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雲課堂”要上,“硬核”護眼措施也要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學校都延遲了開學時間,網課成為中小學乃至大學生上課的唯一方式,家長們的關注點也紛紛轉移到孩子們的眼睛上。一項對2425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權威調查顯示,92.8%的受訪家長最近在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孩子已患近視的家長對這一問題更焦慮。受訪家長認為,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長、運動不足是近期孩子視力防護面臨的主要挑戰。(3月19日 《中國青年報》)

整日與手機電腦為伴,用眼負擔增加,家長擔心孩子視力下降無可厚非。特殊時期,保障孩子在利用網絡開展學習的同時,保護眼睛免受傷害,一躍而成為教育部門和家校關注的頭等大事。

“停課不停學”期間,如何科學防控近視,大到教學內容設置,小到一次眼保健操,都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此前,全國教育系統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將學生健康成長置於首位,高度重視眼健康,已印發《給全國中小學生和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等文件;河北、江蘇、安徽等地教育部門倡導學生科學用眼,每天適當在家體育鍛煉,控制和減少“小眼鏡”發生率。

但防控近視不能停留於紙面上,除了正確認知和科學研判,還要更加註重措施的務實有效。教育部門宜應抓好“主陣地”,不斷完善“居家學習”工作方案,首先根據教學反饋,嚴控學校教學時長,控制學生近距離用眼時間,減輕學生用眼負擔;其次要充分利用學校開學前的空檔期,調整疫情影響下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思路,發揮好教育系統和學校的組織優勢,將“五育並舉”落到實處,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之餘,同步推進近視防控、健康教育和體育鍛煉,做好疫情期間體育鍛煉動員、指導,督促家長為學生提供有利於視力保護的學習環境,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用眼衛生習慣,為科學防控近視、守好心靈的窗戶創造有利條件。

專家指出,引起孩子近視的“元兇”是長時間盯著屏幕導致的視覺疲勞。上網課無可避免要使用電子設備,科學用眼,勞逸結合,減少視疲勞,才是最佳的護眼方式。所以在此基礎上,家長和孩子可選用合適的網課學習工具,適當學習一些護眼小妙招,達到科學護眼的效果。

網上學習,對於家長、孩子都是一次全新體驗。在網課學習過程中,家長應承擔保護孩子視力健康的責任,儘量幫孩子挑選屏幕較大的網課學習工具,例如選擇投影儀或者電視,屏幕越大,孩子視力的安全距離越有保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若出現眼疲勞等症狀,家長可用熱毛巾對其眼睛進行熱敷,或適當準備0.01%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副作用較小的眼藥水,用以緩解眼部疲勞。

家長還要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力量,跟孩子相處時遠離手機;每天儘可能多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傾聽、交流和互動,幫助孩子培養一兩個室內活動愛好,讓他們沒有無聊的時間;還可以通過設置鬧鐘或內置幫助軟件等,幫助孩子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需要注意的是,近視可防不可治。家長要轉變“重治輕防”的觀念,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抓早抓小,從源頭控制,從關注視力健康開始,動態維護孩子的視力健康。

孩子們在家上網課,“姿勢”也要正確,要學會做自己眼部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掌握必要的“硬核”防護舉措。在家長幫助下,除了積極關注自身視力狀況,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等健康知識外,還要遵守班主任要求的各項近視防控規定,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讀寫坐姿,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挑食,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自覺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除了每天的網絡上課時間外,儘量不再額外使用電子產品,如打電子遊戲等,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有度、飲食有節、鍛鍊有方、用眼有法。

此外,照射陽光、戶外活動也是預防近視關鍵。有科學研究表明,陽光對於近視的防控有重要作用,可促進眼部正常發育,延緩近視的發生發展。孩子們不妨充分利用網課學習課間的10分鐘,盡情地“目”浴陽光;陽臺或離窗戶近的地方能夠照射到太陽,不失為護眼“寶地”,課後可選擇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時間段,在上述地方適度活動。若小區連續28天沒有疫情發生,還可以在小區內進行戶外活動,開展跳繩、拍球、打羽毛球、健身操等活動。

“科”求完美,才能“眼”繹精彩。當前,疫情尚未結束,全國學生還要持續較長時間在線學習,用眼負擔、近視防控壓力巨大,下一步應繼續利用專家宣講團、教育媒體平臺等力量,指導家長和孩子做好居家防控近視要求,保障孩子們的眼健康,讓上網課、護視力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