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舍得吃喝的人,对亲人却很大方,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你们身边有吗?

一切82缘


我还真就是那种自己舍不得吃喝,把自己的钱给自己的亲人们花,却一点儿也不心疼的人。说一句实话,我的工资也不低,在我们这三线城市也算是一个中等收入的人。可是我觉得有些时候钱不应该乱花,这可能是我从小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的原因。所以我更觉得钱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的算计着花才会是一种最睿智的花钱方式。 生活中我做过一件小事,到现在老婆和家人还嘲笑我。有一次我出差去外地,到了晚上在列车上吃饭的时候了。卖盒饭的过来一趟的时候,我一看20块钱盒饭里的菜也非常的简单,根本就不值这个价钱,于是我就抱着一种幻想的态度,因为我知道他如果怕坏了的话,再来一趟就会降价了。果然如此,第二趟他来的时候就卖15元了,我看盒饭还剩了很多,于是我就忍着没有买。可等到卧铺都熄灯的时候,这个卖盒饭的在也没来,我这一宿只能默默地为节省几个钱付出了一种饿一宿的代价。后来这件事情讲给自己的妻子听,我老婆又把我这件事添油加醋的讲给亲人们听,大家都哈哈的笑着,我说你就是小抠,活该你挨饿。其实我到不是小抠儿,我总觉得没有必要为自己买那么奢侈的盒饭,有的时候节省下来的钱,是不是可以给自己的家庭改善一下生活反而会更好呢?


记得有一次,我领儿子要去山上的亲属家吃饭。我跟儿子说咱们俩徒步去会更好一些,你觉得怎么样?儿子很是天真,就跟我走着去了山上。到山上的时候我跟儿子说,如果我们两个人打车是不是得五块钱,但是通过我们两个人用徒步的方式走到了终点,我们节省了五块钱,所以说往返节省了十块钱,我用这钱给大儿子买了汉堡。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儿子要花钱的时候就去花不要节省。但是需要节省,不乱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这就是经营自己生活的智慧。


要说对亲人舍得花钱,那我是一定的,尤其是对我的老婆,他如果说是想要吃一样东西,我马上就会去买,不管它有多贵,我都愿意倾囊而出,因为它是陪伴我的人,他的健康他的快乐都是我希望得到的,所以我说愿意为她舍弃一切陪伴最珍贵永远爱着你。


伊春美食美客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比如我三姐。

我以前没认为三姐有多好,我感觉她像个老好人,对谁都是乐呵呵的,给兄弟姐妹们花钱大方,对父母公婆孝顺,对邻居也是有求必应。

三姐比我大13岁,我记得我小时候去三姐家,她住在农村老房里,房子上面漏雨,四面透风,吃得不好,穿得还旧。

我在三姐家,她去县城买不多的鱼呀肉呀,做熟了给婆婆送一盘,再给邻居孩子盛一碗,给我挑一份,到自己嘴边就剩下一碗汤里有星点肉味。

我埋怨三姐傻,三姐说:“大家都穷,人家邻居总帮我,我不能让别人吃亏,我也没什么能力帮人,这一点东西算什么,我是大人,少吃点没事。”

近几年三姐富裕了,盖上几层小楼。我日子不好过时,只要三姐知道,就给我转些钱。家里兄弟姐妹,谁有困难求三姐,三姐总是有求必应。

去年夏天,我和三姐聊天。我才发现我小时候认为傻的三姐,原本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三姐,每次谁求你,你几乎没让人失望过?你每回都这么帮大家,对我们这些人大方,你自己不知道钱多好呀?你自己吃喝不好吗?你怎么做到的,你有为难的时候吗?”我看着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的三姐问。

“有啊,我最难时,是你三姐夫得肝炎,治病都是找邻居朋友借钱。那时穷呀,孩子十几块的学费都没有,旧帐没还,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去你哥家借钱,你哥和嫂子都说没有。其实,那时,他帮我借十几元,没准都比我好借。那时,我穷得死的心都有。”

