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生活--南浔古镇

南浔,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具有典型的水乡风貌,不同的是,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一个。周庄有陈逸飞画过的方圆双桥,甪直有叶圣陶写过的万盛米行,乌镇有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南浔则默默地守候着她浓厚的文化积淀,等待着真正懂她的游人们。江南的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具有代表性的江浙六大名镇各具特色:明清细节的周庄、江南古桥的同里、廊棚光影的西塘、文化情致的乌镇、玲珑水韵的甪直,“诗画富镇”的南浔。“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上有全国文保单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以及张石铭旧宅等古建筑群。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是江南一带商贾云集的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技艺精湛被誉为文房四宝的善琏湖笔;“朝如轻丝、薄似蝉羽”工艺之花的双林绫绢等传统名特产品。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记得高中去的文园,那时走了很久,几乎将文园逛遍,也是我第一次进入徐迟先生的家。只在书上见过的名字,但当我进入的那一刹那,心里却荡起涟漪。曾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著有诗集《二十岁人》、文艺评论集《诗与生活》以及《徐迟散文选集》等的一位可敬的散文学家、诗人。那时一直读不懂他的《最强音》,但当我看到《江南小镇》时,觉得那才是熟悉的生活,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他书中的场景,细细想来,都是如此的熟悉,因为那是南浔呀,我和徐迟老先生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共同感受着那同一片人事的变迁,那是在南浔人的生活中才会出现的美。

张静江故居,每次进入那里,心里不是不激动的,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那段历史,不仅仅是书上单调的书写,而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张静江先生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孙中山先生对张静江先生的题词,这不仅仅代表孙中山先生对他的尊敬,也展示了张静江先生的气节。

一直很喜欢吃奶奶做的绣花锦,却一直没有发现那其实是只在南浔才有的菜,只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这种菜就变种,有形而无香。长大后离家读书,发现自己思念它思念的发狂,我想,我思念的不只是南浔的美食,还有,在南浔度过发生的那些美好回忆。

现在的南浔,也变得越来越现代,一幢幢现代的大楼的崛起,江南的水乡和现代的繁华,在这里逐渐的融为一体。我曾感慨我的家乡拥有了现代的先进与繁华,却也失去了曾经的那一份淳朴。但是,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也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