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很多是机械记忆反复强化的结果,八九成不解其义。有益吗?可行吗?

翼秀阁


目前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在一年级就出现论语等古文,于是许多家长也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不懂就要问》,其中心思想就是告诫学生在不懂课文意思的时候,就要问(那位敢于提问的学生,就是孙中山)。


似乎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生学习古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编认为,这取决于孩子们到底能不能将背诵的古文和现实的经历结合起来。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同事,她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放学后经常来办公室玩(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下班)。有一次,孩子午饭时候就来了,便一起在办公室里吃饭。

小孩子无意中把自己的饭盒打翻了,撒了一地。由于他妈妈在忙,小编就帮忙打扫干净了,一边打扫,一边问:“XXX,你在幼儿园里学过一首诗吗?开头是锄禾日当午!”

于是小孩很快地就接着背诵出来了:“汗滴禾下土……”。背完后,我好奇地问:“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便看着地上的饭粒,不说话了。




重新回到这个问题上。

小孩学习这样的古诗文,重点并不是去理解每一个字词、语法和句式,往后会有太多时间去进行专门学习。从小学习和背诵,会有如下意义:

第一,从语境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准则。

很多人觉得小孩哪里懂这个?我们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会讲一些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这时候小孩心里会对大灰狼形成一种负面和惧怕的心理,以后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会用大灰狼来进行管教,孩子就会听话;也会讲“狼来了”的故事,小孩就会明白,说谎会被大灰狼吃掉,就会变得诚实。

背诵古文,从来不是为了让孩子背诵表面的字词,而是为了把古文中的故事和道理讲给孩子,让这些正能量的故事慢慢地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第二,为以后孩子的写作和语言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四书五经、史记和各种赋文,在描写人物和风景的时候,其表达用词,简直字字珠玑。

许多人都知道阅读对于写作有提高能力,却无法理解其中缘由。小编认为:

“在阅读过程中养成的语感,包括字词之间的联系,甚至扩大的句子和段落,形成了“一气呵成”的连贯性。这也是为什么背诵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三,就是厚积薄发。

孩子小时候积累的诗词,或许会忘记一部分,但在与人交流接触过程中,在进行新的阅读的过程中,在温故知新的学习中,绝大多数背诵的诗词都会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重复出现。

当因为重复而使得这些文章被深深印刻在人的思想中了,他就会在说话时脱口而出,在写作时下笔如神。

更因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在与人交往中,会显出不一样的气质。


总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有延迟性的事业,所以背诵古诗词,绝不能因当前的表现而做出判断——只要学而有方,学以致用,一定会在将来的成长中起到巨大作用。

玖抒教育


从四岁半开始教秦小小背诗。

最长的一篇是背了荀子的《劝学篇》,从开始一直背到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很少给她解释诗文的意思,即使解释,也只是描述个大概。我身边90%的人都在反对我的行为。

我的父亲,甚至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子背书会把小孩子背傻的!”大家就这样子一直说一直说,我也怀疑过自己,但是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秦小小自己并不特别排斥背书。

大概在她五岁半左右,有一天她弹琴的时候不是很认真,我正在给她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突然问我,“这是不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两句话就出自《劝学篇》,我当时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念了这么久的书,终于有一点点可以证明,背书不会把孩子背傻,这些诗词歌赋里美好的句子都像小种子一样,一点一点的住进了她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生根发芽。

在最开始教秦小小念书时,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自己觉得好的,觉得好听的都拿来教给她而已,所以秦小小读了唐诗,读了宋词,读了《楚辞》,读了《诗经》,也读了一些类似《劝学篇》这样的文言文。

只是因为觉得美好。

别想让他早早也能看到这美好。

这个春天,三月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柳树刚刚发芽,细细的叶子在春风里摇荡。秦小小指着树对我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春天,四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替她缝补一条很好看却破掉的牛仔裤。我边缝边叹气,“慈母手中线。”她接口道,“哦,你是慈母,你拿着线。”然后她念了这首诗给我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很感动,我想,因为这些小小的感动。我会一直坚持教她背书的吧。

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不会在高兴或愤怒时,只会说一句“天呐”,也不会在面对美景和奇迹时,只会喊一声“我x”。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是你播种的每一颗种子都必须要开出美丽的花。

不是你教的每一句诗,每一个道理他都要背得分毫不差,理解的清晰明了才叫成功。

教育必须要先给予,才能有收获。

所以,请给孩子一粒种子吧!


秦箐


用事实说话,说一下我自己的孩子吧!

