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肯定的啊,現在高考生一對一一節課五百到一千五不等,很多差距不是靠努力就能跟得上的 不只教課他還會教會解題思路 怎麼拿分 這些都是貧困生沒法知道的


我在tou條看海


你好,我是武靈遙,我來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簡單說一下我的個人情況,書香門第,上面連著兩代人都是大學生,爺爺奶奶科研出生,姥姥姥爺教師,自己是大學開始留學英國,碩士畢業。

現在,我暫居北方某縣城,主要是積累寫作素材,以及想要看看真實的中國,平日裡也與縣城不少人有交道,基本上了解當地的一個情況。

這裡,我先來說一下,寒門為何難出貴子,

1. 成長環境

我剛出生的時候,90年代,幾乎沒有什麼早教意識。

但是,我姥姥姥爺因為自己是教師,會開始教我簡單的數字,教我念古詩,食物上也很重視,在意營養,每天會煮一條鯽魚給我吃。

到了小學一年級,也是養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年紀,家裡的老人每晚都會在吃完飯後,帶著我複習功課,順帶給我講講不會的題。

另外,家裡也有一個大大的書房,99年左右家裡的藏書便接近千餘本,有事兒沒事兒都在看書,閱讀速度也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

但是,縱觀現在的農村/縣城小孩,幾乎一放學回家,做完了作業後,便會抱著個手機刷快手,或是看電影。

學習也大多不是很認真,不會的因為沒有辦法問自己的父母(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只能抄答案,死記硬背,更不要提未來的規劃了。

至於考大學,在那些高考大省,幾乎都是隨緣,考得上就讀,考不上就跟著家裡的長輩去周圍城市裡務工。

2. 教育環境:老師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問了,家裡人懂得不多,那學校裡的老師呢?

這裡,我只想告訴你,教師行業現在越來越商業化了,尤其是在城市裡的私立學校開始衝升學率以後,都在教師招聘上不惜下血本,動輒給出30萬+工資搶老師。

結果,能夠留在縣城的,不是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自己人生都沒有想清楚的小年輕,便是些個考編制的寒門,自己學習能力就很差,更別提教人了。

比如,我去年認識的一個,便是編制考了3遍才考過,全靠死記硬背的人。

這樣的人教出來的學生,競爭力完全就跟不上呀。

另外,這些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很死板的。

有一次,我本想去樓下的輔導中心當兼職老師,幫學生改改作業,答疑一下,結果卻發現老師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

比如,一個四組的,有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相加求和,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完,首先便要考慮是不是可以提取公因子,簡化運算。

但是,這個老師卻教學生手算,可見這教學方法和質量。

3. 學習氛圍:家長同學

最後,學習氛圍也很重要,我讀的是省裡最好的中學,也是國家重點中學,同學大多勤奮好學,上課和自習都很認真,都希望考個985. 211,基本上不會出現早戀、抽菸喝酒、曠課等情況。

但是,縣城中學裡,這類情況其實很多,甚至不少人還告訴我說,這裡的孩子會找人打群架,恃強凌弱,和《少年的你》裡面演的相差無幾。

在青春期,高度渴望與周圍人保持一致,在意周圍人評價的年紀,又那麼多的誘惑,學生真的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再加上不少農村父母和孩子講的,讀書無用論,有那個錢和時間讀書,不如找個工作,早點娶媳婦,不少人便會在初中畢業後,跑去學一門手藝,早早便結婚了。

因此,綜合考慮到家庭環境、老師、同學的原因,有極強自理能力的,能夠走出來的人,真的是寥寥無幾。

古代同樣如此,只是那時候的文獻材料留下來的十分有限,我們知道的也就是那些個很厲害的人,因此造成了古人讀書厲害,寒門出貴子的錯覺。

這就好比,幾百上千年後,我們的後人來看我們,也會發現,真正被歷史銘記的,也就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任正非、王石等大佬。

至於我們普通人,不過是有幸來人間走一遭的普通人罷了。


書語人間


確實越來越難了,我是農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總感慨教育的不公,因為聽老師們說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華北大,而我們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沒有絕對的靜止一樣。出生時,孩子的們的差距就有了,城裡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兒園的師資也更是優於農村,幼兒園中班開始,孩子們就報各種興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為了學習,是想讓孩子多一種發洩情緒的渠道,多一種未來的選擇。而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報興趣班的。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輔導班,興趣班也不會間斷,但農村好多家長讓孩子只知道學習。

農村的很多媽媽學歷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兒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兒觀念相比較城市高學歷的媽媽也還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農村的父母會忽略,但是卻是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的一個因素。

