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撒母耳记》(第十课)


走进《撒母耳记》(第十课)

走进《撒母耳记》(第十课)

走进《撒母耳记》

第三章 耶和华神兴起了撒母耳

第二章我们讲到了圣殿里道德堕落的情形,本章要讲到圣殿里属灵光景的荒凉。在那混乱、黑暗、败坏、荒凉的时代,神竟找不到一个合神使用的人来堵住破口,为人代求,传神话语和执行神命(参撒上3:1;赛59:16,64:7;结22:30)。只找到了一个小孩子,还要从小造就他、训练他,好使用他。

第二章我们看见一个老祭司的失败,本章则论到了一个小先知的得胜。这个小先知当时也只不过十二岁,神竟然兴起他来做以色列国的先知,把一个老祭司摆在一边不用,而用这个小先知。虽然年纪幼小,对神还没有很多的了解、经历,但他那纯洁可爱的心灵,殷勤服侍的态度,已蒙神悦纳。这里记载了撒母耳的一件事,就是神初次向撒母耳显现的过程。《圣经》记载历史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圣经》里,撒母耳的童年肯定发生过许多趣事,但是神启示圣经的作者记下的只有这一件,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到。

以利虽在圣殿供职四十年,但神不能大用,因他心灵昏昧,任凭儿子干犯圣事,陷民于罪恶而被废弃。可见侍奉神,绝不是一件随便的事,神要在亲近他的人中显为圣(参利10:l-3、9)。因他旷职、轻慢神,就受到极重的惩罚。保罗说:“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而以利却对神不忠心,活在会幕荒凉、神的言语稀少、没有异象之中(参撒上3:1-3)。

撒母耳虽是个童子,却能在夜半儆醒、忠于职守、殷勤服侍、谦卑顺服、敬听神言。听见神的声音和说话是他一生的转机,他被立为先知,同时也是祭司和士师,三职集于一身,有如基督一样,所以,在很多方面撒母耳也预表了主耶稣基督。

耶和华神呼唤撒母耳,对撒母耳讲话,把以利家将要遭到的咒诅默示给他,神指示撒母耳必要重罚以利的家。当撒母耳告诉以利之后,以利知道神惩治的心意不能改变,只能说这是出于耶和华,愿祂按自己的意旨行事。因他知道儿子作孽,自招咒诅,却不禁止他们,他虽为罪献上礼物,也永不得赎去(参撒上3:14)。

在本章我们看到的,重点不是以利家的没落,而是耶和华神兴起了撒母耳,呼唤幼年的撒母耳并对他说话,这意味着启示的重新出现给以色列人带来了希望。因为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参撒上3:1),这说明以色列人的历史正处于黑暗时期。从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违背常理的言行,以及在《士师记》17:-21:中所记述的堕落景况来看,这一黑暗时期已经持续很久了。现在经过了这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一直沉默的神终于又有话语启示了。就仿佛在《玛拉基书》到《马太福音》之间沉寂了四百年之后,忽然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太3:2)一样。可出人意料的是:神的启示并没有临到当时的祭司以利,而是临到了他手下的孩童撒母耳——“耶和华又在示罗显现,因为耶和华将自己的话默示撒母耳”(3:21)。

撒母耳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长大(2:11、18、21、26、35),却不被污染,如荆棘中的百合花,因为神与他同在,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参撒上3:19)。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神设立了撒母耳为先知,不需要他为自己宣扬,神所要用的人神会将他显明出来。可以说,以色列人灵性的冬季即将结束,起死回生复苏的春天已经到来。

走进《撒母耳记》(第十课)


一、神呼唤撒母耳(3:1-14)

在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们常问:探查神的旨意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我便回问他是否遵照罗马书十二章一、二节所说的,清理他们交往的通道。别人听见我的答复之后,往往用眼睛瞪着我。于是我接着解释,问他们是否还没有把身体交给主使用,他们是否还贪爱世界,心思意念是否还没有受到上帝恩典的圣化而改变,那么,他们必然无法认知上帝的道路。有一群应征无线电操作员的人等在外面,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由扩音器传出滴滴答答的电码声音。突然之间,有一个年轻人冲进经理室。不久,他笑容满面的走出来:“我被录用了”,他宣布说。“你怎么比我们先被录用呢?奇怪!”众人问他。那位青年人说,“你们都忙于谈天,因此不注意扩音器所传的信息,扩音器说,‘第一位译出这电码进到我办公室来的人就被录用’”。这个教训很清楚:太多基督徒没有打开他们属灵的收话机,难怪他们不清楚上帝的意念。本段经文告诉我们,敬虔的撒母耳说:耶和华啊,请说,仆人敬听。当然,如愿完全顺服主的话,我们必须照着罗马书12:1-2的指示去行。

