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對於很多人來說,2020年原本是充滿“希望”的,在很多人沉浸在春節即將來臨的喜悅中時,一場“疫情”卻徹底打亂了人們的生活。

2020年的春節,想必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令人難忘的一年。以前的春節期間,大家都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耍,而2020年的春節假期,我們卻都宅在了家中,成為了“宅一代”。

這次疫情影響到了,眾多企業的發展,很多企業都被迫停工,不少企業的復工時間延長到了2月10日,乃至更長的時間。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不開工就沒有錢賺,時間久了企業就會“活不下去”。尤其是對於餐飲、零售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對其影響巨大。根據《2019年餐飲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我國餐飲業營收達到了5萬億左右。

而在這次疫情爆發期間,我國餐飲行業保守估計,損失超過了5千億元(根據2019年的數據計算)。

事實上不僅是餐飲和零售行業,像旅遊業、交通部門、景區、電影行業、商場等,保守估計損失也達到了近萬億元。

電影行業的“反響”最為明顯,根據數據顯示,在2019年大年初一的電影票房,總計約14億元。而2020年大年初一,全國總計票房只有180多萬元,這中間的差距太過巨大。

可以說這場疫情對於傳統行業衝擊很大,如今疫情還未過去,傳統行業可能還要繼續受到“折磨”。就算這次疫情過後,傳統商業也將會是“遍體鱗傷”。

危機中蘊含商機


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一、娛樂領域變動

曾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給你一堆食物、手機、WiFi,把你關在屋子裡,你可以待多久?

而疫情期間證明了這個問題,我們終於到了可以什麼也不幹,只宅在家裡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

節後疫情肆虐,很多企業為了保護員工安全選擇讓員工在家辦公,或者下班後第一時間回家,不在任何公眾場所逗留。下班七點到家,該刷的東西,已經刷到不能再刷了。

遊戲產業繼續迎來爆炸期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人們都足不出門,互不來往,而且假期非常長。很多朋友待在家中非常無聊,所以,遊戲便成為他們打發時間,愉悅心情的最好選擇。數據顯示,騰訊系遊戲成為春節假期最暢銷的產品。單就《王者榮耀》,騰訊2020年1月真實流水在90.84億左右,除夕一天流水更是高達20億。

電影行業

而最先受益的一定是在線視頻行業,呆在家的我們,必將花更多時間消遣,抖音、快手之類的短視頻平臺的日活躍量勢必將達到新高。同時,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也將大幅增長。目前很多平臺都在爭奪這一黃金機遇,比如在各大電影紛紛撤檔院線的同時,字節跳動以6.3億人民幣,從歡喜傳媒手中買斷了電影《囧媽》的版權,開啟了春節檔電影在線首播的先河,這一舉措為其旗下的西瓜視頻帶來了大量的用戶。同時,因為宅在家,更多人開始往該視頻平臺上傳視頻,內容創作將迎來新一輪高峰。


二、知識付費前景廣闊


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智能手機的出現,不僅極大地方便人們交流,同時更是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一位名叫“李叫獸的”90後小夥子,一節課便帶來了200萬的收入,試問有多少企業或者公司能夠實現如此高的利潤呢?有些人會覺得讀書沒用,但“李叫獸”的事蹟告訴你: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是讀書沒用,只是你讀書不認真,讀書不到位而已!如今,我們不難發現,各種app如得到、知乎、喜馬拉雅山等以及各種公眾號,大v的出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知識付費!

在線教育

這段時間,在線教育和知識付費行業,如網易有道、學而思、新東方等在線教育的公司紛紛開始拓展用戶,企鵝輔導、好未來、猿輔導等在線教育公司也免費開放在線授課平臺。但在線教育如果不推陳出新,在疫情結束以後依然會陷入窘境。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用戶規模將達到3.05億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538億元。但背後暴露出的卻是獲客成本高、成果轉化差、續班率偏低等弊病。加上愈演愈烈的流量戰,不少中小平臺出現了融資難、增長受阻的一面,就連曾經風靡一時的“1對1”教學模式都被證實在財務上站不住腳。

雖然如此,在線教育及傳統線下機構也不得不把握這段黃金時機。這種情況下,線上教育及網課的周邊產品如學習平板、學習機器人會出現新的購買高潮。同樣知識付費也一樣,大家宅在家,追求自我提升也成為訴求,從業者如果抓住這段時間,打造IP,將會推動新一輪知識付費。

