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人才浪费吗?教育有被过度消费吗?

狐狸爱逗喵


博士代表的是个人学术层次,并𣎴代表教学质量和方法。过不过度不存在这种说法,只能说高学术层次的人,更有可能教出学术好的学生,学生学术好,我国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医学蒙笙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博士属于高学历人才,更确切点应该说是特殊人才,如果把一名博士放在初中和小学当教师,从目前应试教育体系现状来看,我认为是真有点浪费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小学和初中教师就专业技术特点来讲,本科足够了,最好是师范毕业。

术业有专攻,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师范院校?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为培养专业的教师人才,让专业的教师来做专业的工作。因此,从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与管理来看,只需要本科学历的教师足够了。如果让一名博士来小学和初中任教,真是大才小用,显然有点浪费人才了,只要把师范生抓住质量关我看就足够了。

第二,博士去当高中学校教师,我比较赞同,高中生需要人生偶像去激励他们。

昨天我看了北京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在清华的演讲视频,让我非常感慨,他能够成为一名网红,并深受高中生们的喜爱,恰是因为博学多才,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但他也不是博士,而是一名电子工程系硕士。由此我在想,让博士当高中教师还真是不错的想法,可以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教学,去激发学生们乐学的兴趣。

第三,深圳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去当教师,可以说开了浪费人才的最不好的先例。

前一段时间,看到深圳大量高薪招聘高学历人才去当教师,其中就特别青睐博士。由此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博士愿意去做一名普通教师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高薪”和“待遇”的吸引,说白了,就是房子、车子和票子。也就是说,当学校都在用超级待遇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并没有考虑到现实是否真需要,那才是真正可悲之事。干教师这个行业,专业是根本,师德是关键,而热爱才是灵魂。当很多博士缺乏这些必备素质时,他们早晚会离开。

结束语:扎扎实实把师范院校建设好,吸引更多年轻人报考师范,提高师范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浪费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培养出的师范人才,这才是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我想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优秀生源都普遍不报师范院校的怪现象。


寒石冷月


最近几年通过网络上面的信息得知有不少名校的博士进入中小学当老师,这在外人看来的确是有一点点可惜的,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有这么多的博士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说明最近几年中国培养的博士人数大幅增加,部分博士生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部分博士生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另外还有一些区县招聘高层次人才,吸引博士生从政,这些都是政府层面吸引高学历人才的措施。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所谓的中小学招聘教师很多都是博士学历的人才,这些中小学校也都是很厉害的。这些中小学校很厉害,在本地或者全国来说都是很有知名度的,而且这些学校的薪资待遇水平也是很高的,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应聘,待遇水平也是这些博士生愿意去中小学当老师的重要原因。


在前些年的时候本科毕业生还可以去一本院校里面当老师,比如说我是2008年的时候上的一所普通211工程大学,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就是本科学历,学院学工组的一个老师也是本科学历,不过这几个老师现在已经是硕士研究生了。在前五六年的时候,还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人能够进入普通二本院校里面当讲师;我有一个同学是在2015年的时候从一所211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她去了省内的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当老师;我还有认识一个学生是从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也是在2015年的时候去了四川的一所二本院校当老师。也是在最近几年才知道,现在如果想去这些211工程大学至少需要博士学历,而且现在想去一些211工程大学985院校的话需要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博士生,另外还需要毕业生拥有相关的科研成果,所以现在博士生想要去本科院校当老师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当然博士生还可以选择去那些综合实力稍弱的本科院校当老师。

总体的趋势是学历在一步一步的贬值。在前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候,拥有一个专科学历还是很吃香的,那个时候的中专师范学校毕业生还可以很轻松的去小学初中当老师;前10年的时候专科学历还是能够找到不错工作的;慢慢地变成现在本科学历已经很难找到不错工作了,这也导致很多本科生需要通过考研的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学历,提升他们工作的竞争力。




饕餮视听


教育行业很有意思,一方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哭穷,工作累压力大,待遇差,一方面,很多博士却蜂拥都去当中小学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人才浪费?

博士是什么?博士是博学多才,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更屌的但不是学位的东西:博士后。

虽然说博士后不是学位,但是有个博士后帽子就是比博士后厉害。

目前大学老师基本都需要海外博士学历,或者海外博士后学习科研经历,尤其是211、985院校。当然高端论文更要求了,如果只是清华北大混毕业的毕业,想去211/985某个教职可是相当的难,因为你的有证明你自己的高档次论文,现在很多搞生物的青椒,手持nature,science,cell竟然拿不到教职,竞争太激烈了。

哪这些搞生物,化学,物理的博士,去大学混不进去,哪去哪里?我告诉你。去中小学啊。

目前中小学博士老师现状

以前博士都是高大上,给人一种感觉:没头发秃顶,戴眼镜,傻傻的,很有文化的感觉。

觉的博士不是去研究所,就是大学,最差也得去高科技公司,现状怎么去教中小学了,中小学哪点东西还用得着博士?二本师范学院足够了。甚至中师毕业生都绰绰有余。

那为何现状这么多博士去当中小学老师?

