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的普通灯谜,如何成了众人“各怀心机”现场?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


《红楼梦》大旨言情,而情寄托何处?当然是每个人的言行之上,贾元春的灯迷,虽然普通,但能从众人的临场表现而窥各自心机也是情理之中。



元春省亲前后,应是她人生最为得意时刻,于是在元宵节,兴致盎然的元春给大家出了个灯谜:“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这个灯谜很好猜,但大家却都是装模作样,故意寻思,还用暗暗用恭楷写了半日,第二十二回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便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心机都猜了,写在纸上。



为何大家各揣心机呢?自然是元春的地位高贵。做为一个正得宠的皇家人,她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决定人的荣辱成败。如宝钗,本是进京来待选的,却未能入宫,她的将来何去何从呢?如黛玉,她钟情于宝玉,为了能赢得嫁给宝玉的筹码,她该如何讨好元春呢?如探春,湘云,进退是否合适,措词是否恰当,气度是否正确等都是她们考虑的范畴。因为各自的身份地位和追求不同。所以他们的着重点也不会一样。但不管如何,每个人应该都表现出了对皇家充分的尊重。



有人说宝钗表现的最明显,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她在中女孩儿中间年纪最大,见识最广,自然大家以她为首。纵然不是宝钗定下行动的基调,其他人也会如宝钗一样的,天家威严,纵是贾母贾赦贾政等贾府的当权者,也是先行君臣礼,再叙天伦情的,何况是一众小毛孩子!



其实不仅仅是从对待元春的灯迷上,就是其他场合也可以看出人物的个性与教养来。如贾珍去女眷处,众女眷各自的反映,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众人的态度,如抄检大观园时众主子丫头们的表现等,仔细观察都可以看出个人所怀的心机。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写谜语的章回主要集中在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中。《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看回目就知道这里的灯谜与人物命运遭际有关,主要服从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制作的,也可视为曹雪芹对小说人物的命运所做的某些暗示。灯谜谶语是《红楼梦》全书的重点之一,因为不仅宝钗念的《寄生草》表明了宝玉出家、乞讨的结果。而且,众人写的灯谜诗也被认为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悲剧命运和结局。

“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的大观园里,钟鸣鼎食的世家少爷小姐们得闲结社唱和,才情毕露。时值元宵佳节,又逢薛宝钗过生日,贾母一时高兴,便凑份子为她举行生日宴会。有极会享乐的贾老太君的带动,生辰佳节都有热闹,元宵节自不会放过猜谜取乐。其间,贾元春(娘娘)派人送来了一个灯谜,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送进去。

贾元春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此谜谜底是“爆竹”。

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除魅散秽气,故说能使妖魔鬼怪闻之丧胆。“身如束帛”形容爆竹象一卷束起来的绢帛。后二句说尽管爆竹气势宏大却极易毁灭,是“一响而散”之物。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妃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这里前二句当比喻入宫为妃身价百倍,声势显赫,从此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胆尽摧”。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后二句暗示元春如昙花一现,荣华富贵顷刻瓦解,贾府的好景不长。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这个灯谜当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脂砚斋评说:“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第一个为元春制作灯谜的是贾环,他写的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打一用物。此谜谜底是枕头和兽头。

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一般是不允许露春的。元春认为这个灯谜“不通”,过于直白,命太监带回。作者写此谜,意在表现贾环不通文墨。既是谜,首先不该直说;既直说,文理又不通,“有角八个”还说是“只”,难怪只引得众人大发一笑。贾环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赵姨娘的亲生子。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琐,心术不正,行为顽劣,一向被人鄙视。“有角只八个”是说当时的枕头是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所以共有八个角。“二哥爱在房上蹲”是指兽头,古代建筑塑在屋角上的两个怪兽。这首谜语正好表现了这位三少爷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语言粗鄙,什么大哥、二哥之类,完全是市井无赖的口吻,毫无读书人的文雅气;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头和房上的兽头硬把它们排成兄弟,毫无道理,三是语言不伦不类,有角八个,够多了,他却说只八个,果然不通得很。贾环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过这首谜语又让他出了一次丑。

第二个应元春的要求制作灯谜的是贾母,她是随口念到:“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当时贾政就猜着是“荔枝”。“站树梢”的意思与“立枝”相同,“立”与“荔”谐音,所以谜底为荔枝。