01神的会幕荒凉(3:1-3)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神殿内柜前的灯虽然还没有熄灭,会幕的外表虽然还是与从前一样,但是神的同在快要离开了。这时,神不呼唤以利,却呼唤撒母耳;神不是把启示告诉以利,而是告诉撒母耳。

撒母耳在示罗的会幕内侍奉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的言语稀少”,就是说,耶和华很少给人默示。神在过去虽然以人能听见的方式直接对摩西和约书亚说话,但祂在士师秉政的三百年中却言语稀少。在以利的时代,没有先知传讲神的信息。《箴言》有一句话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29:18)。神的子民何时没有异象,侍奉何时就失去目标,许多的混乱就要接踵而来。这三节经文,是一幅描绘当时以色列人道德、信仰堕落情形的图画。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

按犹太人的说法,“童子”一词大约是十二岁,以色列人认为孩子到了十二岁,就是成年人(参路2:42)。这与耶稣十二岁时在圣殿中,一面问,一面答的情形相吻合(参路2:40-52)。“不常有默示”,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不常有从上主来的信息,更少有异象”,这是一幅多么让人心酸的画面!神的启示停止了,让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人灵性的荒凉。撒母耳年幼的时候,以利在那里侍奉的情景乃是耶和华的言语稀少,虽然他们已经有摩西五经,每一个安息日都可以诵读,但这不过是神以前所说的话,而不是神今日所说的话语。我们都知道,神的话是基督徒灵性生命的粮食,神的话语一稀少,灵性就饥饿,生命就得不到供应。所以,《诗篇》有一个祷告说:“耶和华啊,我要求告你;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缄默;倘若你向我闭口,我就如将死的人一样”(诗28:1)。

“不常有默示”,被译为“常”的这个词,意思是“突发”或“爆发”。所以这一表达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异象突发,”或“没有异象爆发。”前一句话大意是耶和华的话是“珍贵的”或“罕见的”,形容的是同时代的状况——灵感信息很少临到神的百姓。现在,更加特别的是,叙述者解释了这种状况为什么存在?神并不像别的时代那样经常在异象中向人们显现。更多强调启示发生的频率而不是启示的方式。

这是圣经中第一次使用 “异象”这个词,并且在《撒母耳记》这两卷书中只有这一处使用了这个词。当雅各启程去埃及时(参创46:2),神“夜间,在异象中”对他说话。雅各感受到自己处在神的临格中,神给雅各的启示与所多玛被毁灭之前,三位天使造访亚伯拉罕时所领受的启示同样真实(参创18:2-22)。同类的神圣启示也被称作异梦,与神警告亚比米勒关于亚伯拉罕之妻一事一样(参创20:3-13)。当亚伦和米利暗发出煽动性地言论时,神说,“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民12:6)。

一日,以利睡卧在自己的地方。他眼目昏花,看不分明。——撒上3:2

这节经文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是什么造成了圣殿的荒凉。以利虽然住在圣殿里,却因眼目不专一向着神,以致老眼昏花,既使异象摆在眼前,他也看不见了。同时“他又睡觉”(这句话更多地是指他灵里的沉睡,就像当年主耶稣带着祂最爱的三个门徒进入客西马尼园祷告时,那三个祂所爱的门徒在主祷告时已经困倦的不得了,眼睛都睁不开了),失去儆醒祷告的生活,就是神要向他说话他也必定听不见,他的属灵光景已经到了暮气沉沉,灵性衰败的境地。不是神离弃人,吝啬祂的启示;乃是人心灵迟钝,没有办法聆听。这里谈到以利的眼目昏花,不单是指他肉体的软弱,更显示了他心灵的疲惫。雅各年老时虽然眼目昏花,但他灵眼清晰,能随着神的感动给他的儿子们祝福(参创48:10),以利却相反,尊重儿子过于尊重神,以致对神的心意不清不楚,所以,神就对他没有启示传达。

“他眼目昏花”,这对年近九十岁高龄的人来说是自然现象(参撒上4:15)。但他的问题并非全是肉眼,而是属灵的眼睛。因他的属灵眼睛已昏花,因此:①误解哈拿的祷告(参撒上1:14);②未能忠实地教育子女(参撒上3:13);③没有马上分辨出神的话语(参撒上3:5-6)。若要准确聆听和领悟神的话语,就需要属灵的耳聪目明(参撒上19:8;诗119:18;赛50:4,5)。

走进《撒母耳记》(第十课)

