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有自媒體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美軍“舒適號”醫院船調至紐約港,美軍甚至動用了10餘艘醫療軍艦協助開展國內新冠疫情防控及救治工作。本期給大家科普下美軍醫院船(舒適號與仁慈號)上到底配備了哪些人員及裝備,救治能力及最近幾年的任務執行情況。

首先我們從理論上澄清下關於美軍醫療艦船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謠言:一是老美的醫院船,就這麼僅有的兩艘,而且還是超期服役的哦!不可能有10餘艘這麼多;第二,從通風系統來看,美醫院船僅有手術室、ICU、復甦室、消毒供應室是正壓通風且具有高效空氣過濾系統以確保這些區域無菌。菌檢室和2個傷員洗消站(分別在主甲板和1甲板傷員入口附近)的空氣是直接排出船外。除上述區域外,其他區域的空氣都是再循環利用的。因此,醫院船不適宜收治類似新冠肺炎這樣經飛沫和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員。已有媒體報道,美海軍稱醫院船是用於收治疫情期間的創傷患者,以便當地醫療機構集中有限資源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這麼說來,這些創傷患者上船之前必須經過診斷試劑檢測,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據文獻報道,舒適號醫院船曾經在沙漠風暴行動中,部署至中東地區,當時有做過接收化、生武器襲擊傷員的準備,安排了傷員洗消、分類和床位設施利用的方案,並開展了相關的訓練演練。但是之後,再也未有文獻報道美軍醫院船收治核化生放等特殊傷病員的情況。如果沒有負壓通風系統,很有可能造成鑽石公主號的悲劇。所以在沒有進行系統的改造情況下,醫院船是絕對無法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哦。不過,也啟示我軍相關醫療艦船建造時,應充分考慮未來收治核化生放等特殊傷員的需求,以備不時之需!

一、基本情況

1974年,隨著越南戰爭的結束,美國海軍二戰中的最後一艘醫院船“聖殿”號(AH-17)退出現役。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快速反應部隊的建立,1983年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被炸以及美軍大規模入侵格林納達戰爭的發生,美軍認為有必要再發展海上浮動醫院基地——醫院船。1983年和1984年,里根政府相繼購買了“價值”號和“玫瑰紅”號兩艘“桑克萊蒙特”級油輪,耗資5億多美元改裝成“仁慈級”醫院船。

第1艘“仁慈”號(T-AH19)於1982年12月19日服役,第2艘“舒適”號(T-AH20)於1987年11月30日服役。這兩艘醫院船都歸美國海軍部下的軍事海運司令部管理,其中“仁慈”號醫院船母港位於San Diego,主要擔負印太地區保障;“舒適”號醫院船母港位於諾福克,主要擔負大西洋地區保障。下面視頻是“仁慈”號的詳情。

“仁慈”級醫院船戰時為作戰部隊提供機動衛勤保障,尤其是為兩棲特混部隊、海軍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和海外作戰部隊,以及陸軍和空軍提供醫療支援,收治各類傷病員。平時為災區提供醫療救護,能在世界範圍內實施救援,接收各種傷病員,給予急救和治療。

該船長272.6米,寬32.2米,吃水10米,滿載排水量69360噸,航速16.5節,續航力13420海里。動力裝置為2臺蒸汽輪機,功率24 500馬力。艦上搭載了12艘救生艇。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船上總共有病床1000張,24小時內傷員最大收容量為300人,平均收容量為200人,可為60%的接收傷員進行手術。船上配備醫務人員1207名(該數字隨船的改裝而變化),其中高級醫官9名;此外還有船務人員68名。該船共有三種運行狀態:減員運行(reduced operating status,ROS)、滿員運行(full operating status,FOS)和其他狀態(other,其他狀態又有更細劃分)。ROS狀態下全船隻要約40人進行運轉維護,制定有一個5天動員計劃(ROS-5)可將船從減員狀態恢復至滿員狀態。

二、醫療艙室佈局

“仁慈”級醫院船共設8層甲板,與醫療相關區域主要集中在03甲、01甲、主甲板以及1-4平臺(見圖2)。03甲中部為直升機起降平臺,空運到船上的傷病員通過甲板前端的電梯送到主甲板(main deck)上的傷病員接收區(Casualty Reception Area);01甲板分佈有醫療倉庫、藥房及主化驗室(見圖3);主甲板由船頭至船尾依次分佈有傷病員接收區、放射室、手術區、復甦病房和特護病房(見圖4),主甲板是該醫院船運轉的核心區;1平臺主要有牙科診室、配鏡室、艦艇傷員接收區(左舷)、病房和醫務人員住艙等(見圖5);2-4平臺主要有病房和醫務人員住艙。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3 01甲板艙室佈設平面圖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4 主甲板艙室佈設平面圖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5 1平臺艙室佈設平面圖