就一个原因:现状博士太多了,泛滥了,清华北大每年毕业博士近万人,中科院6000多人。不说别的985院校,光这三院校的博士都够所有大学喝一壶了。

这些高校的工科博士,人们专业博士都找工作不多,但是一些基础学科的博士,却很为难了,大学进不去,企业不要,只能去中小学了,至少著名中学自带学区房。

2018年人大附中老师公示,就把一群人吓住了,清一色的清华北大,人大,深圳海外名校,而且其中9个博士。据内行人说,没有利害的关系,清华北大的土著博士人家还不要呢,要是本科不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百分百没戏。

2019年5月,深圳中学公示了了该校招聘的名单,再次吓尿了一群人,不但是博士,而且是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深圳中学有博士教师29人,北大毕业教师26人,清华毕业教师13人。

这再次验证了,这些顶级中学的师资竞争之激烈。

就在10月20日,深圳龙华区公布了中小学体检名单:


在北京上海两站,入围体检的420名毕业生中,A类双一流院校280人、部属师范45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52人,占比89.8%,基本上各大名校都凑齐了。在入围体检人员名单中有博士22人,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顶级高校的各5人,入围名单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62人,占比86.2%。

现在一线重点高中名校多,现在小学也开始博士涌入了。

为何博士都愿意去小学

为何?为何?为何?就一个原因。给钱多,地位高,有前途

深圳的本科26万,硕士28万,博士最低给年薪35万,而且全年带薪休假。

给钱足了,别说北大清华的博士,你如果年薪上千万,中科院的院士都跑过来当小学老师。如果年薪20亿,估计马云都亲自来当英语老师了。

给钱足了,啥人才啊,啥大材小用啊。

北大俞敏洪说的很对:钱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你工资低,说明你无能,不论你是北大博士,清华硕士,工资低就说明你没本事,就是无能。

所以那里有钱,都去哪里干。

博士们的选择,百分百的正确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让博士去当中小学教师,不能单纯的说,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那要看这个博士本人是怎么选的。

如果这个博士本身就有意愿去中小学当老师,而且自己也特别喜欢当中小学老师,那怎么能叫做人才浪费呢,那叫人才配位。

就中小学知识体系而言,教师是大学本科学历就已经足够用了。

学历是一个方面,但最为关键的不只是学历,而是要必须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



说到底,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并不是说学历高了就一定是一个好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是不但要具备相应的学历,更要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如果一个人只具备了博士学历,而不具备教师职业素养,那么他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但如果一位博士,同时具备了较好的教师职业素养,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博士教师对中小学来说,也是一个品牌和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教师个人而言,也可能会受到较高的待遇和各方面的尊重。并不能算作是一种教育的过度消费。



很多发达地区和实力较强的学校,都喜欢招学历层次较高的人来校任教,这其实也是用较高层次学历教师来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一个办学策略,并不仅仅只是强调教师的学历层次越高越好。

博士去中小学当教师,关键的核心点是,这个去中小学当教师的博士自己的意向和意愿是什么?

如果这个老师本身就喜欢中小学教育,也有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那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怎么能说是教育的过度消费呢?


教育探微


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否为人才浪费,在我看来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博士是否能在其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现阶段而言,博士在各大城市仍旧是被哄抢的人才,以至于四五线城市开出让本岗位其他人员眼红的条件去吸引博士,但很多博士都是将四五线城市作为自己的保底选择,也就是说,不大可能会出现四五线小城市博士沦为小学教师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也只发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内,也充分反映出人才在地区分布的极度不均衡性。

在北上广的大城市,对于博士的优惠政策其实并不是很多,只不过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的第一想法便是留在一线城市,从而导致博士生过度集中,有时甚至某些不适合博士生的岗位也是人满为患,比如中小学教师岗位,如此,也造成了博士资源广义上的浪费。

但是,如果博士生本身的想法便是去小学任教呢?估计有人会说不大可能,但实际而言,还真有一些博士生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希望能在中小学阶段混出些名堂来,说到底,这部分博士生当中小学老师根本只是一种剑走偏锋的选择,中小学教师,他们也根本没看在眼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分博士生边不算是人才的浪费。


当然,我们也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在定性上,只要博士生在岗位上能发挥出与之学历相当的价值,那么博士生干什么都不算浪费,比如当初的名校毕业生卖猪肉,不一样被指资源浪费,但从目前来看,在某一行业做大做强,做到以前别人不敢想的地步,这都不算是人才浪费。

总之,博士生干什么无所谓,只要其真正能才配其位,那么不论他干什么,都不算浪费。


迷途远望


博士当高中教师,可以有;当初中、小学教师,真沒有。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的学历也不断提高。过去的标配是,中师教小学,专科教初中,本科教高中。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师基本停办,专科教小学,本科教初中,硕士教高中成为标配。有的高中名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就是硕士及以上。这个“以上”,就是博士。如果博士自己愿意应聘,当然可以啦。不过,优秀者才能被录取,像翟天临这样学术不端的博士,人家还不要呢!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有一缸水、一池水。博士,就是有一池水的教师,并不是人材浪费。当社会继续进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出现博士教初中、小学的情况,你千万不要惊诧。


用户80587892566


博士当老师当然不是浪费人才,什么才是人才?人才就是能在各个地方为国家作出贡献,为社会服务,这才是人才,谁规定了博士就必须在实验室里高阶段研究,在初高中国家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这就不是贡献了吗?



