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客厅的效果图有哪些好的推荐?

脚印71644786


客厅,在过去的传统中,我们称之为中堂,或者堂屋,是主人起居生活与待客交往的场所。


现在我们所言的客厅,基本都是指西式而言了,沙发包围茶几,是典型的客厅标配,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家中最为常见的客厅样式。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


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根据传统的中堂陈设(上图所示)布置自己的客厅,并且有老外确实这么干过,但是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这样一种庄重而又古板的形式。


那么,我们可以在西方的“沙发包围茶几”的模式中,融入古典家具并且毫无违和感。


02 基本模式:两椅一几


在家具店买家具,看到的样品几乎都是这样的——

可能买回家傻眼了,怎么放呢?


两椅一几如果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靠墙陈放是最为简便的方式,但是一定要白墙,没有为什么,可以换其他颜色试。



两椅一几放在落地窗前,效果超乎你的想象,不管是什么材质的家具,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处于逆光条件下,家具的线条会一览无遗,比白墙的衬托更为妩媚。


如果这样放的话,记得下面铺块地毯。



两椅一几还可以像下图这样,分列沙发两侧,或者单侧陈放,中间的茶几可摆可不摆。



03

两椅一几的几种变式


两椅一几的变式有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由于木制的几或木制的椅被替换,显得更加洋气和软硬得体。


1.两椅+石头

即把两椅中间的茶几替换为石头,或石几或石墩,木与石的碰撞,视觉冲击感很强,以安思远家中的陈设最为经典。



2.两椅对放茶几两侧

同样以安思远的最为经典,相比中堂陈设的同时向前,椅子对着放更有亲切感和对话感。



3.两沙发+禅凳

两个单人沙发中间塞入一张大禅凳,同样是软硬兼施,这样禅凳就由原来的凳子变成了沙发的茶几,且高度将将合适。同样,单只沙发配单只方凳的搭配也是很好的选择。


△安思远豪宅,两对白色沙发之间都有一只黄花梨大方凳


△北京私人宅邸,左侧单人沙发配方凳一只


还有一种搭配效果不及禅凳的,就是沙发中间用平头案来填充,这种搭配只具外表的美观而实际使用效果不及方凳好。



04 凉榻与杌凳的妙用

研习君在行内多年的经验发现,凉榻、杌凳这一类的家具在爱好者心里好像不怎么受待见。


想想也是,罗汉床、架子床独占整壁江山,凉榻显得没有用武之地,现在人又告别了过去庭院乘凉的生活习惯,凉榻真正是穷途末路。


但是今天研习君给您支一招,保证您对凉榻刮目相看。


凉榻和罗汉床比,吃亏就吃在没有围子板,这没有围子板也恰恰是它的妙用——做茶几。


△菲利普·德·巴盖先生家中一隅 中间茶几即为凉榻


△嘉木堂伍嘉恩女士家中一隅 中间茶几即为凉榻


△晏如居刘柏柱医生家中一隅 中间茶几为折叠木榻


用凉榻、木榻做茶几有几大好处:

1. 高度相当,传统家具的榻类高度与现代西式的矮坐沙发(相对明式家具的高坐而言)高度相当匹配。

2. 弥补现代茶几面积狭小的遗憾,增大使用面积。

3. 缓解布艺皮质沙发过于柔软的特质,软硬兼施。


与凉榻可以有相同用法的家具还有杌凳及炕桌炕几。


在使用效果上,杌凳和凉榻效果相当,只是使用面积不及凉榻大,而炕桌炕几做茶几使用高度略显低矮了一些。


△一对束腰马蹄腿杌凳合并在一起当茶几用


△宋式翘头几做茶几使用


△三弯腿炕桌当茶几使用


05 视觉软化剂

讲到这里,我们只提到了用沙发的软去中和古典家具的硬,或者是用家具的硬去稀释沙发的软。当然这是家具自带的属性,那消减的办法呢?


请牢记,三大样配件:坐垫靠枕、装饰画、地毯。


如果一个屋子里全是木头,那给人的感觉就是别人对古典家具的偏见——老气。这种偏见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偏见者没有见过真的好家具或是看到的是家具仓库。


我们在保证中西配比3:7的大原则下,可以尝试给座椅类增加坐垫和靠枕,这样,家具的硬朗线条会由于柔软坐垫的稀释而消减,当然,这是只视觉上的。



装饰画及地毯不光是对家具的衬托,其实是对整个空间的装饰和软化,在选择上,如果是明式家具,多选用纯色系或锦地纹,如果是清式家具,不妨可以花哨大胆一些。



06 角柜、条桌与平头案

以上我们谈的始终没有逃离“沙发包围茶几”这个区域,因为这是客厅中的核心区域,除此之外,在客厅还有一些墙边墙角可以摆放家具。


这些区域相当于是整个客厅的背景,如果造景造的好,也会很出彩头。我们一般常见的装饰就是角柜、条桌与平头案,一定要搭配墙上的挂画才好看啊。


△四面平条桌靠墙陈放


△角柜与装饰画,烘托起这个空间


另外重点说一下平头案,可以贴墙陈放,这是传统的方式;还可以放在沙发后面做一个过渡;如果房子大,还可以放在需要的空地上座空间隔断。


△菲利普·德·巴盖先生家中一隅,平头案位于沙发后用于过渡


△北京私宅,平头案位于沙发后用于过渡


贴了很多中式客厅装修图了,希望对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