“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然而“荔枝”又与“离枝”谐音,纵观小说全貌,所以脂评说此谜的寓意在暗示“所谓‘树倒猢狲散’是也。”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这也就寓示了贾家势败的结局。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贾政出的灯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此谜谜底是“砚台”。

这首灯谜正是对贾政性格的刻划,隐喻他酷爱读书,崇尚笔墨,品格端方,古板正统的特点。从本回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看,此谜的用意当还与本回的情节有关。“必”与“笔”谐音,谜面即“有言必(笔)应”,意为砚台虽不会说话,却可以借助于笔表达。“砚”谐音“验”字,意喻贾母等众人所制灯谜中的谶语,必将得到应验,可视为是对制灯谜用意的提示。而且既然是“贾政悲谶语”,“有言必应”四字在本回中亦应有着落,当是指贾政从灯谜中领会到某些不祥之兆,并说了某些在未来情节中会应验的话。可惜由于此回原稿残缺,据脂砚斋评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所以贾政究竟有什么“必应”之言已不可得知。

贾迎春出的谜语是:“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打一用物。此灯谜谜底是“算盘”。

“天运”是说算盘拨动前,没人知道最终能计算出什么数字结果,所以说天运。“人功”是说算盘珠子要用人的手指去拨动。“理不穷”是说算盘永远是被人拨来拨去,所以说是理不穷。第二句意思是说算盘虽可被人拨动,但如果是命中注定生不逢时,那么不管你怎样拨也是拨不出好结果来的。后二句说为什么算盘整日这样乱纷纷的呢,是因为阴阳的运数(命运)各不相同。“镇日”即是整日的意思。

这首灯谜借整日乱纷纷的算盘隐喻贾迎春的性格及一生遭际。迎春生性怯懦无能,缺乏主见,处处听从命运的拨弄,就象“打动乱如麻”的算盘,受人摆动。自从嫁给孙绍祖,命运更为悲惨,终日不得安生。本来贾府祖上对孙家“有功”,可偏遇上中山狼似的孙绍祖。这只能归之于“无运也难逢”,只能得出“阴阳数不同”的结论。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介人传承


元春毕竟是宫里得宠的贵妃要人,像宝钗这种有野心想向上爬的人当然想留个好印象,将来重走元春之路。其余看不出谁有像她那样。我记忆力不好,也非专门研究,凭印象作答而己。


103311180523微风


我觉得这很正常吧,元春的身份摆在那里,代表的是皇家,是圣驾,元宵节发个灯谜让大家猜,那就是与民同乐了,大家照规矩肯定要一番恭维一番表演,配合着把这种君臣同乐的气氛烘托起来,才算是正确的表现。这种做作放在今天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社交礼仪”,更何况在那个等级森严、君臣之间壁垒分明的时代呢。

书里是这样描写那个元宵节的: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

一个“娘娘”已经将众人的身份位置确定了。那时距离元春省亲不久,大概是借着省亲的余绪,元春在元宵节一时兴起想让娘家人猜个灯谜。但她的身份是皇妃,要让家人猜个灯谜也是要宫里派人出来传话的,程序上已经是宫里的娘娘恩赐灯谜让大家猜的意思了。

宝玉、黛玉、宝钗、湘云四个人听说这事,跑到贾母房里去看元春这盏谜灯时,众人已经在那里一番表演。

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争看乱猜”,就是场面所需的表演。说实话,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真的没什么稀奇,贾府中人谁没见过更好看更豪华的花灯?但这盏灯是元春从宫里送过来的,小太监还站一边等回话呢,他可是要把这里的景况向元春汇报的。不管是真心尊敬娘娘,还是为了元春的面子,众人都是必须做出一副欢喜雀跃热烈参与的模样的。

紧接着小太监还传了元春的口谕:

“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听这话就知道,元春本人是真的兴致勃勃想玩一把灯谜,只有兴致高,才会这样命令众人“猜中了不要说”,要一个个写好给她看。

众小姐都不是笨的,当中更不乏宝钗黛玉这样的聪明伶俐人。既然元妃兴致那么好,大家怎么能不好好配合?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礼制,都不能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样子,扫了元妃的兴致呀!

