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魁哥说历史


刘禅最有出息、最出色谈不上吧,但是可以说是命最好,唯一得以善终。这个看似蠢笨的皇帝,深得老子哲学“舌存齿亡”的道理。

正所谓“齿坚于舌而先蔽,舌柔于齿而常存”。刘禅的一生的各个阶段,都靠“柔软”得以长存——

  • 1、刘禅登基之初,诸葛亮总理朝政,刘禅待其如父,一切军国大事都由诸葛亮定夺。刘禅只负责当好自己的皇帝,丞相要北伐就北伐,要办谁就办谁。
  • 2、诸葛亮死后,姜维独领兵权,刘禅照样安心做自己的皇帝,至于北定中原,还于旧室,兴复大汉这些事,对不起,那是我老爹的理想,我生来就是负责当皇帝的。
  • 3、邓艾奇袭成都,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放弃了背城一战,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避免了一场兵祸,又一次得以常存。
  • 4、蜀国亡,刘禅被俘虏到洛阳,一次在宴会上,司马昭故意让人演奏蜀乐。刘禅仍然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彻底消除了司马昭的戒心和自己思念故国的嫌疑。

反观曹、孙的子孙,却更像“齿坚而先蔽”,明明自己实力不够,却想着除掉权臣。

  • 一、曹操的子孙,不断向权臣挑战

曹芳继位,却总想着除掉司马懿集团,结果被司马懿击败,从此司马家权倾朝野。

曹髦继位后,除去司马氏之心不死,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出自这里,结果计划失败,自己被杀。

  • 二、孙权的子孙,不断向邻国征

孙权的子孙们,从来没有消停过。

先是与曹魏在东兴大战一场,又派诸葛恪征伐淮南,后来孙皓继位,穷兵黩武,开始不断向晋征战,但是都是小规模的战斗,白白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力,加速了孙吴的灭亡。留下了“以孙皓之虚名,足以惊动诸夏”的笑柄。

当孙皓投降,被俘虏到洛阳时,司马炎封其为归命侯,指着座位,笑着对他说,这个位子给你准备了很久了。孙皓煮熟的鸭子嘴硬地说,朕在江南亦为陛下设此座。

刘禅之所以常存善终,是因为他始终柔软,不与内外的各种势力去硬刚。曹、吴子孙却像牙齿一样坚硬,到处跟内外势力磕碰。

刘禅深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软了一辈子,享受了一辈子。


平凡人读史记



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真正的“阿斗”。还可以扶得起来,也不是一块彻底腐朽的木头,诸葛亮也不用担心刘禅孺子不可教也了。刘禅还是很聪明的,不然怎么可能是曹操刘备孙权的后代中的活的最舒服最好的那一个呢。

曹操的后代还是很厉害,只是越来越不行了,孙权后代是彻底不行。

曹操的儿子个个都是一个人才。最聪明的儿子是曹冲,在他小的时候就有了中国最古代的曹操称象的故事,深得曹操的喜欢,可是因为太过于聪明,不懂得收敛,最后被曹丕给毒害了。而和曹丕一起争夺曹操的位置的曹植,也是非常厉害,在文学方面和曹操,曹丕一起被称为“三曹”。


曹丕非常的阴狠毒辣,这一点是和曹操非常像的,就像曹操所说的那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连亲生兄弟都敢杀死,曹丕果然是一个厉害角色。至于曹操的其他儿子也个个是人才,都能够带兵打仗,或者有自己的特色,都是很厉害的。但是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有兴趣的人自己查一下资料。

在曹丕继位期间,也就只有7年之久。但是在这7年里,曹丕一直都在努力治国,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状况的事情,魏国在曹丕的手里,已经比曹操的那个时候更加强大,从这一点上看,曹丕是不比曹操弱的。

“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而且他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至于宦官和外戚都是不敢重用。从而避免了像汉末时,宦官和外戚专政,最后造成了汉朝的毁灭。在经济方面,他继续实行了曹操的屯田制,养民生息,积极得到了恢复,人民的生活安全稳定下来。不再是流离失所,重新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也稳定了物价,制定了许多经济措施,人们的生活是比其他两个国家还要好。


