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为何是张作霖“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乌文俊


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五人被称为张作霖麾下“五虎将”,是奉系的五个战将,为张作霖所倚重。

不过,郭松龄绝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相反,他应该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

只是,他在1925年突然反奉,最后不仅没反成功,自己反倒被枪毙了,又被曝尸三日,这或许便是造成他被人误以为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的原因。

杨宇霆被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可要说到军事,杨宇霆显然不是郭松龄的对手,否则的话,张学良也不会这么看重郭松龄,更不会说“茂宸就是我,我就是茂宸”这样的话。

当时,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绝对信任。

郭松龄在1918年返回奉天后,经同学秦华的举荐,被任命为奉军督军署少校参谋,自此成了奉系之人。

这个督军署少校参谋是郭松龄投入奉系的起点,却不是他崛起的起点。

郭松龄的崛起,实际上始于一所讲武堂。

1919年,张作霖已经完成了对黑龙江省、吉林省二省的吞并,成了控扼三省的一方军阀,让人为之侧目。

不过,张作霖也很明白奉系的劣势,他的发家所依靠的是他的一帮老兄弟,他的老兄弟又多是胡匪出身,不论是眼界还是军事才华,已经跟不上他的野心了,所以他才会到处招揽人才。

所以,这一年,张作霖为了解决自己的人才需求,重办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这讲武堂一开,最缺的是什么?教官!于是,郭松龄这个高学历军事人才也被调到了讲武堂,成了讲武堂里的一个战术教官。

可巧的是,张作霖为了培养张学良,将时年18岁的花花少爷张学良也给塞到了讲武堂。更巧的是,郭松龄成了张学良的老师,他在军事上的才学折服了张学良,和张学良成了亦师亦友的“老铁”。

郭松龄也正是因为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从而得到了张学良的举荐,成了奉军的将领。

所以说郭松龄的崛起,实起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后来,张学良掌握了军权后,便基本上将军队交给了郭松龄管理,郭松龄拿到了军队的管理权后,硬生生将之训练成了奉军中难得的精锐之师。张学良晚年也不得不承认,郭松龄训练军队很厉害,郭一叛变,他自己手里的军队便废了。

1922年,奉张和直系打了起来,奉军被直军打得连连败退。

可是,在奉军一路败退的惨状之中,郭松龄却率领所部直抵山海关,阻击直军,让吴佩孚寸步难行,也让张作霖得以顺利撤退,从而保住了奉系的老底。

这一役,郭松龄绝对功不可没。

当时,张作霖麾下“五虎将”中除了韩麟春一人是在此次直奉战争之后投入奉系之外,姜登选、张宗昌和李景林三人也皆已在奉军之中。

不过,当时张宗昌还没有取得张作霖的信任,所以没有参与直奉之战,而是趁机率一小支军队去吉省平叛,经此一事,他也得到了张作霖的信任。姜、李二人则参与到了直奉战争中,姜登选的表现可谓是仅次于郭松龄,李景林则又次于姜登选。

此役之后,张作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事实——奉军确实已经到了应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别说逐鹿中原了,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得被别人吃掉。

所以,他成立了陆军整理处,由张学良任参谋长。可是,张学良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便将具体事务扔给了郭松龄,郭松龄这才帮张作霖练出了可打仗、可打胜仗的虎狼之师。

张作霖的“五虎将”中,出身最野的要数张宗昌,郭松龄读过中国陆军大学,李景林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出身,姜登选和韩麟春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只有张宗昌是半路出家,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军事。

不过,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却不是“五虎将”中最差的,最差的应该是李景林。

后来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也可说是头功,纵使不是头功,第二也绝对跑不了。

可是在事后封赏的时候,张作霖对郭采取了打压的策略,李景林当上了直隶督军,姜登选当上了安徽督军,张宗昌当上了山东督军,张的心腹杨宇霆也当上了江苏督军,偏偏郭松龄被张作霖刻意遗忘了。

这也为郭松龄日后反奉埋下了祸根。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有趣的是他反奉时还将李景林拉下了水,如果不是他们的盟友冯玉祥想在背后捅李景林的刀的话,郭、李联合反奉,奉张绝对招架不住。

即便李景林和冯玉祥打了起来,郭松龄也将张作霖打得手忙脚乱,奉系也险些姓了郭。

郭松龄反奉,错便错在选错了盟友,冯氏可是近代倒戈界的执牛耳者,和他合作岂能不败?