(一)傷病員接收區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6 傷員接收區


傷病員接收區位於主甲板,船舯部直升機平臺的下方,設5個艙室,共50張床位,每張床位配置有氧氣終端、吸引器和監護儀,傷病員可在此得到初步的分類和急救處置。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7 傷員接收區

(二)放射室

放射科設有4間X線室及CT室(見圖8)。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8 放射室及CT室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8 放射室及CT室


(三)手術區

手術區位於甲板中部,由12個手術室組成,配有先進的手術設備,傷病員可在此進行緊急外科手術或早期手術治療,以及部分專科治療(圖9、10)。手術區還設有1個可供6名傷員等待的手術等候區。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9 手術區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0 手術室

(四)復甦病房

復甦室共20張病床,供手術傷員術後復甦觀察(圖11、圖12)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1 復甦室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2 復甦室

( 五)ICU病房

ICU病房共有80張床,接收由復甦室、傷員接收區和病房轉來的危重傷員。提供治療和持續觀察。IUC和復甦室共用血氣檢測室、醫護人員辦公室、倉庫等。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3 ICU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4 ICU

(六)其他病房

除上述的20張復甦病床和80張ICU病床外,醫院船還配有900張其他病床,這些病床96%以上為雙層病床。

1.護理病床(intermediate care)280張,其中28張為單層病床,其餘均為雙層病床,共分佈在7個大病房中。主要接收從復甦室和ICU轉來的傷病員。

2.輕護病床(light care)120張,均為雙層病床,共分佈在2個大病房中。

3.有限護理病床(limited care)500張,均為雙層病床,共分佈在6個大病房中。

船上傷病員就餐集中在02甲的餐廳。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5 雙層病床

三、傷員轉運流程

(一)接收傷員

醫院船接收傷病員後(無論是從03甲的直升機送來還是1平臺的船隻換乘過來),先送往主甲板的傷員接收區,在這裡經過醫務人員檢查分類後再直接分往各病房或繼續做進一步檢查決定是否手術。傷病員接收後的流程見圖16-圖19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6 傷員接收路徑示意圖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7 從直升機接收傷員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8 艦船換乘接收傷員入口(黃色箭頭處)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19 傷員接收路徑示意圖

(二)後送傷員

當傷員需後送時,則可通過船尾處的電梯上03甲(直升機)進行轉運,見圖20。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20 正常情況下傷員轉出路徑

當本船有意外情況發生,傷員需迅速撤離時,主要從01甲登逃生艇撤離,直升機轉運為後備選擇(見圖21)。


美國新冠疫情爆發,總統緊急調用的醫院船到底有哪些救治能力?

圖21 傷員應急撤離路線

四、平戰時保障

(一)戰時為“救命天使”

在1990年發生的海灣戰爭中,“舒適”號接到命令後,即以完全工作狀態準備保障“沙漠盾牌”作戰,由來自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地方船員,海軍醫院、門診部及其他海上司令部的軍事人員都轉成為船上人員,開始了8個月的部署;期間主要航行在阿拉伯灣和阿曼灣,在隨後的“沙漠風暴”作戰中,主要部署在離科威特很近的海面上,接近沙特阿拉伯沿岸。在整個部署期間,“舒適”號航行了35 000多海里,消耗300萬加侖油,診治了8000餘名門診病人,入院治療700名傷病員,外科手術337例,檢驗17000次,配製眼鏡1 600付,X線攝片1 340例,CT檢查141例,直升機出動2100架次。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舒適”號出發時首先有225名醫務人員上船,隨後由國立海軍醫學中心的800餘名醫務人員乘飛機,分3批上船,達到了滿編工作狀態。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員從未上過醫院船,需要進行戰救訓練。因此,離開本土後,在海上每天都進行了各種救治演練,包括收治傷病員、外科手術、核生化防護、傷員去汙染訓練、棄船救生訓練等。自2003年1月6日離開本土至5月底回國,前後長達4個月,在波斯灣停留56天。收治的戰傷包括槍傷、榴彈傷、燒傷及頭部損傷;並根據日內瓦公約規定,醫院船有救治敵軍傷員的義務;在戰爭期間,美軍發生傷病員400餘名,多為常規武器損傷,該船共收治600名傷病員,手術500多例,其中包括下肢截肢及下肢皮膚移植手術,大約有50%的傷員需要做整形外科手術,時間最長的手術是為1名美國士兵進行脊椎復位與固定,用時11小時。最忙的一天是24小時內收治20名傷員,收治的伊拉克傷員比英美聯軍的傷員還多,其中150名為戰俘,其餘為伊拉克平民。藥房每天配備300~500U靜脈注射液,提供50~90個處方藥品,分發4000支嗎啡,檢驗室完成4 729個樣品化驗,理療室共進行了1 400多次醫學評價與治療,完成3 026次X線檢查,311次CT檢查,還進行了30次血管造影。重症監護室的1名護士要監護30名重症傷病員。醫院船上傷病員與護士之比為4:1。該船收治的重症傷病員比海灣戰爭多,其中7名為嚴重燒傷。實際在美國本土也很少有1次收治7名燒傷患者的情況。在收治傷病員高峰期,曾佔用了醫院船醫療設施的50%。返回美國港口後進行了徹底的清洗、消毒、整理,以便保持5天內即可投入使用的戰備準備狀態。

