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財閥政治,那為何日本沒有像韓國一樣被財閥控制?是這樣嗎?

羽菱君


這種說法不嚴謹,嚴格來說,韓國是財閥統治,而日本並不是。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韓國財閥對國家經濟的壟斷程度遠比日本要高。

我計算了一下2018年日韓前十大財閥佔各自GDP的比例,發現:韓國TOP 10[財閥](包括三星、SK、LG、浦鐵...)2018年營收總額6834億美元,佔當年GDP的42%,而日本TOP 10[財閥](包括豐田、三菱、本田、日產等)2018營收總額9745億美元,佔當年GDP的19.6%。

這說明,日本[財閥]對國民經濟的壟斷程度要比韓國[財閥]小得多,在TOP 10 日本財閥中,連大名鼎鼎的索尼、松下都不在其列,更嚴格的來說,日本TOP 10的不少公司也算不上財閥,因為他們並不是三菱、住友等傳統財閥的子公司。


二:韓國是財閥一家獨大,日本是財閥、徵閥二龍同治

由於韓國的起源李承晚政權為美國憑空扶持,沒有自己的班底,這導致韓國官僚集團一直很弱小,在與財閥的抗衡中,敗多勝少;官僚集團稍微悖逆韓國財閥或者背後主人美國的意願,就會被抓住小辮子下獄和判刑,盧武鉉、朴槿惠就是明證,以至於韓國總統成為全球最具風險的職業。

試想但凡韓國官僚集團有點實力,都不會讓自己的歷屆最高長官或死或刑,因為保護最高長官的穩定,對於維護官僚集團的利益,有重大意義,但由於先天弱小以及韓國財閥羽翼豐滿、美國勢力背後操控,韓國官僚集團一直處於奴僕狀態,無法真正翻身做主人。

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直是財閥、官閥、軍閥三隻力量博弈,軍閥一度佔據上風,將財閥和官閥踏在腳下,在1930日本軍國主義時代,刺殺內閣首相和財政大臣的新聞不絕於耳。

但二戰後,日本軍閥被美國強力打壓:死的死,判的判,轉行的轉行,逐漸式微了;但官閥和財閥一直並沒有遭到清算,反而成為日本戰後崛起的兩股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日本在戰後施行的是國家計劃下的自由市場經濟,即官閥制定國民經濟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控制主要銀行的資金流向,讓經濟朝著政府預定的方向發展,而財閥作為銀行資金的主要承接者,實際執行了官閥的經濟戰略。

日本官閥和財閥之間,通過聯姻、協商以及各種同學會、軍友會,維持了巧妙的平衡,政治家的兒子還是政治家,資本家的兒子還是資本家,井水不犯河水,二龍共水。

所以日本並不是財閥一方說了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祖父安倍寬組建日本進步黨;外祖父岸信介,1957-1960年任內閣總理大臣;父親安倍晉太郎,曾任中曾根康弘內閣外務大臣;岳父松崎昭雄,日本財界的重量級人物。


三:韓國財閥的背後提線人是美國,日本卻獨立的多。

韓國由於在1960年代之後經濟才開始發展,之前毫無工業基礎和資本的積累,因此技術、資本早期全都來源於美國和日本扶持,而在1997-1998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企業和銀行又被歐美資本趁機抄底,相當一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成果,被華爾街資本竊取。

以三星電子為例,其優先股股票,89%被外國資本持有;普通股股票,56%被外國資本掌控;也就是說,三星電子的大部分利潤被外國資本吸收了,韓國前八大銀行,七家的第一大股東是外國資本;而所謂的外國資本,其實絕大部分是美國華爾街資本。

所以韓國財閥統治南朝鮮的背後,美國是有實權的太上皇。

而日本,由於而二戰前已經積累了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資本,是所謂的戰前六大工業國之一,戰後崛起時代,對歐美資本和技術的依賴並沒有韓國那麼嚴重,在經濟主權方面,要獨立的多。

例如,日本第一大企業豐田,1935年就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而在前十大的股東中,8個是日本土著企業,只有2個是美國資本,且都位於第五名之後。

四:韓國財閥和日本財閥的統治模式不同

韓國財閥給人獨裁、冷血的印象,在於韓國財閥掌握了絕大部分社會資源,企業管理施行的是一種封建+資本的雜糅管理模式,他們把對儒家忠誠文化的片面理解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強調下級對上級的絕對尊敬和服從,上級對下級卻沒有相應的愛護,只有指使和訓斥,下級對上級沒有尊重,只有忍耐和腹誹。

這就導致韓國的財閥和企業,對待員工更加苛刻,財閥認為它賦予你工作,你需要無限的回報。這種回報甚至以傷害員工的生命和尊嚴為前提都在所不提。

韓國的藝人制度,三星中國公司跪求經銷商都是這種企業文化的表現。

而日本企業搞的是集體主義,也強調忠誠,等級分明,但這種等級和忠誠,以上愛下尊為交換條件,即上級愛護下級,下級才會尊重上級,這給企業文化帶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雖然內核依然是資本剝削,但減少了財閥壟斷資源帶來的民眾不適感。


最後總結一下:韓國財閥統治國家,是事實,也是表象,因為背後的提線主人是美國;日本的財閥是和官閥共同統治國家,而經濟的大戰略發展方向,官閥有更多控制權。


第十經濟觀察室


日本跟韓國基本一樣。只不過日本的國情稍微特殊一點,日本財團給世人印象不像韓國財閥那麼暗黑罷了。

根據國際上對財閥的定義,通常來說,財閥具有以下五個特質:

①:家族企業,企業資源主要掌握在彼此有血緣關係的一批人手上。

②:經營範圍廣泛,基本涵蓋了其國民的生老病死,而且員工眾多。

③:集團旗下肯定會有自己的銀行,以方便企業調動資金。(這是阿里、騰訊與日韓大集團最根本的區別)

④:企業集團內的交叉持股非常普遍,各公司之間聯繫非常緊密。

⑤:財閥與政府關係一定非常好,經常會獲准經營政府特許的行業。而財閥也會通過政治獻金或助選、直接參選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的介入政治。對本國的政治有很大的影響力。

