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荒诞不经,然后人本质又不坏?

小天说高校


我们所知道明朝皇帝的荒诞不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文官集团的衬托,我们纵观明朝皇帝们的事迹,可以看出明朝大部分皇帝在小事上荒诞,但是在大事情上却一点也不糊涂,不然明朝国祚也不可能长达276年之久。

而限制明朝皇帝荒诞不经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皇帝是人

虽然明朝皇帝手握国家的生杀大权,但是归根到底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五谷杂粮,也有生老病死,所以人天生没有好坏之分,影响人的大多是后天的原因导致的。

皇帝并非是圣人,在制度森严的深宫中,时间久了别说是皇帝就是神仙也会按捺不住,所以这时候皇帝就需要一个突破口,他不想上朝、不想处理朝政、不想见文武大臣,他想活出自己的想要的样子,所以这时候皇帝就会做出在世人眼里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事情了,但是他们更多的像是一个得到玩具的孩子,他们只想通过哭闹满足自己的诉求,他们并不像伤害别人。

二、皇帝害怕千夫所指

在中国古代,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他们最害怕的是就是死后世人对他们的评价,所以每个人生前都力求做一个忠孝仁义之人,哪怕内心是抗拒的,但是表面上还是要把自己仁孝的一面展现出来,普通人如此皇帝更是如此。

所以爱面子的皇帝最怕受到千夫所指,害怕死后得不到好的庙号、谥号,害怕死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因为这些条条框框的害怕,完全牵制住了皇帝的所作所为,即便是皇帝自己做了荒诞不经的事,他们也不想自己的事迹被后代有样学样了去,特别是对未来继承人的问题上,老皇帝在临终前都会语重心长的说道:“我这一辈把坏事做绝了,你一定不要学我,要做个好皇帝云云。”

三、从小接受优质的教育

皇室作为国家的统治核心,皇子的教育和培养事关国家千秋万代的基业,所以历朝历代在皇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是极为重视的,明朝对待皇子的教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乞讨出身,所以他对文化还是比较渴望的,在掌握大权后,他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皇子的教育,所以他给儿子们找的老师都是当世的大儒名流,太祖既然这般如此重视文化,那么后世怎么还敢懈怠哪?

所以皇子们从小就能获得全天下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他们所学的就是儒家所倡导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这些东西,从小就教你应该如何做明君、如何爱护百姓等等,久而久之你的脑子里也就形成了股性思维,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便是做了荒诞不经的事也知道那条鸿沟是不能逾越的。

四、明朝制度限制

因为皇帝代表着国家,皇帝和皇家的行为就是全天下人民的行为准则,所以皇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的长久,就需要对自己和皇室成员加以限制,如此人民也就乖巧顺诚了。

我们知道天安门城楼前立着两根华表,华表的最上方分别雕刻着两只望天吼,它们分别叫做“望帝出”和“望帝归”,它们的含义分别代表着期盼皇帝体察人民的疾苦和告诫皇帝要收住玩心专心理政,由此可以看出皇宫的建筑每一处都有着他的政治意义。除此之外,皇帝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生活在这里面的皇帝,每天都会被各种规矩所牵制住,所以即便是皇帝想做出格的事,从制度上也会首先把他吊打一遍。

五、强大的文官集团

前文说道,皇帝如果想做出格事首先需要冲破皇宫内部的规矩,即便是皇帝冲破了这个限制,接下来迎接皇帝的还有数量庞大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文官集团。

明代的文官虽然不如宋朝以前的文官那样备受尊崇,但是由于明朝受到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影响,使得文官集团格外的重视气节,这些人不怕死,他们就是想留下千古的美名,所以他们不怕跟皇帝硬钢,只要皇帝处事少有偏差,那么这群文官们的唾沫即便淹不死皇帝,也能让皇帝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所以明朝的皇帝一般很少会和文官们出现直接的冲突。


明朝的皇帝虽然较前代皇权专制严重,但是明朝的皇帝也挺悲催的,由于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导致明朝皇帝不像汉、唐、宋等朝代只需要和宰相对接,而是皇帝本人直接面对庞大的官僚体系,这时皇帝就要格外的勤奋努力,因为他们不但要提防武官的篡权,还要应对数千文官的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明朝出现几个荒诞不经的皇帝也就不足为奇了。


咕嘟趣话


明朝的皇帝分为两大类,一是暴君不是昏,二是昏君不暴,本质都算比较好的。

明朝暴君不是昏的皇帝有三位,分为是朱元璋、朱棣、和朱由检。主要是因为这三个皇帝属于乱世皇帝,乱世用重典,国家才能进入正轨,目的都是想更加巩固大明的统治,只不过结果不一样,朱元璋、朱棣英明雄武,开创伟业,而崇祯皇帝虽然一样弑杀,但越干越家败。

