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取得階段性成效 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工程區覆蓋全省國土面積68%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草原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高,溼地面積明顯增加,退化土地面積持續縮減,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自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以來,我省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多點發力,建成了較為完整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我省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建立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護、管理和建設之路,為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先後啟動實施了三江源、祁連山兩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確立9大國家公園建設理念,探索建立15個國家公園建設管理體系。建立包括三江源、祁連山2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11個自然保護區,14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溼地公園等在內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09處。

圍繞“五大生態板塊”生態保護修復,先後啟動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二期、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青海湖流域及周邊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草原、森林、溼地、冰川、河湖等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工程區覆蓋全省國土面積的68%,持續開展覆蓋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的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初步形成區域生態監測網站體系。

截至目前,全省草原植被覆蓋率由2014年的50.17%提高到57.2%,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7.26%,森林蓄積量由2010年的4589萬立方米提高到5010萬立方米;三江源區溼地面積由2012年的3.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積較2004年擴大319.38平方公里,全省溼地面積位居全國第一。

全省境內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加,雪豹數量超過1200只,藏羚羊由上世紀90年代不足3萬隻恢復到現在的7萬多隻,普氏原羚從300多隻恢復到2000多隻,青海湖鳥類種數由上世紀90年代的189種增加到223種。全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年均都實現減少,重點沙區實現了“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