:其实人在家都会放松,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在家里不会像在外面那么拘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在6周岁以下,虽然会有自我意识的形成,但他们通常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接触的人多,会让他们紧张,不知所措,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表现往往话少,缺钱朋友,对家人过分依赖,在外寻求妈妈保护。

(2)办法:我们要鼓励孩子社交,鼓励孩子做自己。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强,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例如当家里来客人时,我们说“欢迎来我家”,让孩子做向导带客人参观家里介绍,招待客人细节,走时的欢迎下次再来。这些小事都会让孩子有参与感,越来越自信。再比如玩过家家的亲子游戏,也会让孩子越来越开朗。这是我用我家孩子亲子实验的😬

二、(1)原因: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管控力太强。家长老是觉得自己的宝宝是小孩子,需要照顾,长大就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孩子想穿什么,或者孩子吃饭、穿衣看着太脏太忙,然后帮他们做,照顾的过于周到。又或到外面遇到熟人,强行让孩子叫人打招呼这些都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和主见。

(2)办法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自己穿,都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和孩子多聊天,他懂得多了,在外面也会很健谈。人都是喜欢被夸的,成为焦点。

三、(1)原因:家长为了加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过多的告诉孩子外面的危险性,也使孩子过度紧张,从而不敢表现自己。

(2)办法: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长期同龄孩子比较多的公园、游乐场。其实我觉得小区楼下就特别好[呲牙]鼓励孩子加入其中,刚开始孩子不知道怎么说,我会跟他一起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孩子接纳星很好,一会就玩开心了。之后他就能主动跟小朋友一起说,玩了。

其实孩子在家跟外面表现有所不同,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多陪伴他们,他们会越来越自信。一起加油!!!😊



小栗子和小草莓


孩子在家里和家外的状态其实是平衡的,孩子会找到平衡点,但大多数是潜意识的。

就像你说的,孩子在家和家外完全两级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例子,孩子需要平衡自己的状态。

在家的环境太宽松,应该是大人比较溺爱,没有原则和底线,孩子怎样都行,不知道规则和底线的孩子,(注意不是孩子的错)是大人没有教会孩子,正因为孩子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他才会迷茫自己的行为,才会不知所措。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不断的退让,是没有底线的表现。家长说到做不到,孩子就会没有边界。一开始孩子会试探父母,孩子也想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这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但父母在孩子的试探下(比如哭闹,任性,不达目的不罢休等无理取闹的行为)如果选择退让,或者沉默,那孩子会认为他这样做是可以的,或者认为父母说的是可以不听的。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

这样的孩子在外面,要么是小霸王,要么就是极端的胆小。没人会喜欢小霸王,这一点我们很清楚。那么那些胆小的孩子,他们属于不敢去试探,可能曾经有过试探的行为,但失败了,孩子感受到在外面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于是会气馁,会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才安全。然而孩子总会有情绪,他需要疏通的渠道,那就只能在家里了,想怎样就怎样,往往会变本加厉。这感觉可比在外边小心翼翼强多了。

这种情况下,做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规则和边界感,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时间长了,孩子才能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他才会有安全感。

比如,我们拿最简单的例子看电视来说,父母要民主的和孩子商量一个看电视的时间和时间段,定下来就要遵守,如果不遵守要有一个后果,一个必须执行的后果,比如把电视处理掉。只要父母能坚持,孩子会知道规则的。这里需要父母的耐性和坚持。

就像我们常说的,温柔而坚定,并不是惩罚孩子,而是按照说好的执行。


静静的风景和星空


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是比较常见的。大部分孩子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你胆小怕事的描述我不太认同,孩子只是不愿与陌生人交往而已。我谈谈我个人的观点吧。

1.现在的孩子,家长大多十分宠溺,基本是有求必应,不舍得教训。长此以往都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里。所以在家必然活泼好动,调皮捣蛋。

2.5岁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了,在幼儿园无论在同学玩耍的时,肯定不能事事都以他自己为中心,偶尔发生摩擦。老师在教育方面也会像家长那样宠溺孩子。

3.家长要教孩子与人为善的处事道理。并且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同龄人接触。在玩耍的时候与别的孩子出现摩擦,家长要做到公正对待,不要无端责怪孩子,也不要一味的护着孩子。

4.对于在家调皮捣蛋,基本所有孩子都这样。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由他去吧。孩子活泼好动是好事。但是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可以指正。


鹭鹭与蕊蕊的日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e11bdc96afe4085b485e0eb02ecc118\

乡村艳艳


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之为“窝里横”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数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

对孩子过分溺爱,缺乏原则性;溺爱中生长的孩子性格方面自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孩子长期在家被宠爱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众星捧月的生活方式,就造成了孩子的性格缺陷,比如霸道、蛮横不讲道理,而且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因为父母在态度上的溺爱纵容就会让孩子认为我的做法都是正确的,误导了孩子的行为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旦步入外界环境还以在家的一套去适应环境势必就会出现很多阻碍他会发现跟原来在家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即使被欺负也不敢吭声。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应当负起责任,如果其中某位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其他人就应该站出来,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家庭成员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

爸爸的影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作为父母一定要善于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孩子的性格往往都跟父母有莫大的关系,而且爸爸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从小就会对爸爸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在日常生活中会效仿爸爸的行为尤其是男孩子,如果爸爸就是在家横外面软弱的样子,孩子受父亲性格影响时间长了在无形中孩子也就变成这样了。想要纠正孩子的性格就得从源头出发,一定要纠正父亲的行为为了不对孩子将来埋下隐患一定要尽早纠正,不然将来孩子步入社会就会非常困难,而且容易被孤立。

家长们一定不要小看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让孩子适应社会大环境,父母一定不要在袖手旁观了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参与进来,要真正负起责任,这样才能教养出优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