在军事方面,他多次攻打北方的胡人,减少他们祸害中原的实力,甚至在北方大破羌胡的联军,再次夺得了失去已久的西域地区。可谓是功劳卓著,但是他在位时间实在是太久,只有七年的时间,年纪轻轻便去了世,为后来留下了后患。

他的儿子曹叡继承了他的位置。这个时候也没有做出什么厉害的事情,就是和东吴和蜀国打了一些仗,其他方面都是按照曹丕的计划继续发展。可是在位时间也太短了,年纪轻轻也死掉了,然后他的儿子曹芳继位。


由于这个曹芳的年纪还是比较小,于是司马懿和曹爽一起共同执政。可是曹丕没有想到司马懿是非常有野心的,自从他开始重用司马懿之后,司马懿经过几代的时间,权力越来越强大了,野心也越来越厉害。终于在有一天的时候,趁着曹爽出去了,他开始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发动高平陵事变。最后这所有的权力都在司马懿手上,后来的皇帝都是傀儡皇帝,曹操的后代就此埋没了下去。

孙权的后代个个都是不行的。

当年曹操就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于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要是能够有这个像孙权一样的儿子,估计曹操都会乐坏的。可是没有令人想到的是,就算孙权是有多么厉害,到了后来自己的后代却不怎么样。


孙亮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他的第7个儿子孙亮,那个时候孙亮才十岁,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等到孙亮15岁想要亲政的时候,可是还没有经过一年的时间,就被当时的权臣所杀了。


这个权臣见到没有皇帝,于是再立了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就是孙权的第6个儿子孙修,他见到自己的弟弟都被杀害了,于是隐忍了起来,等到有了机会,就将这个权臣杀死。这个孙休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各方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大力的扶持农业,推广教育,一度改善了吴国的现状。虽然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可是也只活到了29岁,突然暴毙就死了,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可是当时孙休还没有确立自己的儿子继位,于是大家动了心思,由于当时国家混乱,想立一个年长的人为皇帝。于是大家都推选了孙浩,这个是孙权废太子的儿子。当年孙权在世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可是他的父亲却不怎么拥有,于是皇位就没有传给他身上。


但是现在孙浩当了皇帝,却没有按照孙权所想的那样当一个好皇帝。在他在位之后,就如同一个暴君一样,喜欢沉迷于酒色之中,而且也非常喜欢杀戮,弄得当时人心惶惶。可是也没有过多久,当时晋国的军队就打了过来,就将吴国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吴国灭亡,这个皇帝自然也被俘了过去,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刘禅韬光养晦,胸怀大志

在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由于诸葛亮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才能十分突出,所有的事情都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再加上刘禅后期的表现,没有和魏国进行打仗就投降了,大家都以为刘禅只是一个不能扶起来阿斗。


虽然我们现在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尽忠职守的人,但是在刘禅的眼中,诸葛亮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算刘禅已经当了皇帝,可是所有的权力都在诸葛亮手里,毕竟刘备当时死的时候把所有的军权都给了诸葛亮,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和诸葛亮进行对抗。只能一人下来,把自己当一个傻子,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更何况诸葛亮治理国家非常的不错,刘禅只要让诸葛亮打理国家就行了,反正国家就是他自己家的。只要蜀国能够强大起来,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


但是自从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得到了权力。他开始治理自己的国家,也实行了很多措施,能够让蜀国继续残留下来10多年,这个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刘禅真的只是一个懦弱的君主,国家早就已经灭亡了。


但后来投降魏国,并不是蜀国没有力气去攻打魏国了,还是有和魏国一战之地,只是他不想再继续劳民伤财了。经过连年的战乱,还有许多次北伐战争,已经让蜀国的元气大伤,再这么下去人民就可能是民不聊生。而刘禅是一个体恤人民的君主,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就选择了投降。


等到了魏国的时候,魏国的人都是想要羞辱他,刘禅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演出来一场乐不思蜀的好戏,让为国的人能够相信自己,最后对自己放松了下来,这个也就是后世骂刘禅的原因。想当年刘备辛辛苦苦打天下,再加上诸葛亮的治理天下,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可是闪闪发光,想不到刘禅如此没用,还没有打仗就放弃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刘禅被唾弃了。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

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后代皇帝里,还是刘备的儿子刘禅过的最好,最后能够在这个乱世之中能够安享晚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就是说刘禅是这个几个人后代里最好的。


最帅汪公说


胡说八道!