在上述保障中,由於美軍佔有絕對優勢,傷病員發生量較少,醫院船收治量不大,最忙的一天僅收治了20名傷員,因此,工作量並不太大。但如處於劣勢的一方,或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傷員的發生率可能要高得多,醫院船傷病員的救治量將大幅上升,因此醫院船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收治批量傷員的情況。

(二)平時扮演“外交官”

平時醫院船主要是執行人道主義救援、前往友好國家進行醫療巡診服務和軍事交流等,扮演一種特殊外交工具的角色。

1. 正規化的日常訓練:是保持醫院船良好醫療水平的關鍵。美醫院船每個季度都要進行為期1周不離開碼頭的“繫留航行”訓練,床位展開標準不低於250張。

2. 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醫學救援與訓練:1994年,“舒適”號為1 300多名海地移民提供了海上醫療救護。1994年底,又為古巴關塔納摩海軍基地的3.5萬名古巴和海地移民提供了250張床位的醫療支援。2001年5月底,在航渡過程中對船上所有設備進行了例行檢查和物資消耗評估,利用直升機進行傷員換乘與後送演練。2001年,“仁慈”號參加了為期2周的年度“核心閃電”演習。2002年,“舒適”號參加了“2002波羅的海挑戰”多國演習,進行了230名傷員救治演練,並訓練了100多名來自其他國家的醫務人員,進行了模擬傷情處理;並根據美國駐立陶宛大使館的人道主義請求,船上的外科醫師通過衛星與在貝塞斯達國立海軍醫學中心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成功地為1名13歲的男孩切除了腦瘤。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參加了長達18天的營救燒傷傷員的任務。

3. 進行巡迴醫療:1987年,“仁慈”號改裝完畢就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處女航,訪問了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斐濟,在8個港口展開了門診治療,每港停留8~10天,有1架直升機在門診和醫院船之間提供運輸保障。共診治了62 000人次,890例大手術,1108例小手術,治療牙病17 500例,6 000名兒童進行了免疫,捐贈了食品、衛生用品和眼鏡等;修理醫療設備600多臺,演講300多場次。通過這次航行,表明了醫院船在世界範圍內在非軍事行動中的價值;同時也使醫院船上人員獲得了良好的訓練機會。

2005年初,“仁慈號”前往東南亞海嘯災區,提供災後醫療服務,接待病員累計10.8萬人次。此外次,“仁慈號”還每2年展開一次“太平洋夥伴”之旅,救治亞太國家患者。“舒適”號則是主要在拉美和非洲等國家進行巡診等任務。在美軍組織的一些大型軍演任務中也常見醫院船參加,如2年一次的“環太軍演”。前兩年我軍有部分醫療人員在環太軍演交流中登上美軍醫院船參觀,並寫了大量的見聞感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進行搜閱。

醫院船平時的這種軟性外交效果還不錯,給窮兵黷武的美國加了不少正面分。從2010年開始,我海軍866醫院船也多次前往亞非拉、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南太平洋島國等地進行了醫療巡診服務,讓遠方的朋友正真認識了中國;菲律賓颱風救災時,866醫院船前往救災,體現了大國的地區責任和義務,也讓鄰邦對我們轉變了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