以上列舉的五點,韓國財閥全具備。就拿三星來說,一年營收佔韓國GDP兩成左右,旗下八十多家子公司,打個噴嚏,韓國都要震動,這不是玩笑話。其對政治的控制,從前些年李明博當總統時,他一個堂堂總統居然主動給李健熙鞠躬就可以看出,某幾位總統真的就只是財閥看門人而已。


至於家族企業這一點,也符合。三星最早的掌門人是李秉喆,前些年是李健熙,現在是李在鎔,永遠是李家人來幹,外人無法涉足掌門人位置,就連核心董事位置也混不到。

相比於韓國,日本的情況略有不同。

二戰後,由於美國清算戰爭責任的關係,日本財閥被美國大洗牌。原有的四大財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被解體。

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三井、三菱、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勸銀,這六大財團。

由於這些改組後的財團已經被洗牌了,所以現如今日本的財閥,已經完全脫離了家族式的控制,集團內部不存在上下級支配關係。

簡而言之就是:韓國財閥像洗牌之前的日本財閥,保守封閉、集中化。而日本財團洗牌後,變得開放扁平、去中心化。

由於韓國財閥保守且集中的特點,所以很容易滋生腐敗,遭受世人非議。最後這些負面影響又會牽連到財閥頭上,尤其是財閥的掌門人頭上。而日本由於去中心化,旗下企業大多是公眾公司,信息比較透明,減少了暗箱操作的空間。現在的日本財團更像是一個合作平臺,起的是一個協調的作用,很多時候會讓人忽視財團的存在。

比如豐田,東芝,三井物產,東麗等大型企業都隸屬於三井財團,但往往大家會忽視三井財團的存在。


另外還有一點。日本因為是戰敗國,它的政治和經濟受美國的全盤操控。無論是自民黨這個萬年執政黨,還是六大財團,其實他們的頂頭上司都是美國人。二僕侍一主,都看主人臉色行事,政府和財團這兩個僕從往往鬥爭並沒有那麼激烈。

但韓國就不一樣了。韓國不是戰敗國,美國的對韓國的控制,不如日本那麼露骨。韓國的財閥是美國的傀儡,但韓國政府不是,至少名義上不是。

所以我們經常就能看到,韓國政府有時候和財閥穿一條褲子,有時候又互掐。

比如盧武炫在位的時候,政府和財閥之間就掐的很厲害,結果李明博一上臺,立馬就變成了財閥看門人。現在文在寅在位,繼續跟幾大財閥掐。

可財閥背後有美國人撐腰,代表美國在韓國的利益,所以無論是盧武炫還是文在寅,實際上都是在以卵擊石。


不過,雖說日本財團與韓國財閥有區別,但論對政治的控制,日本財團也是不遑多讓。

日本政壇雖不像韓國那麼詭異(總統全部沒好下場),但首相走馬燈似地換人,也是日本的特色。而首相之所以會頻繁換人,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有財團在幕後操控。

比如1955年,鳩山內閣的倒臺,就是因為三井財團旗下的東芝公司搞得鬼。

所以,實際上日本也是無論誰當首相,在政策制定的時候,也一定都要先詢問六大財團掌舵人的意見,不可能繞過財團。財團也不可能完全不干涉政治。


總的來說。財團操控政治,這是必然的。日本財團和韓國財閥本質上是一丘之貉。如果一定要說日本人的“吃相”比韓國人好,也只能說,這是因為日韓現實情況不同導致的。

在日本,政客和財團都是美國的傀儡,財團和政府利益衝突往往並不大。即便有什麼不可調和的事,美國也會出現協調解決。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美國不會讓日本逃出自己手掌心。

在韓國,財閥是美國傀儡,政府不是。當政府和財閥鬥爭時,往往並不是政閥之爭,而是韓美暗中角力。可美國這條大腿,韓國哪裡擰得動?所以韓國政府與財閥的鬥爭,往往都是以政府戰敗收場。而當政府與財閥合作時,財閥就更長臉了。政府需要通過財閥討好美國,並且政府也需要財閥資源。這就導致政府要討好財閥,被財閥操控。


Mer86


你不能把日本定性為財閥政治,日本的民主化程度很高。日本雖然有財閥,但那是之前,現在更通用的說法是大企業或綜合商社。

韓國倒是可以這麼說,而且韓國是非常彪悍的財閥政治。彪悍到能把總統給搞死。所以,連韓國人自己都承認自己就是財閥政治。

01.韓國財閥有多可彪悍

盧克文的《文在寅的復仇》已經把韓國財閥的黑歷史給扒了一遍。這裡就不用情緒激揚了,只是講情況、做梳理。

一個是韓國財閥壟斷國民經濟。

這個壟斷有兩層意思:

一是經濟佔比極高。以2011年的數據為準,韓國前三十家財閥銷售額佔整個韓國的40%;財閥資產佔韓國總資產的37%,相當於韓國一年GDP的95%。2014年5月,三星、現代、LG和SK這四大集團,佔韓國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的46%,三星一家就佔了25%。而且,財閥也發生了兩極化傾向,也就是三星等四大集團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其他財閥開始走下坡路。

二是涉足全部產業。韓國家庭基本上都要與財閥打交道,不只是要購買財閥企業生產的商品,還有就是總能找到一個親戚在財閥的公司上班。如果自己想獨立創業,肯定要跟財閥的企業做生意,成為財閥產業鏈的乙方供應商。

其實,日本也有這個問題,像三井物產在沒有拆分之前,別說雄霸日本,而且直接霸榜世界五百強首位。但是,日本財閥的老大們,要遠比韓國財閥的掌門人規矩得多。所以,就有韓國財閥的第二個問題。

另一個就是韓國財閥集團缺乏透明性和責任感極差。

韓國財閥無所不能、涉足全產業,直接壓制了韓國的中小企業。有財閥在,中小企業就別想發展。因為你無論做什麼買賣,都是在跟財閥搶生意。即便財閥夾縫中求生存,也只能是財閥企業的乙方,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欺負你就欺負你。