曹操儿子

曹昂

曹操的长子,英勇非凡,曾经是曹操指定的接班人。曹操死之前,对身边人说,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子修(曹昂)!

曹丕

曹操接班人,文韬武略。文方面,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作者,他的《典论》是最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武略方面,在位时曾3次亲征东吴,颇有斩获。政治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在人才济济的曹氏子嗣中力压众人,水平可见一斑。

曹植

晋朝谢灵运有一句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七步诗虽然可能是后人穿凿附会,但《洛神赋》毋庸置疑。

曹冲

少年神童,可叹英年早逝。曹操当时哭着说:

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说这是曹丕曹植你们兄弟的幸运,却是我的不幸。这意味着,曹昂之后,曹冲曾经是曹操最理想的接班人。

以上曹操4子,刘禅有赶得上的吗?

孙权儿子

孙权儿子其实也都很优秀,问题在于孙权在位时间太长,换谁做太子都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孙权晚年或多或少会有点昏聩,难免猜忌。况且孙权的英明神武,多少会让他的儿子们相形见绌。

刘备儿子刘禅

刘禅之所以在位时间最长,一来是擅长撂挑子和甩锅,二来是诸葛亮掌权时,给蜀汉打下的良好基础,无论是内政方面,还是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

这与刘禅的个人能力,几乎没有关系!


李杜文


“此间乐,不思蜀”,一句话让世人皆知刘备有个傻儿子叫刘禅,但是曹刘孙三家而言,虽然蜀汉最早灭亡,可刘禅却应该是三家中最有出息的继承者了,这是为何呢?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事,就是在蜀国灭亡之后,司马昭曾经特意安排在宴会上表演蜀国的节目,司马昭看到下面的蜀国旧臣无不掩面泣泪,但是唯独刘禅在那看的美滋滋。

有一次,司马昭特意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直接了当的回复:“此间乐,不思蜀”。这回答连司马昭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后来经过郤正指点,后来司马昭再次问起之后,刘禅按照郤正的话回答到:“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司马昭听后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猜得没错。”逗得左右的人都哈哈大笑。

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觉得刘禅傻,但是刘禅如果真的傻的话,他能在蜀国稳坐皇帝41年吗?

白帝城托孤,让刘禅开始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坐就是41年,要说在魏蜀吴三家中,好就他当皇帝最长,很多人会说因为诸葛亮的精心辅佐,还有人说是巴蜀之地因为易守难攻等等这些理由,但是古代昏庸君主有很多,短的几年,长的也不过十几年,而刘禅能够稳坐君主,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大智若愚。

刘禅登基之后因为年轻很多事情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但是你会发现刘禅在成都,并没有给北伐的诸葛亮造成后顾之忧,而朝中既没有向曹魏和东吴那样的权臣,也没有什么奸佞当道,朝中比较安稳。这里很多人会说黄皓就是奸臣,但是刘禅心里很是明白,曾经跟姜维说过,黄皓就是一个小人,不用在意他。

电视剧中的刘禅,一副肥头大耳的形象,简直就是富二代的形象,但是实际上的刘禅在老爹刘备的苦心教养,不但精通《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籍,而且善于骑马射箭,这一点是其它三国皇帝能比的,这样的文武双全的皇帝,是不是有点惊讶到你。

在很多人看来,刘禅的开城门投降很是没有骨气,因为邓艾仅仅只有二千人马,成都城内还有几万的守军,为何要投降呢?