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是对教育有歧视的人,其实这个行业更需要吸引更多的阶段人才加入,他们可以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只要他们具备教授知识的能力,同时能通过国家的资格考试,就可以进入到教育行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知识。



博士是一个学历,但并不一定代表着能力,不要小看中小学教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好一个中小学教师的,很多高学历的人不一定能够从事教育行业,这个行业在整个国家的行业当中,虽然不像近段特技领域那样受到全体国人的尊敬和重视,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缺少了教育行业的话,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行业长期被低学历的人,低素质的人把持着,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行业就会走向下坡路,整体的交易分析会越来越差,教育就需要高学历的,高素质的,有良好思想的人的加入,才能改变我们整个教育行业,推动教育行业的创新,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的创新,甚至要比高等教育的创新更重要,因为这是根源的问题。



希望越来越多的博士能够放下身段,放下自尊,加入到中小学的教育行业当中,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或者是帮助孩子们改变人生。

也希望国家能够对于加入到中小学教育行业当中的这些高端人才,给予特殊的照顾,毕竟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学历值得这一份特殊的照顾。


宇宙最好老师


目前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当然如果从博士个人角度来说年薪是35万干啥都一样,反正都是为了挣钱。如果单纯从教学来说不需要,教几个拼音字母能够发音标准,字写的规则就行。博士生教小学大才小用,高射炮打蚊子。冷不丁在冒出几句高端科学,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越教越咕咚。也不需要什么小学教学研究博士来充门面。因才施用,不浪费钱不浪费人才,钢用在合理的位置上。


流年似水204840998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不是人才浪费也要因人而论,有的确实是人才浪费,但有些却是人尽其才。总体上来看,教育并没有被过度消费,而且这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到中小学任教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的争论源于深圳中学教师招聘教师公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区区中小学基础教育,一个本科生教起来就绰绰有余,怎么还让国内甚至世界顶尖大学的硕士、博士来教呢?简直是人才的巨大浪费,岂有此理!

支持的人也不少,认为重视教育怎么做都不过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教出好学生。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如果不重视教育,实际上我们会重返贫穷的。再穷不能穷教师,要让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正反双方的意见看起来都有道理,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答案的判断题,每个人由于自身阅历、职业、年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结合我多年教育从业经历和思考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期待各位网友能有更好的见解。

1. 这件事是个案,不具有典型性。

深圳中学的目标是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属于国内顶尖中学。其招聘教师的薪资达到几十万元,是其他中学教师工资的5-8倍,优厚的待遇、非常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深圳区域优势都是吸引到名校硕博士的重要因素。

不过全国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并不多,多数中小学校招聘条件还是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月薪大约在4000元左右。但是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各地招聘新教师的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有的地区开始有毕业学校985、211的要求,达不到条件就没有报考资格。

2. 高学历教师不等于是好老师。

硕士、博士是不是一定比本科教师教得好?也不一定。比如某中学新招聘了一名教师,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结果上课一塌糊涂,上课读课本,读PPT,没有对知识的分析讲解,学生们感觉学不到东西,意见非常大,如果上课读课本,还用老师干什么?结果月考成绩他教的几个班全部倒数,得到了全体老师去听其公开课的待遇。而原先教这门课的老师本科学历,只是代课教师,为了考研究生离职专心复习去了,学生们一致反映该老师教课深入浅出,讲得非常明白易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试成绩也证明了这是一位好老师。

3. 高学历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具有正面意义。

上面的例子只是个案,并不是说高学历对于基础教学没有意义,教育被过度消费。高学历教师对某一领域进行过多年专业学术研究,其知识面,对问题的见解等比本科学历教师都要好,虽然中小学教育用不到太高深的理论和技术,但适度的知识拓展也是有益的,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思就是让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所以高学历与好教师虽然不能划等号,但是高学历人才成为好老师的机率更大,同时,其高学历的背景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型,无形中起到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的作用。

4. 学校招聘教师存在弊端,应该进一步完善考察规则。

目前教师招聘过程由学校报招聘计划、社会公示、笔试、面试、试讲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公开公平公正,通过找关系,走后门进入教师队伍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在这看似完善的招聘流程背后,也偶尔出现不和谐音符,比如有的新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没有教学经验却不能尽快锻炼提高教学水平,有的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思进取。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学的质量,对正式在职教师薪资待遇都有严格的保障,干了正式教师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一般不会因为教学质量不好或不敬业就受到相应的处分或开除。

改进完善教师招聘制度是保证新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招聘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学历、专业要求基础上,要求有意向报考人员提前半年到学校代课,用半年的考核结果作为报考的必要条件,这样的录取制度改进才能招到高学历,热爱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而不是只有高学历的耀眼光环,却不胜任教师岗位的不合格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