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四川省的經濟副中心?

江江130117780


四川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經濟副中心吧?建設省域副中心,四川省迫在眉睫!

四川是我國經濟規模較大的省份之一,GDP超過4萬億,位居全國第六,但四川全省只有成都一個百強城市,除了地級市眾多這個原因之外,很多人把它歸咎於成都“一城獨大”,過於強大。但湖北、湖南的省會也獨大,為什麼它們就有三個及以上的百強城市?其實主要是因為它們早就確立了兩到三個省域副中心,在推行強省會的時候,也不忘發展副中心。而四川一開始卻沒有意識到要這麼做,導致全省除了成都之外,其它城市發展都很一般。



擁有省域副中心,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而且有效的彌補了省會經濟影響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四川有必要設立省域副中心,參考湖北(2個省域副中心)、湖南(3個副中心),以四川的體量,個人認為至少要設立3個以上的省域副中心,至於設立誰,小編認為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經濟基礎較好,省域副中心本來就是降低省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果把全省GDP最低的城市設立為副中心,那就沒有這個效果了。第二,儘可能遠離省會,這樣就避免經濟過於集中在某個區域。根據以來兩個條件,小編認為綿陽、宜賓和南充三個城市比較合適。




首先從經濟規模來看,它們的GDP都超過2000億元,位居全省前列。從地理位置上看,綿陽、南充位於成都平原的北部,都遠離省會,能夠引領四川各方向的發展,降低全省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因此小編認為這三個城市較為合適被設為省域副中心。


錦繡中源


建設省域副中心,四川省迫在眉睫!

古語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古代人對四川省的印象,雖然現在民航發達,但是地大物博的四川,仍然還有很多地方欠發達。經濟和交通都很落後。為了平衡四川全域的經濟發展,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迫在眉睫!

下面請看2017年四川各市的GDP:

我們可以發現,第一名的成都比第二名的綿陽高出6倍多,足以可見四川省的經濟分佈是極不平衡的。這理由很多原因,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下面,我們要探討的話題三個話題,第一,四川省需要多少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二,四川省有哪些城市適合建省域副中心,第三,四川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職能和發展定位

1:四川省需要多少個省域副中心城市?

我們通過對比湖南和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數量,發現湖北是2個省域副中心,分別是襄陽和宜昌,湖南是3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別是:岳陽、常德、衡陽,那麼按照面積和人口總量來推算,四川省至少需要4個省域副中心城市。

2:四川省哪些城市適合建省域副中心?

樂山、內江、南充、綿陽、瀘州、宜賓、達州、攀枝花。

從經濟體量上來看,綿陽、宜賓、南充最有可能衝擊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

從地理位置優勢來看,達州、瀘州、樂山、攀枝花也有可能。

綜上所述,蔣昊認為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最佳選擇是:綿陽、宜賓、樂山、攀枝花!

3: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

綿陽:位於成都平原都市圈的北部,能夠帶動川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所以,綿陽的定位川中北地區的經濟中心,以及成都平原的經濟次中心。

宜賓:宜賓的戰略位置顯著,是成都經濟區聯繫川南經濟區,以及攀西經濟區的核心點,將宜賓列入省域副中心,直接可以帶動川南和川西的經濟發展。

樂山:位於川南,與成都的經濟發展緊密聯繫,作為成都的後花園在打造,同時也是未來川南經濟的中心城市。

攀枝花:傳統的能源和工業城市,這些年經濟發展緩慢,但是發展攀枝花,列入省域副中心,能夠對攀西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好的示範性作用。


好了,以上四個城市就是最適合發展成為省域副中心的城市了,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蔣昊說經濟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下2018年上半年四川各州市GDP總量排行榜。

可以看出四川省仍然面臨著一城獨大的現象,省會成都市與第二名綿陽市就相差了五六倍,更不用說省內其他城市,怪不得有人戲稱“成都省”。

早在去年,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區域中心城市。那麼這七個城市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這七個城市經濟水平在省內較強,產業基礎較好,地理位置都比較優越,城鎮化水平較高。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成都區域中心城市規模不大、實力不強、能級不高,除成都外,僅綿陽經濟總量剛過2000億元。較大的差別極大的阻礙了區域副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和難以提供對全省經濟更有力的支撐。