其实刘禅也是迫于无奈了,他深知蜀汉因为连年征战,已经是民困国穷了,刘禅虽然震惊邓艾的到来,但是投降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绵竹一战,让刘禅也看清楚,虽然钟会的大军被姜维暂时顶住,但是蜀国的时日并不多了,不愿在看到有百姓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所以才主动出城投降的。

但是投降的刘禅,也在洛阳一直生活,得以善终,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处位置,所以才会说的出“乐不思蜀”之话。可以看出在位41年的刘禅,一定有他的特别之处,才能长久的主持蜀汉工作,而他也远比寿命短的曹家和君臣相争的孙家要好的多。


历史文武君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三国时期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有自己的霸业,并一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到了三国后期,最后夺取天下的人,就是他们三位中的一个。可以说他们活得真是荣光满面、威风凛凛。并且他们活得还都比较长,曹操活了65岁,刘备活了62岁,孙权活了70岁。

那么,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孙子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呢?下面我就逐一来给大家分析。

一、先说刘备的子孙

刘备的子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禅了。在这篇文章,姑且只说刘禅。刘禅自古以来,就被说成了是个昏庸无能、没有出息的皇帝,有人甚至说他低能、弱智。其实不然,刘禅稳坐帝位40年(223年--263年在位),该享受的都享受了,熬死了很多人,是一个善始善终的皇帝。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刘禅即位,诸葛亮当政。朝中所有政事都交给了诸葛亮,用陈寿的话是,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用刘禅自己的话说,是“祭由寡人,政则葛氏”。说白了,刘禅只需要享受就行了,根本不用做任何事。可以想象,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活得有多惬意了,可以整天在宫中吃喝玩乐。

我想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说刘禅是最有出息、最出色吧。大家想一下,难道不是么?

二、再说曹操的子孙

我们都知道,世人多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还说他是天下奸雄。不过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篡汉自立,尽管他封了魏公,做了魏王,还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所有特权都有了,跟汉献帝没有任何区别。

汉献帝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同年,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魏王,不久后就篡汉自立,是为魏文帝。曹丕是一位很有才华的皇帝,他文武兼备,但是很可惜,在世时没有建功立业,只当了6年的皇帝就病死了,终年39岁。

曹操的四子曹植,因不为曹丕所容,抑郁而终,年仅40岁。曹操最钟爱的儿子曹昂,在一次跟曹操出征张绣时,因张绣突然偷袭被杀,年仅20岁,也是一个短命的人。曹操第二个喜欢的儿子曹冲,很早就病死了,年仅12岁,是一位早夭的孩子(一说被曹丕所害)。曹操最会打仗的儿子曹彰,也死得早,年仅34岁。

曹操的儿子甚多,有史料记载的一共有25个,有点名气的就是上面五个。我们会发现,只有一个活过四十岁。

再说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曹丕长子,是魏国第三位皇帝(曹操谥号魏武帝,姑且算他是皇帝),也是一位短命的皇帝,只活了35岁。曹睿死后,他的养子曹芳即位,年仅7岁,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没有任何实权。后来司马师废他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曹髦是曹丕的孙子,他只当了4年皇帝,就被谋杀。之后,曹操的孙子曹奂即位,只当了5年皇帝,是魏国最后一位皇帝。至此魏国灭亡,时间为公元265年。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曹操的子孙,要么是短命,要么没有任何实权。总而言之,都过得不好。

最后说孙权的子孙

孙权一共有7个儿子,他活得年纪比较大,直到公元252年才去世,熬死了很多儿子。

他的长子孙登(209年-241年),只活了32岁,有太子命,没有皇帝命。

次子孙虑(213年-232年),只活了19岁。

三子孙和(第二任太子)和四子孙霸(鲁王),因“夺嫡之争”,一个被杀(孙霸),一个被废(孙和)。孙和还不得善终,后来被权臣孙峻所杀。

五子孙奋,被孙和之子孙皓所杀。

六子孙亮,是东吴第二位皇帝,只当了6年的皇帝,就被权臣赶下台,后来又被孙权七子孙休所杀。善恶终有报,孙休的皇后和儿子,后来被孙皓所杀。

孙休是东吴第三位皇帝,也只当了6年皇帝,活了29岁。

孙休死后,孙皓当了皇帝,他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死得很惨。

大家可以看到,孙权的子孙,要么被废,要么被杀,甚至是自相残杀。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综上所述,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专注三国史,喜欢三国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

