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赢平均

连续多篇企业分析文章,一大堆经营数据,不少读者说吃不消了。那就停停,今天写一篇特别轻松简单的理念类文章,算是给大脑做个课间操吧!以后我也尽量控制一周双更,只是尽量,不保证!我老觉着有好多东西想码出来,哈哈!

——暂时把视线从刷爆屏的总统之争上移开吧!看看热闹吹吹牛可以,但个人的投资体系,越少和政治热点挂钩,生存和获利的能力会越强。反之亦成立。巴神曾这样谈过他对宏观和政治因素的看法:“54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宏观和政治环境的因素或基于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买入某只具有吸引力的股票。事实上,这些不是我们做投资决策时会考虑的因素”——巴菲特2013年致股东信。

书归正传。记得上次老唐写《格老门与巴神堂之争》的时候,提到过我的投资理念也可以简化成口诀:低估优势赢平均,排雷排千平常心。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优势赢平均”:什么样子的股票,才是具有优势,能够赢过平均水平的呢?


长期挣钱,日子过得滋润的企业,通常有些什么特征?你头脑里一下子涌出来的答案可能很多,也很混乱。实际上前辈投资大师们早已给我们总结过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三个特性①被需要②很难被替代③价格不受管制。


逻辑上也很容易推理,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被需要,那肯定没钱赚,结局早已草书于额头:死(不信,你现在生产竹制厕筹试试。啥是厕筹,别问老唐问度娘!);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没有什么差异性,很容易被替代,那最终结局就是价格战。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生生便宜购买方,企业不死也只能苟活着;如果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被管制,它必然很难获取高额利润。

比如就拿老唐前三大持仓茅台、国投、民生来说。首先,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无疑都是被需要的,白酒、电力、资金及财富管理。


其次,就被替代的难易程度而言,茅台作为高端酱香酒,被替代的难度最高,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与其有明显的口味差异性;国投的水电部分也比较难以替代,因为替代品的生产成本均远高于水电。火电部分则很容易被替代,近于无差异化产品;银行的资金及服务,被替代的难度介于水电之后,火电之前。一般来说,民生银行能提供的金钱或服务,绝大部分也能在其他银行获得。


最后,就价格管制而言,茅台酒价格无管制(2013年被发改委罚款,并非出厂价被管制,而是因为茅台公司限定经销商向消费者销售茅台酒的最低价格,违背垄断法);银行服务价格以前大部分被管制,目前存贷款利率基本市场化,但仍接受央行的窗口指导,加上部分服务价格依然有管制,总体算轻度管制吧;国投的电力产品价格,则属于完全被管制,无论水电还是火电。

在被需要、难以替代、无价格管制的基础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名著《竞争战略》一书中,细化并提出了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


他认为,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竞争惨烈度的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如下图:

优势赢平均

这个波特五力模型,是现代MBA、EMBA必修课。它对于投资者而言,同样重要。我们怎么去选“优势赢平均”的企业?简单的说,就是去找在这五个角度上尽可能多地占据优势的企业。

依然拿茅台举例。


进入壁垒:至少存在三大进入壁垒,一,白酒生产许可证,目前已经不批,潜在竞争者,只能通过收购现有白酒企业的许可证进入;二,酱香白酒生产周期长,需要资金大、对熟练酒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都很高;三,高档酱香白酒需要数十年老酒参与勾兑,竞争者无法形成有威胁的竞争规模(要么小量同质,要么大量低质);


供应商议价能力:供应高料和小麦的农民,议价能力非常小,粮食种下去的时候,就已经间接和茅台签定了长期供应合同了;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产品的经销商议价能力近于零。当市场零售价格上升后,茅台公司仅需一纸通知,即可变更出厂价,获取超额利润;


替代品的威胁:同档次内,没有可以完全替代茅台的酱香型白酒。近似替代品,有五粮液,1573,梦之蓝等,然而无论是自饮还是请客,替代品和茅台无论在口味习惯上,或是档次定位上,均有明显差距,只能作为备选; 行业内竞争程度:高端白酒市场处于差异化竞争状态,各自诉求不同的口味和情感定位,各自锁定自己的基本盘,全体处于高毛利状态,竞争程度较浅。

综上所述,经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茅台公司在以上五个方面均占有竞争优势,可供公司选择的经营模式很多。

优势赢平均

如果我们再拿这个模型,套一下国投、民生,你会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甚至某几方面,是处于竞争弱势的,因而,可供公司选择的经营模式有限。出于篇幅考虑,就不一一展开了,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试试。你也可以用这个模型套一套你持有的或者感兴趣的公司。


学习了“波特五力模型”后,当我们面对一个新接触企业时,就有了一套章法去应对,不至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而且,通过这样一个个的拿模型去“生搬硬套”,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企业竞争力所在,也会慢慢发现,原来这世界真的存在一些“结果必然如此”的企业。当然,数量是稀少的,而且常常不便宜。所以巴菲特自己也在致股东信里写到:就我们自己的投资组合而言,除了少数几个“结果必然如此”的企业之外,我们也只能再添几个“大概率胜出”的公司了。什么样子的公司又是大概率胜出的公司呢?抽空再聊。

说到这些结果必然如此的企业,想起前几天雪球头条推送的编程浪子兄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股市亏钱的21种姿势》,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我10月11日发表的《你靠什么在股市生存?》一文类似。


浪子兄在文章中说到:决定我们每一笔投资的结果的关键因素有4个:买入时公司的质地和估值;卖出时公司的质地和估值。然后浪子按照优质、平庸、垃圾三种质地,和高估、合理、低估三种估值,作出了81种排列组合,并对其结果制表罗列(真耐心,赞),找出了导致亏损的21种情况,如下表:

优势赢平均

各位仔细看,亏损的情况有21种,其中10种是购买现有的平庸或垃圾公司造成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永远只将目光投向买入时就是优质的企业(未来可能优、可能平庸、也可能变垃圾),那么,亏损姿势缩减为11种。


在这11种亏损姿势中,又有5种情况是高估买入造成的。这5种情况又可以很轻松地用一条规则避免:凡是市盈率高于市场无风险利率倒数的一律不碰。即假如市场无风险利率为4%,所有当前市盈率高于25倍的股票,一律不碰。还剩几种亏损状态呢?6种,全部是由企业变质引起的。它们分别是:

优势赢平均

你仅仅使用两条最简单的规则——①只买过去和现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②市盈率高于市场无风险利率倒数的一律不买——就站在了大概率赢的一面。躲过了21种赔钱姿势的15种,还需要担忧是能不能挣到钱吗?

因而,老唐的个人建议,要在股市里生存和获利,可以先以“求不败”的姿态入手:①只与波特五力模型显示具备某些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伍。拒绝垃圾股、题材股击鼓传花游戏暴利的诱惑;②拒绝在高市盈率水平买入;③认真跟踪持仓企业信息,对企业竞争优势受损、可能导致变质危险的动态保持敏感。


难吗?不难吧!但真要做到其实也不容易,否则市场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亏钱呢?如同跑步,不过是向前交替迈开双腿而已,然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