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在“停課不能停學”的號召下,上網課成為孩子的生活日常。


隨著網課的全面鋪開,問題接踵而來:老師直播難,家長打卡煩,孩子上課苦。


當眾人都在吐槽網課時,河南鄧州一名14歲的初三女孩,沒錢買手機按時上網課,選擇自殺。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女孩的父親是殘疾人,母親精神有問題,姐姐高一,弟弟六年級,一家五口全靠父親補鞋來維持生計。


疫情期間,為了三個孩子能夠上網課,父親東拼西湊才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一部手機三個孩子使用,姐姐上完網課妹妹用時,妹妹的網課也已經結束了。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女孩父親猜測說,孩子出事那天,學校要發考試題,女孩無法上網課答題。


一向成績優異的女孩害怕沒法考試,成績出來後會遭到老師和同學的質疑,情急之下才服下了母親的精神病藥自殺。


所幸救治及時,女孩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當線上教育成為疫情特殊期的常態,那些網課學困生為了不掉隊有多努力,你一定想象不到。


1


有一張《借光·守望》的照片讓人淚目:


“昏黃的燈光、相守的父女、沉默的父親,專注的女兒。”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女孩叫翠珠,河南洛寧的一名初中生,因為家裡沒有網,又捨不得用掉父親手機裡僅有的一點流量,在徵得村委同意後,她每晚來到大院蹭網學習。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這樣的孩子,不止翠珠。


藏族大學生索巴桑姆,每天都要走兩個小時山路,爬到信號好一點的山上,一邊放牧一邊聽網課。


這座“信號好一點”的山,其實是一座海拔4500多米、氣溫低至零下十餘度的雪山。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伴著牛羊群,索巴桑姆蜷著身子、戴著手套,在雪山明晃晃的陽光下,用手遮擋著手機屏幕,聚精會神聽課…


一場疫情,一堂網課,牽出眾多令人感動的身影。


線上教育早已不是新鮮的概念,很多人都沒想到,在這個網絡暢行的年代,竟然還有一群被網課“漏掉”的孩子。


同在疫情期,衡水中學高三學生的一日作息再次刷新我們的認知:


5點40,起床早讀;


一天6節網課,每節40分鐘;


每天8套練習題,每科目2套;


自習、考試,宅家與在校的作息一模一樣。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歲月永遠都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努力的孩子!


2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百態人生。


網課,是孩子人生賽道上一記新的發令槍,很多人沒有輸在起點,卻輸在了網課上。


為了發洩內心對上網課的不滿,一群小學生蜂擁至釘釘軟件下給出一星差評,只求讓軟件下架。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網課已開播,老師講得起勁,孩子卻躺在被窩起不了床。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好不容易進了直播間,聽著聽著便睡著了。


也反省過,得出的結論卻是:下次依然還會睡著。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一組假期遊戲數據顯示:


《王者榮耀》的峰值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在1.2-1.5億之間;


《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


這兩款遊戲的用戶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學生,這意味著:


中國2.8億在校生裡,有至少90%的孩子,在自律和放縱之間,選擇了後者。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一樣的疫情宅家,一樣的網課學習,努力的孩子,一如既往;鬆懈的孩子,步步拉開距離。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有人說,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可我卻覺得,真正能夠託舉起孩子人生的,是他們自己。


長大之後再無兒戲,校園之外也沒有溫室。


你偷過的每一個懶,都會成為日後最深的遺憾。


3


《我們一無所有》中寫道:


面對災難,我們無路可退。


既然災難已成現實,學會與它共生,便是最好的姿態。



偌大的醫院,病床挨著病床,有人睡覺,有人聊天,有人刷劇。


唯獨他專心致志地看書。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原來,這個“清流哥”是一位39歲的留美博士後,回武漢探親,卻不幸染上了病毒。


可他依然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在危機面前,知識讓人安定從容,從他身上傳遞出來的書香,令人油然起敬。


誰都沒有經歷過如此漫長被“禁足”的日子,也許過程有些無聊,可若一個人心中有追求,一樣可以把生活過成詩。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不經意間會發現,你宅家葛優躺的時間,很多人已經甩了你十幾條街…


一個醫學生的網課日常:PPT課件都截了幾千張;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健身、學英語兩不誤,每一天都過得身心充實;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搏的你”,這是一句被多少人一笑而過的雞湯,道理簡單,它卻把人分成了兩大類:

自律者和安逸者。


不要花自己的時間,去羨慕別人的人生,脫穎而出的永遠是少數人。


即刻,行動,是你成功的關鍵。


4


一場疫情,讓我們看見了知識的力量。


從一個多月前的舉國恐慌,到如今有條不紊地恢復生活生產,知識的力量伴著我們度過難關。


挺身而出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以他們權威的知識理論在疫情中力挽狂瀾,遏制住疫情蔓延的腳步,讓我們一點點認清了病毒面目;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銳減的確診病例,遞增的治癒病例,這些數據背後,是無數醫護人員,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拯救每一個生命…


“知識救國”是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告訴孩子,沒有白學的知識和技能,沒有白流的汗水,沒有白走的路,你當下每一天的活法,鑄就的便是你人生的高度!


第一批上網課的人被逼瘋後,有個14歲女孩決定自殺……


- END -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音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