除了这三个皇帝之外呢,明朝还有十三位皇帝,这十三位皇帝普遍属于昏而不暴类型的,只是昏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刚开始还可以,干着干着就跑偏的,有的从头到尾都在跑遍状态,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凌驾于国家社稷之上,普通人倒是可以,但是皇帝却不行,皇帝身肩天下苍生的责任,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当中自然是昏庸的,民间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全身心投入到兴趣爱好当中,这个人不会太坏,这些明朝皇帝就是这样的类似。

明朝的黑暗呢,主要还是由于手下权臣的为非作歹,皇帝又不问,更加纵容了天下的黑暗。


曹老师xixi


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作恶,不好的制度会让好人看上去不做好事。

古代帝制时代,独裁统治,一个并不适合做皇帝的人,或者说无意于国家政治统治的人,不得不做皇帝,又没有相应的制衡手段能够有效限制皇帝的权力。可想而知,绝对的权力交到一个对政治统治不感兴趣的人手中,后果当然只能是个悲剧而已。

比如那个几十年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这就是个比较极端的个案。这与个人的道德修养无关,却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几十年不从事工作,这项工作却依然必然安稳地等着他来干,什么工作能干好呢?怎么可能不出大问题呢?

再有一个个案就是隋炀帝。只要是稍微了解一点真正的历史,就会知道杨广是很用心地做事,也是很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结果又如何?

有效的监督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一个道德修养至少达到普通水平的人,做出后果极为严重的事情。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太多太多了。

三权分立绝非灵丹妙药,一样有各种问题,但可以使得政治独裁得到有效制衡,这却是一定的,可以保证哪怕是道德败类,也干不出特别坏的事。


何处是家乡


明朝的皇帝奇葩很多,有爱斗蛐蛐的,有爱玩姐弟恋的,有爱养动物的,有爱做木匠活的等等。

虽然都很荒诞不经,但对于守城的明朝皇帝来说也不算太离谱,毕竟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他们过多的精力放在在发展自己的兴趣上,而很少放在国家事务上。

皇帝即使在离谱可是明朝的大臣们都是当时社会的精英,皇帝所受到的教育也都是最好的教育,还有骨子里流淌着皇族的血液,天生在心态上高人一等。

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本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不同。

明朝出了这么多荒诞不经的皇帝,而国家还能正常向前发展,还真的感谢明朝的内阁制度,这个制度虽然限制了皇权,但也给皇帝减轻了政务的负担。使得皇帝在不爱理政的时候,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


蚂蚁历史观


题主这话说的有意思,就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家长,不管孩子做过多少坏事,他都能为孩子找到解释的理由,因为“孩子的本质又不坏”。皇帝荒诞不经,为什么又会本质不坏呢?

按照“明史”的记载,明朝皇帝本身就是“逗逼多”,不是杀人狂,就是虐待狂,要不就是各种吃喝玩乐的专业皇帝,比如说“蛐蛐皇帝”明宣宗,“道君皇帝”明世宗,“懒鬼皇帝”明神宗,“木匠皇帝”明熹宗,比起“清史”之中的清朝皇帝,明朝皇帝都是渣渣。但小编要说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明史”“清史”可以说是被篡改最厉害的史书。

1644年清军入关,不久进占北京。并开始编纂史书的工作,中国各个朝代对前代史的编纂都是很重视的,因为这代表了一种正统的传承,相当于宣告前朝已经灭亡,需要盖棺定论,而新朝已经开始,万象更新。但是此时政局不稳,并不是编纂史书的好时机,所以清朝的君主们只是摆出了编撰明史的样子。

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修史的条件已经满足,康熙下令全面编撰明史,直到康熙、雍正先后死去的1739年(乾隆四年),历经九十多年,经三度修撰、编辑和删改的《明史稿》终于定稿(武英殿本)并公开刊印和发行。

在明朝时,史官的工作都是独立的,并具有保密性的,而在清朝,史官写的史书都要经过皇帝的过目与批准,成王败寇,史书的真实性在清朝这里很值得怀疑,清朝的几位统治者对《明史》修撰的重视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修改。

可以想象,我们口中的康熙大帝,在空闲时间御览正在修改中的明史,并且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里这句写的不好,某某皇帝能有这种手段”,“这里写的不好,某某皇帝怎么这样英明”。在三位皇帝的“关心”之下,“明史”的可信性可想而知。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能火,这些段子可不是作者编出来的,而是在“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关怀下”,清朝整个“明史”编写班子,共同的“智慧”结晶。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皇帝“逗逼”多。

