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新冠肺炎疫情使餐飲業遭受重創。成都是美食之都,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眾多餐廳也陸續開門營業。成都的餐飲業能否走出困境?餐飲消費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使餐飲業受到巨大沖擊,門店關閉、禁止堂食,餐飲業因疫情按下了“暫停鍵”。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餐飲業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為自救突圍,企業紛紛轉變思路尋找一線生機。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1919原本是一家主營酒類的企業,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後,1919嘗試餐+酒外賣業務。消費者在1919吃喝APP下單後,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享用四川正宗火鍋。疫情期間,1919實體店冷清了不少,店員們也就轉身成為了外賣員。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疫情期間,外賣和生鮮配送成為居家消費的首選。而作為成都本土火鍋品牌小龍坎,其實早在2019年3月就已經上線了“小龍坎火鍋菜”外賣業務。今年2月7日,小龍坎推出了“小龍坎火鍋菜”小程序,顧客可以直接下單。同時,也對產品做了優化,並拓寬了推廣渠道。根據小龍坎的數據顯示:成渝地區外賣減少的損失在38%左右,而在全國為10%左右。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位於成都一品天下美食街的紅杏酒家,每逢旺季,餐廳就會暫停線上外賣業務,確保堂食菜品速度和質量。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僅紅杏羊西店一家的退訂量就達到1000桌以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企業積極應對,開啟多元自救模式。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從大年初二開始,紅杏恢復了網上外賣平臺。同時,自主研發了微信小程序點餐,還支持客人點餐到店自取,並對留守企事業人員進行盒飯配送。在疫情期間紅杏酒家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外賣。據紅杏酒家(羊西店)前廳經理鮮松林透露,2月份紅杏的外賣營業額總共在200萬左右,但遠遠不能覆蓋支出的成本。

無論是中餐還是火鍋,大型餐飲還是餐飲小店都面臨生存的巨大挑戰,活下去成了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但線上業務的增長只是餐企非常之時的非常之計。但通過此次疫情,擁抱互聯網、拓展新渠道已成為眾多企業的必然選擇。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成都美食文化促進會會長張蛟認為,這次疫情很多餐飲企業在嘗試加強線上服務,網絡配送,通過電商的平臺、集中配送的方式可能能夠更好的擴大餐飲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也能減少一些疾病的傳播。

為指導餐飲服務經營單位做好新冠肺炎分區分級防控工作,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餐飲業新冠肺炎分區分級防控技術方案》,明確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餐飲服務經營單位正常營業,但限制集體性聚餐、承辦宴席(含農村群體性自辦宴席)。低風險區全面恢復餐飲營業,使不少市民興奮了一把,但不少市民還心有餘悸,害怕外出就餐,這又給餐飲企業提出了新的難題。

面臨消費者的心理趨勢的變化,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四川省旅遊飯店協會共同發起了《四川餐飲消費趨勢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減少外出就餐的比例更大;消費者從“買便宜”向“買信任”轉變;食材可追溯將成為消費關注重點,公筷、公勺等餐桌服務需求變大,這也給眾多餐飲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近日,由四川省商務廳倡導,40家餐飲行業協會倡議,共同推出“公筷公勺吃出大健康、中式分餐引領新風尚”倡議書。許多商場、餐廳也積極響應號召。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據伊藤洋華堂(高新店)副店長張斌介紹,伊藤在每一個區域都進行了公示,希望顧客使用公勺、公筷或分餐制進行用餐。

從餐飲企業到消費者,理念的轉變,就餐方式的變化,為我們打好“舌尖上的防護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前,成都市發佈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這些措施的出臺將有力的推動市場的商業行為活起來,使成都人生活的煙火味濃起來。

成都餐飲業的“絕地求生”

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吳韻琴認為,成都的美食是具有獨特的魅力的。疫情之後,餐飲企業紛紛地採取很多有效措施來應對。之前大家經歷過非典,非典之後,也迎來了一個很好的消費高潮。所以,相信餐飲行業會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