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最牛的菜是什么?

农村里的逍遥


最牛可以理解为至今其他菜肴无法比拟的独一无二。

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椒麻鸡和砂锅米线。

北方人爱吃点汤汤水水,口味确实也比较朴实,比起佛跳墙,腌笃鲜,南方吃到的章跳鱼,我更喜欢接地气的食物。

武汉的热干面,煎饼果子,火锅,凉面,小土豆等等。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椒麻鸡和砂锅米线。

椒麻鸡里要有千叶豆腐,还要有充足的配菜,鸡肉要撕的很小条沁入汤汁,麻辣鲜香,入口回味许久。

可以点微辣,中辣,和重辣。吃的满嘴发麻,爱麻人士不会后悔的选择。

尤其是配菜,灵魂灵魂,吃完用汤汁拌上煮好的细面条,简直吮吸的快乐无比。

砂锅米线里面一定要有千张丝,要有金针菇,要有蟹棒,海带丝,几颗鹌鹑蛋,放上醋和花椒油,这就是一餐的幸福,加一盘凉拌西红柿。

最重要的是北方的米线是粗的,口感十分顺溜的。

一筷子夹起米线陪着千张丝海带丝豆芽还有金针菇送入嘴里热气滚滚简直不要太幸福。花椒油是灵魂!

虽然最近沉迷于嘎巴菜,但椒麻鸡和砂锅永远是不败之地。


姚宓


在我的记忆中吃过最牛的菜就是“青蛙抱一柱”。那是93年在广州市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把菜单一递过来我们几个拿过来一看上面有道菜“青蛙抱一柱”,大家同时点了这道菜(因为当时我们误认为是青蛙炒什么)。等我们在吃的过程中一直都没见到这道菜,我们几个一数点的8个菜一道没少。当时我们还抱着贪小便宜的心里,认为这样比较有档次的饭店上错菜了,最坏的打算也应该免费吃了他们一道菜。饭一吃完我们就迫不期待的喊买单,一买单发现钱没少一分,当时就和他们据理力争说少上了一道菜,对方说没有少。我们提出青蛙抱一柱这个菜没上,对方说上了。我们说青蛙皮都没看到怎么可能上了,然后还惊动了饭店经理,耐心给我们解释原来这道菜就是我们已吃完了的,肉炒大蒜苔。后面经理还是比较人性化的给我们打了个八折!但我们当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见识真的太少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抱着去占别人便宜的目的。到头有可能搞得自己下不了台!事情过去20多年了我记忆犹新。所以我认为那是一道最牛的菜!


一包和天下


第一个,烧饼,这个是我亲自经历过的,那是大学的时候,寒假没有回家,我和一个舍友出去打工去了,其实就是给人当保安,白天站岗亭,晚上就看大门,有一天晚上,我俩后半夜轮班下来以后,特别想喝酒,当时是后半夜,没有摊位,回到保安宿舍,翻来翻去就找到一个白天的烧饼,于是就掰成碎块,找了一包方便面的调味料,撒上去,就开当下酒菜了。至今难忘。

第二个,辣条,这个我没吃过,我是听同事说的,他喝酒喜欢的下酒菜之一就是辣条,而且有时候把辣条切成小段,在下锅炒一下,味道特别好吃,说的时候口水横飞的感觉,不过我是每吃过,不知道炒辣条什么样的味道。你吃过吗?

第三个,白面条,这个也是我听别人说的,当时是一个饭店的厨师,特别能喝酒,天天都要喝不少酒,他说有一次喝酒,没有下酒菜,就在家里找到一把挂面,就下水煮了煮,捞出来,凉水过一遍,然后蒜汁,酱油醋拌一下,这就是一道下酒菜了。这个也是佩服啊。

第四个,方便面,好吧,我承认,这个是我干的,那是在大学宿舍,几个舍友喝酒,下酒菜准备的不多,而且我们又吃的很快,于是最后,满宿舍找吃的,有人拿出来苹果,切成块,有人拿出来一代小麻花,我就比较夸张了,拿两袋方便面揉碎了,撒上调味料,倒在碗里,就当做下酒菜了,哈哈,最后大家都喝完酒了,这碗方便面还有小半碗。哈哈。

第五个,榨菜,这个下酒菜,我见过不少场合,而且貌似很多人喝白酒的时候都喜欢吃这个,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喝白酒,喜欢用小酒盅,在配一叠榨菜,一叠花生米,就可以开始喝了。


小辉的幸福生活


看了那么多,没有一道是“牛”菜!