当然,郭松龄也没有算到日军会突然介入,如果没有日军的介入,恐怕张作霖也撑不到最后,所以才会有人说郭松龄是败给了日本人。

如果郭松龄真是“五虎将”中最差的一个,又怎么会打得张作霖向日本人借兵?

张作霖对郭的痛恨也很咬牙切齿,否则也不会在郭松龄夫妇被枪毙后,将郭松龄夫妇曝尸三日。

后来,张学良曾感叹道:“如果当时郭松龄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于军事一途,郭松龄算得上是“五虎将”中最厉害的一个了,可是,放到政治上,郭松龄却算不上高明,所以他才会受到杨宇霆的打压。

郭松龄在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缺点,一则过于自负,二则过于急切,所以张学良晚年时才会忍不住说他“比女人还小器”。

不过,不论是他在政治上的短板或是在性格上的缺点,也终究掩盖不住他在军事上的才华,姜、韩、李、张四人不如他。


史不知味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大败,而当时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的三旅跟八旅的军队不仅没有溃败,更是稳稳地守住了山海关,从而给了张作霖整理军队并且后退的时机。战争过后,使得张作霖意识到,他的这些老哥们(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在正规战场上是不堪重用的,

于是大规模整军纪武,兴办东北讲武堂,为奉军注入了不少的新鲜血液,同时也为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的完胜奠定了基础,而这些人中虽为人熟知的就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张宗昌、李景林。

那么为何说郭松龄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人呢?我们先来分别看看五虎将的能力:

姜登选和韩麟春

这两人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都是属于奉军中的士官派,其中姜登选是五虎将中人品与能力比较好得人,大局观也很清晰,其为人豪爽仗义,和蔼可亲,与士兵能够同甘共苦,并且轻财重义!因此在奉军中的人缘极好,也为张作霖喜欢。

韩麟春也是五虎将之中能力突出的人,有勇有谋,曾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中将,进入奉军后,与杨宇霆一起兴办东北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大炮150多门,机关枪1000挺,步枪6万支。而且他指挥的四方面军和张学良指挥的三方面军都是奉军的主力,能力可见一斑。

李景林

李景林是当时民国时期有名的武术高手,曾经帮助张作霖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名为疾行军,并且受到张作霖的很大的赏识和重用。在作战方面,他指挥的军队也在因此和第2次直奉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手下的干部基本上都在武术方面有一技之长,实战能力比较突出。

张宗昌

其实张宗昌没啥好说的,他是奉军五虎上将中唯一的土包子,本是土匪出身,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兵败后,为了急切的扩充兵力,讲张宗昌的土匪部队改编,收归账下,其人被人称为“狗肉将军”,这人只能算是中庸。

郭松龄

说郭松龄最差,其实并不是说他的治军带兵能力差,郭松龄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并且训练有方,其指挥的部队,在1、2次直奉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他个人品德不错,平时和士兵吃穿住都在一起,深受底层军官厚爱。

但是差就差在郭松龄为人心胸狭隘,明显缺乏大局观,在东北军中交心的朋友并没有几个,得罪的人却是一大把。得势时趾高气扬,失势时众叛亲离。

与冯玉祥这样臭名昭著的人合作,说明他的战略眼光很差,跟张作霖这样的枭雄闹翻,说明他缺乏大局观,没有认识到东北形势的复杂性。本来身靠张学良,等其完全掌政时,终究会有成就大业的那一天,但是他耐性太差,不会看待时机,说明这是一个心性不定的人。