元哥说三国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刘备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临终之时,有过一番与诸葛亮的对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则流着泪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显然,刘备对儿子阿斗(刘禅)的能力已然心知肚明。但是,刘备为了儿子能够成功上位主政,又做了一项决定:“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目的是为了让刘禅能够于中取事、平衡权利。

稍微有一点权谋手段者,都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现实权利的互相制衡,以达到亲政的目的。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未来是何等的用心良苦,明显的就是给他制造了一个“内事不决问孔明,外事不决问正方”的机会。然而,无能的刘禅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反将“大小事尽皆委以丞相”,而此时的刘禅已有17岁。

但是,曹髦14的时候就敢算计大权在握的司马昭;20岁时就有勇气带领数百仆役对战强大的司马昭。可是,当邓艾还未兵临城下时,还有反抗之力的他,却选择了投降。这还真应了后世一句话:“同样都是国君,为何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再来看看曹丕的武功、文治、机智、仁德、政略以及经济。

  • 武功: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扩大版图;

  • 文治: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之风;

  • 机智:曹操一征宛城张绣之时,其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有说是曹安和曹民)一同遇害,但当时年仅10岁的曹丕却能乘马逃脱,岂不令人惊叹;

  • 仁德: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等;

  • 政略: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借三路伐吴之机,顺势剥夺割据一方的臧霸兵权,确保了朝廷政权的高度集中和地区稳定;

  • 经济: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国库也更加的充实,累积巨万,并有效解决了因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

仅仅是世子夺位之争,其手段也不是刘禅能够相提并论的。

同时,曹植与李白、苏轼有二千年间诗家“三仙才”的美誉,尤其他的“走马百步诗”、“七步诗”以及《洛神赋》等作品,更是倍受世人赞叹不绝。

因此,同为三国创立者的第一代接班人,刘禅能和曹丕的综合能力相比吗?能和曹植的才华相比吗?能和曹彰的勇武相比吗?更不要说和曹操最理想的接班人曹冲相提并论了。

此外,曹魏的第二代接班人曹叡,因其“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被后人称为“英年早逝”,刘禅也是无法与其相比。或许,刘禅和7岁继帝位的曹魏第三代接班人曹芳,有得一比。但是,就算和曹魏名存实亡的第四代接班人曹髦相比,刘禅也是望尘莫及的。毕竟,14岁的曹髦就能抓住机会,敢从司马昭手上争夺亲政大权;21岁时,就敢“玉碎九重”正面反抗司马昭的欺君罔上。

如果说,诸葛亮、蒋琬以及费祎主政时期,刘禅是被架空的,那么自从费祎遇刺身亡后,他已正式亲政,而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亲小人,远贤臣”,重用宦官黄皓、佞臣阎宇,调走良将罗宪,而罗宪却能以残军弱旅,令大军数倍于己的陆逊碰一鼻子灰;逼迫大将军姜维躲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从而给曹魏灭亡蜀汉创造了最佳良机。

至于孙权的子孙,他的第七子孙亮(吴废帝),是第一代接班人,曾有通过老鼠屎的干湿来智断“蜜汁案”的事迹,其聪慧程度同样也是刘禅难以相比的。

不过,刘禅也有为人称道的地方,当夏侯霸前来投靠时,他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顿时令夏侯霸大为心安。再就是,活得久,命长。但是,要说刘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子孙中最有出息、最出色的一位,则非常欠妥。


祥子谈历史


作为三足鼎立的魏蜀吴可以说平分秋色,各有亮点。那建立三国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肯定非池中物。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三巨头的子孙们里也是人才辈出,有很多的厉害角色。

但要说最出色,最有出息的是刘禅,那未必,但从结局来看,他肯定是最好的,毕竟他得以善终。

要说寿命长,我不跟你犟,三巨头的子孙里当属刘禅,终年64岁。其余的那些人里,活过40岁的都不多。

要说当皇帝时间长,这我也不跟你犟,刘禅在位41年,别说在三国里,就是在整个历史上,这都算在位时间可以的了。

司马昭: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罗贯中:魏兵数万入川来,后主偷生失自裁。黄皓终存欺国意,姜维空负济时才。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