我见识过最“牛”的一道菜,还要回到十多年前,大概是在2004-2005年,因为出差去到迪庆做项目,热情的云南同志接待了我,并给我介绍了著名的云南米线,他告诉我,我所吃过的都不正宗,在他们那里,真正有味道的云南米线,需要加入一味独有的特殊的“调料”,是用晒干的牛粪,磨成粉,加到面里。那次我给跪了,至于吃了没吃,我笑而不语。

另外一道菜,是广西百色的烤猪眼睛,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溅!B站的《人生一串》纪录片有介绍,我就不描述了!




星球电影局


不是吃什么牛而是在没人教的情况把普通东西烧牛!(我农村人)小时候最拿手的就是捣马蜂窝,把马蜂窝捣下来用铁丝穿上放在火上转着烤,离火劲量远一点,不能急,烤六七分钟左右,五百米左右都能闻到肉蜂的香味,又嫩又香营养也高,这里少不了一群跟屁虫等我分享给他们吃,也有大人要一两个尝尝。再有就是麻雀,小时候农村老家到处都是麻雀,晚上几个小伙伴分组去屋檐下面掏麻雀一个小时最少能掏三四十个,再就是我分工,两个人去摘莲藕叶,两个人去挖黄泥巴,(很黏的那种),其余人想办法挖洞,给麻雀扒皮后用甜油和盐搓几下,最后用莲藕叶包上麻雀,再用黄泥巴把莲藕叶包实透了(一团泥巴里只放一只麻雀),然后在挖好的洞里放上柴火(一定要柴火)烧旺火了再把包着麻雀的泥巴放进去,等十五分钟后开吃,那种香不是随便夸的!吃的牛不牛您们说了算!(金蝉,青蛙,大青虫怎么烧我都很专业)因为我是农村最调皮的娃。


经济研究者阿Q哥


吃过最牛的菜啊!我想想也就是好多年前吃的吧。那时候还是遍地都是庄园的时候。我们领导说去吃顿好的。到了一个庄园,农家菜。然后就没人上来一个瓦罐。里面就有个东西。我问这是啥。领导说吃吧好东西,名字就是响铃铛,整套的。捞出来一看,似乎就明白了些什么。那就吃吧,味道也可以。就是想起来是那玩意儿,觉得可闹心。特别是想到睾丸还是生成精子的东西。现在想想,奇怪当时怎么吃下去的。

可能大家似乎知道那是啥东西了吧。那是一整套雄性生殖器,狗鞭加上两个睾丸,是不是挺像铃铛。前年有个什么明星出轨给人带帽子,还在微博上编歌词显摆铃儿叮当响呢。

据说那玩意儿是大补。反正从那以后再没有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补,反正觉得那天效果不错。也许那时候就是年轻。


思考人生的兔子


吃的最好吃的一个菜,那应该是很多年前了,记得上中学那会儿住校,周末回家,一个五天生活费7.5块钱,有个星期我爸给了我20块钱,那时候喜欢踢足球,一直很想买一双足球鞋,所以就省吃俭用,一天四个馒头,家里带的醬就这样,好不容易挨到周四夜晚,因为周五下午就可以回家了,就在周四的夜晚钱被偷了,想想一吃了4天的馒头,周五饿着一天,本想着再等下个星期再节省一下就可以买双鞋了,心里那个憋屈,周五下午回家了,把事情告诉大人,妈妈听着心疼坏了,给我炖了鸡腿骨汤,那是我觉得那顿饭是最好吃的!


暗觞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从上海开车到安徽宿县(现在的宿州)看望战友,开的是奥迪2.2排量(借的),那时高速公路没有现在发达,从沪宁高速下去后,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现在的一桥),转104国道,一路途径明光、滁州、泗县、五河、灵璧等,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宿县;宿县和上海的时差好像在二个小时左右,早上八点多天刚蒙蒙亮;那里的战友特别是我的老连长,殷勤的款待我们(感谢他们),其中有道菜是椒盐知了(蝉),是知了的幼虫,当地人将蝉的幼虫从土中挖出来,经过几道程序的加工,最后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味道真的不错,我还吃了不少(有点残酷汗颜啊),每当听到树枝上知了的叫鸣声,就会想到自己的战友,想到曾经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的景象,我内心深深地祝福他们,愿战友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退休后到上海来旅游,让我们再次相聚,尽尽地主之谊。★不好意思,由吃的想到了战友,理解万岁★