所以综合看来,郭松龄的确是奉军五虎将中综合能力最差的一人。


丫丫说史


认真说,奉军里并没有什么“五虎将”的说法,所谓的“五虎将”,即传说中的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这样排列其实是有些不伦不类的。

先说张宗昌,这完全是外来的和尚,本就不是奉系的人马。

清末时期,张宗昌是在海参崴混社会的,辛亥年投机革命,失败后又投入冯国璋门下,老冯死了才改投张作霖,成为一支有生力量,但他和原奉系的关系,一直是疏离的。

至于郭松龄、姜登选这两位,之前的经历也与奉系无关,也都曾投入南方阵营,和北方派系基本是对立关系,直到二十年代后才改投张作霖,由此发家的。

很大程度上说,所谓的“五虎将”只是民国小报的编排,想必是看多了《三国演义》的原因,凑数罢了。

事实上,和张作霖早期的老兄弟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等人相比,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这批人其实是奉系的“少壮派”,而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他们都经历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张宗昌除外),如姜登选、韩麟春,这两位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而郭松龄、李景林是国内军校毕业。

在学历上,郭松龄算是最高的,他是一路连读,是北洋时期少有的陆军大学毕业生。

不过,也有人说,郭松龄这个人为人孤僻,学业上并不怎么优秀。

大概是因为做人不行的缘故,郭松龄早年时发展并不顺利,跟了几个人,后来还跑到广东跟孙文,结果一事无成,最后还是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东北。

之后,因为张学良的缘故,郭松龄这才一飞冲天。无他,当时张学良年轻幼稚,正好在郭松龄下当学生。

于是乎,在攀上张学良这条大腿后,郭松龄也跟着张学良水涨船高。而张学良毕竟是张作霖的长子,尤其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更是把最好的资源全部倾斜给了小六子。

由于小六子是个花花公子,由此,郭松龄实际上掌握了奉系中最精锐的部队。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奉系将曹锟、吴佩孚的直系打得落花流水,而其中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这五位确实表现卓异,由此才有“五虎将”之称吧。

当然,在这次的战役中,表现最出色的是张宗昌,并非其他四位。事后论功行赏,张宗昌得了山东,其他几位虽有奖赏,但大大不如。

尤其是郭松龄,本想像张宗昌一样出任地方大员,但原本安排给他的安徽督办却被姜登选给抢了。无他,张作霖要郭松龄继续率领精锐,一举剿灭冯玉祥的派系。

结果,郭松龄却怒发冲冠,最终于1925年发动兵变,他不仅截杀了姜登选,而且还带领精锐进攻东北,欲置张作霖于死地。

可笑的是,郭松龄竟然还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要“清君侧”(但却拒绝张学良来军中)。可惜啊,张作霖毕竟对奉军不薄,郭松龄带着老张家的子弟兵去打老张,结果身死命裂,可谓死不足惜。

因为郭松龄的内讧,奉系也元气大伤,张作霖一统中原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松龄确实是奉系少壮中最烂的一个。


坑爹史册


首先,你这个问题就说反了,郭松龄的军事才能,不要说在什么“五虎将”中,在整个奉军中,都是最强的。

郭松龄是具有新思想的新式军人,不同于奉军中大部分旧军人,他一身正气,不喝兵血,不准打骂士兵,他带出来的部队,战斗力是很强的。

二次直奉战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张学良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他自己就是在二次直奉战争中真正起来的,而主要就是因为郭松龄支持他。

二次直奉战中,奉军取胜的最大功臣就是郭松龄。

郭松龄倒戈之前,他直接掌握的部队有七万多人,这几乎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这也是他最后下定决心反奉的重要依恃。

