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劉據是否能順利即位?


不會,如果衛青和霍去病都在世,太子劉據只會被廢得更早。因為他們都是劉據的外家,而劉徹最恨的就是外戚壯大。

漢朝從呂后開始就有外戚干政的慣例,有些皇帝覺得這沒什麼,有些皇帝深惡痛絕。劉徹是後一種,從青年到晚年都在打壓外戚。

青年時不顧青梅竹馬的情份,冷落陳阿嬌並將她幽禁在長門宮,真是因為愛上了衛子夫,或者陳阿嬌有種種劣行嗎?當然不是,竇太皇太后、館陶長公主、陳家,都算是陳阿嬌的靠山,他不能容忍她們干政,乾脆來了個釜底抽薪。

到了晚年更是殺母立子!

劉徹:愛妃,我很愛你,最愛你!

鉤弋夫人:謝陛下厚愛!

劉徹:我也很愛咱們兒子劉弗陵,準備立他為太子。

鉤弋夫人:真的嗎?多謝陛下!

劉徹:但弗陵年紀太小了,我怕你以後干涉朝政。

鉤弋夫人:我絕對不會的!我發誓!

劉徹:我不信。你最好還是死了吧!

鉤弋夫人:。。。。。。有句罵人的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劉據之悲催,和後世的大清皇太子胤礽一樣,別管表面上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被廢,最本質的原因只有一個: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父皇卻還老當益壯。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太子和皇帝只有一步之遙,這距離太近,近到讓皇帝覺得不安全,近到讓太子心生妄想。

對於帝王來說,太子是親兒子,但也是最天然的隱藏競爭者;而對於太子來說,父皇是自己登基的唯一障礙。

帝王父子間毫無防備的史上大概只有兩組,一組是李淵和李建成,一組是朱元璋和朱標。

劉據獲罪是因巫蠱之禍,以劉徹之英明,難道真看不出其中的貓膩?他知道有問題,但還是想借此機會壓一壓劉據,因為劉據實在是個好太子,為政寬厚深得民心,可劉徹並不需要完美的皇太子。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劉據會因為不堪受辱而自殺,他以生命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當聽到這個訊息的那一刻,我相信劉徹是悲痛的。

如果衛青和霍去病還在世的話,我覺得劉徹最有可能這樣做:要麼廢了太子劉據另換一個太子,要麼廢了衛、霍兩家。他不可能讓未來的太子有強大的外家。

所以,如果劉據想要登基為帝,只能指望劉徹早早昇天,或者真的造自己老子的反。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衛青霍去病若是不死,劉據只要身體健康,別像朱標那樣的話肯定能即位。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來分析下太子當時的狀況是怎樣的: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的十餘年裡一直無子,一直到元朔元年衛子夫才為其生下長子——劉據,漢武帝對劉據是寄予厚望,七歲就將其立為太子,拜自己老師的兒子石慶為太子太傅,之後又有嚴青翟 、石慶之子石德任太子少傅,趙周、周勃之孫周建德、卜式任太子太傅。

劉據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再加上武帝不再喜歡年老色衰的皇后衛子夫,所以皇后和太子經常有不安的感覺。武帝知道後就讓衛青給太子傳話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可見武帝對太子是相當信任的,並且認為太子除了劉據再無人可做。戾太子劉據

既然太子深得武帝信賴,卻為何會發生巫蠱之亂呢?

由於太子寬厚仁慈,所以群臣中,為人寬厚的皆依附太子。而用法嚴苛的則俱詆譭太子。由於奸邪的臣子大多結黨,所以在武帝身邊讚賞太子的人少,故意詆譭的人反而多。衛青去世後,那些奸邪之臣認為太子不再有外家的靠山,因害怕太子即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開始競相陷害太子。日積月累,終於發生了巫蠱之亂。

太子仁厚,即位後還會威脅到江充蘇文等小人是巫蠱之亂髮生的根本原因,而衛青的去世雖不能算是巫蠱之亂髮生的導火索,但也為其發生起到了一個促進作用,而作為太子表兄、衛青接班人的霍去病比衛青還要早死好多年,那些人正是看到太子在朝中再無靠山才敢肆無忌憚的誣陷太子,而霍去病比衛青還要早死好多年。

衛青

霍去病

所以,我認為要是衛霍有一人在世的話,劉據絕對會即位的。


魚擊長空鷹翔淺底


劉據之所以未能順利繼位,是因為巫蠱之禍。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巫蠱之禍呢?

