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雅賞|鎮尺

美玉琢溫潤,界尺裁方直。
非惟立規矩,亦以端簡冊。

——北宋·張方平《謝人贈玉界尺》

文房雅賞|鎮尺

中國文人自古愛風雅,有賞器詠物之好。一間雅緻的書房,除筆、墨、紙、硯外,摩挲把玩最多,又不可或缺的便是鎮尺。


桌案上沒有一把鎮尺猶如朝堂沒有一把驚堂木,大煞風景不說,文人的風流意氣也失色不少。一個兼具優雅與趣味的鎮尺,鎮一席宣紙,鎮騷亂之心。

文房雅賞|鎮尺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琅萬事如意紋鎮紙 (一對)


鎮尺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寫字作畫的時候,古人寬袍大袖,紙張重量又輕,多有不便。於是便有人隨手將這些有些分量的物件拿來壓住紙,慢慢地,這類物件就從原來的功用中獨立出來,成了一種專門用於壓紙的文房用品——鎮紙。


鎮紙正式進入書房不晚於南北朝時,《南史·垣榮祖傳》:“帝(齊高帝肖道成427-482)嘗以書案下安鼻為楯,以鐵為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文房雅賞|鎮尺

清十八世紀 銅灑金臥鹿鎮紙


隨著工藝的進步,具有裝飾味道和象徵意味的鎮尺逐漸出現。比如,既可以在上面雕刻鳥獸蟲魚、梅蘭竹菊,又可以題刻詩詞格言;材質上,既可以有紫檀木的、烏木的、青銅的,又可以有石制的、玉製的,等等。


鎮尺形制多樣,爭奇鬥巧。有的光素無華,有的雕嵌紋飾。精者加以書、畫、文辭,將內心美詞鐫於看面,既有託物喻志的用意,亦是己身性靈才情的展現。

文房雅賞|鎮尺

清 銅錯金銀盤龍鎮紙


鎮紙作為文人雅士案頭之物,不僅僅只是一件壓紙的工具,更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鎮紙在桌,紙張便不易動、不會誤沾墨漬,習字繪畫時就能凝神靜氣,揮筆落紙,一氣呵成。


鎮尺如尺,有“鎮心”、“鎮宅”之意,除了讓人鎮定自若,驅邪避害之外,又有度量君子風骨之意,象徵著為人處世要講規矩,有尺度。

文房雅賞|鎮尺

鎮紙,是書齋中一道亮麗風景,是案頭上不可缺少的器物。


題字時,作壓紙之用;沉下氣息,緩緩書寫。制工講究,藝術氣質;妝點桌案,別樣風情。在翻閱書籍時會用紙鎮,書寫或繪畫也離不開紙鎮;在寫作時,鎮紙則能起到“休教風過亂文思”的作用。


沉甸甸的一方鎮紙在手,靈動活潑地與主人相望,此刻它儼然已成為一個活的寵物,成為主人寂寞書齋裡一個陪伴終生的夥伴,一個心靈相契難以割捨的知己。

文房雅賞|鎮尺

物有性,品貌隨心,造物無言卻有情。1500多年來,鎮紙從材質到工藝,從造型到用途,無一不充分體現著主人的審美水平及審美情趣。時至當代,鎮紙的“家族”已擴展至所有的紙鎮、文鎮、鎮尺、書鎮以及壓尺。


書寫不過一場心靈的洗滌,紙筆間似乎有天然的默契。抬手、舉筆,最怕悄然風急,惟一塊鎮紙,讓一切塵埃落定。翰墨飄香,桌案上的奢華風景線。

文房雅賞|鎮尺

一把鎮尺,早已不僅僅是一個鎮紙器物那麼簡單的,更是一件兼具賞玩的藝術品。題字時,作畫時,皆因有它在才可凝神聚氣,隨性揮灑至最後的一氣呵成。鎮尺之雅,抬腕,落筆。

一瞬間的透徹心扉,在千百年的變化中從未丟失的精髓,彷彿醉於這案前,便無塵世之擾,無案牘勞心。

文房雅賞|鎮尺


素箋竹筆,紅木矮案,書寫無異於一次心靈的洗滌,文房墨寶間似乎都有天然的默契。


哪怕紙輕風急,一塊鎮紙,也足以讓一切塵埃落定,打造一場翰墨飄香的文雅風景。

文房雅賞|鎮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