他为政平庸,也没什么大作为。在诸葛孔明的精心辅助下,他舒舒服服地做起了甩手掌柜。当别人的军马攻至城下时,他倒好,直接投降。作为亡国之君倒乐不思蜀,被后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他用苟且偷生的方式延续了帝位,有人说这是大智若愚。也许在保命上,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但是作为帝王,他没有宏图大志,不时刻想着恢复祖宗基业,怎么能算最出色?

在看曹操的子孙。

曹操有25子,孙子辈更是多了去了,我不能一一细说,就挑几个典型代表。

首当其冲肯定就要说魏文帝曹丕。他自幼文武双全,文学才能极佳,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220年,曹丕废汉建魏,魏文帝在位7年时间,于226年驾崩,享年40岁。

此人才能是有,但英年早逝。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桓阶: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

曹冲,聪明过人,曹冲称象的典故就是说他。但12岁就没了。

曹植,才华横溢。但被曹丕打压的郁郁不得志,也早早去世了。

在看孙权这面。

他有7子,才能暂且不说,个个短命,没有超过三十多岁的。

这子孙运确实太弱了。

孙和,孙权第三子,品行端正,宅心仁厚。本是不二的君王人选,却在吴国宗室孙峻的策划下,被发配边疆,后赐死。

孙亮,东吴的第二个皇帝。被孙綝发动政变,流放路上被害。

孙休,东吴的第三个皇帝。最有能力的一个,本想大干一番事业,谁料皇位还未捂热就病死了。

孙权的这些子孙几乎没有善终的。要么是争权夺利倾压而死,要么就是病死。


综上比较,结局刘禅肯定是最好的。才能上曹操的子孙里,绝对有人能盖过他。


说史听涛


刘禅被世人认为愚笨,却独享四十一年的皇位,因此愚笨的说法并不正确,而相比孙权和曹操的子孙来说,他们之间互相争斗,甚至被权臣架空而不得善终,因此可以看出刘禅应该是最有出息和最出色的继承人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各自面临皇位继承问题。

皇位继承向来是皇家最血腥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皇室子弟之间轻则仇杀,重则危及政局稳定,引起天下大乱。

第一,刘禅皇位继承比较和平。

刘禅的皇位继承一直比较和平。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本来就没有继承权,因为犯错被赐死之后,刘禅的几个弟弟年龄又比较小,完全没有构成对刘禅的威胁。

刘禅的皇位继承获得了蜀汉所有人的支持,处于绝对地位无人反对或者质疑,没有形成太子党派斗争,因此刘禅皇位继承是非常顺利。

第二,孙权子孙皇位继承。

孙权总共有七个儿子,在晚年太子孙登去世之后,由于各派支持各自的代言人,几个儿子陷于了严重的党争,其中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在斗争中被杀。

第三,曹操儿子王位继承。

曹操总共生了二十五个儿子,但是有继承资格的是四个:曹昂,曹冲,曹丕和曹植,但是曹昂和曹冲早死,只剩下曹丕和曹植互相争斗。在朝中形成了两派互相争斗,严重的削弱了曹魏的力量。

各自面临的国内势力。

不管刘禅还是孙亮还是曹丕都是受到国内实权派的推动下才登上帝位,但是他们受到的制约确实不同的。

第一,刘禅国内的势力派系。

从刘备立国伊始,蜀汉国内一直存在荆襄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本地集团的联合和对立。自始至终,蜀汉的荆襄集团一直都是占据着主导地位,成压倒性势力,其他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只是出于比较低的位置和被压制的位置。

不管是诸葛亮主政期间,还是后来的蒋琬,费祎以及蜀汉后期诸葛瞻等人主政期间,荆襄集团一直控制着蜀汉的朝政,主导者对内和对外的政策,因此局势一直比较稳定。

作为荆襄集团利益代表人物的皇帝刘禅当然不会去反对自己,因此刘禅的地位一直都是稳如泰山,无人可以撼动。

第二,孙权子孙面临的国内派系。

孙权的父亲和哥哥孙策从开拓江东伊始,就一直和江东的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在获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孙家才得以在江东建立基业,而以江东的四大家族为甚:朱家、张家、顾家和陆四大家族。