財閥集團的掌門人和家族成員,也不要臉。雖然股份佔比較小,但是卻長期壟斷和繼承財閥掌門人的位置,就是要控制財閥集團。SK集團的掌門人和家族成員,只有集團0.5%的股份;三星集團,掌門人及家族只有集團股份的1.3%。但是,這些人及其家族卻長期控制財閥集團。

特別嚴重的問題就是韓國財閥集團的交叉持股,亂得跟芯片電路圖一樣。連這些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跟財閥集團及子公司的股權關係。所以,韓國財閥的透明度極差。

交叉持股,日本的綜合商社與大企業也搞,但是搞得沒有這麼亂。而且交叉持股的目的是實現一種集群的發展。你的公司今年沒賺錢,但也不用倒閉,因為集團的產業鏈需要你。同時,因為你交叉持股了其他賺錢的公司,所以不僅不會死而且還能從集團利益中分一杯羹。這是交叉持股的目的。韓國就不止到怎麼搞得了,根本就沒有什麼透明度可言。

再一個就是韓國財閥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掌門人的問題。

韓國財閥,來源於韓國的計劃經濟時代,是國家強力培植的。所以,第一代人是白手起家,但手也不是太白,因為都是拿了國家的錢。然而,這夥人畢竟幹出了成績,韓國經濟實現了騰飛。但是,第一代之後的二代和三代,就沒有這個合法性了。所以,財閥和富豪在韓國就是惡人的代名詞。一群不受民眾信任的富二代和豪二代,卻在接手韓國經濟命脈和韓國未來。

這些二代和三代們,不僅道德受指摘,關鍵是能力受質疑。那麼龐大的企業,交給這群太子和公主們,韓國民眾能不擔憂韓國經濟的未來嗎?因為韓國經濟就是財閥經濟,財閥發展,韓國才能發展。至於其他偷稅漏稅、貪汙腐化,都已經不算啥問題了。

韓國財閥能控制韓國政府嗎?

三星集團打個噴嚏,韓國政府就得地動山搖。這就是財閥的實力。所以,財閥的影響力早就滲入到了政府和議會系統。某個議員的背後必須打上財閥的標籤。財閥的高級經理人,直接出任韓國政府高官,甚至總統,例子就是李明博。

韓國屬於總統制,總統的權力很大。所以,韓國財閥只要控制總統,基本就算控制政府了。同時,也不是所有財閥都要染指一下政府,主要是三星等四大集團,尤其是三星。財閥控制政府,主要是四大財閥控制政府,這關係簡單清晰,所以控制起來就很有力度。而韓國總共也就10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半個河北省。所以,控制了總統和政府,地方也就不用叫喚了。

02.日本的情況說不上財閥控制

二戰結束以後,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財閥被狠狠地收拾了一頓。不僅財閥的企業被拆分,而且釜底抽薪,直接把財閥家族擠出掌門的位置。同時,收取高額的遺產稅,稅率高達70%到90%。也就是財閥老大死後,先把70%到90%的財產交給國家,然後家族再去繼承。

作為戰敗國,日本政府、議會等實權機構,也被美國人徹底刮骨療毒一番。基本就是按照西方的政治權力架構,給重新設計了一番。所以,日本政治的民主化程度極高,基本就是美國人在一張白紙上描繪民主藍圖。

但是,日本這個國家非常有韌性,絕不會按著別人的意思走。財閥拆了,還能想法聚合。所以,財閥對政府的影響也就一直存在。

自民黨長期執政,但是自民黨並非鐵板一塊,內部有各種山頭和小團體,而且都是明著來的,稱為派閥。派閥的老大,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找錢,有錢才能競選、競選才能選上、選上才能分肥。所以,派閥老大往往都是財閥和大企業的爭取對象。

上世紀70年代,自民黨面對選舉危機,於是大量接受財閥的政治捐款,又是百億現金、又是直升飛機。自民黨敢要錢,財閥就敢出錢。為了防止自己出得錢打了水漂,財閥企業們直接發動企業員工去支持自民黨。這件事,成為一時醜聞。

所以,大企業、綜合商社,也就是日本的財閥們,也在試圖控制日本政府。但是,有這樣幾個原因,使得日本財閥真心無法徹底控制政府:

一個原因是美國也要控制日本政府,日本是戰敗國,所以日本政府可以不聽議會的,但必須得聽美國主子的。財閥搶權,搶不過美國人。

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的權力結構。日本有兩大集團左右著國家的大政方針,一個當然是以首相為首的政治家集團;另一個則是高級官僚集團。民選的首相和各省大臣掌握一部分權力,而考錄任命的事務次長等高級文官們也掌握了一部分權力,而且,後者的權力一點兒不比前者小。在一致對外的問題上,這夥高級文官也很團結。所以,韓國財閥,控制總統就能搞定一切。日本財閥就是依靠政治捐款和利益輸送搞定議會、搞定首相,也不見得能搞定高級官僚系統。

再一個原因就是日本財閥沒有韓國財閥那麼彪悍。總體上說,日本財閥的掌門人還是要臉的,甚至有些領域已經是職業經理人說了算,都說不上什麼財閥掌門人。所以,一般說日本是綜合商社和大企業。

日本的綜合商社和大企業,沒有像三星等四大集團那麼玩的。對於中小企業,日本政府比較照顧,大企業們也不會趕盡殺絕,所以社會活力就有。於是,民眾對大企業也就沒太大的敵意。

還有,就是日本的綜合商社和大企業沒有韓國那麼生猛:一個財閥就能搞定一個國家,甚至換個總統。日本的大企業要控制政府,不能說控制,只能說影響和遊說,得通過經團聯這樣的組織。經團聯被日本媒體稱為“財界大本營”,老大經聯團會長被稱為“財界總理”。這是一個涵蓋整個日本大企業的經濟組織。大企業得經由經團聯跟日本政府的省部溝通,然後彼此合作、共同發展。

所以,一個大財閥派個家丁就能到政府當總統,在日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03.綜合商社是個什麼東西

綜合商社,就是由若干法人企業組成的,融生產、流通、金融、技術為一體的,為實行共同的市場經營戰略而統一經營管理的巨大經濟實體。

這個定義一點兒都不好,還是拆解一下更清楚:

