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胜负欲太强怎么办?

陶陶71715


一个人的胜负欲太强并非是坏事,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控制好它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有胜负欲的孩子会在学习上、体育上或其他一些能表现出来的兴趣方面比较投入、比较愿意努力,因而往往会有着比较好的成绩。


胜负欲强的孩子也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受到明显的舆论暗示和影响,控制好了可以使之成为鞭策、督促自己奋进的动力,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品质。


如果说胜负欲有负面影响的话,主要就是在受到挫折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有一些恼羞成怒后的冲动行为,这是要一定控制好的,避免产生不可收拾的结果。


作为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以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受到挫折时能理性对待,以社会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其后果。同时又不能太打击孩子的胜负之心,因为这毕竟是大多数优秀孩子所需要具备的主要个性之一,掌握好这个平衡是一门艺术,需要多体会。


最后,大人们在胜负之心上也是一样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和孩子拼胜负,要有包容之心和理解之心。


陆满庭


孩子的“胜负欲”过强,容易陷入“野马结局”,家长可以这样做。

什么是野马结局呢,野马结局是一种吸血蝙蝠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常年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很多野马也因此死亡。

蝙蝠吸血并不能直接致野马于死地,野马为什么会死呢?

当蝙蝠在吸血时,野马会表现出狂躁的反应,反而加快了野马死亡的速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孩子的胜负欲过强,不能马上解决眼前的问题,反而由于过强的“欲望”导致事情失败。

“家有一小,处处有烦恼!”孩子一天天成长,家长的烦恼不再局限于让他“吃好喝好”。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心态也成为家长头疼的问题。

我们要学会慎用竞争意识,学会纵向比较,具体评价,避免孩子过于在意结果;引导孩子重视过程,过于重视胜负,就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

告诉孩子不论是游戏还是生活,输赢并不那么重要,有些人赢了却输了尊重,有些人输了却获得了其他更宝贵的东西。不要在意输赢,但求无过。

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对待输赢保持平和的心态!


xiao小熊


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似乎只有赢得人们的赞扬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从本质上讲,他们是不自信的孩子,他们总是力求成功,以获得别人的好评。一旦出现暂时的失败就可能导致他们的消极情绪,甚至对自己全面否定,然后他们就会以逃避获得内心的安宁。

对于这类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是确立他们的自信,使之关注自己的长处,并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

(1)动力型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发生这类事,因为这种性格爱比较,发现有人比自己强,他们会有很大的反应,同时这种性格又最渴望被认可,如果他觉得有人比他强,而且大家还都认同这个人,动力型性格的孩子会受不了,情商高的动力型会给自己定目标,努力超越他,而情商低的可能会不择手段。

(2)告诉孩子,过程比结果重要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能力,不宜做太多干预。对孩子的努力多做鼓励和关注,帮助他们变成发奋上进、有目标的人。教育孩子认识到,做事不可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比如,淡化分数的影响,增强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自小让他们认识到,成功与好成绩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应重视积极努力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让孩子了解到,不能只注重自己取得的好成绩,因为这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价值。提醒他们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孩子明白自己和同学各有所长,所以要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合作精神。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提升社交技巧,要对人真诚坦荡,以建立真挚友谊。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察觉自己的情感,不要太过计较得失。

(4)表扬要发自内心,批评要注意方式

欣赏孩子,发现他们无可取代的优点。认同他们、赞美他们,不是恭维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肯定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得巨大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出色的发挥。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是得不到爸爸妈妈由衷的赞赏”。在这里要提醒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切合实际,赏识教育要具体化,不要说“你真聪明”“你真棒要说明聪明和棒的理由。

对孩子进行批评时,也要考虑到他们能否接受。过度批评,只会让他们为了讨好你、顺应你,而违心地做出改变。

(5)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

让孩子明白,不能为了取得成功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投机取巧的方法。要让孩子认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竞争,自身的实力是决定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提醒孩子要凭借实力和能力去赶超对手,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去战胜对手。并让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同时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

(6)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

动力型性格的孩子目标感很强,他们往往会为自己制订一个较高的学习目标,而一旦达不到就会很沮丧

家长要适时安慰孩子,告诉他不要在意一时的成绩下滑,只要找出考试中失误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弥补,成绩就会逐步提高的。


刘上九型研究院院长


是好事!也是坏事!要看家长如何去调节之间的关系!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只要处理得当,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孩子在成长阶段都有这样心态,这是避免不了的。要加以疏导。不能一棍子打死。好胜心是向上的动力,也有疏忽大意急于求成的隐患。要让他自觉的养成遇事稳重,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