神的灯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已经睡了。——撒上3:3

“耶和华殿”指设在示罗的会幕。“还没有熄灭”,换句话说,就是差不多快要熄灭了,圣殿里的灯,照主的吩咐,是要常常点着的,但是因为侍奉神的人已经睡着了,无人修剪,无人加油,所以那灯差不多快要灭了,这是何等荒凉的局面!为什么呢?末了又加了一句话“撒母耳已经睡了”。上边记载,以利已经在自己的地方睡卧,因他年纪大了,精神和体力已经支撑不下来,只得在自己的地方睡卧。而撒母耳由于年纪太小,还负不起太多太重的责任,因而在晚间的时候,他也很自然的去睡了,这就是圣殿荒凉的原因。圣所内的七盏灯台的灯光虽然微弱,但万幸的是“还没有熄灭”,这就说明还有希望。

“在神耶和华殿内约柜那里”,直译是“撒母耳睡在耶和华殿内,上帝的约柜在那里”,而非是“神的灯在殿里”。约柜所在的地方是至圣所,照理说,应该是大祭司一年才能进去一次的地方,但以利居然安排撒母耳在此处睡觉。看来以利把许多重要的侍奉都交给撒母耳,甚至自己去睡自己的房间,而让撒母耳睡在圣殿至圣所的约柜旁,这似乎显示出以利并不是非常重视律法的规定,对神的敬畏不足。我们自己有没有像以利一样,会因为从事太过规律而枯燥的侍奉就失去了敬虔的心?

弟兄姊妹,今天教会的光景岂不是和当日的情形有相似的地方吗?有人说,中国教会太复兴了;有人说,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亿、一亿二;有的人更夸张,说中国基督徒达到了一亿五、一亿七。其实,在中国教会服侍近四十年,我真没有看到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教会非常复兴的景况;更不相信这些人对中国基督徒人数的夸张说法。有一次,在和中国社科院石衡潭博士谈到中国基督徒人数的时候,他非常赞成我的观点并鼓励我写一篇文章澄清那些不正确的看法。于是,写了“夸大中国基督徒人数,对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一直认为,北京大学卢云峰教授的田野调查是客观的,实际的,正确的。卢教授的结论与中国社科院统计的数据基本吻合,中国基督徒人数在四千万左右。几年前,我曾读过香港建道神学院院长蔡少琪博士写成的一篇文章:“中国到底是宣教大国还是未得之地?”(2005年10月) 对文中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自己对超乐观的估计历来有所保留,当自己越熟悉中国教会的情况,我的数字就越来越低。最近与一些国内领袖和一些熟识家庭教会的中国事工领袖就这问题深入交流后,我越确信中国信徒数字只可能在二千万左右。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帮助我的判断。有中国耶路撒冷之称的温州,基督徒比例是全国最高。他们的领袖判断接近800万人口的温州,基督徒人数约为100万。也有些温州的领袖估计人数约有70-80万,全国最活泼的小地区才刚刚超过10%。全国还有太多基督教贫弱的大中省份,而且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基督徒人数都远低于2%,甚至大多在1%以下,广州三自的说法广州市基督徒人口是千分之四。河南这全国第一大基督徒省份的比例也远低于10%。那么全国的平均数怎样能有6%,甚至10%。我估计全国的平均数不超过2%。数字不是最重要,更让我担心的是不少中国教会不是在复兴,而是在分裂和衰退中。

是啊,中国有哪一个省的基督徒比例达到了10%?不用说10%,超过2%的省份都只不过才六、七个省,其他省连1%都不到。我真不知道说中国基督徒人数达到一亿多的人,怎么计算出来的?

“灯还没有熄灭”,照律法的规定,放置在圣所南面的有七个分枝的金灯台永不能熄灭(参出27:20-21)。灯的杯中充满着最好的橄榄油,象征着圣灵,大祭司早晚在隔开圣所与至圣所的幔子前的香坛上香时要经理这灯(参出30:7-8)。像这些灯的光辉照亮了夜晚的黑暗一样,基督也是照亮黑暗世界的光,永远将祂的爱与牺牲的荣光照入人们心中的黑暗(参约1:4-5、9)。就像灯台照亮了古时的圣所一样,圣灵也提供属灵的灯光,通过祂,人们可以对救赎计划有更清楚的领悟。但是如果没有内部的光照亮灵魂,实际的灯光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圣灵不在那里,圣所仪式的字句就没有意义(参赛1:11、13、15、16)。虽然领袖和百姓都随从了他们周围拜偶像外邦国家的道路,但是各地都有像以利加拿一家谦卑的人保存了非常急需的属灵异象。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