是因為江充等人見武帝年老昏聵,衛家勢力敗落,虎落平陽,加之太子仁厚,如順利登基定施仁政,棄用奸邪嚴苛的酷吏,他們這才以巫蠱為由,打擊太子劉據,清除衛家殘存勢力。



但如果衛青、霍去病未死,衛家勢力仍舊如日中天呢?

恐怕像江充這種撥弄是非的小人是不可能有機會中傷到劉據的。衛青、霍去病二人活著的時候,他們掌控軍隊不說,更重要的是,衛家勢力還遍佈朝堂,控制了官僚機構,更何況後宮還有皇后衛子夫坐鎮,一般人誰敢冒這樣的風險去中傷劉據?



而且,漢武帝本人雖抱怨太子不像他,但其實從內心來說,武帝還是喜歡這個太子的,更何況太子劉據宅心仁厚,連武帝私下裡都講,一定要選個仁君做繼任者,不能再像他那樣好大喜功,否則國家都會敗亡。

當然,假設衛青、霍去病能活得過漢武帝,對外戚一向不信任的漢武帝可能會在去世前有所安排,但這並不影響劉據的繼位。



也就是說,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如果沒有巫蠱之禍,太子劉據順利繼位都是板上釘釘的。而如果衛青、霍去病活著,巫蠱之禍肯定也就不會發生。


達摩說


歷史沒有重來的機會,衛青和霍去病的先後去世,恰巧可以讓劉據能夠順利即位,雖然漢武帝比較寵愛鉤弋夫人和他的孩子劉弗陵,並將鉤弋宮改為堯母門。但是也不代表他有廢儲的打算。原因有二:

1:衛青、霍去病死後,衛家再沒有能夠左右和威脅到皇權的人,而立成年的太子即位要比年幼的弗陵要更加穩妥,這就避免了外戚專權和因帝幼導致的後宮坐大的局面發生。

2:武帝出巡期間,朝政都是經由太子劉據與衛皇后協商後發佈政令,對朝局的把控日漸成熟,武帝也很放心把政事交與太子處理,因為劉據寬厚仁慈,在由於長年的對外用兵致使國內經濟疲憊不堪社會百廢待興的時候,能把天下交給劉據,讓他安撫民眾,振興國家,這一點上武帝還是很贊同的。不然他也不會在晚年時發佈“罪己詔”。


劉據沒能即位的原因也有兩點:

1:由於武帝晚年對鉤弋夫人和弗陵的寵愛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相反的衛皇后也就必然的因年老色衰而受到冷漠,這恰恰讓一些善於揣摩聖意和投機取巧的奸妄小人自認為有了可乘之機。

2:武帝對待後宮的態度模糊不明,再加上他晚年時候精力不濟,對事情的分辨能力嚴重下降,對於阿諛之人的即聽即從,又受到宦官蘇文等人的離間(常在武帝面前說太子無須有的壞話),更重要的是太子劉據的執政理念影響了一些激進派的利益。這些原因是導致“巫蠱之亂”發生的根本所在。


歷史也是公平的,太子劉據沒能繼承帝位,而在十幾年後他的曾孫劉病已倒順利的當了皇帝。也算是歷史對被冤枉的太子劉據一個交代吧!


玉鉉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劉據上位那是妥妥的,一點問題也沒有,我們先來看看劉據是怎麼死的?

