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今天盤中我看到不少人提出諸如“A股的估值已經處於全球低位,可以放心大膽的買買買了”,後半句話我強烈同意,但前半句話的假設其實是不正確的。

我個人的結論是:A、H股中的少數優質核心資產的估值確實已經跌至全球價值窪地,便宜到令人髮指;而餘下來的多數股票,它們的估值依舊貴到頭皮發麻。

下面先看幾張指數點位&PE的走勢圖,第一張是納斯達克綜指:

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第二張是創業板指:

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第三張是標普500指數:

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第四張是滬深300指數:

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前兩張代表的是科創公司的估值對比,後兩張代表的是藍籌、白馬等核心資產的估值對比。

很明顯,不管是在下跌之前還是之後,以滬深300為代表的A股核心資產一直處於全球估值的窪地

如果以估值作為唯一的判斷準則,買入低估賣出高估則是最佳的選擇。

然而,這幾天的行情卻是完全反著來,估值低的跌的更兇,估值高的漲的最歡,上面的邏輯思路顯然是出錯了。

因為,實際上,估值往往只能作為買入決策的一個側面,而影響買入決策的關鍵因素則應是預期

通俗來講,你看漲才會買入,而不是估值低你才買入

而在實戰交易中,我們都知道,估值低≠就會漲,所以上面的邏輯鏈條並不能成立。

股票估值中的馬太效應:市盈率之後還有市夢率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低估值的股票就徹底沒戲了呢?

實則不然,取決於你最有把握賺到市場中的哪一種錢:前者賺的是情緒和流動性的溢價,而後者大多賺的是長期內均值迴歸、估值修復的收益

簡單來說,前者更適合交易型選手,後者更適合價值型選手

。市場在短期內,總是存在這種類似於大小輪動的風格切換。

而作為參與者,只賺自己能力圈內的錢就好,眼紅別人、盲目跟風遲早得兩邊挨巴掌。


今日覆盤:指數全天走V,創指缺口附近受到支撐紅盤收尾,兩市成交額8224億,量能繼續萎縮。

板塊上,5G、光刻膠等科技股捲土重來,領漲兩市;傳統藍籌板塊再度跟隨外圍下跌。

兩市A股漲跌幅中位數+0.60%,個股普漲,恐慌情緒有所好轉,日內權重再度帶領指數俯衝。

明日策略:分批抄底、短線博弈。外圍不確定性尚存的時候,暫時做短為主,長線底倉裝死不動就行。

早盤滬指最低下衝至2646.80點,隨後便遭遇抵抗重新回升至2700點以上,短線有在此構造震盪中樞的跡象。

雖然下方空間有限,但並不意味著行情就會立刻反轉,以

上證50和滬深300為首的權重板塊是本輪下跌最主要的進攻力量,這兩個指數均已擊穿年線,即使有所反彈,只要不站上年線,弱勢的逆轉就需要較長時間的休養生息。

所以,短期內,就算沒抄到最低點也沒關係,這個位置大概率還是要反覆的。

關注板塊:有色、券商、銀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出現股票均不構成投資建議,風險自擔,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