永哥辉泽永


首先最牛的菜,不一定是最贵的,而是你自己感觉最值得的菜,在我印象中,还记的那道最牛的菜,那是2010年,我高中毕业出门打工,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在车站等车时,身上的钱包被偷了,当时身无分文,没办法了,怎么办,溜达溜达的走着,这时一抬头看到有一家饭馆,黄焖鸡米饭,我是山东人抱着老乡的想法进去了,老板是个35左右的大哥,我用山东话把我的情况和大哥说了,大哥点点头,让我等下,几分钟后,大哥给我端上来一本黄焖鸡米饭,说:兄弟吃吧,你现在没有去处,先在我这里给我帮忙吧,就这样我在那里做了一段时间,因为别的原因回家,就这样离开了大哥的店,回归正题,我认为最牛的菜,真不是最好吃或者最贵的,而是心底善良的人做的菜,才是最牛的菜。。。


自媒体工作员


说到吃,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些事拿来分享:

大学时,家里经济情况不好,每天都抠着分分钱用,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顿番茄炒蛋都当荤菜吃,食堂的番茄多蛋少又便宜,记得是一块钱一份,所以每次都把番茄炒蛋直接放到饭上,菜吃完了,汁还可以拌白饭吃。后来食堂做凉拌折耳根,这个菜吃的人比较少经常剩很多,所以每次五毛钱能打一大堆,就占这个便宜。江浙那片的舍友不解,问我为什么吃这么难吃的东西,呵呵,我都回答就好这口。其实我他娘的也想吃肉啊,买不起总得有个菜不是?

有时候买学习用品,把吃饭钱的占用了,就只能去学校门口买馒头,或者那种9毛钱一袋的方便面来混。晚上肚子咕咕叫,饿得受不了时,猛喝几大口水,糊弄着自己赶紧睡。

大二有次出去兼职,记得拿到几十块钱费用,在赶回学校的路上就想得好好的祭一下五脏六腑。学校背后的犄角旮旯苍蝇馆子里,我和同学两人菜单看了一遍又一遍。清楚的记得点了三个菜(泡椒炒鸡杂,肉沫炒芹菜,白菜豆腐汤,两个饭)两人吃饭的时候顾不得讲话,真是一个香啊,泡椒都要放到嘴里使劲咂一会儿先吸了里面的汁再咀嚼,刨一大口白米饭。结账18块。还觉得真是奢侈了一把,得一个月才能一回。出了门去,买了一包一块钱的春城烟,掏出一只点上真是快活。

大学之前在家里从来没这样过,但也从来不埋怨父母,毕竟家里就这个情况,能出来读书都算感恩戴德了。

有时候肚子里没油水了,就找个由头1块钱公交车,混到亲戚家去,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家常菜,在当时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琳琅满目,不知道那会儿怎么那么饿?厚着脸皮吃得肚子装不下。这个事我每次想起来,都挺感恩那几个选房亲戚的,他们可能也知道我就是去打免费牙祭的。

大三和最好的哥们去兼职,一个月能得个两三百,稍微宽松一些,但也累,映像很深刻的一次是累得半死中晚饭都没吃,我俩骑自行车到了沃尔玛门口,他提议去买那种小烤鸡,打折八九块钱一只那种,把心一横就进去了。

柜台里琳琅满目,我俩一人拿着一只烤鸡一瓶雪碧一个馒头,算是很奢侈了,坐在马路牙子边啃,渐渐的,华灯初上夜幕降临,路上的人行色匆匆各回给家,我俩像两个满足了的饿死鬼坐在这陌生的城市马路边上,吃着吃着,眼泪都流了下来。可能是可怜自己,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骑车回宿舍的路上(大概二三十公里)天黑,又突降暴雨,真是太遭罪了。我俩撞到一起摔倒在水潭里,先是大哭然后大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场景。

人啊,饿肚子的时候是很难讲尊严的。那会儿真没办法。出去兼职,别人嫌你没本事,跟家里要超过额度,父母也很为难。好歹是混完了大学。

毕业后,渐渐的开了眼,也开了胃,确总也没有那时候那种觉得什么东西特别好吃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