这四大家族从孙权建立基业开始就有密切联系,而孙坚,孙策以及孙权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一直都是允许他们携带私兵部属,这就造成这些世家大族势力愈来愈庞大,严重的威胁到东吴政权的稳定,后期孙权子孙皇位的继承都无不和这些大大小小世家支持有关,正是各个世家纷纷支持不同的孙家子孙导致他们内讧。

第三,曹操子孙面临的国内派系。

曹操依靠宗族势力和大力招揽庶族子弟建立曹魏政权,到了曹丕时期,宗族势力逐渐衰弱,而随着陈群设立的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朝中逐渐被士族群体充满,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自盘根错节的士族子弟。

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当初曹操建立曹魏情况完全不同,在曹爽主政期间,他企图恢复宗族势力和庶族势力统治,但是朝中士族势力过大导致曹爽被司马懿所杀,朝政大权彻底为以司马懿为代表的的士族势力所控制。

由此可见,蜀汉,东吴和曹魏面临的国内势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各自继承人的地位巩固如否。

开国之君的建国影响。

开国之君窃取国家权柄对于后代有着深厚的影响。

第一,刘备建国。

刘备倡导仁德治理天下,本人有着皇室血统,宣称政权脱胎于汉室,继承的合法性比较强,这就造成了蜀汉内部无人敢于违背这一个理念来反对刘禅,对于刘禅的合法性不敢有任何质疑性。

第二,孙权建国。

孙氏凭借两代三人的武力赢得了江东的统治基础,但是一直以来和江东士族分享权力才获得合法的统治地位。其统治地位是否牢固和江东世家是否支持有密切关系。

第三,曹丕建国。

曹丕的建国脱胎于汉献帝禅让,虽然从法理上有其合法性,但是从伦理道德上没能够占据制高点,从而让后期的司马懿家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

综合以上的情况分析来看,刘禅能够成为最有出息最出色的继承人有其原因的,如果失去了这些基础,刘禅的下场也不会比他们好多少吧。


笑看三国风云


不算不知道,一算真的吓一跳。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能力弱,没头脑。简直就是一代昏君的代名词。但是翻看三国的帝王史,我们却发现,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的要么短寿,要么被废,要么被杀。而刘禅享国41年,最终得以善终。让人不禁怀疑,刘禅到底是没有威胁,还是心机深沉。

曹魏集团的皇帝们

曹魏历史上一共有5位皇帝,开国皇帝曹丕算是文武双全,在统治期间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取得不错的成就。只是在位时间实在太短,仅仅6年时间就把皇位传给第二任皇帝曹叡。

曹叡在军事上有平定鲜卑,收取辽东之功,并制定《魏律》。但是到了后期,曹叡生活变得腐化,大兴土木。特别为人所诟病的是过于好色。根据《魏略》记载,他的后宫人数众多,共达到了数万人之巨。在位时间13年。

第3位皇帝曹芳,没啥可说的,在位15年被司马师作废。第4任皇帝曹髦,14岁继位,在位6年,被杀。第5位皇帝曹奂,从上位开始便是傀儡,顺利的交接班,将曹魏政权禅让给司马炎。

吴国的皇帝们

吴国历史上共有4位皇帝。抛开开国皇帝孙权不说,第二任皇帝孙亮被权臣孙綝废除皇位。第三为皇帝孙休在位时间6年,虽无大的政治举措,但吴国在此期间还算平稳。最后一位孙浩,这个虽然在位时间久,共计16年,但是风平和口碑是相当的糟糕,沉溺酒色,滥杀无辜。就是昏聩暴虐的代名词。可以说比刘禅差多了。

大山侃史

对于刘禅而言,出色肯定是谈不上,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亡国之君。在他治理蜀国41年期间,有信任诸葛亮与姜维之时,并支持其北伐,也有宠信宦官黄皓之时,导致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最终灭亡。