三、社群營銷將繼續突破


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基於人性特點,人們更傾向於同價格實惠的熟人進行買賣。傳統營銷的特點是從生意到關係,而社群營銷是從關係到生意。在春節期間,人們購物的習慣有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很多物品包括這次的口罩、消毒水、農產品或者書籍等都是在微信群或者粉絲群裡,而非農貿市場或者電商平臺上。未來,不做社群,將無商可談,哪怕是現在炙手可熱的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和微信,都已在佈局社群。從數據上看,單就手淘就有30W店家建立自己的淘寶群。

私域領域新商機

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電商時代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們早已實現了“足不出戶”也能滿足各種需求,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對整體商業模式的線上化必將“助推”。“偶然事件改變歷史”,作為重大突發事件,疫情的流行在打通一些“商業模式瓶頸”將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說,病毒把人們從公眾場合“趕至”私域空間,私域空間社區成為集中的銷售觸點,商業價值便水漲船高。

進入2020年,社區商業仍面臨諸多瓶頸,如醫藥電商、教育電商、生鮮電商、社區便利店等,均面臨教育市場和改變“用戶習慣”之難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為諸多電商的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以菜場為例,依託電商小店,主打“直播訂貨、門店自提”模式,實現了菜品豐富度和取貨便捷度的平衡,對特殊時期不願去大型超市的用戶而言,是很好的替代選擇。

雲拜年、雲飯局,取代了走親戚、串門,真正的親人朋友非但不會埋怨禮數不周,反而默認遵守“少走動”的鐵律。

如果疫情持續幾個月,很多企業必將不堪重負,此時視頻會議,在線辦公便成為可能。直播視頻會議將會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倘若這一模式逐步推廣,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服務等遠程模式將改變新時代的商業行為。

四、人工智能必成主流


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從這次疫情防控情況來看,廣州某醫院率先使用機器人精準給病人送餐;各無人飛機不分晝夜將醫用物資運送到環境惡劣的地方;鍾南山院士攜手幾位專家共同為病患者遠程診斷;2018年4月,首個國家級自動駕駛路測文件《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出臺,表明無人駕駛技術已被認可;各類型的ai產品、人臉識別、無人酒店、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等相繼問世。不難發現,基於5g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未來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ai產品出現。

無人機配送

眾所周知,面對疫情來襲,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也成為牽引商業模式變革的重要變量。沒錯,就是無人配送。

無人配送,顧名思義,不需要人的配送,其載體多為無人機、無人車、機器人等。其實這並非新鮮事物,早在2013年,亞馬遜就提出了無人機送貨計劃,三年後其開發出的Prime Air送貨無人機即送出了第一單。

放眼全球,目前除了Prime Air外,無人配送領域的代表還有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Workhorse研發的HorseFly無人機、英國Starship Technologies推出的Starship送貨機器人、美國Robby Technologies公司的Robby機器人等等。

在我國,隨著配送需求的加劇、用戶體驗與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一些偏遠地區和特殊環境下的末端配送需求難以滿足,傳統物流的升級已是大勢所趨;而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又為行業的變革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於是以蘇寧、美團等巨頭為代表的諸多企業都開始盯上了無人配送這一新興領域。

五、大健康產業高速發展


疫情過後遍地是商機的武漢


大健康產業涉及的範圍非常廣,總體來說包括醫療器械產業、醫藥產業、健康管理諮詢服務產業、保健品產業及綠色食品等。據國家衛計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健康產業市場總額達8萬億,佔GDP比重將達到6.5%。馬雲也說: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裡。

風雨過後便是彩虹,疫情也是商機。如果正在創業的你,一定要學會追隨時代的潮流,站在風口上,母豬也可以飛上天。而還處於學生的你,一定要著眼未來,看清形勢,結合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興趣,理性地選擇適合的專業。

藥品醫療行業

最近朋友圈刷的最多的就是口罩、消毒水,這些百姓疫情期間的防護保障。而防護服、口罩、消毒水以及其他各種醫療器材和藥品的需求暴增,紅外檢測儀、病毒檢測試劑、創新藥等都會進一步發展。即便疫情結束後,人們的衛生安全意識也一定會加強,也將維持較長期的利好狀態。

不僅如此,大健康行業也會迎來新的高點。比如:保健服務、健康諮詢、心理諮詢等衍生服務都會如雨後春筍般爆發。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平臺的線上就醫、線上問診的服務將推動線上就醫的發展。通過線上問診可以實現分級診療,分流珍貴醫療資源,從而解決小病患者的訴求。同時,因為此次疫情醫療人員的重大作用,國家將會出臺更多措施保障醫護人員,之前醫患緊張的局面將得以緩和。另外電商銷售將會放開更多的醫療類產品。之前,醫療類商品的商業銷售受著各種壁壘的限制,疫情之後,這方面可能會放寬限制。

有一句話說得好: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奮鬥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