四川想要改變“一城獨大”的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僅僅靠著建設區域副中心城市,而副中心城市經濟跟不上,也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關注安安,從此旅行不迷路】


旅行詩人安安


如果按照成都一家獨大繼續做大做強的現行趨勢,四川一定不會出現經濟副中心,是一定不會!這是我的核心觀點。我們通過成都近現代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和蛻變歷程,來揭曉四川為何一定不會出現副中心的答案。

成都在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處於絕對的寡頭地位,佔據全省80%左右的資源。所以說,四川絕對不會出現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副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定不會!同為中西部內陸地區,相比貴陽之於遵義,武漢之於宜昌、襄陽,西安之於咸陽、寶雞,拉薩之於林芝,昆明之於西雙版納、大理,這些省份經濟增速並不差,這些地區都是雙核心或者多核心,沒有成為地區中心主要因為省份體量太小。如果四川嘗試培養副中心,就必須打破現有行政區劃,恢復綿陽地區、溫江地區或者合併部分地市,然後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扶持,才……有可能成功。(全文綜述)



毫無疑問,古代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西南地區甚至整個中原王朝都是極為重要的存在,巔峰時期曾經出現“揚一益二”的盛況。但是,成都在近現代幾乎完全沉寂,不像上海、南京、重慶、青島、天津、武漢、廣州等城市,或者開埠成為西方的通商口岸,或者成為近現代重大事件的中心。成都幾乎完全沉寂,甚至被省內自貢、瀘州、綿陽搶去風頭,和成都相比,在商業、貿易、工業等部分領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近代的四川是群雄逐鹿)

建國後,成都迎來空前的史詩級機遇。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西康、重慶等國家一級行政區合併,綿陽地區、溫江地區等被陸續拆分,合併成為全新的四川省,成都成為一億多人口超大省的省會。接著,成都周邊縣市陸續併入成都,成都現在相比1949年的成都擴大數百倍!然後,重慶和市州的大型企業工廠、高校、重大機構等紛紛遷往成都,成都實力和規模空前加強,重慶財政也大量上交省政府,返還下撥很少用來建設重慶,主要用於建設成都。(中心化全面壯大)



至此,成都搖身一變成為整個西部重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區域中心等。成都成為四川絕對的寡頭,資金總量、航空吞吐量、存款總量、社會財富總量、吸引外資總量、上市企業總量等等數據,都佔了四川全省80%左右,成都≈四川,可以肯定的說成都佔據四川全省80%左右的資源。(全方位寡頭格局)

此外,四川市州及四川周邊的特色也在成都集中展示,成都彙集西南地區眾多美食、旅遊資源,多數貼上成都標籤。“成都大熊貓”?“成都美食”?“成都小吃”?“成都火鍋”?“成都小龍坎”?“成都九寨溝”?“成都××”?好處是可以集中展示四川極其周邊省市的特色,讓成都成為整個西部的文化旅遊中心,讓成都的利益最大化,壞處是成都搶佔了其他地區的特色,其他地區逐漸被邊緣化、平庸化。(文化旅遊中心化)



成都在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等領域處於絕對的寡頭地位,佔據全省80%左右的資源。所以說,四川絕對不會出現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副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定不會!同為中西部內陸地區,相比貴陽之於遵義,武漢之於宜昌、襄陽,西安之於咸陽、寶雞,拉薩之於林芝,昆明之於西雙版納、大理,這些省份經濟增速並不差,這些地區都是雙核心或者多核心,沒有成為地區中心主要因為省份體量太小,沒有大體量的省份持續供血。如果四川嘗試培養副中心,就必須打破現有行政區劃,恢復綿陽地區、溫江地區或者合併部分地市,然後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扶持,才……有可能成功。(全文綜述)

我是重慶一名大學生,國際政治專業,關注古今中外時政熱點。為人熱情爽快,觀點客觀理性,歡迎加我關注。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晴若之初


首先,四川沒有經濟副中心城市。

其次,即使有副中心也是形同虛設。

大家都知道四川的省會獨大型省份,成都的首位度之高秒殺所有省會,比第二名的武漢還高出一倍。如此虹吸效應之下,副中心還有設立的意義和價值嗎?