郭松龄失败被杀后,张作霖将郭松龄部队中几乎所有营长以上的军官都换掉了,换上行伍出身的旧式军官,直接导致奉军战斗力的断崖式下跌。

郭松龄失败被杀,对整个奉系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不利影响,从此奉军的军事实力就走下坡路了,几乎成为了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

在九一八事变中,请示过张学良后命令东北军“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的荣臻,就是这支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军事僵尸”的典型代表。

如果郭松龄在,当时东北坐镇的就是郭,也许日军根本就不敢以区区几百人挑衅驻军八千多人的北大营,也许九一八事变就不会发生。

即使九一八事变发生,郭松龄也会自行抵抗或说服张学良进行抵抗,有很大可能改变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若论军事才能,当时奉军没有一个将领能超过他,这也是张学良如此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甚至后来张学良杀杨宇霆,最少有一半的原因也是因为郭松龄。

郭松龄兵败被俘后,张学良是想保他一命的,但杨宇霆请示张作霖后,很快将郭松龄夫妇处死。

并且郭松龄倒戈,很大程度上也与杨宇霆有关。


流浪成海顾烂泥


我是日航君,为您分解。

小郭其人,评价呈现非常大的两极分化。有的人认为郭松龄是五虎将中最能打的一个人,有的人认为郭松龄是五虎将中最差的那一个。那么究竟郭松龄的能力几何呢?下面就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第一次直奉大战

要说到能力一事,自然就是战绩说话,别的都不好用。我们就捡取郭松龄一生中经历过的三次大战来说吧,分别是第一次直奉大战、第二次直奉大战、倒奉战役。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奉军全线溃败,只有郭松龄和张学良率领的部队没有溃败,而且还在山海关一代防御住了直军,考虑到了张学良经常做个甩手掌柜,在此时郭松龄应该起到了大作用。

那么真的全是郭松龄的作用吗?恐怕未必。当时第一次直奉大战已经接近结束,郭松龄的部队是张作霖部队中的精锐,而且装备精良,人员齐整。凭借着山海关阻击直军也不能说是特别厉害。

而且我们常说一句话,“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当时的进攻的吴佩孚的部队可以说就是强弩之末了,因此也没有完全进攻山海关。

因此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虽然郭松龄表现不错,但是也还谈不上是很好。

二、第二次直奉大战

第二次直奉大战为什么要打?因为直系当时处理关系不好,因此四面树敌,最后有了一个反直三角联盟,最终直系才被暴揍一顿。

而且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之中谁是最大功臣呢?那就是临阵倒戈的冯玉祥了。因此从宏观层面看,郭松龄不能算是最大功臣。

而战术的角度看,郭松龄居然表现得跟个小孩子一样,因为姜登选和韩麟春的几句调侃,居然受不了刺激,直接带兵走人,差点导致整个战局的崩溃。最后还来了一出“少帅月下追小郭”,说来真是让搞笑。

虽然后面郭松龄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从正面战场突破,但是因为之前郭松龄的愚蠢的举动差点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失败。

因此说实话,郭松龄这个人,有着军校背景,打起仗来确实很猛,左冲右突无人能挡,但是他当不了三军主帅,因为他情绪化太厉害了。郭松龄可以是一个好师长、好旅长,但是当不了一个好司令。

三、倒奉战争

之后,郭松龄因为奉军内部新老的派系斗争,居然联合了冯玉祥倒奉,其中还有他想要联合日本人的企图。

郭松龄当时有整整七万大军,他将所部整编为5个军,郭亲任总司令,原炮兵司令邹作华为参谋长,刘伟、霁云、魏益三、范浦江、刘振东任军长。然后掀起了一场倒奉战争。

在这场战斗中,郭松龄再次暴露出了自己的致命缺点。他虽然在战场之上非常勇猛,打得张作霖节节败退,差一点张作霖就宣告下野了。但是在战场之外,他却没有选好自己的盟友,而是选了著名的反骨仔冯玉祥作为外援。果然最后冯玉祥背后捅了郭松龄一刀子,最终也导致了郭松龄的大败。