因為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自殺身亡。起因是因為趙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的出生,據說他在孃胎裡待了十四個月,和堯一樣,漢武帝便把趙夫人的鉤戈宮改為堯母宮,這一改不要緊,很多人就開始猜測,漢武帝是不是想立劉弗陵為太子?於是為了迎合聖上,就開始製造巫蠱案,恰巧漢武帝這段時間老是出現幻覺,疑神疑鬼。以江充為代表的人在太子劉據房間裡藏了很多木偶,搜出來後誣陷太子劉據,劉據最後聽取了師傅石德的話,不能坐以待斃,竟然想出了頒發假聖旨,來抓捕江充等人,這時就有人告訴漢武帝,說太子假傳聖旨,要謀反,漢武帝一聽,竟然相信了,真的派兵去鎮壓,劉據一看父親竟然來真的,於是決定抵抗,不抵抗也是死,所以這父子雙方大戰了五天五夜,最終以太子劉據的失敗而告終,衛子夫以死明志,劉據逃亡後被發現自殺了。


(漢武帝劉徹劇照)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衛青在,霍去病我就不說了。衛青在足以震懾其他人不敢害太子,江充這些人正是因為衛青已死,衛家只剩下一個不受寵的衛子夫,如果說當時衛青在,作為外戚,可以說權傾朝野了,衛家的人遍佈整個皇宮,太子、丞相、皇后、驃騎將軍哪一個不是衛家的?衛子夫最後選擇站在劉據這邊,衛青還會站在漢武帝那邊嗎?衛青手握重兵,估計如果衛青在,漢武帝應該會掂量掂量吧!至少不會直接派兵鎮壓,肯定會給個解釋的機會,這就好比秦始皇死後,如果扶蘇不自殺,估計也就沒有劉邦項羽什麼事一樣了。


(衛青劇照)


貓眼觀史


照樣不會。

從漢武帝設置內朝就可以看出,漢武帝的目的就是集中皇權。他不可能,也不會把權力分散給別人。更不會眼睜睜的看到朝中某一黨派勢力過大。


漢武帝年少時期並不掌握權力,在衛子夫和衛青的努力下,逐漸擺脫長公主和竇太后的控制,開始掌握實權。得來不易,王者疑心必重, 你越強他越感覺到疑慮。後來的整盅事件,漢武帝本也想借此打擊以衛子夫為首的衛霍勢力,但因武帝的放任,致使事件發酵,太子劉據起兵造反,宣稱武帝已死,領兵殺入長安城。武帝親自領兵,劉據兵敗自殺。衛子夫為證明清白,亦自殺身亡,至此衛霍勢力消耗殆盡。

  1. 從太子造反的事情來看,劉據在當太子的這些年,並不順利,地位也並不穩固。不然也不會冒風險造反。
  2. 從武帝親自領兵擊敗劉據來看,此舉是要致劉據為死地。縱觀古今,強人都是希望別人遵循自己的意願,武帝亦是如此。因為以衛子夫劉據為首的衛霍勢力太大,會顛覆改變自己的一切。


  3. 一代賢后衛子夫自殺而亡,莫不悽慘。從中可以看出,衛子夫心已死,對武帝已不抱任何希望。也看清了武帝的目的,遂自殺滿足武帝的心思。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當事人才能知曉了。包含了一個女人對男人的情,一個臣子對皇帝的忠,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她憤恨這一切,但卻已無力改變。

80後阿旭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那就沒人敢汙衊甚至陷害太子劉據。而漢武帝方面即使因為劉據和自己的政見不合,也不會廢除劉據。更別說晚年漢武帝已經幡然醒悟知道自己的政策有錯誤。所以說劉據的繼承人之位是板上釘釘的穩。


衛青和霍去病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外戚。最早是因為衛子夫受寵,所以她的弟弟衛青也就被漢武帝另眼相看了。衛青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後。霍去病又因為是衛青和衛子夫的外甥,所以也讓漢武帝頗為看中。尤其是在漢武帝接觸過霍去病之後就更加喜歡霍去病了。甚至一度還想培養霍去病的人軍事技能。所以說衛青和霍去病實際上都是靠裙帶關係開始的仕途。