四川各市GDP比例是所有省份中最獨特的,排名榜首的成都幾乎是第二名綿陽的七倍,如此懸殊的差距註定讓副中心沒有了設立的必要。

最直觀的例子,河南比四川有地理位置優勢,省會鄭州遠不及成都額首位度,副中心洛陽還有著中部非省會最強市的稱號,河南人口基數也比四川大。但就這種情況之下,洛陽竟然呈現出人口持續淨流出的現象。而人口流出第一目標城市就是鄭州。

而成都的綜合實力秒殺鄭州,第二強市實力不及洛陽,自然會形成一個比鄭州效應更強烈的虹吸效果。未來的成都會進一步加速擴大與省內兄弟城市的差距,五年後經濟體量大概會達到省內第二強市綿陽的十倍。如此差距比例之下,就算有副中心之名,會有副中心之實嗎?


城市發展報告


第一、四川發展起點和改革開放時全國相似。


四川處於中國的西南部,人口眾多,行政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四川是一個盆地地形,最富庶的區域是以川西成都平原為帶狀的成(成都)綿(綿陽)德(德陽)樂(樂山)地區。這些地區就好比中國改革開放的沿海地區,一有發展機會,資源都會優先投放,因為投資回報率相對要來得快,來的高。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區,基礎條件差,發展滯後的情況下,不得已採取有限的資源投放於最能產生效益的川西平原地帶,也算不得已而為之,如果當時在全省實現均衡發展根本就不現實,就那麼點資源平均分配怎麼能發展起來,發展不起來如何爭取更好的國內外資源吸引入川。,這就好比改革開放之時的中國,不讓沿海先行先試,優先發展一樣。所以國家發展有了“三步走”的戰略,四川的發展也一樣。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第二:發展經濟副中心是國情和省情決定了的


四川的各項事業在全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川的發展事關國家發展的全局,國家制定了發展戰略比如全面奔小康目標,如果四川巨大多數地方都沒發展起來,那不成為四川拖了國家的後退,(不管成綿德樂發展得多麼厲害),四川是一個整體。四川不掉隊,就得四川下邊的其他地市州也有大的發展。

第三:當今國內外多變環境下面臨的必然選擇


中國改革開放40多來年,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也得到了長

足的發展,但在發展的今天也面臨這急劇變化的外部世界和內部狀況。用工成本的增高、外貿訂單的銳減、從經濟高增長時代進入經濟新常態時代的轉型發展過程中,產能過勝問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如何穩、如何保、基本的發展目標。那就是補短板、補歷史欠賬。國家加大對中西部發展支持,成都多年來在川的首位發展效應,已經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新一線城市之首,全年各項指標在川內遙遙領先,四川排老二的地市還不及成都一個零頭,因此成都的發展模式也被川內很多地方的民眾所詬病,四川立足省情,集合實際,通過整合把全川劃分成五大經濟區,希望在這五大經濟區中都有一個各方面發展較好,體量大的能帶動相應區域的地市州,就這樣選了7(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達州、南充)個種子選手,四川支持成都以外的地市州發展副中心別無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每個方向上都有一個帶頭髮展的,必將改變四川的發展版圖。


微點打源


四川省在去年7月就提出了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副中心”,並且確立了“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等七個區域中心城市。也就是意味著未來被成都吸附還不夠,這七個區域中心還要在省會城市的人力、物力、財力吸引的基礎上,再去吸收一層非區域中心城市和區域。這明顯是一種袖手旁觀隔岸觀火心態嗎!

還不如直接制定二~三個地級市為副中心城市,通過吸收周邊區域資源、分享成都中心成果、引進外來企業、鼓勵央企和國企進入、給予省會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持。這樣會更直接、更快捷和更有效!