因此说实话,郭松龄如果单论军事能力,在五虎将中可以排在上位,但是综合来看,郭松龄只能是个下位。因为他只会打仗,在打仗之外的东西一律不懂,这样也必然会导致其后来的失败。

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五虎将都是师长,那么郭松龄是里面最强的;如果五虎将都是司令,那么郭松龄就是里面最弱的。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有着“东北王”称号的张作霖能够在东北呼风唤雨几十年,甚至入主北京城,靠的不仅是自己的个人能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张作霖麾下就有五个得力的助手,他们分别是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李景林、郭松龄,因为突出的军事才能,被人们附上了“五虎将”美号。

韩麟春

韩麟春19岁就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因为军事天赋颇高,还根据自己的思路制作出了“韩麟春式”步枪,因此得到了张作霖的器重。

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从未上过战场的韩麟春担任第一军副军长,带领部队进入关内,击败了直系吴佩孚。之后在天津蔡园会议中被授予安国军陆军上将军衔。

姜登选

姜登选同样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加入过中国同盟会。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与韩麟春搭档担任第一军军长。在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被杀害。

张宗昌

有着“狗肉将军”绰号的张宗昌虽然诗作的不怎么样,但是军事上确实是把好手。

出身贫苦的他先是投了胡瑛,之后又投靠冯国璋,1920年作战失败后军队被迫解散,转而到达东北进入张作霖的麾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军长。1925年任苏皖鲁剿匪司令,这个时候的张宗昌其实已经有独立军阀的趋势。

李景林

李景林出生于武术世家,因为体格健硕被送到了奉军中,后来与郭松龄一起反奉脱离了奉系,之后又出任直鲁联军副司令。

郭松龄

郭松龄在成为张学良老师之前,在军队中的地位其实一直不高,担任着陆军讲武堂教官这样一个职务,没有丁点的军权。

也算是被张学良发掘,才开始走上军旅,担任团长兼参谋长,后升任八旅旅长。虽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成为了第三军副军长,但一直遭受到奉军内部“洋派”的排挤,自己的主张从未被重视,在192年在滦南反奉。

一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被发掘的晚,二是因为在奉军内部的主张未被重视。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才有郭松龄是“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说法。


一介草寇


郭松龄,字茂宸,人称“郭鬼子”,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张作霖起初并不看重他。1920年直皖战争时,张作霖以调停的名义入关。在天津小站,郭松龄指挥奉军一个团击溃了皖军两个旅的进攻。郭松龄开始在奉军中声名鹊起,原来瞧不起的张作霖也开始重用郭松龄。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为奉军第三军副军长。在进攻山海关的关键性战斗中,郭松龄身先士卒,击溃了直军的主力,为奉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5年郭松龄与李景林、冯玉祥结成联盟准备反奉,然而冯玉祥的国民联军为了争夺地盘对李景林发动了进攻,李景林抵挡不住,不得不投降张作霖。反奉的“三角联盟”顿时土崩瓦解,郭松龄依靠自己手里的7万兵力反张作霖。郭松龄的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奉天,如果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帮助张作霖,郭松龄反奉是不会失败的。

因此,郭松龄绝对不是奉军五虎将中能力最差的一个。


历史军魂


一个人的能力,在什么时候能最能凸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人在和一群有能力的人共同做事的时候还能表现突出,那就是他最能凸显能力的时候。这样的人一般都是真正能经得住磨炼的,是精英中的人才。

而这次要说的这个人物,显然并不属于这种人。

他就是郭松龄,奉系军阀里的高级将领,也是张学良的恩师,他的一生较为曲折,并且经历了许多大的转变。

他也是个优秀的将才,在第一次对直军战争中及时指挥军队撤离,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早期的时候调停四川的民众运动,没有动用一个兵士就完成了任务,关于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不过由此可以看出他有些能力,但和他的同僚比,他还是不够出色。

那么,他到底哪里不够好呢?