另一方面,“明朝搞集权,清朝搞专制”在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明朝皇帝的专权走向新的高峰,在“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皇帝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做出了很多荒诞不经的事,其中以明武宗,明宪宗,明神宗,明熹宗最为突出。

明武宗不愿意在北京呆着,每天都想着建功立业,自己把自己封为大将军,并且还大摇大摆的给自己发工资,带兵出征蒙古,几万人在塞外晃悠了一圈,花了数不清的银子,据说就杀了几个蒙古人就回来了。

明宪宗是个“大姐控”,满屋子美女不爱,偏偏爱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万贵妃利用明宪宗的宠爱横行后宫,荼毒怀孕的后妃,差点搞到明宪宗绝了后。宪宗的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在万贵妃的堕胎药下捡回来一条命,被太监们藏了起来,长到胎发及地才见到父亲,结果孝宗生母以及拼命救下孝宗的太监却都被万贵妃害死,年幼的明孝宗被太后亲自养在身边才捡回一条命。可以说因为爱上一位大姐姐,明宪宗自己制造了自己家的人伦惨剧。

明神宗和朝臣赌气,四十年不上朝。明神宗想立福王为太子,朝臣不同意,要求皇帝立自己的长子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明神宗不同意,一生气罢工了。皇帝不上班,朝廷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很多官位缺人,皇帝不签字补不了人,另一方面,新中的进士没有皇帝签字安排不了工作,吏部被逼的没法,让新中的进士抽签决定到哪任职。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内阁大臣李廷机受不了工作压力就向皇帝请辞,结果连写了123份辞呈都没有收到回音,万般无奈之下,这位仁兄自己罢了自己的官躲到老家去了,皇帝竟然也没有追究。

明熹宗朱由校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他一生致力于木匠事业,不理朝政。看着提意见的东林党的不顺眼,他就搞出了个“九千岁”魏忠贤,用来弹压文官集团。明宪宗只是爱上了个大姐姐,明熹宗则是和自己的乳母客氏走到了一起,其中真相甚至让人不敢直视。

明朝皇帝的荒诞不经主要原因是权利缺少必要的监管,权利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皇权的独尊给了皇帝为所欲为的机会。什么叫本质不坏,这种荒诞不经就是皇帝本质的体现,在明朝皇帝只要不负责任就可以像孩童一样“天真烂漫”“为所欲为”这一切对国家,对政权是极大的伤害。而这一切在“明史”中又被有意放大,小编相信如果题主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清史”也会感到清朝皇帝为什么荒诞不经了。


醉美木渎


明朝那些事,很有意思!了解明代历史的,差不多能看出来,明朝的皇帝啊,都有一个祖传的特点————皇帝多混账而朝臣无大恶,也可能因为傻人有傻福吧!

单独说明朝的皇帝,也是因为他们与其他朝代的皇帝区别比较明显!小编推算跟他们祖宗朱元璋出身有关系!


说起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他赶尽杀绝。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还动不动下令将人犯“拖出去着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将女犯轮奸,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治”。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因为喜欢斗蟋蟀而被称为“促织天子”。

接下来,英宗朱祁镇(他有两个年号,正统和天顺),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王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也很够呛。此公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



《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总结为三句话: 一个贵妃(万娘娘)、两个宦官(汪直、梁芳)、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不过虽然皇帝多贪玩不勤政,但是整个明朝的朝堂风气还是比较开明的,朝臣能人很多!

这才叫皇帝,有权有势自由玩,还有人帮你管理朝政!


先启历史


两个因素导致的:

1.明朝士大夫掌握了编写史书的权力。

2.皇权与士大夫权力激烈的斗争。

以下是详解:

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史书记载,皇帝也不例外。那为什么史书会记载明朝皇帝荒诞不经的事情?

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行为举止十分古板,科举考试开始写八股文也能侧面反应出来。一些皇帝拿士大夫的古板没办法,就用一些行为去刺激他们,都是些不符合儒家道德行为规范的。

在两股势力斗争中,皇帝拥有“恐怖”的特务组织,经常占据上风。百官敢怒不敢言,在史书上也就记下了很多皇帝的丑事,“抹黑”这些皇帝。所以史书中的宦官也都是卑鄙小人,实际上明朝的宦官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做出了很大贡献。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能力都一般,士大夫阶层是治理国家的中坚,皇帝虽然恨这些人,但是也明白离不开他们。虽然朱元璋在官僚体系设置上扩大了皇权,但是实际上却不得不让渡更多的权力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所以皇帝在很多方面经常妥协,他们也就“坏”不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