綜合商社,一個重要的標誌是得有銀行,因為銀行可以向系統輸血。

綜合商社,一個重要特點是銀行持股,也就是銀行(或銀行背後的集團老大)持有子公司股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是不允許的。

綜合商社,至少壟斷一個行業或產業鏈,甚至像三星那樣無所不包,凡是賺錢的生意,絕不留給外人,全要納入自己的系統。

綜合商社,不是企業或企業集團而是經濟聯合體,因為你根本就無法用公司企業來定義它。

綜合商社,往往都是國家支持的產物,而且往往都是家族企業的產物,日本應該是綜合商社的開山鼻祖,玩得最好。

而且,綜合商社在發展,一種發展就是去家族化,變成職業代理人的純盈利性組織,日本的綜合商社已經發展到這個階段;另一種發展就是家族極權,就是我們家的,不僅公司是我們家的、國家也是我們家的,韓國就是這個套路。

在二戰之前,日本的綜合商社也是這個套路,是家族控制的綜合商社,但是有天皇和軍部在,也不能完全控制政府,但卻可以稱為財閥。

日本為什麼會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

一是因為美國人對財閥的打擊和對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另一個就是現代社會的大勢所趨,連國王都不搞世襲了,你這麼大的經濟組織還搞什麼家族壟斷。

其實,美國人甚至都不想讓綜合商社這種怪物存在。連中國的國有企業,美國人都不允許,就更別提綜合商社這種怪咖了。因為綜合商社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

那麼,同在美國控制下的日本和韓國,為什麼都搞起了綜合商社?

日本有傳統,二戰之前就是,二戰之後被打擊了一下,但傳統的路徑依賴還在。而且,東亞人的民族性格就是集體主義的意識比較強。所以,綜合商社也就一直頑強地存在著。

日本為什麼要搞綜合商社,搞公司企業不行嗎?

因為日本是後發國家,後發國家再按照西方市場經濟的套路玩,只能被玩死。所以,國家就要玩命支持本國企業,一定要培育出幾個能跟列強抗衡的大企業。沒有自己的大企業,日本怎麼追上那些西方老師?等追上了,咱們再考慮一下市場的問題。

但是,綜合商社這種模式,太彪悍。因為它是完全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怪咖。所以,在世界大市場上競爭,綜合商社就是佛擋殺佛、魔擋殺魔。在上世紀末,日本的三井物產就一直霸榜世界五百強的魁首。但是, 這太招搖,赤裸裸地挑釁美國人。所以,自己進行了拆分。看一下拆分出來的公司,就知道三井物產或者說三井財團有多厲害了,有豐田、東芝和索尼。同時,三井還有大量的成員企業,如三洋、NEC、三井住友銀行、商船三井、石川島播磨、新日鐵。

三井到底是一個什麼公司?它到底是經營什麼的?

一個三井的中國區副總代表是這樣回答的:

問我們做什麼,不如問我們不做什麼。我們不做毒品、不做武器彈藥這些違犯法律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機會我們都可以做。

這就是綜合商社。

知道綜合商社這麼厲害,也就知道韓國人為什麼非要搞綜合商社了。韓國也是後發國家,比日本還後發。在朝鮮戰爭之後,韓國窮得都要光腚了。那怎麼辦?要吃飽飯就得發展經濟。但是,怎麼發展啊?你按照西方人的套路玩市場經濟,非得被玩死。所以,韓國人就學日本,也玩綜合商社。實際上,三星這種大公司背後,最初也有日本綜合商社的影子,算是日本培植起來。

所以,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除了韓國,其他三個就只能算是城市和地區。韓國是整個國家實現了逆襲,而且還是在啥優勢都沒有的情況下逆襲上位的。現在,臺灣和香港都已經走下坡路了,新加坡仗著交通咽喉還能猖狂,但是唯有韓國韌性十足。雖然也不如當初,但總算沒掉隊。原因就是綜合商社。

所以,三星等四大集團才是韓國的命脈和主宰。但是,韓國這些命脈,已經控制了韓國政府。以後,他們還能繼續彪悍嗎?不好說,因為韓國的綜合商社面臨很多問題,甚至還順帶把國內的小企業壓制得喘不過氣來。以前國家強靠綜合商社,現在綜合商社,也得靠國家。把國家玩死了,綜合商社也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

日本呢?

日本雖然人口老邁,但國家還有活力。不用看別的,就看日本的那些大企業和綜合商社就夠了,不是賺錢賺利潤的問題,而是技術、專利和創新的問題。日本深刻融入全球市場,而全球市場的各大諸侯誰也不想、甚至也不能,甩開日本。


減水書生


從網上看的,盧武鉉看到了財閥對韓國經濟的危害,就眼嚴厲打擊了sk集團,然後其他財團害怕了,扶持了李明博上臺,李在三星幹過三十年!李在財閥的支持下向盧武鉉復仇,清查了很久發現盧武鉉真兩袖清風,就查他的親人,果然發現他的至親有受賄,於是媒體(也被財閥控制)大肆宣揚,盧武鉉被逼自殺!而今天的文在寅是盧武鉉的小弟,現在在查李明博復仇,起訴書有兩百多頁(朴槿惠才102頁)。

韓國總統下場慘喲!對財閥動手,被財閥弄死;跟財閥同流合汙,在民眾憤怒時拿出來做替罪羔羊!結論就是跟著美國混有湯喝,完全無視日韓本身的努力,美國扶持過的阿斗還少麼?近百年來,所崛起的經濟工業發達的國家,除了韓國新家坡,還有誰?法德英意美日本來就是老牌工業經濟強國……至於那些賣資源的“發達國家”,發財和制度根本無關……照抄美國製度的國家多了去了,有幾個發達了?