论资历

在首次对直系作战之后,奉军头领张作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正规作战中,自己原来那一帮子兄弟不行,他们没有系统的规划,只懂得蛮干硬打。

因此为了下次能打赢,提拔一批新人就很紧要了。

1923年,张作霖根据学历及战场上的表现等方面,选出了一批骨干,这批人里面最受首领青睐的有五个人,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李景林以及张宗昌,和其他四人比,郭松龄的资历并不算太深。

其他四人中有两个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一个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还有一个土包子。毕业于日本学校的两人在之前对直军的作战后就成为了军中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懂先进理论,熟悉作战的门路。

另外一个和他一样从中国军校的出来的李景林,本身就是一个高手,手下的军官也都有两下子,带的兵也不少。

剩下那个没什么出身又土的张宗昌,尽管他没什么专业知识,但是他有本事,手下有白俄罗斯士兵,战斗力很强悍。

相比之下,郭松龄是资历最浅的,也是带兵最少的,如果不是后来被张学良举荐,他可能一直就是个讲武堂的教官。

论眼光

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一定会有长远的军事眼光。他必须清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在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郭松龄显然是不合格的。

1925年,他起兵反戈,目的就是得到整个东三省,不过和一般犯上的人不一样,他反戈并不全是因为野心。

在他开战前,曾经得到过张作霖要和国民军开战的消息,他当时的态度是,他是国家的军人,不是谁的臣子,如果张作霖动手,他就会反。

由此可以看出他心中是有民族大义的,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人有些意外,他反叛未成,导致奉军内战,使得军队内部实力大损。

张作霖无奈之下和日本人妥协,但最后因为利益问题被日军杀害,张作霖一死,整个东北都被日本人占了。

如果说郭松龄本想改造东北,使这片土地脱离军阀控制,那最后的结果可能还不如被军阀控制。

论品德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品德,做事最重要的就是正派。像郭松龄这样手握重兵,又一心想要报国的将领来说,这两种品质尤其重要。

但是就他后来做的事情来说,他并没有能坚守这两种品质。1925年,他以张学良的名义,起兵反戈,并且联合冯玉祥一起发动作战,还将上门和他讲理让他回头的人杀死。

张学良本不相信他会反叛,就给他写信,得到的回应却是要由他接管东北才肯罢休,就这样,一场战争开始了。

同年12月,日本人横插一脚,他两面迎敌,最终支撑不住,在24号带着小部分手下逃走,后被抓住处决。

他做的这件事,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都背信弃义了,如果没有张学良的推荐,他后来就不会在奉军中有一席之地,并且张学良平日对他百般信任,一开始说他造反还不相信,沾着别人的光还害别人,这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小小嬴政


张作霖本是一届土匪土匪,他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一步步成为“东北王”,离不开他那一帮子兄弟和部下的辅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五虎将”了,“五虎将”分别是:郭松龄、姜登选、李景林、张宗昌和韩麟春。

其中郭松龄是农户出身,但却受过正规陆军学校的教育,并且与张学良还有师生之谊。他在奉系军阀将领中算是有学识、有思想的少壮派军官,当时是被张作霖重点培养,将来用来作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来使用的。

在当时的奉系军阀中,其所率部队都是奉系中的精锐。至于为什么有郭松龄是“五虎将”中最弱的一个之说,是因为后来郭松龄发动了叛变并且失败了。

这次叛变不仅为他的人生沾上了抹不掉的污点,自己也因此丧命。

针对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关系,张作霖曾经说“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但论资历、论能力、论战绩,郭松龄都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属于“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通“的那种。

他能展露头奖,是因为和张学良的关系好,两人是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扛过枪,对抗过直系军阀的。