我知道三姐夫生病,我那时还小,根本不懂,也不理解穷。

“那你现在记恨哥嫂吗?”其实我问完后,就感觉自己傻,三姐现在帮哥哥的,给父母买的东西,三姐不说,谁都看不出有这个插曲呢。

“说实在的,我有时也不舍得吃喝,我也知道吃喝自己肚子里舒服,但是,一想到我难时,别人帮我,我就想尽力回报点。过去的,都过去了,你哥估计那时也真穷。我是苦过的人,知道别人的难,我能帮就帮呗。”三姐说得云淡风轻,我没从三姐脸上看出一点苦难留下的痕迹。

三姐连小学都没上完,却活得很通透,不是每个人都能以德报怨,三姐做到了。

有人说,自己都不心疼自己的人,怎能对别人好。我想说的是,当自己能力有限,当自己知道感恩时,把自己放在最后的,大有人在。

珍惜对自己好的人,别人给你的,可能是他仅有的。您说呢?



卿本娘娘命


我妈就是这样的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哎,只要老家的亲戚一来,你就看把她忙的不行不行的,焖大米饭都焖可多了,就怕亲戚吃不饱。做菜更是邪乎,差不多都是拿盆上菜,左一筷子,右一筷子往亲戚碗里夹菜,怕亲戚吃不好!我说:妈,你自己也吃啊!她说:吃呢!其实她都没怎么吃,净给别人夹菜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这样的人,反正我感觉我妈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太多,为儿女着想的太多,很少为自己着想!我妈说:自己差不多就行,没有太多的想法!

这就是我妈,一个永远都在为别人着想的人!


瑞驰小贺哥


我妈就是这样的人!

宁愿委屈自己 也不亏待别人,我小时候对她的这种做法表示很不理解,像我们那农村呀勤劳的人每年都会做很多的家乡干菜,然她忙忙碌碌一年 自己不舍得吃,一到过年都送给了亲戚(而亲戚们平常都是潇潇撒撒的打打牌)

平常家里有什么吃的留着留着,要来个邻居 底都翻出来,走人情也是要尽努力的多

过年好的新鲜的菜 都要留着陪客人等等…总之就是自己都无所谓。

长大后 慢慢懂了就特佩服她 ,这种无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弟弟常说自己的优秀 来自于妈妈的影响。



糖糖并不恬


自己不舍得吃喝,对亲人却很大方。这种人,多数都是实心的、真诚的。同时,也是值得尊重和敬重的。

我自己身边曾经就有过这么一个人,确实自己从不舍得吃喝,对亲人却很大方。这人就是我的堂伯父。只是在四、五年前,堂伯父就已经过世了,去世时年龄并不算很老,才70多点。

印记里,打我能记事起,就一直觉得堂伯父很严肃、很认真。当我们孩子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他经常会非常严厉地批评我们,尤其是对堂哥、堂弟,那更是如此。为此,孩子们个个都很怕他。

另外,堂伯父还有一个很大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非常地克扣自己,一辈子生活都非常节约。平日里,好东西总也舍不得买、舍不得吃,但家里有客人时,却大鱼大肉,宰鸡宰鸭,丝毫也不吝啬。

对于这一点,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七、八年前。

记得那一次,是我带着家人和父母亲一起回乡下老家。回去之前,我打电话告诉堂伯父,说准备去看看他和堂伯母,堂伯父一听很高兴,交待说务必在家里吃午饭。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家人准时去到堂伯父家,一进门,就发现满大桌的菜已经准备妥当。土鸡、家鸭、大鱼、扣肉、香肉、牛排等等,炒的、蒸的、煎的、炸的,一应俱全,摆得个大园桌都满满的,活脱脱就象是农村版的“满汉全席”。

说实话,我已经很多年没这样嗨吃过了。尽管自己平时上酒楼吃饭也不少,但无论怎么样的山珍海味,却似乎都比不过堂伯父家里这桌莱的味道。那顿饭,吃得还真叫人回味。而与此同时,我们再一次地体会到了堂伯父待人的大方、大气。

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几年没回家,堂伯父突然就走了,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后来再次回家,在堂伯母的陪同下,去堂伯父坟前拜祭。一路上,堂伯母不停地自顾自细诉着——你就是一辈子吝啬,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但家里并不是穷,也并不是没有钱。