基於以上原因,寒門出貴子確實越來越難。但是,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社會,網絡沒有界限,給農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訓機構也有線上課程。相信只要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視,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樂188637348


網上查了好久也沒找到相關的數據,但是從許多當教師的同學那都聽到過這個說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的理解有這麼兩點原因。

寒門不寒

記得我2000年上高中那會,班上從農村來到縣裡讀書的學生是真的很窮,很多同學都是用大玻璃罐帶很多的鹹菜,每天買饅頭配著鹹菜當飯吃。因為捨不得坐車的錢,通常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我覺得這種才叫寒門。這些同學把留在學校的時間全部都用在了學習上面,他們的心裡通常都有明確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學習改變現在家庭的窮困狀態,所以他們的成績絕大多數都非常好,考上211、985院校順理成章。

反觀現在的農村,經濟狀況相比以前有太大的好轉,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再也不會只能吃上鹹菜配饅頭,城市學生有的東西農村學生也都不會差太多。這樣的“寒門子弟”缺少了很多該有的優點,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以前農村學生的毅力,也看不見以前學生的自控力,他們沒有表現出比城裡學生更刻苦的一面,其實這樣的學生已經不是真正的寒門子弟了。考上985、211的比例逐漸降低也就沒有什麼意外的了。

教育資源差異拉大

教育發展不平衡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了。人往高處走,優秀教師越來越集中在大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這是必然的結果。另外,城裡學生從小接受琴棋書畫的學習,課後接受各種課程輔導,家長對學習又足夠的重視,這些都讓城鄉的教育越來越不平衡。最後的結果就是城裡學生的優勢越來越大。

農村學生寒門不寒,優點不在,能夠接受到的教育資源又比城裡學生差,最終導致985、211中農村學生的比例越來越低。


童年的童先生


就像我大學宿舍6個人,一個北京的一個烏魯木齊的還有我西安的,我們三個在一排床睡,另外三個一個天津本地,兩個外地,都是辦助學貸款上的學,我們三個我條件算中等的,另外兩個都是比較有錢的,一個有車,一個學校對面有房,我們幾個沒事aa天天喝酒唱歌上網,每週末如此雷打不動,另外三個從不和我們一起出去玩,不是我們不叫,是他們不願意和我們一起去,我們aa一人基本200左右一次,他們一個月生活費500,大家表面很和諧,但是明顯分兩波人,我們三個畢業後我去廣州某國企上班,這幾年買車買房也沒耽誤,另外兩個一個回家接手他爸生意,一個出國讀研,日子也順風順水,另外三個一個在私企打工,至今房車沒有為了夢想在打拼,一個回老家幹了一個事業編月薪4000生活也還過得去,最後一個因為和同事不和,被老闆開除,至今未就業。我們是一個宿舍出來的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的富二代談不上,但是家裡在當地都還算過得不錯的,另外三個家裡沒你想象中那麼窮,但是條件確實不好,兄弟姐妹也多,考上大學的不僅要負責自己,還有父母弟妹,困難可想而知,我們畢業這6年來大家有的追逐夢想,有的養家餬口,寒門不是不能出貴子,但是家庭的影響對於你來說會伴隨一生,我父母高知,父親哲學碩士,母親哲學學士,兩人也都是農村走出來的,他們帶給我的就是樸實的生活習慣和努力上進的生活態度,為人處世教導的比較高深,至今沒學到什麼,但是總是在強調遇人低頭時不彎腰,遇事改避時不手軟。僅此而已,家裡也帶著在我看來不好的一面,我也在努力擺脫原聲家庭帶來的影響,破除自己思維的枷鎖,讓自己更上一步。


lathander


70後的我確實是有感觸。當初我考上大學但是家裡拿不出學費,我默默撕爛了錄取通知書,高中畢業就打工了。多年之後,生了大寶之後經濟允許,才拿起復習課本,參加成年高考,順利如願。在校園學習四年順利拿了本科畢業證,有家庭的婦女去校園脫產讀書,其中克服了多少阻礙和困難,感謝我孃家人一直的支持,是我爸爸媽媽幫我帶小孩,我才安心坐在教室裡。我想證明給我的孩子看,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學習,媽媽也想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無論年紀多大。如今,我兒子高三了,成績還不錯,一直都在補習,一對一的補習真的是燒錢,只要輔導老師一個微信通知我說要交補習費,我省吃儉用也要交。因為我不想我兒子遺憾,初中到高三,算不出花了多少補習費了,但是我覺得值得,老師的付出我們必須尊重,交課酬就是尊重老師知識的體現。明年六月份我兒子就參加高考了,我希望他能考上985,加油我的兒子!^O^[玫瑰][玫瑰]媽媽知道你一直都很努力,媽媽知道你也心疼補課費,沒事的,錢可以再賺,青春要無悔[加油]


