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的太监:阉伶歌手,为了嗓音有“迷人心魄的美感”.

中世纪欧洲背景是这样的:

1.西班牙在16世纪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掌握着美洲的贸易。

2.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3.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随着局势发展,拿破仑上台。

4.1750年左右,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5.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

这样背景下:盛行着阉伶歌手

在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盛行着阉伶歌手。阉伶歌手是在未成年时,接受过阉割手术的男人。他们服务于教廷和皇室上层阶级争抢的玩物。为什么流行以阉伶作为歌手呢?

  • 男童歌声传上帝

首先,西方国家信仰基督教,教廷的权力很大。信徒们每个周末都要去教堂做礼拜,都有自己的唱诗班。但是有教堂认为,女子是不洁净的,女人无法精准地把歌声传达给上帝。但是为了表现圣经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当时唱诗班里一般都是一些未成年,没有变声的男童。

中世纪欧洲的太监:阉伶歌手,为了嗓音有“迷人心魄的美感”.

这些男童既能唱男声,也能演唱一些针对女性的曲目,声线上十分灵活。但是男童一旦进入青春期变了声,声音就会变得粗壮甚至沙哑,不再适合在唱诗班里演唱了。

  • 阉割犹如保鲜膜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唱诗班的一部分男童接受了阉割手术,他们就是最早期的阉伶歌手。虽然在现代人看来,阉伶歌手非常的残酷。但是在当时的欧洲,贫富差距非常大,穷人家的孩子饿死的也不在少数。做阉伶歌手,虽然对生理和心理上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于贫苦出身的男孩子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出路。

这跟我们的太监完全一样啊!

中世纪欧洲的太监:阉伶歌手,为了嗓音有“迷人心魄的美感”.

  • 过程严格如选妃

只要做了阉伶歌手,一辈子就可以靠着嗓子吃饭了。如果将来教堂不再收留他们,他们还可以去贵族家表演,总比饿死街头要好得多。想要当阉伶歌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廷会先派人去国内寻找嗓音出色的男孩子,在实施过阉割手术之后,再培养他们系统地学习唱歌。注:我们的太监也有些门槛,很多也被拒绝的,也要挑选。

这更像中国的选妃子啊!

当时的欧洲外科手术技术还不成熟,死于阉割手术后遗症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欧洲人评价这些阉伶歌手的嗓音,说他们的嗓音有“迷人心魄的美感”。

中世纪欧洲的太监:阉伶歌手,为了嗓音有“迷人心魄的美感”.

最后一位阉伶歌手亚历山得罗

  • 冲冠一怒为歌伶

阉伶歌手令欧洲贵族们疯狂。瑞典一个名为克里斯蒂娜的女王,曾经为了一个波兰的阉伶歌手,下令终止了对波兰开战。冲冠一怒为红颜,原来欧洲也发生过啊!

  • 相隔74年,阉人走进历史坟墓

这种残忍的艺术最终被各国政府严令禁止,世界上最后一位阉伶歌手名叫亚历山得罗,他于1922年去世。我们的《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世代相隔7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