未了,堂伯母还告诉我们,堂伯父身上长期带着几千上万块钱,可就是从来不舍得为自己花钱。甚至就在他过世后,入敛前给他换衣服时,还在他身上清出两万多块钱。

那一年,堂伯母也已经是七十五六岁的老人。就在她一路说着堂伯父的时候,泪花顺着她眼角的皱纹,慢慢地渗将出来。我们也不好言语,只有心里默默地祝愿:堂伯父一路走好,堂伯母多多保重。


深秋曲豆


那是一个淳朴、勤劳而又豪爽的群体

我见过、也结识他们那种对自己不舍吃喝,对亲友大方到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接待的情况。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离开省城到闽赣交界处搞工程时的经历。在那崇山峻岭中,在大山皱褶里生活着一个个勤劳、淳朴而又豪爽的群体一一客家人。

那时物质匮乏,他们平日省吃俭用,从嘴巴里硬抠出粮食、豆、油,为过年筹备食物。当时,一家只准养两只鸡、两只鸭、一只猪。那猪成了一家子置衣、食盐费用。过年杀猪,只留十几斤,还大部分腊起来,留年后招待客人。除夕杀只鸡和鸭,自家只食些带骨头的部分,多肉的如大腿、胸肌部分,留下在正月里客人享用。

从嘴里抠了一年的粮食,酿米酒、做粄子、制豆腐,让来作客的亲友又醉又饱。

只要你对他们真诚,他们会敬你十分。那里是革命老区,我们虽是工人,照样见面会亲切称呼“同志哥”。有次春节我值班,一个农家朋友正月初六请我去作客,你猜咋样?他家才喝一杯米酒、一块肉,身后就站着另一家主人(他的亲房兄弟叔伯),邀你去他家。就这样,我从村头吃到村尾,从中午吃到晚上。又醉又饱。那儿习惯,客人醉了,说明他家酒好又待客热情周到。

原来,那小山村二十几户,都同一个姓,姓蓝。据朋友介绍,他们祖先是中原一带人。为避战乱,辗转南下,最后在大山深处安家。垦荒造田、盖屋繁衍后代。由于大山里环境恶劣,又要对付野兽和土匪,亲情显得格外重要。亲人团结一致,才能应对一切困难及灾害。

他们有句俗话:亲朋越走越亲,不走会成陌生人。逢年过节,亲人走动,喝醉吃好,靠什么,靠的是自己平日省俭。这也是他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





雄哥14505


看着这个提问,一下就想到姥姥!姥姥就一直就教育我们“望人好,自己才好”。

姥姥是个烈属,妈妈刚刚一岁多,姥爷就当兵走了,几年后在东北四平街战役牺牲!刚刚不到30的姥姥,带着不到两岁的妈妈过日子。

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但是对人特别大方。只要她有的东西,别人需要,她都不说个二字。

那时候,都很穷,没有东西吃,一小酒盅油,姥姥娘俩都能吃一个月。可是她几个妯娌,家的孩子多。都是半大孩子,饿的快,孩子都知道姥姥人善良,只要去,姥姥都会给卷煎饼吃。煎饼里没有东西卷,姥姥就给抹上一点油,放一点盐。对于没有东西吃的孩子来说,就是美味啦!这些都是吃姥姥煎饼的表舅舅们说的。后来的舅舅们都记着姥姥的好。

后来姥姥一直跟着结婚了女儿,也就是我妈妈。爸妈上班,姥姥持家,照顾我们,并做饭。

那年头,粮油都是定量供应。别人家都不够吃的,我们家孩子多,但是姥姥自己省吃俭用,但是经常让我们,给东家送碗地瓜粥,西家送碗小渣腐。

要是遇上节日,姥姥一定得先给周围邻居分送节日自己做的食品。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从头一天下午煮上粽子,姥姥就会算要给谁,给谁,送粽子,鸡蛋。

第二天早上,我们几个早早被叫起来,给张奶奶,刘爷爷,胡伯伯...送粽子。看着一锅粽子渐渐少了,把我们几个馋的,不想送了。但是平时慈祥的老人,这时候是绝不让步的,情愿自己不吃,也必须给周围邻居送。然后我们每人只剩下一个。如果不够分的,姥姥就自己不吃。

现在,对于这些东西都不稀罕,那个年月,物质匮乏,这也是姥姥唯一能拿出来的东西!