這種全面開花的策略只會進一步加大成都經濟集中發展優勢,其他地區更是難以追趕。從2018年前三季度GDP數據看:成都超過了萬億,而綿陽、德陽、宜賓、南充、達州、樂山、瀘州只在1100億—1600億之間。不是看各地的區域優勢,而是直接把從GDP第二的排到GDP第八的七個城市納為區域中心。可是值得諷刺的是:後面這七個區域中心加起來的GDP總量還沒有成都一個強大。

要想在四川建設副中心城市必須拋開經濟總量排名的因素,因素成都太強大,要從區域位置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優勢來考慮。說一句實在話,與其說打造四川副中心,還不如說打造成都副中心來的直接明瞭且有效。

這樣以成都為核心的副中心城市就必須把遠離成都的城市先淘汰,達州、瀘州、宜賓和南充四個城市剔除副中心的爭奪。留下的是德陽綿陽和樂山,而樂山也還是太遠要淘汰。

留下了德陽和綿陽,但還是要加上資陽和眉山。可眉山經濟總量和區位方向等不具有優勢。筆者認為可以打造四川副中心的城市應該是綿陽和德陽以一體化發展的格局打造聯合體的副中心,而資陽以臨近成都機場優勢打造成都的一個副中心城市。


因此,最有潛力打造副中心的是綿陽和德陽一體化副中心,和資陽副中心。至於其他地區最好打造區域中心更合適。


鞅論財道


歷史發展到現在,確實到了需要再度培育副中心的時候了。當年的成都頂著省會的名頭實際承擔的是副中心的角色。讓出了大部分投資機會,出讓了大部分的戰略機遇,發展出了一箇中心城市。當然先富起來的長子,完全忘記了端上鐵飯碗的工作機會是並不弱於自己的老二到處打零工讓出來的,成了時時刻刻都會反咬一口的白眼狼。理論就是這些錢都是我掙回來的,父母抽走部分就是吸血。當然更不能補貼其他子女了。分家的時候,老大趾高氣昂的詛咒言猶在耳:離了我,你們都得餓死!的確,老大的離去讓家裡喪失了主要的勞動力,好多年才恢復過元氣來。但是,現在老二已成為長子,不僅要肩負起家裡的責任,讓大家吃得上飯,還得帶領弟弟妹妹們都成長起來,都成為家裡的樑柱,才能慢慢富起來。


HuHao59596466


如何看待四川省經濟副中心?

要怎麼看待四川經濟副中心,首先要知道建設經濟副中心對四川省起什麼作用。眾所周知四川省是一個內陸大省,省域內地理環境複雜,而四川省內唯一的平原地區自然就成為了四川省歷史上發展最好的地方,成都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物產豐富,美麗富饒,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都意識到均衡發展才能有效減少貧富差距。

其實四川省最開始的強省會戰略也是成功的,成都市快速發展給四川帶來了人才儲備和發展影響力,這樣四川省就不會成為其他地方的人才輸出地。但是由於四川省人口基數大,近9000萬人,所以四川也一直都是勞動力輸出大省。為此建設經濟副中心城市是很有必要的,川南、川東北、川中地區人口密度大,地級市眾多,所以只有發展起來幾個城市就能均衡區域經濟和帶動發展。


四川省最早提出支持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一共有七個城市(綿陽市、德陽、南充市、宜賓市、達州市、瀘州市、樂山市),以現在的發展來看綿陽市、宜賓市、南充市是最有機會的。可能這三個都能成為四川經濟副中心,因為四川省面積大所以三個是最好的選擇。

簡單一點就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減小區域貧富差距,從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成都平原經濟區-綿陽市

川東北經濟區-南充市

川南經濟區-宜賓市

這是最有可能的……


知天府


四川沒有經濟副中心,這與地級市分的過小資源劃整為零,也是有關係的!原來只有十四個,現在成了二十一個,查下資料看,全部都是管幾個縣區,人口都在三四百萬,面積都在幾千至一萬多平方公里,搞的較平均!眼觀全國GDP在五千萬以上的地級市,基本都是轄十多個區縣,人口都在千萬左右,這就象四五十kg的人與八九十kg的人比實力有可比性嗎!當然四川人多又落後,靠劃小行政單位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率,保穩定,這也是一種管理新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