個人覺得, 韓國總統可以跟別的國家合作發展 ,引進別的國家知名企業進入韓國投資 ,然後韓國政府部門可以大力度的幫忙 ,然後前提簽訂協議 協議可以這樣子寫 。這產業在韓國發展起來以後, 10年後或者二十年後 ,政府有資格入股百分之50的控股權利 ,慢慢排擠國內財閥對全國經濟的控制 ,但前提得引進實力強的企業。韓國的財閥是家族式大集團,而日本的財閥是同學會或同業會。還有就是:日本家族式大公司的大股東們,他們擁有大量股份,法律規定他們不能大量為自個撈錢,只能拿法制限定的年薪、津貼、用成績得獎金、榮譽和職位。還是為日本國打工的、處於高級階層人群的高級職員而已。

主要是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在美國手裡,韓國的財閥背後是美國人控制,麼得辦法,韓國的總統要麼直接就是財閥的代言人,例如李明博,朴槿惠,要麼就是像盧武鉉和文在寅這種想改變現狀的人,動了財閥的利益,就是要和美國抗衡了,可惜終不會成功,最終被財閥給滅了。或許以後會有改變的一天,這個以後不知道要多以後了。

韓國資本主義起步比較晚,現在大部分才傳到二代三代手裡。日本的大企業基本上明治維新就成立了,股權早就稀釋了,有的創始人後代早就失去對公司的控制了,就掛的名而已。日韓財閥裡都有美國等西方大國資本,並由美國控制,就是經濟殖民,想什麼時候剪羊毛了,毫不留情剪個溜光,長好再剪,很難擺脫美國控制。三星就是個榜樣,這就是美國打壓華為不打壓三星的原因。中國如果開放一些核心產業,利馬被外資佔領。別以為只限中國人投資就沒有外資!還有開放了不代表民眾得利,看看中國現在的差不多壟斷的私企吧!他們的臉比國企還黑!


歷史深度揭秘


韓國被三星、現代、LG、Sk四大財閥所掌控。

在韓國GDP中,四大財閥佔據了百分之八十。

國計民生都被他們掌控。

沒有財閥們的首肯,總統難以施政。

盧泰愚上任後,深感財閥牽制太盛。

於是出手治理。

將一財閥送入獄中。

盧泰愚下臺後。

李明博接任,立刻釋放了該財閥。

隨後財閥們聯手反擊。

以貪汙之名加罪於盧泰愚。

盧泰愚被逼無奈,跳崖自殺。

足見財閥的霸道與兇悍。

日本分工明確。

首相基本上由政壇豪門包辦。

很少有平民任首相。

政壇與財閥有著微妙的平衡。

政治家忙於政事。

財閥們忙於經商。

各司其職,各守一灘,默認門道,相向而行,極少衝撞。

故,韓日各行其道。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無論日本,韓國都是典型的財閥政治。但不同的是,韓國財閥集團已經徹底控制和裹挾了韓國政府,韓國總統從本質上就是一個傀儡。日本財閥實力遠遠高於韓國,不同的是,日本財閥比韓國老實多了。日本政府也比韓國政府強硬的多。沒有被財閥控制。但還有諸多原因在內。日本的三井集團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頂級財閥。但他到底強大到什麼地步。卻幾乎無人知道。



日本財閥本身發家的時候,就與日本政府關係不大。與政治是合作而不是控制。自二戰以後,戰前的日本財閥都被解散和重組,也就是說,戰前與戰後的財閥有本質上的不同。戰後日本財閥更需要日本政府扶持,財閥需要向主要政黨提供贊助賴獲取經濟利益。日本財閥已經公司化、企業化,而韓國更是家族式企業,相比之下,日本企業更加透明,麻煩很少,與政府更多的經濟糾葛。而沒有政治糾葛,基本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日本政黨與財閥之間基本上來說是比較“清白的”。利益輸送是有。但目的是從政府手中獲取利益。而韓國財閥是政府必須要為財閥服務,“主僕倒置“。日本的穩定的政局也讓日本財閥無需過多地干預政治,法制也清明。而韓國政局長期的不穩定,迫使韓國財閥抱團暖,進而控制政黨,韓國政府也就此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韓國的經濟實力也不如日本,僅僅只能依靠本國市場為主。而日本有國際市場作為支撐

而從掌控角度來說,日本是國家控制和主導財閥,韓國則是財閥操控國家來榨取利益。再就日本財閥是現代企業、財閥內部企業相互持股,已經摒棄了家族制。而韓國還是家族制企業。日本的財閥已經以一種更加隱型的性質存在。逐步擴大到世界。而韓國則僅僅侷限於國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最近韓國很鬧心,娛樂圈明星雪梨自殺,總統文在寅的法務改革大將曹國主動辭職包括之前的勝利事件,總之鬧得沸沸揚揚,也把韓國國家背後的財閥勢力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因為這幾件事與財閥勢力有著割不斷屢不清的厲害關係,細事咱們不表,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看。

咱們就針對問題談一下韓國的財閥政治,韓國的政治體系很特殊,特殊體現在總統的權利還沒有財閥的權利大,韓國有五大財閥集團,三星集團、SK集團,現代汽車、樂天集團和LG集團,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品牌,我們都或多或少的消費過這些集團旗下的產品,這些財閥集團在世界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更別說在韓國國內了,可以說只要你是韓國人,你就避不開這四大財閥集團的勢力控制範圍,韓國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把握在這四大財閥手中,韓國的好幾任總統都是財閥們推到前臺的派系代表。

那麼為何韓國的這些財閥集團如此猖狂呢?這就要從韓國的歷史上說起了。朝鮮戰爭後,在美國的扶持下,朴正熙奪取了政權,也就是之前韓國女總統朴槿惠的父親,也正是在他的思想主導下,為了振興韓國經濟,推出政策大力扶持民間企業,用官商結合形容我覺得很貼切,三星集團正是在這個時候發家的,計劃從當時來看,很成功,韓國在幾大企業的發展下,經濟得以迅猛突進,創造了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發展案例,韓國也因此一舉躍身為發達國家,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所謂成也財閥,敗也財閥,這些財閥集團確實對韓國的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後果就是財閥勢力過於龐大,到現在,甚至控制了韓國的司法體系,財閥集團還都是繼承製,跑不出家族那個圈,出現了很多富二代、富三代,幾大財閥勢力相互還都挺團結,動其一就是撼動所有財閥的勢力,所以在韓國,財閥集團真的可以橫著走,權利堪比古代的皇帝。所謂娛樂圈,那就是人家後院的戲臺子,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韓國娛樂圈總是出現在我們看來不可理解的事件,總統也無可奈何,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如此局面,當年那位朴正熙總統估計看了也只能苦笑。

