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鹏丨宅 抗


啸鹏丨宅  抗

这是有史以来宅在家里时间最久的一次了,我把它叫做一场“宅”。

从农历正月初三至今,除去在小区值守的时间,都是呆在家中那百余平米的居室内,以上网、追剧、看书、码字为主,偶尔也玩玩网络游戏,与家人朋友微信聊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所表达的意境与场景。

这场“宅”是必须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宅”,就是“抗”,就是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抵抗,就是战斗!有一句流行语说得好:饿死病毒!所有人都宅在家里,就是不给这个恶性病毒寻找生存的空间,它的食物是人,人把自己都关起来,病毒就找不到食物,自然就饿死了。它饿死了,人就胜利了!所以,宅,就是战斗!居室就是战壕,就是坑道,我们宅在战壕里,宅在坑道里,与病毒进行一场无声的激烈战斗!

宅,是难受的,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对人的自由的约束甚至禁锢。但是,想想战争对自由的摧残,就觉得没有什么了,战争何时给过人以自由?炮火下的自由,其代价是鲜血和生命,病毒肆虐下的自由,其代价是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二者性质几乎相同。所以,再难受的宅,也必须忍受!这种忍受,就是与病毒的较量,谁先失去忍受力,谁就会失去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宅,就是阵地前的最后坚守,“坚持最后五分钟”,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了最好的现实诠释。因此,再难受,我们也得宅!

有南昌的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说他在家中宅了三十多天,连家门都没有迈出过。我可以想象他的难受,居室只有一百来平米,每天只是吃饭、睡觉、追剧、上网、微信等常规“课程”,餐厅、卧室、客厅三点一线,偶尔去趟卫生间,完全将自己囚禁在家里了。平时可以无限大的活动空间,乍然变得如此狭小逼仄,身体与心理、精神到物质的不适应,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何况他本性是个开朗活泼、爱好野足的人呢?

微信里免不了众多的调侃。有微信帖子说:“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用上班,不用应酬……现在终于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了。”“大人不用上班,孩子不用上学,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自然醒,老公不出去野了,老婆不出去浪了,家里老人也不出去闲逛了。这小日子感觉真好!”如此等等,既有对疫情突然到来的无可奈何,也有对不得不宅在家里暂时过过“理想生活”的小确幸和小满足,更有对疫情早日过去以还大家一个原本喧闹的世界的期盼。

这段时间里,微信上关于宅家的视频也曾甚嚣尘上,各种稀奇古怪的搞笑狗血剧都有,大多是家庭成员在一起弄的,还有朋友通过视频制作软件联合弄的,以抖音等形式推送到微信群、朋友圈或公众号而流传开来,在网上逗趣、解闷、找乐。主题是各式各样的:有体育主题的,涉及举重、游泳、拳击、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有旅游主题的,导游带团解说、家庭模拟参观等;有传统文化主题的,打铁、做木匠、拉风箱、弹棉花等;有舞蹈主题的,有广场舞、独舞、街舞、隔空对舞等。剧情是千奇百怪的,展现出普通民众的超级想像力与丰富联想力,其编导有如演艺大腕。甚至连美国人,也搜集这些视频或帖子,制作出用来嘲笑或调侃中国人的视频帖子,以显示他们美国人如何的胆壮心雄、百毒不侵。

这些视频或帖子有的虽然粗俗鄙陋,拿封堵之事嬉戏调侃,以貎似消解国家大事的严肃性来自娱自乐同时娱人,却也反映出普通百姓的乐天精神,或者说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宅中作乐”的精神,恰恰是我们战胜疫情所必须具备的。没有这样的乐观精神,“宅”就难以实现,或者难以持久,难以使长期禁足的人们忍受短暂失去自由的约束。当我们看到这些视频而发出会心一笑时,“宅”下去的信念就会增进一分。

最令大家振奋和感动的,是武汉市民宅在家里却共同打开窗户、合作高唱国歌的视频,镜头从一个窗户和阳台上移过,那高亢的歌声、激昂的旋律瞬间令人感动万分,热泪盈眶。这是一种怎样的“宅”呀?我们分明看见了前线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的情景,分明看见了支前大军推着独轮车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的场面。这样的“宅”,就是真正的“抗”!

有那么一些日子,好多微信群推送出学习烹饪的视频,于是宅在家里的男女老少们开始了一场烹饪学习与操练运动,你学做菜,我学调羹,你推煎炸,我推蒸煮,诸如东坡肉、红烧鸭、辣子鸡、酸辣土豆丝等等,还有学做包子的,学做艾叶米果的,前前后后将自己初学烹饪技术的成果一一“晒”出来。小女在家时几乎从不沾染蒸煮事务,返回省城工作后,被要求在居室自我隔离二周,竟然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烹炒几道菜!内侄女一家因为在乡下过年,便宅在农村,也通过微信视频学着做包子,拍了照片与视频发上来,惹得群里围观的人们纷纷点赞并表示“我想吃”。妻子翻看着微信群,连连说“一场封闭竟然造就了那么多的烹饪大师,看来好多餐馆都要关门了”!