衛青霍去病雖然靠著裙帶關係起來的。但是之後他們所建立的功勳足以流芳百世。而皇后衛子夫為什麼能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愛?就是因為衛青霍去病的存在。衛青和霍去病號稱帝國雙璧。也可以說漢武帝北伐匈奴。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就純是一場夢。在兩人位高權重之後,對於劉據穩固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後來霍去病病逝。但有衛青在一天太子劉據地位就無可撼動。也沒人敢冒犯衛青虎威去詆譭劉據。衛青去世後,很多臣下認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圖陷害太子的才逐漸多了起來。


《資治通鑑》記載,隨著漢武帝兒子越來越多,以及衛子夫年老色衰。劉據和衛子夫越來越為自己的地位而感到憂慮。兩人也常常詢問衛青該怎麼辦。漢武帝知道這個情況後對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


在這裡漢武帝就等於是在向衛青保證劉據的太子地位不會動搖的。漢武帝晚年常年外出遊幸天下,每每出宮便將諸事交付給劉據,宮中事務交付給皇后。如果有所裁決,待武帝回宮後就將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報告,漢武帝也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不過問。可見漢武帝根本沒有動搖太子劉據地位的心思。只不過衛青去世後,奸佞小人開始結黨陷害劉據。再加上漢武帝晚年腦子糊塗總疑神疑鬼的。最後終於被讒言所害冤死了太子劉據。所以說如果衛青還在世是沒人敢陷害太子劉據的。 劉據也會順利繼承皇位。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衛太子劉據(前128年—前91年),漢武帝劉徹嫡長子,漢昭帝劉弗陵異母兄。母為衛皇后。

劉據生於元朔元年(前128年)春,於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為皇太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徵和二年(前91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衛青和霍去病和劉據的死無關。衛青霍去病保護不保護劉據,都改變不了劉據的命運。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絕對權利者,他會和別人分享權力,但不會分割權力。

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漢匈戰爭中立功巨大,漢武帝很快給他解除軍權,雪藏起來。情誼仍在,但不能威脅皇帝權力。

漢武帝的外甥霍去病(武帝的霍的姨父),一開始就是讓他分衛青之權,沒想到他比衛青還逆天,霍去病讓漢武帝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威脅。所以,霍去病之死漢武帝也有嫌疑。

劉據,監國太子,權位僅次於漢武帝。漢武帝看到劉據才能的同時,也害怕劉據等不及自己先當皇帝。

皇帝制度下,太子是皇帝的潛在敵人,也是現任宰相和寵臣的未來威脅,很容易被攻擊。真正的太子之道是裝孫子,皇帝死之前始終是孝子賢孫,心甘情願當皇帝的影子,對宰相和寵臣,保持距離但不得罪死。

劉據如果和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實權人物結黨,恐怕不需要江充等人的讒言,漢武帝會立刻殺掉他們。

劉據需要的不是衛青霍去病這樣的羽翼,而是一個謀臣,讓他學會太子之道的謀臣,如杜受田對咸豐那樣的謀臣。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這是個想當然的問題,若大將軍大司馬舅舅和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表哥兩個在世,似乎確保劉據登基沒有問題,至少漢武帝在面對愛將且軍中威望極高時會多考慮一些!