從日本近代的發展歷史來看,財閥集團就沒那麼好運了,雖然日本也有幾大壟斷財閥,它們同樣在日本經濟中佔著重要的位置,但是他們很多是戰前就存在的,而且也不是家族繼承製,軍方對於財閥的發展也在控制壓制,新舊財閥組織交替合併,財閥集團對於日本政權來說,只是工具而已,真正的權利還牢牢握在政黨手中,所以日本是不會被財閥集團控制的。


新話社


因為日本的財閥昭和跟米軍洗過一波後,吃相比較隱蔽。你看不出來。

韓國只是些偽軍皇協軍的後代。

財閥對於日本的控制,你看聰明的一休都知道了。桔梗店老闆是可以跟將軍叫板的人。

到了江戶時代,就有個說法:大阪豪商一怒,天下諸侯驚懼。

因為豪商有錢有渠道,壟斷了日本大部分的經濟。簡單的說,諸侯只產米糧。要換錢就只有豪商才能承擔起。

米糧又不耐保存。所以豪商生氣後果很嚴重。

再加上諸侯借債的天量債務。利息都得看豪商臉色。

傳說島津藩借錢500萬兩黃金,每年利息都是12萬兩。被豪商逼的沒有辦法。

等到倒幕,豪商左右下注,新政府本來就沒啥錢。只有找豪商借錢充當軍費。

怎麼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此浪客劍心裡,打跑了舊武士,新政府卻更加腐敗貪婪盤剝是真實存在的。

對比吃相太難看的新政府,日本百姓更懷戀新選組這些浪漫而品德高尚,出身低微的舊武士。

給與他們巨大的同情。

新政府這邊,活著的功臣,都已經爛到渣了。

卻是因為叛國死去的西鄉在群眾心中成神,傳說他逃離日本,去外國組建軍隊,回來清君側。

所以日本新政府的功臣屢被刺殺。

國內矛盾實在無法解決。而且工業化近代化的成果被一元賣給財閥的也不少。

所以國內階級矛盾激化,左傾嚴重。就只好走向海外擴張的不歸路。

然後就被洗地教做人,重新土改,調整政治解構了。

夏四月,幕府罪加賀豪商錢屋五兵衛者,收其田八萬五千餘石,海船三十五艘,其他財物稱之。初五兵衛設肆於秋田、弘前,貿易外國,又涸官越沼闢田,沉毒沼中殺魚,使沼上漁人失業。事覺,並其三子磔之。【今日抄。】

豪商是動不動就拿來開刀的。

只是諸侯搶不了。諸侯產出米,沒有豪商,沒有大宗交易,那基本就要回到中古社會去。

商不出則三寶絕,~司馬遷(三寶就是說糧食,手工業製品跟財貨)

還動不動搞德政令,說白了就是借錢一筆勾銷。主要討好武士階層。

不過因此武士再也借不到錢了。

說了諸侯與商人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

大名就是大的名田領主。每年就收米,豆等農產品。

或者一些經濟作物。像島津就在種糖。

這些東西一年產出幾十萬石,一石大約是120kg。就是幾萬噸糧食。

你要錢維持生活,要買武器盔甲,要僱人抬轎,支付屬下俸祿,要買副食……總之要錢。不然就等著農產品發黴。

有實力吃下幾千上萬石大宗糧食,都是什麼人。

自己想想能殺雞取卵不。

而且日本長期不能自己鑄造貨幣,都是用的中國銅錢。大名家徽還有永樂同寶。

能夠海外貿易搞來銅錢都是些什麼實力的豪商。

別說大名,就是中小武士也極度依賴商人的米交易。

太閣總是玩過的吧。你領地產出米,不能換成錢,換成步槍,馬匹,兵裝,你就等著亡國吧。

當然金本位,對應米本位,盤剝是狠了點。因為是商人定價。所以幕府規定保護價。

饒是如此,武士諸侯二百年下來基本破產。

島津藩負債五百萬兩,基本連利息也付不起。有人說利息便宜了。

這個時候你說利息有意義麼?

賈公躍亭負債700億,你討論他的利息是6%還是10%有意義?

就跟米國一樣。

不過誰敢叫米國政府還錢,倒是一個問題。

三體文明?

島津好歹還了本金。


南先生QAA


首先要明白韓國沒有自主的軍事指揮權,而日本則被美國大量的駐軍。從一個國家的獨立角度來看,日韓兩國都不是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 日本有一個機構叫做東京地檢特搜部,裡面有很多檢察官,是專門辦各種各樣的腐敗案件的,而且這個部門在日本人心中也是非常受到矚目的。其實這個部門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日本部門,它是一個美國的部門,這個部門在1947年成立。這裡面的所有檢察官都是由CIA精心挑選,並且送到美國CIA總部培訓再派回到日本的。而且它最初的人員就是美國駐日使館的一些日本工作人員,所以換句話講這些人表面上是日本人的工作人員,實際上全都是美國的。戰後美國對盟國的管理一般來說是有硬的一手和軟的一手。所謂硬的一手,就是在很多國家有駐軍,但是有駐軍也不能說出什麼事都派軍隊去包圍首相府逼著他簽字;美國還有軟的一手,這個東京地檢特搜部就對日本政壇起了非常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凡是有一點點要脫離美國的苗頭,要親善朝鮮和中國,親善俄羅斯,希望脫離美國去搞自己的勢力的時候甚至包括田中角榮首相為什麼下臺,就是因為他想脫離美國,自己去跟中東談石油問題那美國就可以通過東京地檢特搜部把這個貪腐的信息暴露出來,同時去約談首相,把首相拉下馬。 自貿區差點談成的時候,日本親華高官各種辭職、病死、意外死亡,最後自貿區夭折。 韓國大部分財閥在美國上市,這些韓國財閥要遵守美國的法律,而通常美國會一早收集這些財閥的犯罪證據。2016年韓國非飼用糧食的自給率僅為48.4%,6年下滑7個百分點。飼用糧食97%以上依賴進口,2015年的糧食自給率已經跌至24%。 綜合考慮,美國實際上從軍事,政治,經濟角度全方位控制韓國,且軍事上韓國基本依賴美國,政治上依附,美國也可以影響韓國經濟。甚至連糧食這個大殺器也在美國身上。可以說韓國是美國的“附屬國”。其實不太過分。 美軍士兵在日本橫行無忌。在美軍基地附近的居民,被美軍士兵毆打、入室搶劫、強姦的事情,簡直是家常便飯。特別是沖繩島,根據日本人自己的統計,僅1972年到2012年間美軍就犯案5747起,其中涉及殺人、強姦等嚴重案件571起


