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實體店鋪會消失嗎?

強思喆


實體店鋪目前來看還不會消失的,電商雖然通過這麼多年,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科技優勢。

但是在商業領域,科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經濟自然會向成本低的一方去靠攏,如果電商後面自己作妖,也可能把自己給玩死。

成本才是商業的關鍵

不管品牌溢價多麼高,附加值多麼高,成本永遠是做生意的關鍵。日本人之所以能在80年代崛起,很大原因是日本的各大公司,把控制成本作為競爭力的關鍵。

電商當年能夠勢如破竹,打的實體行業找不到北,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優勢。在網絡上不用付任何的租金,不用請太多的人工,也不用繳納那些亂七八糟的費用。把價格直接拉到了批發價的水平。實體店怎麼可能打的過?


實體店全變成餐飲,電商日子也不好過

目前的實體店主要是餐飲類的,這種電商暫時不可取代的。我瞭解目前餐飲每年的淘汰率是80%,而電商的不盈利的部分公司,也是80%。這個巧合說明實體店和電商在各自定位中,淘汰率是相近的。那麼換個說法,電商賣流通品的成本和實體店賣服務的成本是相近的。

既然電商成本已經跟實體成本差不多了,那麼目前能活下來的實體店也不會消失。因為20%的實體店活的還是挺好的。


作妖一時爽,一直作妖就是死路

實體的“陣亡”,歸根結底兩個原因,高昂的地產成本,以及高利潤低品質。前者是房地產開發把實體店害了,越來越高的地產成本轉嫁到了實體店的產品上,競爭力自然變低。後者是實體店從業者自己作妖,我還記得讀大學沒有電商的時候,出去逛街買衣服,那愛買不買的態度,20元成本的衣服敢叫300元。問價不買的話,還在後面把你罵一頓。電商一口一個“親”,不滿意無理由退款,把實體店一下就給“整爬”了。

現在實體店已經用高品質,高服務重新召喚“用戶”了。也是自己作妖自己吞了苦果了。不過電商最近也有點作妖的跡象了,電商平臺的入駐門檻越來越高。某貓,某東的門檻成本已經提升到幾十萬了(押金加貨款),跟開實體店沒區別了。競價也越來越高,流量大的越來越有實力買流量,流量小的拼命砸錢提權重。為什麼某多多一上來就獲取了這麼多的商家和用戶,就是因為他現在還“很便宜”。如果實體店能夠持續改善自己,電商反過來繼續作妖。那麼很可能若干年後,實體店比電商更吃香。


我是小魚,一個連續創業者,為大家分享最真實的創業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