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專欄‖〖靖博器緣〗之陶藝NO.51:紅陶擦擦

紅陶擦擦

館長專欄‖〖靖博器緣〗之陶藝NO.51:紅陶擦擦

西夏~元

景泰縣境內出土,1991年徵集于靖遠縣雙龍鄉

高16釐米,寬12.5釐米,厚8釐米

泥質紅陶。圓角方形,正中塑佛像陶模。擦擦多為藏傳佛教信徒使用。


知識鏈接

擦擦,一詞源於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是藏語對梵語的音譯,意思是“複製”,指一種模製的泥佛或泥塔。

藏地發現的早期度風格的擦擦多由紅色陶土塑成,邊緣不規整,胎泥外溢,圖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經咒。此後,藏地自身也開始製作擦擦,內容、題材逐漸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轉寫的梵文經咒取代。大約在13世紀以後,隨著藏傳佛教在內地的傳播,藏式擦擦又傳入杭州、北京等地。漢地及以往書面語稱之為“模製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

藏傳佛教僧俗製作擦擦的目的在於積攢善業功德,並將其視作消災祈福的聖物,多用於佛像及佛塔的裝藏。有些則直接置於寺廟,修習的巖窟或“擦康”“門塘”內,還有的堆放在山頂和路口的嘛尼堆處,與風馬旗、瑪尼石刻和經幡在一起,受到信眾的頂禮膜拜。

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還流行將擦擦安放於隨身佩帶的嘎烏之內,以便隨時隨地地觀想禮讚。此外,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員,還把盛有擦擦的嘎烏戴在髮髻中,以作為官位等級的標誌。

擦擦從工藝上可分為單面模具製作的浮雕和雙面模具製作的圓雕。形制大致有兩類:一是塔形,其上有佛像及各種變相;二是磚形,印有佛像和經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