農民出國記之畲族小藍


說起“財閥”一次可能大家首先就會想起韓國,實際上財閥並非韓國特有的產物:日本同樣是一個典型的財閥政治國家。當世界聞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生意剛剛起步,年輕的家族領袖們還在四處尋找商業機會的時候日本的住友家族、三井家族早已經是富可敵國的一代豪商:早在大唐盛世就有一個叫圓真的和尚從遙遠的國度取回真經,落戶在近江國滋賀郡(今日本滋賀縣內),他重建廟宇、再造金身,供奉大唐佛法。後來這個取經人把寺廟更名為“三井寺”,而其所在的村落也隨之改名為“三井村”。後來一代富商三井家族落戶於此並且隨著村落的名稱改稱“三井”,再後來近江國的商業力量不斷膨脹,三井家的三井高利也在這一過程中於1673年在京都開設“三井吳服店”。作為三井家族企業開山鼻祖的三井高利為三井家的後代子孫制定了傳世家訓,其中有一條是“應該到島崎或外國去做交易”,也就是說三井家從一開始崛起之初就是立足於面向世界市場的,這在17世紀末是較為難得的。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工業,一開始明治政府採取的是官方主導的國家主導工業體系,這是鑑於作為後發國家的日本民間資本相對匱乏且民眾對新式工業抱有懷疑的現實國情出發的。當官辦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明治政府開始以廉價乃至贈送的方式將這些官辦企業移交給私人經營,在這一過程中三井家購買了煤礦、紡織所、制絲所等。此後經銷三池煤田所產的煤炭成為三井物產賴以發展的重要動力,與此同時三井物產從英國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棉紡機,從中國、印度、美國購買棉花,成為這一時期推動日本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三井的產業很快就走出了日本國門,不僅發展到了中國上海這一遠東地區的商業金融中心,也逐漸發展到了倫敦、巴黎、紐約等國際大都會。明治維新後三井、三菱、住友等日本豪商開始廣泛涉足工業、金融等領域,逐漸轉型成為近現代意義上的財閥組織。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形成了以家族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它們以家族資本控制的總公司為核心,通過家族總公司—直系公司—準直系公司的持股關係控制著各經濟部門的直系企業和旁系企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原有的四大財閥基礎上又增加了鯰川、淺野、古河、大倉、中島、野村等六家新財閥,總稱為日本十大財閥。

事實上韓國的財閥經濟就肇始於日本殖民時期:韓國最早的財閥集團幾乎都有親日背景。如今韓國財閥經濟的典型代表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3月1日:當時其創始人李秉喆以30000韓元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三星創立之初的主要業務是將韓國的乾魚、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滿洲里。可以說韓國財閥經濟的萌芽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日本財閥經濟的複製,甚至迄今為止韓國財閥與日本財閥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國際半導體市場上近二十種必須原料之中日本就獨佔3/4的份額。特別是日本互聯網帝國軟銀集團在2016年收購了半導體技術設計大佬ARM,所以現在的日本既在上游有著設計核心,又在下游摸著產品製造,還在中游把控著原料。多年來韓國三星生產半導體所需要的高科技原材料嚴重依賴日本企業的供應,當日本宣佈對韓國限制出口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三種核心半導體原料時無異於掐住了三星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的命門。偏偏韓國又是一個典型的財閥經濟國家:作為韓國財閥經濟典型代表的三星集團旗下擁有涉及電子、化工、造船、造紙、製糖、紡織、通信、飛機、金融、保險、建築、旅遊、醫療、汽車、媒體等諸多領域的160多家子公司,僅僅只是其中的三星電子就擁有325000名員工,全年營業額高達2119.41億美元、利潤366億美元,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截至2017年6月三星集團的總市值已突破3200億美元,這比阿里巴巴集團高出近千億美元,佔韓國GDP的1/5,佔韓國總市值的30%,超過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GDP。可以說三星已掌握了韓國經濟的命脈。如果三星集團倒下,那麼就意味著韓國經濟的一場大地震。事實上不只是三星的命脈受制於日本,因為薩德事件而為國人熟知的樂天同樣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樂天的創始人辛格浩最初是在日本創下的基業,當時他是以拋棄髮妻而迎娶二戰甲級戰犯重光葵的外甥女重光初子躋身日本上流社會的,而樂天后來也長期扮演著日韓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

表面上看韓國的財閥經濟最初是對日本財閥經濟的複製並與日本財閥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實際上兩者之間也存在諸多不同點:日本財閥從發跡之時起就始終與政府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三井、三菱、住友在其發跡之初都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各種扶植政策得以發展壯大,然而與此同時這些財閥組織又始終刻意與政府保持一定距離:三井、三菱在崛起之初都是通過低價收購政府轉讓的國有產業發跡的,然而發展壯大後的三菱卻和當時日本國營的郵政蒸汽公司展開了海運競爭,當時三菱在報上打出的廣告詞是:“規模雖不大,然以在野之身完成官方無法完成的事業”。三菱試圖以此舉劃清與官方的界限。與此同時當時的另一家大財閥住友家也把與政府保持距離寫入自家家訓。可以說日本財閥從誕生之初就與官方是一種合作共生的關係,然而與此同時又刻意與官方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二戰後美國佔領當局認為財閥是導致日本走向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美國佔領當局在對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中將財閥列為改造對象之一:1945年10月佔領當局指令三菱等15家財閥報告自己的業務內容和資本結構,從當年11月起對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和83家控股公司及56個財閥家族的改造正式展開。在這次改革之前日本的財閥集團已繳資本佔全國各行業的35%,尤其是在金融領域更是佔到了53%。這些財閥主要有三大特點:其一他們所把持的控股公司並不經營具體的生產產業及業務,而是在所有權之下發號施令,這使其得以掌握比其實際資產能控制的產業更多的產業;其二他們的股份不上市,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勢力都滲透不到他們的經濟帝國;第三個特點是與第二個直接相關聯的——他們的經營管理是家族式的。在美國佔領當局推行的改革過程中與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十大財閥相關聯的625家公司被指定為“限制公司”。佔領當局將財閥家族和“限制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公開拍賣並勒令財閥家族及其所屬主要公司的領導人一律辭職並禁止在此後10年內重新任職。經過這番改造之後的日本財閥與戰前已有本質上的不同:戰後的日本財閥更需要日本政府扶持,財閥需要向主要政黨提供贊助賴獲取經濟利益。