福媽喵喵


你們想過小學上學需要走半個小時才到學校,中學需要騎自行車將近一小時到學校的學生是怎麼過來的嗎?尤其是冬天,到學校還得現生爐子,初中的時候有早自習,真的是早上帶著星星走,晚上帶著月亮回來,不放假在家冬天肯定是看不了太陽的,小手凍的都是凍瘡,這種情況早上有兩個小時平靜心情,下午兩個小時提前發愁,我們莊和我一起上初中的男生就有10多個,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堅持初中畢業,不是學業太累,而是實在堅持不了了。現在想想真是,都是眼淚呀


瞎看瞎評論


這確實是這樣!!原因有幾個:

1.師資力量。還記得上山下鄉嗎,那個時期有一大批大學生來到偏遠地區,有的留下做了教師。還有就是響應國家支援中西部,也過去一批人,紮根到基層。兢兢業業的奉獻整個人生。所以有個階段,偏遠地區的基礎教育也撐的起來,會有考入名校的學生。

但是,90年代開始,發達地區開始不遺餘力的挖各地高級教師。我家親戚就有被挖到上海的。男的是老師,妻子不是老師,但給解決工作,解決住房,解決戶口,解決子女入學,工資是原來的好幾倍,幹嘛不去!!

加上原來的老大學生退休,大多數人不願意回農村當老師,師資力量差距越來越大。

2.家長重視程度。農村孩子大多數基本都是放養狀態,很少有重視學習的,學不學在個人。特別是隨著父母出去打工,變成留守兒童,指望著爺爺奶奶,來督促學習,不太可能。

城裡的父母,從早教就開始抓教育,幼兒園已經各種啟蒙,小初高甚至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自己學完再教娃,不會就各種補課班,甚至家教輪著補。

我小姨在我弟弟上高中時選擇陪讀,每天上下班通勤,單程將近兩個小時,每天下晚課後,還在弟弟旁邊陪著,弟弟學習,她看書。

城裡家長基本高中三年付出太多。有很多媽媽高三一年頭髮半白。

3.孩子的視野。城裡孩子視野更開闊,大多數父母意識到帶孩子旅遊增長見識,去國內不同的地方,看看當地的高校。有能力的還會帶孩子出國,現在身邊高中孩子很多基本都出過國。見過世面的孩子,有的也對他觸動很大,學習會變得主動一些。

不知道其他地方農村孩子怎麼樣,我身邊認識的或者聽說的,家長很少有這方面的意識。有的能接受打麻將輸一兩千,但不接受讓孩子去旅遊。

4.不可否認,電腦,手機上網正在使寒門孩子通過讀書改變階層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李老爺後院的貓


我不是很懂什麼985.211,我只知道我們村裡二十幾年前,一個大學身都沒有,後來一個,兩個,三個,想在每年都有,不管那個大學,都不再回弄村了,在外邊有車有房,混的大多都很好,有的回來給父母買車,有的給父母在市裡買房,當然也有幾個父母要給貼補的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也從我自己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我出身於蘇北的農村,三年級的時候通過考試去了縣城的重點小學,而後一路重點到北京,現在在一個說出名字中國應該沒人不知道的單位工作。一層一層的選拔,到了高中,一個省重點,國家級示範高中的時候,班裡有一半左右的農村孩子,但已經沒有貧困家庭的孩子了,在九十年代,能考上我們學校的農村孩子父親都是十里八鄉的“能人”,雖然收入大多不能和城裡的富人相比,但也都是附近的富裕戶了,到了大學更是如此,普通大學可能會有很多貧困家庭出身的(這裡的貧困家庭是農村人眼裡的貧困戶,我們眼裡的富裕戶可能在某些人眼裡就是個赤貧)。我認識的農村同學不論是高中的(高中同學全員本科)還是大學的都選擇了出國或者在大城市生活,老家認識的只要有點“能耐”的也都去縣城或城市裡討生活了,他們的孩子雖然是農村戶口,但事實上沒真的在農村生活學習過,他們接受的是城市的教育(我想現在好一點大學裡的農村孩子大多是這些孩子)。真正的“寒門”,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除了因病(故)致貧的,孩子真的有競爭力嗎?憑藉什麼成為“貴子”呢?我的人生也出現過一次曲折,初中的時候奶奶病重,需要持續的花銷,父親就和我商量考個中專早點賺錢(那時候的中專是包分配的),我同意了,後來奶奶沒熬到我中考就病故了,我才唸的高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