于是大家就开始“各怀心机”的表演了: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首先是宝钗出场,一眼就猜出了元春出的谜语,却偏偏要极力称赞,假装说难猜呀,假装想老半天。宝钗如此,别人还不明白么?虽然未必能做到宝钗那么夸张,但基本上还是能按照元春的要求,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也就是不能当场喊出“好容易呀”就是了,这是对娘娘基本的礼貌,不能不给娘娘面子的,否则就显得太没教养了。

后来众人还按照要求各自出了灯谜,“恭楷写了”,这个“恭楷”的细节,也能说明礼仪的必须。毕竟是按照元妃娘娘的指示制的灯谜,姿态上必须要恭敬的。

事实上元春出的那个灯谜真的简单,除了脑袋相对笨一点的迎春和贾环,别人都猜出来了。相信读者看到这个灯谜也会一下子猜出来: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对,就是贾政觉得不祥的“炮竹”,“一响而散”的鞭炮。后来探春、惜春、宝钗她们作的灯谜也都不是祥瑞之物,甚至包括老太太贾母出的谜底为荔枝的灯谜,都隐约预示了贾府未来的衰败。所以贾政猜这些谜的时候越猜越心灰。反正这是作者刻意为之,有意暗示贾府未来的走向,不必多说。总之,就大家努力迎合元春的情绪,假装兴高采烈猜灯谜的一幕来说,在当时的礼制要求下是非常正常合理的表现。

这里有一点说明一下,可能有人会觉得出身皇商家庭的宝钗这么做不奇怪,黛玉也这么“迎合上意”,似乎跟她的形象有些不符。其实黛玉本来也是正儿八经官宦之家的小姐,在贾府也浸淫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不了解宫廷和官场礼仪?君臣交互的场面应该怎样表现得体,黛玉当然也是很清楚的。

像元春省亲的时候,让众姐妹各写一首诗,大家都不约而同突出了颂圣主题。黛玉也不例外,而且别人的颂圣是赤裸裸的,“奉命”“羞题”“何惭”“自惭”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唯独黛玉一句“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具有与众不同的文采,后来替宝玉写的那首诗里,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更是将君王的马屁拍得清新脱俗。

打个比方,黛玉就是那种真正的高材生,不但懂得应试作文的套路,还能兼顾套路与文才。这水平,比只会死读书背套路的人高出许多了。——有关这部分的分析,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中的黛玉从来不说“混帐话”,你觉得黛玉真的不愿意宝玉“读书进取”吗?》。

顺便安利一下很久以前发过的一篇图文:《借你一双慧眼,爆竹炮仗看清楚》——爆竹和炮仗是一回事,但爆竹花和炮仗花是两种花。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我觉得不仅是众人各怀心机,更是《红楼梦》作者的匠心独运。

先看原文《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情节:“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便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心机都猜了。”

元春的灯谜七言绝句是什么?据后文交待: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


为什么大家都“各揣心机”呢?

第一,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文中首先重点写到的是宝钗,一见便猜着了,心里觉得并无新意,但口中先是没少称赞,再是“只说难猜”。一个善于逢迎上司、讨好巴结的形象跃然纸上,符合她圆滑世故、虚伪奉承的性格特点。而且她是第一个上前的,也可以说是把调子定下了,于是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也跟着虽然“解了”,还“各自暗暗地写了半日”。


第二,元春想交流感情,但效果不佳。从元春的角度,元宵节制灯谜猜灯谜,也许是为了和娘家人拉近感情。试想,元春终日处在那勾心斗角、人人自危的宫中,免不得常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没有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地方,没有一个情感释放的场所,她是希望借这个元宵佳节和家人心灵聚会的啊!

第三,贾府对元春亲情淡了,政治浓了。从礼制的角度,贾府已经不怎么认女儿感情,而是君臣礼节了。从元春省亲的情节就可以看出来。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从省亲的礼节上,八十多岁的祖母、几十岁的父母一并下跪行君臣之礼。虽有些许母女姐妹抱头拥立的瞬间,但难有亲人之间互聊家常心里话的机会。元春就是贾府能否繁荣昌盛的一颗棋子。

因此,贾府中一干人等对元春的灯谜也就有的是讨好,有的是应付,各怀心机。


第四,作者由此暗示了元春的结局。元春在皇宫中经受的是“风霜刀剑严相逼”,再加上后来失宠于皇帝,可以说是处处受敌四面楚歌;想到娘家来寻找一个情感避风港,娘家人又对她敬而远之,没有一句真心话,没有一颗关爱心。一个弱女子,怎么忍受如此的感情折磨?过早地香消玉殒成了她的宿命!


凤凰王兮


身份不同,所以角色不同,各有想法,正常呀!


红楼一梦666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5800005d3c61b16d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