在我看来,刘禅远远算不上一个好的帝王,但是也没有那么的不堪,至少以一州之地坚持四十多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他在用人上敢于放权,诸葛亮、姜维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与其他帝王相比,曹丕是远远胜过他的。曹叡也强于他。曹髦曾说出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继位之后,朝政已经被司马氏掌控,无力回天,能力还是有的。至于其他几位,应该是比不上刘禅的。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如果用“愚不可及”来说刘禅,并与曹操、孙权及刘备的其他子孙相比,刘禅的确是最出息、最出色的一位。

但是其智可及,并且把其智全部用在了其愚上,这也就称不得最有出息啦。

在中国人传统的意识里,毕竟为了活着而活着,无可厚非,但还称不上是出息,其人生也算不得出色。

否则就不会有”扶不起的刘阿斗“之说啦。

《论语·公冶长》说:“宁武子这个人,邦国有道的时候就很聪明有智慧;邦国无道的时候就很愚蠢而无能。他的智慧聪明,是可以达到的,但他表现出来的愚蠢无能却很难达到。”

关于宁武子这个人,大家相对都很陌生,不太清楚他的聪明到底是个啥情况,愚蠢又是如何。

但对于喜欢三国的人,都会了解一个叫荀攸的人。

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就是:

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公达就是荀攸的字,意思就是说,荀攸给你的感觉内外差距很大。他真正是个啥人绝不是你表面上看到的那个感觉。

并且说,荀攸的聪明才智,有些人是可以达到他那个水平的,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无能是很难达到的。就算是颜回、宁武子也不过如此。

荀攸不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两个状态。而是在同一时期,同一个群体里,根据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这的确是高人啊。

最直接的表述就是与那些一根筋的人相比,实在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通俗一点说,就是有时候会装糊涂,而且装的非常像。一般人装不到他那个程度,他装的就像真的一样一样的,叫人毫不怀疑。

不过,还是被曹操发现啦,知道他愚不可及是最大的智慧。

相同的情况,蜀汉后主刘禅,与之相比,有的一拼。就是说刘禅这糊涂装的也很像,令人觉得就是真的一样。

最主要的体现在两点:

其一,诸葛亮在世时期,一切都听诸葛丞相的;

其二,就是司马昭时期的“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两点的确有可取之处,也是曹操、孙权及刘备等的其他子孙所远远不及的。

但是,这里有两个前提,一个就是要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辅佐时才可以如此。

曹魏的曹芳也是个贪玩的小皇帝,他也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丞相辅佐啊。

但结果如何呢?司马氏不干啊。

另一个就是蜀汉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不管刘禅如何去做,都不可能改变大局啦。

既然如此,就不必让更多的人陪着人头落地啦。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禅比诸葛亮还有出息,就不必说曹操、孙权、刘备的那些子孙啦。

早晚如此,诸葛亮还鞠躬尽瘁,劳民伤财北伐干嘛呢?

换句话说,曹魏的江山早晚是司马氏家族的,你曹操还忙活啥呢?做一个安乐公不好吗?

何必那么费心费力的去打拼,最后还是给人家打工?

再远一点说,刘邦被项羽折腾的也够呛,而且把韩信等人杀掉啦,被后世恶评,何苦呢?

为了子孙后世,还屈辱的跟匈奴称臣,看看西汉、东汉末期的子孙们如此不争气,如此的憋屈,还不如当初不争那个皇帝。

所以说,刘禅的确有高明的地方,而且比他们那些人活得更久,享受的更多。

不说别人,就说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你老子皇帝不做了都无所谓,你一个小小的北地王不做了又有何妨?还不追随老子一起去快活。

这就是白菜萝卜,各有所好。

各人有各人的理想追求,不在一个频道上,就不好硬性比较。

从一个角度说,刘禅比他们都出息、都出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刘禅也比他们差得很远,甚至是最没出息、最不出色的。

还是那句话,对于历史人物,决不能简单的一句话来评价。

核心的问题永远是,从他们身上能够得到多少启迪和教训,如何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教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