啸鹏丨宅  抗

我宅的方式与诸多文友相同,主要是码字!反正宅着没有地方可去,也用不着去,去了也没有人欢迎,甚至还会遭到鄙视,于是几乎整日趴在电脑前,与键盘为伍,以屏幕为友,用文字诉说着自己对疫情的分析与感慨、对时局的展望与期待。比如正月初七码了一首《人日寄怀》:“东方拂晓旭腾腾,早有人车路上行/晨起舒筋一日计,七思谋业整年程/奈何肺疫汹汹势,岂纵病魔处处横/看我神州多卫士,敢教灾孽遁无形。”三天后,天降雨水,早起突发感慨,遂又码了一首《大年初十晨起感怀》:“大年初十望东方,雨水纷纷落满江/千里乌云阴旷野,万家喜气闭门窗/不知武汉今安好,惟盼神州早泰康/举国人民齐努力,定将肺疫扫精光。”次日立春,天气转好,一早就出了太阳,心情大好,于是又码了一首《鼠年立春》:“东方旭起暖洋洋,今日立春正相当/万道霞光辉旷野,千声爆竹震川冈/小区祭起拦门杠,守卫伸来验体枪/上下同心齐抵抗,何愁肺疫不驱光?”诗虽写得不怎么样,但充满了早日战胜疫情的强烈期盼和美好祝愿。

文友们少见地在群里热闹起来,原先有些沉寂的县作家协会群成了大家相互聊天、交流宅家生活体验的极好平台,于是在群里出现的诗词、散文和小说作品屡屡惊艳,江枫、阳子、进平、会生、冰川海浪、半梨、晋玲、青青翠竹、文峰、雪冬、东方若雪、纤纤诗韵淡入梦等都纷纷推送自己的作品到群里分享。一时间,《年罩》《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什么我的泪水滚烫滚烫的》《需要》《2020年4 口罩》《农村的抗疫标语》《2020年的春节》《二月四日已立春》《疫情下的课堂》《你是我的紫罗兰》《特殊的对话》《大疫当前,警醒我们寻找丢失的灵魂》《今年春节不出门》《天堂里的妈妈》《另类逆行者》《你出院的样子真好看》《宅家的春节》等佳作纷呈。

江枫与我微信语音聊天说,宅在家里真的难受,没啥事干,只好敲击键盘码字,于是结合时事,就以抗疫主题为核心,展开一组诗文创作,以《年罩》开篇,以《你出院的样子真好看》收笔,构成一个文学作品组阵,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这场疫情对国人生活与工作的干扰,对市民心理与精神的冲击,以及党和国家对这场疫情管控的运筹于帷幄、决胜于万里。白天,他逗着幼子,教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夜里,独自一人面对电脑显示屏,唧唧咔咔地敲击键盘,码出这些文字来,娱文友以思想,飨读者以心韵。郭文敏,一位年逾花甲的文学爱好者,因为喜爱传统诗词,宅着的日子里,堪称高产,每天都在群里推送几首诗作,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他的文字颇有顺口溜的味道,读来浅显而朗朗上口,既描摹现实又表达思想,既抒写情感又充满期望,既劝人安心又振人精神,堪为乐天主义者践行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

如此宅着,实为抗着:鼓励自己奋力抗击这次新冠疫情,也激励读者振奋精神抗击这次新冠疫情。幸好有文朋诗友们宅着时码出来的这些文字,当文联来电话收集我们的抗疫文学作品时,当即汇总编辑后发了过去。文联又通过融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出链接,于是这些文字便传送、转发到了各个微信群,成为微友们茶余饭后评点的谈资。

最伟大的“宅”,当属医护群体。他们不是宅在家里,而是宅在医院里。他们宅着的地方,就是前线,就是战场,就是枪林弹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在所有人的前面,将肺疫病毒隔断在前线与后方之间。每日都有新闻报道,医护们自从进入医院前线之后,几十天就没有出来过,每天都是满负荷地工作,只为着一个目标:抗疫!

有个视频颇有意思:某粗壮后生戴着口罩向封闭的关卡走来,守卡人员问他:你有事吗?答曰:没有。问:你会治病吗?答:不会。问:你能研究抗病毒的疫苗吗?答曰:不能。问:你能去武汉做志愿者吗?答曰:不能。问:你能宅在家里不出来吗?答曰:能!于是一声怒喝:你能宅在家里,还出来瞎逛什么?于是,粗壮后生一溜烟地跑回家去宅着了。

开心一笑之后想想,我不就是那个不会治病、不能研究抗病毒疫苗、不能去武汉做志愿者却可以宅在家里的人吗?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宅在家里,宅着就是做贡献啊!尽管我们的“宅”是底层的,是卑微的,但于“抗”而言,也是实质的,是壳硬的!

俗话说“以静制动”,俗话又说“以不变应万变”。宅着,就是静,就是不变,就是静观其变,不是正好可以制住新冠肺炎病毒的动、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万变吗?

宅着吧,宅就是抗!

啸鹏丨宅  抗

作者简介:啸鹏,江西省吉水县人,省作协会员。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运营人员:齐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