姥姥常说的话就是:自己吃填了黑窟窿,别人吃了扬了名。

其实一个老太太,还有什么名利,不过是图个邻里和睦!

我亲爱的姥姥,一辈子只为了别人的姥姥,离开我们已经六年的姥姥,真想你[祈祷][祈祷][祈祷]



小果子妈妈


这样的人有啊,但是很少,这样的人都是傻子。比如我和我爱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有的亲戚、同事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害怕我们跟他借钱,等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我爱人恨不得倾囊相助。就以这次疫情为例吧,我爱人天天催我赶紧捐点钱啊,我就跟同事们打听捐款的途径,哈哈人家都没捐。最后我们书记给了一个武汉慈善总会的二维码。我问我爱人捐多少?他说你随便捐,多少都行,我说咱就捐五千吧。他说行啊。我用微信输入五千,系统说超额,我又换成四千还显示超额,结果输入两千成功了,发现没达到目标我又以我的名义捐了两千,省的一千给附近各个防疫站志愿者们买了慰问品,但现实中的我们连买一件几百的衣服都要掂量掂量,但为抗击疫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老舒服啦。这样的傻子我们愿意做,希望人人都能成为这样的傻子,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证书上有我们的名字就不展示啦。








正义必胜老爱自己


对自己很节省对别人很大方,这是一种非常重感情,内心很有爱、很真诚、很善良的人。

我身边就有一个,她是我妹妹,作为姐姐和家人还需要她这么宠爱着,真的很幸福,她一个月工资五千,平时也没啥别的爱好,就是一年会出去玩两次,平时每月会和朋友聚聚,生活费都用的很少,衣服基本不买,夏天的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四年的,很少布置新的,冬天的棉袄,羽绒服都是我给买的,她自己都没见她买过,用我的话她对待自己真的很抠……但是我每年生日她就送化妆品给我,化妆品也价值一千多,去香港还给我迪奥口红、面膜、眼霜,对于一个自己口红用Mac,护肤品用AHC来说却舍得给我买价值近两倍多的迪奥和护肤品来说,她就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先给我了,这种人真的是无私付出,不仅这些她还给我弟他们买手机,买家里用的各种电器,电脑,给我妈妈也买了金项链,每次看外公外婆也是大包小包的吃的,过年红包没少过,家里弟弟大学学费都是她付,她平时自己不舍得用大钱,却总想着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家人,我们家里人常说以后谁娶到她有福气啦…愿她的善良能被温柔以待!

要珍惜身边对我们好的人,人生路上遇到对我们好的人,要懂感恩,更何况亲人她是不求回报的对我们好,更要懂得惜福呀!



ai分享小Jely


16年结婚,有一个2岁的女儿,一个人在上海打拼,月薪15k,以上前提。

男人嘛,一个人在外其实除了抽烟喝酒通勤住宿也没什么花销。简单罗列一下自己个人的花销:

公司在普陀区,租住在嘉定区昆山边上,每天通勤来回2个多小时,房租是能找到的最便宜的,960/月,水电煤300/月,通勤公交加地铁15元/天;

公司提供工作餐5元/顿,早餐在公交站吃两个包子一杯豆浆,4元,晚餐自己做,偶尔点外卖,平均一天30元;

我抽烟,平均一天一包烟,因为有一些接待还要散烟,抽烟是23元/包的芙蓉王;

同事互相请客应酬,一个月算800元吧;

每个月电话费240/月的套餐;

每个月一些计划外的支出,如买洗护用品,打车,买书等,算500/月吧;

以上是我每月的个人支出,总计一下:

房租水电通勤:960+300+15*30=1710元;

伙食费:30*30=900元;

抽烟:23*30=690元

同事请客应酬:800元;

电话费:240元;

计划外支出:500元;

合计:1710+900+690+800+240+500=4840元

我每个月工资15000,减去4840每月基本上的固定支出,算个整数,算10000吧。

会算数的都能算出来,我每年能存120000,对吧?

但是我的卡里只有几千块钱,真的。不是说对亲人很大方,是我觉得一个男人有两重父母,还有妻儿,这不是大方,是责任啊!

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只是觉得该这么做。

谢谢朋友们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