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人生所有的刻意,都不會讓自己更快的達到目的,反而會物極必反。


白巖松老師說:“這個世上最糟糕的一種人就是勤快的人。”


勤快是好事,但是對於人生的節奏過於勤快,過度主觀的追求,不但不會達到好的結果,反而會讓人生越來越糟糕,因為所有的禍患都是因為刻意追求而造成的。


當一個人能夠拋開主觀妄斷,順應事物本源自然時,才能體現真正的智慧。


老子說: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1


《道德經》中說這樣一段話: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意思就是說:善於做事的人不崇尚武力,善於打仗的人不輕易被敵人激怒,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與敵人正面爭鬥,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這叫做不爭的德行,這也叫善於使用人的力量,這叫做善於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準則。


“武力、激怒、戰勝、爭鬥”等等,都是過於激進的一種狀態,也是世俗之人秉持的常態,因為世俗之人總覺得這個世界可以靠自己去控制和主導,但是這種觀念往往是背道而馳的行徑。


反之,一個人能夠配合自然之道,順應自然之規律,善於使用人的力量,善於符合道的準則,才能免除禍患,讓人生走上更方便的捷徑,這便是智慧。


老子說: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2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黃帝做了19年的天子,政令通行天下,聽說廣成子在空同山上,便特地去見他,對廣成子說:“我聽說先生通曉至道,冒昧的請教‘至道’的精華,我想獲取天地靈氣,用來幫助五穀生長,用來養育百姓,我還想掌管陰陽二氣的變化,順應萬物生長,我該如何去做?”


這個時候廣成子就說:“你要問的本來是道的本質,可是你想主宰的,卻是道的殘餘,從你統治天下以來,雲還沒有聚集便下雨,草木還沒有枯黃便凋謝,日月光輝愈加暗淡,這種心胸狹窄的人怎麼有資格通曉'至道'呢?”


黃帝回去之後,就放棄了政事,修建齋戒修身之堂,睡在茅草蓆上,閒居三個月。


黃帝的這一種行為就是背道而馳的行徑,他想通曉至道,幫助五穀生長,養育百姓,這本是一種好的出發點,但是他的行為卻背道而馳,因為過於企圖主導,沒有順應自然萬物的發展和變化,這就背離了道的根本。


這也是世俗之人悟道的最大誤區,正所謂有這樣一句話:平常心即是道,道就存在於平凡世界中,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便是道,但是很多人卻背道而馳,只知道刻意追尋,反而離道越來越遠,甚至走到深山老林之中找尋道心,但是卻適得其反。


世俗之人追求幸福也是如此,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因為真正的幸福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份知足常樂的心性,看到身邊的美好,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當下的幸福,一味的去追求好高騖遠未曾滿足的慾望。


總把幸福的希望寄託於外物的滿足之上,但最後的結果不但未能如願,還給自己增加了更多的苦惱和內心負擔。


老子說:人生所有的刻意追求,只會物極必反


3


《菜根譚》說: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一定要除去暑熱本身,如果要去除暑熱帶來的煩惱,只要保持清涼的心境即可。貧窮不一定要用什麼特殊的方法去改變,排除窮困帶來的憂愁,保持心安即可。


你所追求的那些道心以及世俗之人期望的幸福,並不在於飄渺的遠方,而在平常心之中,更在順應自然的規律之上。


所以真正的認知這個世界,保持一顆清靜的心,將道心融化於自己的生命,讓自己包容這個世間的一切,就會感受到原來生命的美好就在你的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