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是一家”的歷史依據,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悲壯歲月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們500年前是一家”,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說?難道500年前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在元朝後期,皇帝昏庸無能,宦官當政,政府黑暗,社會動亂,苛捐雜稅嚴重,百姓生活困苦,加上黃河一帶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戰爭,山東地區民眾暴屍田野,白骨堆積成山,更無雞鳴鴨叫,可謂民不聊生。禍不單行,天災人禍齊聚,水旱災害嚴重,蝗蟲肆虐,疫情勢不可擋,百姓死的死,傷的傷,導致河南、河北、山東一帶生靈塗炭,一度變得人煙稀少。

為了促進生產發展,明朝統治者制定了以移民開墾荒地為中心的振興農業措施。明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明朝政府在洪洞廣濟寺大槐樹下設立了移民局。山西人被迫移民50年,前前後後共移民18次,人數高達100多萬人,分佈在全國18個省市的500多個縣,涉及1230個姓氏,聲勢浩大,範圍也相當廣,在當時社會影響非常巨大。

“500年前是一家”的歷史依據,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悲壯歲月

明朝統治者制定的移民規則是:一家四口人只能留一人,六口人只能留二人,八口人只能留三人,而且,同姓的一家人不能遷移到同一個地方,好好的家庭被迫分開,同姓的人必須改姓才能和親戚搬到同一個地方。有的人因為捨不得離開家鄉選擇在半路逃走,被抓到後會受到殘酷的懲罰,有些人的耳朵被切掉了,有些人的臉上被劃上刀痕。普通百姓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了巨大的摧殘,他們的心理陰影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消除,他們所經受的痛苦是時代的悲哀。

移民的人拖家帶口,一步三回頭,都捨不得離開家鄉。他們看著古老的槐樹,看見棲息在樹枝上的鸛不停地哀鳴,他們以為這輩子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家鄉了,為了讓孩子們永遠記住自己的家鄉,他們指著大槐樹和山頂上的老鸛巢說:“如果有朝一日回到家鄉,要先找到這棵滿是鸛巢的大槐樹,然後再慢慢找到自己的家鄉”,他們相信將來有一天子孫後代一定能夠重回故土!

“500年前是一家”的歷史依據,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悲壯歲月

遷移的人對於自己出處的共同回答都是:“我從大槐樹的老鸛窩出來”,因為故鄉情結,家庭之間會互相安慰,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不管去哪裡,只要說自己是老鸛窩下的人,人們就會很親密。他們之間互相扶持,共同前行,他們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時至今日,人們還在尋根溯源,祭奠祖先。

“500年前是一家”的歷史依據,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悲壯歲月

在山西洪洞“大槐樹”這段悲壯的歲月裡,百姓被迫與親人分離,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他們每到一處就會種下一棵大槐樹,幾百年來,山西的百萬移民生活在國家的各個角落,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奮鬥,子孫後代枝繁葉茂。他們到達每一個地方,都會和土著人相融合,學習當地的風俗習慣,與當地人結婚生子。因此,到目前為止,全中國到底有多少人是移民後裔,有多少人是山西人的血脈,誰也無法判斷,所以俗話說:“500年前我們是一家人”,這句話是有歷史依據的。

“500年前是一家”的歷史依據,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悲壯歲月

其實移民的一百多萬人並非全部都是洪洞縣人,而是移民局設在此地,人們把“大槐樹”作為記憶的起始標誌,自此以後,“大槐樹”也成為無數人的回憶標籤。

雖然600年前的大槐樹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它永遠長在人們的心中,人們希望悲壯殘忍的歷史永遠不會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