然而這都不是核心,核心是漢武帝根本就是不喜歡別人掣肘的人,他自己本來就桀驁不馴,想法走馬行空,所以他不會讓兩個武將左右自己,哪怕有一點點趨勢,他都會調整。

實際上衛青對漢武帝是非常瞭解的,其一生戰績一點都不比自己的外甥差,但受到封賞待遇不公時也絲毫沒有怨言,甚至形為要謹慎為都不過分,即使如此也備受武帝猜疑。

而霍去病病死也僅僅23歲,此時的小夥子正是被荷爾蒙刺激的精力亢奮的年代,心智還不是足夠健全,若壽命更長久肯定會有收斂,而一旦謹慎武帝必然生疑。

漢武帝在劉據死後,仍然在位近二十餘年,而太子的儲君生涯已經走過了近四十年,也就是說當了四十年的老二,如此桀驁不馴的漢武帝能不找出些理由或毛病,而且當年牽制長公主勢力和王皇后外戚的政治作用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對於太子來說,作為儲君時間過長,對於漢武帝來說骨子裡認為太子太弱,而且和衛青的勢力對自己完成威脅。

那麼就是衛青和霍去病活的更久一些,也不可能讓漢武帝放心留太子劉據登基,相反的他會選擇更有潛力的年輕人上位,而且肯定會清理威脅新君的實權人物,反而會使用文人如霍光一樣。

然而漢武帝除了疑心太重,也有點看人不準,霍光就是例子。

因此衛青和霍去病早於漢武帝離開人世還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他們的顏面,尤其是霍去病只有讓漢武帝惋惜的機會而無厭惡的想法,若舅侄兩人繼續存在無疑讓太子的威脅更大,更能引起武帝猜疑,架空處理而晚節不保則會少了一段佳話。


涇水書生


歷史正是因為可以假設,所以才有意思。

但是,事實就是事實,

真正的歷史一旦過去,就像人死亡一樣,翻篇了。

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今天我們來假設一下,衛青和霍去病不死,

太子劉據是否能順利登基。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話要從漢武帝為何要打壓衛青說起?

漢武帝之所以打壓衛青,就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

都大到了能威脅到漢武帝的地步了,

簡單的就一件例子,就能說明衛青多麼的有威望。

大家都知道,朝中的大臣是隻跪拜皇帝的,

可是,衛青當年的地位,

就大到讓所有朝中大臣,見了他也要去跪拜的程度。

本來都是皇帝的重臣,卻要向衛青下跪。

漢武帝看了會做何感想,他肯定會想到高祖劉邦時期。

劉邦死掉,外戚派的呂后掌權了。

呂后掌權後,可是差點把姓劉的皇子全部給幹掉呀。

那時候呂后還沒有像衛青這樣的弟弟做後臺,

他的膽子竟然就大到了那種程度,

在回想目前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何其的相似呀。

衛子夫是皇后,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是太子。

衛子夫的弟弟是大將軍衛青,

這種組合,對於劉家的江山來說是很危險的,

萬一漢武帝先掛掉了,他的兒子劉據當皇帝。

可是劉據還年輕,他還處理不了政事。

這時候作為太后的衛子夫就要垂簾聽政了,

然後在加上位高權重的衛青為他做後臺,

那劉家的天下豈不是姓衛的說了算了。

這就是衛青不得不倒臺的原因。

他的存在能威脅到皇帝的位置。

漢武帝在打壓衛青的時候,又開始培植霍去病了

可是,霍去病的命短,

他很年輕就去世了,當然他的死到現在一直都是一個迷。

霍去病死了,這絲毫不影響漢武帝對衛青的打壓。

就是因為衛青不被重用了,衛子夫也被漢武帝給冷落了。

這時候一些受漢武帝寵幸的小人,開始落井下石了。

然後小人江充設計了一個巫蠱之亂,

把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給圈了進來,

最終,太子劉據被逼用兵反叛。

父子兩人刀槍相對,最後劉據戰敗逃跑,

在逃無可逃的路上,他選擇了自殺。

可以說在衛青失勢的那一刻,

也就決定了太子劉據到了任人擺佈的地步,

最終導致了他的不幸。

若是衛青一直受寵,大臣們都是唯衛青馬首是瞻,

哪個人還會去陷害和衛青有關係的人呀。

可以說,只要衛青在,太子劉據就能登基。

可惜的是衛青死了,後來發生的漢武帝和劉據父子相殺的場景

他根本沒有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