二戰後對財閥的改造行動並沒使日本財閥銷聲匿跡:三井、住友、三菱、富士四大財團都是由二戰前和日本官方關聯極深的舊財閥轉型而來,可以說這四大財團的崛起都在相當程度上從日本政府的對外侵略擴張中獲益,甚至迄今為止這四大財團仍有相當的官方背景。除此之外在戰後日本還崛起了三和、勸銀兩大財團:1967年成立的三和財團旗下有三和銀行、日商巖井、日本電信電話(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戶制鋼所、夏普、日本通運、積水化學工業等44家大企業;1978年成立的勸銀財團旗下有第一勸業銀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設、川崎制鐵、旭化成工業、富士電機、橫濱橡膠等。該財團在化工纖維、金融、光通訊、計算機、石油開發、食品等48家大企業。目前日本的經濟命脈基本掌握在三井、住友、三菱、富士、三和、勸銀六大財團手中。儘管如此日本財閥已高度公司化、企業化,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漸被擯棄;相比之下直接效仿日本舊財閥的韓國財閥仍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家族式管理模式。韓國不同於日本: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在戰後被美國進行了強制改造,因此日本財閥在戰後都經歷了重大轉型;相比之下韓國儘管也受到美國的高度控制,然而美國並沒對韓國財閥進行過改造。韓國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大致和我國的浙江省差不多,而浙江在我國所以省級行政區劃中其實並不算大,也就是說韓國其實是一個規模體量有限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在資源稟賦、勞動力、國內市場等方面有天然的侷限性。1973年韓國政府發表的《重化學工業宣言》宣佈將利用進口原料、燃料, 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始重點發展重工業。然而很快問題就出現了:重工業建設與發展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原料和技術的,而這一切恰恰是當時的韓國所欠缺的。迫切希望追趕發達國家的韓國需要發展自己的新興產業,然而這些產業均存在回收週期長、不確定風險大等特點,一般的小企業根本無法承擔這樣的不確定風險,而韓國政府的解決之道就是有意識扶植壟斷性的大企業。在韓國經濟高速增長的20世紀70年代政府通過給予特定產業、企業以低息貸款和補貼等方式培養出了一批符合發展重工業目標,但富可敵國的財閥集團。從1975年起韓國政府開始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賦予綜合商社的名稱,與此同時對這些企業進行稅收、金融的支持和行政支援。綜合商社基本只有財閥能設立,一時間大量陷入生存危機的中小企業被少數綜合商社所併購,惡化了社會財富不均勻分配的現象。

儘管日本和韓國都是典型的財閥國家,然而仔細對比就不難發現:日本財閥的影響力基本侷限在經濟領域,很少會對國家政治生活和老百姓的日常社會生活構成影響,當然這也與日本財閥從發跡之初就堅持與官方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有一定淵源。相比之下財閥問題在韓國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日本財閥儘管財大氣粗,可還必須遵守國家法律規範,然而韓國財閥卻已發展到無視國家法律的地步:身為韓國總統的朴槿惠因為受賄被關進監獄,而作為行賄者的三星副社長李在鎔早就拍拍屁股回三星當他的副社長了。張紫妍案、李勝利案一再暴露出財閥集團無視國家法律、肆意侵害民眾利益的問題,可以說財閥勢力不僅綁架了韓國的國家經濟命脈,同樣對韓國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構成綁架。韓國人自己戲稱一生不可避免的三件事是“死亡、納稅和三星”,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的信用卡是三星的,電視、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是三星的,居住的公寓也是三星的,甚至看的職業棒球隊聯賽還是三星隊,就連死後安葬的墓地也是三星的產業,真實死了都躲不開啊。其實我們印象中那個生產手機的三星電子只是三星這一龐大商業帝國的冰山一角而已,儘管三星電子在三星集團中處於核心地位,但並不等同於三星的全部:目前三星旗下擁有涉及電子、化工、造船、造紙、製糖、紡織、通信、飛機、金融、保險、建築、旅遊、醫療、汽車、媒體等諸多領域的160多家子公司。幾乎可以說三星的產業已滲透到韓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個韓國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不和三星發生交集。僅僅只是我們平時所熟知的三星電子就能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那麼整個三星集團擁有何其巨大的能量呢?截至2017年6月三星集團的總市值已突破3200億美元,這比阿里巴巴集團高出近千億美元,佔韓國GDP的1/5,佔韓國總市值的30%,超過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GDP。可以說三星已掌握了韓國經濟的命脈。如果三星集團倒下,那麼就意味著韓國經濟的一場大地震——從直接的經濟損失來看:僅僅只是一個三星電子就能實現全年300億美元以上的利潤,如果整個三星集團倒下的話恐怕將使韓國國民經濟至少損失3000億美元以上,而韓國的國民經濟總量也不過在1.5萬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韓國將損失其國民經濟總量的20%左右。與此同時僅僅一個三星電子就擁有高達325000名員工,如果整個三星集團倒下的話恐怕將製造數以百萬計的失業者,這將會造成多大的社會動盪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更可怕的是由於三星涉及的業務範圍極其廣泛,這意味著隨著三星的倒下勢必造成整個韓國經濟產業鏈的斷裂,韓國將失去在諸多產業領域的相對優勢,整體經濟將呈現出直線下降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