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河南“小汤山”,退伍军人展风采

三农全媒体记者 张国清

10天时间,河南“小汤山”医院落成。在这场全国性的疫情战中,河南人的硬核表现,值得留下浓重一笔。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人民子弟兵。河南在建造“小汤山”医院过程中,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皓用实际行动,让“最可爱的人”闪烁出耀眼光芒。


建造河南“小汤山”,退伍军人展风采


带领235人配合建造“小汤山”

大年初一晚,张皓和家人刚吃完饭,就接到郑州中建七局的电话:“河南要建一座‘小汤山医院’,收治肺炎病人用,工期10天,除你之外,还有别的建筑公司,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任务?”张皓一听“任务”两字,军人的天性立刻爆棚,他的回答更为简短——“没问题!”

2013年退伍的张皓,有两个公司——中兴融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南金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建筑工地,因为做了几次漂亮的工程,在业内小有名气,这也是中建七局找他的原因。应承下来后,张皓有些犯难,大年初一,工人们都举家团圆,加上疫情,很多人都闭门不出,找谁呢?张皓先联系朋友,说了困难之后,朋友们都四处找工头,向工头借工人,木工、泥瓦工、浇筑工、钢筋工,张皓也联系了一个遍,工头说先跟工人沟通,有结果了再回复。

张皓将手机放下,抱着肩膀,盯着手机屏幕发呆,暗自盘算工程的事。10天,一座楼,以前从没干过,总共会来几个建筑队呢……正沉思着,清脆的电话铃响了,吓了张皓一大跳,他拿手机的手,都有些发抖。摁下接听键,没等张皓说话,那边先开口:“哥,我这边能出10个左右的钢筋工。”挂了电话,接着又响,“木工我能出20个”“贴地板砖的工人我这边出50个”“我这边能出一些小工”。另外,还有一些主动报名的工人。张皓一统计,总共235人,他们来自河南的很多地方,新乡、开封、许昌等。


建造河南“小汤山”,退伍军人展风采


大年初四,张皓领着这235人来到工地现场,他看着一台台排列整齐、严阵以待的机器,想起自己当年当兵时的情形。建筑队们各自领好自己的任务后,机器开始发动,轰鸣声顿时响起。

张皓形容当时的场景,“工人们像拼了命一样”,挖土的、搬砖的、开机器的,都沉默着,攒劲儿干。“工人们在干活,我也没有放松警惕,反复去各个区域看,因为是加班加点,这10天来,有5天只睡了两个小时。”张皓说。因为太过疲累,有的工人靠着墙根,坐着就睡着了。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大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吃完饭,顾不上休息,拿起工具继续干。这样高强度的工作,253人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临阵脱逃。每个人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干活。

“咱们农民工弟兄,没啥别的手艺,只有一膀子力气。他们就是靠着力气养活一大家子人,吃的是盒饭,睡的是临时搭建的板房,但是,他们却做着全天下最值得尊敬的工作。”张皓说。看着工人们干活的身影,张皓心想,面对危难挺身而出,服从命令不遗余力地付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模样!10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四那天,机器不再轰鸣,工人们也终于停了下来,河南小汤山医院验收达标!当宣布结果的那一刻,人们欢呼雀跃。历经10个全力奋战的昼夜,他们成功了!


建造河南“小汤山”,退伍军人展风采


成立“退伍军人先锋队”

张皓如释重负地回到家,开始了漫长的隔离。第二天,他看到中建七局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声称急需酒精、口罩、消毒液。张皓二话不说,赶紧打电话找朋友协调,看能否弄到这些物资,送到医院去。朋友也很给力,很快协调到了1吨“84”消毒液,张皓付了款和运费,直接捐了出去。张皓说:“我们都在家隔离,很安全,可前线的医护人员正在打仗,一定要保证‘军需’。”如今,河南疫情缓和,很多企业也都复工生产,张皓在郑州、濮阳、驻马店等地的工地,也开始复工了。在张皓的公司,25%的人是党员和退伍军人。张皓的父亲也是党员,身边的很多亲戚都当过兵,现役军人还有好几位。张皓坦言,自己最喜欢跟军人打交道,因为“军人身上都有一股冲劲,纪律性强、三观正、做事雷厉风行,让人觉得踏实放心”。

未来,张皓准备成立一个“退伍军人先锋队”,旨在为退伍军人提供一个就业的平台。用张皓的话说,就是“脱下军装,我们也是军人,一样要为社会付出、贡献”。10天建成河南小汤山这件事,让张皓感触很深。在他看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在有限的生命里,发光发热,照亮和温暖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