我的小宝点点,三岁多开始读《三字经》,当时的初衷也是想锻炼他的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没有想过非要让他背会什么。每天晚上睡前都会跟着我念十多页,他是边玩玩具边跟着念。这样坚持了两周,突然有一天晚上我说:“点点,读书时间到了,我们来读《三字经》吧!”没想到我正翻着书,他就已经开始背诵了,依然是边玩边背,背了很长一段,讲真,当时一下子惊到我了!

后来每天晚上,我们依然坚持读书,他先背到不会背的地方,开始跟着我读。直到现在,三个月时间,已经通背《三字经》、《弟子规》。在幼儿园老师也发现背《三字经》的时候,孩子都会背,于是轮到他们班升国旗时,老师让他在国旗下讲话。我给孩子写了讲话稿,带着他读了几遍,他就会背了,最后国旗下讲话时非常流畅。

到今天,我和孩子已经养成了每晚睡前读书的习惯,从始至终都没有要求过他死记硬背,但是读着读着,他就会背了。并且根据老师的反馈和我们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大人有时候不经意的聊天说的话,他都记得住;专注力也很好;也很自信;喜欢回答问题。

我想这就是坚持阅读的好处吧!孩子的记忆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只要养成习惯,提高的不仅是孩子的记忆力,而是综合能力。



玲珑科目


要看天赋,有些人无论多大可能都感受不到古诗文的美感,我至今都记得小学三年级老师给我们写下苏轼念奴骄赤壁怀古时候的情景,我那时我清楚的感受到了那首词带给 我的情感冲击,从此古诗文成为我学生时代的最爱,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词对我而言都是极度富美感的,考试古诗文方面的我基本都不虚,而我的很多同学对古诗文却极度头疼,非常害怕,因为他们没那种天赋感受不到那种美,不喜欢,所以学不会很害怕


寒秋7204728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在读大学,寒假回家,我侄儿在本村上小学,闲着没事,就辅导侄儿学习,我抽他背课文,他可以把语文课本,从头到尾,一字不差背出来,让我十分惊叹,真是神童哦!我问他什么意思?他摇摇头,啥都不晓得,更让我震惊的是,你让他翻开书本,很多的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背诵了,但只要你给他起个头,他就可以接着背下去,直到背结束。这是典型的读望天书,睁眼瞎。所以我觉得孩子太小,强行灌输他不懂的知识,他不能接受,更没法理解,意义不大,甚至起反作用。其实我们更应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粮农二代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现在新教材增加了小学生背诵量,我也从现在在教娃背诗。(我娃现在一岁半)

其实我现在教小孩的并不是一定要她会被,和绘本一样,给她做了诗词卡片,给她读,读着读着就会背了。现在有5-6首诗都记得,只是有些词她还不会说。我读上句,她都能接上下句中的一些词来。

这其实和同宝宝说话没什么区别,就是增加她的词汇量。以前做教育咨询的时候见过许多小学生,同样年龄,有的会说许多成语,有的话都说不清楚,这就是教育的区别。

另外说理解的问题,其实不用担心,我们的课本教材是螺旋上升的,也就是说,现在学的东西在日后还会学习,等到她可以理解的时候,自然会讲解其中的含义。人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你读一本说也不见得第一次就全能理解不是。


安静妈妈


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对诗词的感觉,可以讲故事一样告诉孩子这首诗说了什么,诗词都朗朗上口,并不需要一定强制背诵。有这个氛围和感觉,让孩子喜欢上诗词,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了。

我比较反感有的家长急功近利的要孩子能背很多首,以显示自己家孩子多厉害,这样并不好,逼的太紧还会适得其反,反正背的最终都会忘记,只有不停的重复才不会忘记,要重复,也得有喜欢吧。我家老大小时候,都没有刻意教过他诗词,我们自己喜欢,他慢慢也喜欢,小学要求背的,很多他都会,背的很快,也明白里面的意思,不懂的和我们一起探讨,没有负担,这才有意义。


Tracy


说说我自己家的孩子吧。

在读幼儿园之前,我一直给她读绘本,古诗词很少涉猎,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远离她的生活,她不懂,也消化不了,更不会喜欢。

后来,她读幼儿园后,我发现我错了。《三字经》、 《弟子规》还有《小学生必备的70首古诗》,这些我认为她不会感兴趣的东西,她都背得滚瓜烂熟。虽然不懂这些诗词什么意思,但她对此非常感兴趣。