历史小跟班


题主的这个问题并不准确,并没有资料可以证明郭松龄是奉系五虎将里能力最差的一个。

奉系五虎将

奉系五虎将指的是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和张宗昌这五个人。在第一次直奉大战里奉军大败,大部分奉军一触即溃,战斗力低下。只有郭松龄指挥的第3、第8混成旅和李景林的第7混成旅表现尚可。特别是郭松龄部,在奉军前线溃败之际守住了山海关,挡住了直系大军的追击,为奉系保存了实力,变现尤为出色

所以战后张作霖意识到自己原来那帮草莽出身的老兄弟并不适应真正的战争,开始提拔军校出身年轻军官编练部队。其中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郭松龄、李景林就在其中,此外还有姜登选和韩麟春,而张宗昌是自己慢慢拉起的队伍。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奉系编成6个军向直系发起进攻,其中第1、2、3军是奉军主力。这3个军的指挥官是第1军军长姜登选,副军长韩麟春,第2军军长李景林,副军长张宗昌,第3军军长张学良,副军长郭松龄。

此战奉军击败直系,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除了张作霖事先收买了冯玉祥,和第1、2、3军的奋战也分不开,所以扣除张学良不算,其他5人后来就被称为奉军的五虎将。

这3个军中,第2军负责攻击热河,其对手恰恰就是冯玉祥,因为冯玉祥回师发动北京政变,实际第2军几乎打了一个空门。

而第1、3两军联合攻打山海关一线,是第二次直奉大战里打的最惨烈的地方。第1、3两军以张学良为总指挥,不过实际上是郭松龄负责前线指挥工作,先后夺取了九门口,石门寨等要地,和直系主力杀的难解难分。最后利用冯玉祥政变之机歼灭了直系主力。从两次直奉大战的表现来说,郭松龄显然不能算最差的一个。

说郭松龄是五虎将最差的缘由和辨析

之所以现在网上有说郭松龄军事能力差,主要是两个原因:


1、张学良回忆在山海关一线战斗时,说由于迟迟不能正面突破,最后由韩麟春率部迂回攻击九门口,结果由于直系内讧,取得了成功。于是他下令郭松龄所部3个旅也迂回九门口,但是由于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不和,所以自作主张撤军,后来被张学良追了回来。郭松龄因为私人恩怨擅自行动,不是合格的军事家。

2、在郭松龄反奉以后郭松龄行动迟缓,结果给了张作霖准备的时间,而郭松龄在掌握奉军主力的情况下,在巨流河战败,因此他的军事能力不行。

但是这两个说法都有待商榷

1、迂回九门口根据战史记载,是张作霖亲自做的决定,而实际执行这个决定的,恰恰是郭松龄。所以虽然迂回成功的是姜登选、韩麟春的部队,但是郭松龄作为总指挥并非没有功劳,没有必要意气用事。

而且增援九门口的3个旅,也并非是郭松龄的部队,而是奉军的第4军等预备队。郭松龄手下3个旅和两个炮兵旅,则是按照张作霖的命令直接攻击石门寨,并一举获胜。

而张学良的回忆里把九门口,石门寨,龙王庙,秦皇岛几个不同时期的战役混在了一起,还漏掉了直系的几次反击作战,错误百出,可信性不高。

2、郭松龄反奉以后行动迟缓并非是他不懂兵贵神速的道理,而是当时他拒绝了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而张作霖则全面接受日本条件,所以日本决定支持张作霖,禁止郭松龄部队在南满铁路附近运动,导致郭松龄部队行动受到影响。

而在巨流河之战时,日本关东军更是赤膊上阵。日本关东军除了大量提供武器援助,还派部队接管了奉天的防务,使张作霖可以集中军队在一线。而在张作霖奉军的炮兵部队里,大批的日本炮手更是直接参战。此外关东军一个师团的部队也已经被调到巨流河附近,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实际上是被张作霖联合日本一起打败的,并不能说他的能力有问题。

所以综合看的话,郭松龄在五虎将里即使不算最好的,也不可能算最差的,题主的问题并不正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