有一次,电视上正在放《弟子规》,刚放两句,后面的内容她都能倒背如流地接上。还有一次,我带她去逛书店,只要是看到这些她会背的书,他就特别自信,神气地跟我说,这些她都会背了。还跟我要求,该给她买一些新的古诗给她背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只要孩子对这个不反感,童年时期这些不求甚解的记忆,也没什么不好。因为熟悉了,会背了,反而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想想自己小时候背诵的那些古诗,当时也不懂什么意思,但是记在脑海里了,等到长大的时候,自然就懂其中的涵义了。

其次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读诗、背诗,并不在表面的诗词里。因为古诗词都是很精练的句子,词语。短短几个字就能勾勒出一幅画面感。另外,古诗词还有韵律感。经常读背这些诗句,也是在无形之中培养孩子的语感。也是给孩子的一笔财富。诗词大会武亦舒和董卿都是在孩童时期涉猎这些经典古文了。

孩子的潜力远远超过我们所想象的。只要孩子自己不反感,多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845157736335789"} --}

辣椒妈聊育儿


小时候舅妈是老师,小学是舅妈教的,从一年级一直到五年级。所以三岁就开始背唐诗,五岁就开始背毛泽东选集,文学功底非常坚实。作文一直是佼佼者,曾在全省作文竞赛中拿过多个一等奖。关键是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会上一个档次,数理化从来不费劲,举一反三能力特别强。直到现在,快四十了,单位里组织学习,看一遍能记个大概,看五遍下来几乎能复述下来。所以对儿子也是这种教育,三岁会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来背唐诗三百首,上小学后开始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今年教材一改,很多学生都不适应,他却没感觉,很多古文他都会背,不要说他不理解,不知道什么意思就不让他学,其实是他只要会背,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理解了。现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理解和作文几乎不用管,基础知识更不用操心,每篇课文都能熟练的背诵默写。很多人说,小学的知识简单,他学习好很正常,到初中学习难度增加了,他就考不好了。其实培养他的学习力和理解力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用!


行走在危险边缘


上班的时候,公司有个男生,特别受领导器重,每次我们出去玩或者吃饭的时候,大家说:“哇,这太美了。”“嗯,这家菜不错,好吃。”但他却不同,每次都能说几句诗出来,那时候就觉得多美好呀。

等自己有了孩子,还没等我开始教背诗呢,我爸妈一有空逗她们玩就给念一段,每次还都抑扬顿挫的。

记得很清楚的一个画面就是孩子们那时候还说不完整一句话呢,我爸妈把她俩放在一块浴巾里抬起来摇着玩,她俩一边乐一边接我爸说的诗。

再到后来就是孩子们每次背诗的时候都大声的有节奏的背出来,不管对错都是那样,仿佛一种仪式感哈。

夏天我们带娃回奶奶家,我们在车上随意聊天说到春天,娃马上就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奶奶家看见大鹅就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还记得那时候刚教了两遍《题西林壁》,娃早上起来就跟她姥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然后左右看看,说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哈哈。后来每次看见山,都会背这首诗。


回家看见高楼就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就是挺有意思的,感觉孩子们的理解各不同,但是也总能挨上。

所以你说到底教不教孩子背诗词,我觉得这些传统文化不能丢,你说古人多么有智慧啊,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句,哪怕就形容一种天气、一朵花、一座山。相比较,我们现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见壮观的景象,脑海里也能能浮现几个字“我去,太美了吧。”我想去表达,但说不出来,脑子里没有哈。


教孩子读古诗,我觉得也要顺其自然

就像读绘本一样,一定也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会。孩子喜欢就一起读读,不喜欢了就换换。多数时候孩子们还都蛮喜欢的,因为诗歌都押韵,节奏特别好,而且小孩记忆力也都非常好,你可能给他听几遍就都会了。

家长要有取舍

像一些旧观念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我们可以不去选择。尽量选择一些韵律强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些趣味性的,孩子也更易于接受。

在生活中去启蒙

我觉得孩子在小时候,最好的启蒙就是家长给的,而不是早早的就送到机构。比如我们带孩子去爬山,就可以跟他讲讲题西林壁啊,春天了柳树发芽了给他讲讲咏柳啊,这种印象深刻,也会更喜欢。

最近看了常爸的《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语文》,里面李怀源老师讲了这么一段话:“古诗词是中国语言的密码,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和审美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建立大国的文化自信,如果连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都不懂、不用,怎么能谈得上自信呢?所以,不管从语言文化的启蒙,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古诗词都值得背诵。”

共勉。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哦哈,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