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白手起家,奪得皇帝寶座用時最短的帝王是誰?有何驚人特質?

瓜太郎


所謂“

白手起家”就是指原來基礎條件沒有或者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創就一番事業,中國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也有不少,我覺得以下十位應該是白手起家的皇帝,對比一下就知道誰用時最短了。

對比一下白手起家的皇帝們。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先對比下白手起家的皇帝們登上帝位的時間。

一、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9年10月,已經48歲的劉邦斬白蛇起義,到202年2月28日統一天下稱帝,用時不到7年,準確說應該是6年零5個月成就帝業,開創大漢王朝。

劉邦起義時就是小小一個亭長,玩世不恭,就是一個地痞混混,不到7年就成了皇帝,絕對白手起家。(劉邦像)

二、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的祖上雖然世代為官,但是到劉秀時已經成了普通的農民,爵位已經沒有了,只能耕田放牛生活,公元22年起兵,以恢復漢室為口號,到公元25年稱帝,以洛陽為首都。雖然稱帝,但此後經歷了12年的統一戰爭,完成國家的統一。

劉秀從普通百姓起家,用時3年做了皇帝,用12年統一國家

三、漢昭烈帝劉備

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到劉備時已經淪為編草鞋賣草鞋為生了,絕對的草根階層。公元184年開始參與鎮壓黃巾軍起義而起家,到公元221年稱帝,用時37年,自己也從24歲的毛頭小夥子變成了61歲的老人。(劉備像)

四、宋武帝劉裕

劉裕是西漢楚王劉交的22代後裔,他剛生下來時家中貧困,沒有人哺乳,他的父親一度想要拋棄他。劉裕年輕時家庭貧寒,以砍柴、打漁、賣草鞋、種地、賭博等為生,直到後來參加了北府軍才逐漸嶄露頭角,此時已經是399年,到420開創劉宋王朝,白手起家用時21年。(劉裕像)

五、陳武帝陳霸先

陳霸先祖籍潁川(河南禹州),出生地為吳興(浙江),幼年時期家境貧寒,身材高大。先在鄉里擔任小官吏,後調任建鄴的油庫吏,一直擔任底層官員。540年擔任蕭暎(梁武帝侄子)的傳令兵,是他的親信,一直幫助他統領軍隊。蕭暎戰死後,陳霸先開始統領軍隊,到557年受蕭方智禪讓登上帝位,從正式統領軍隊開始

用時17年登上帝位。(陳武帝雕像)

六、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是宋州碭山縣人,他的父親、祖父都是教師,始終沒有做官,朱溫父親死得早,朱溫的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在蕭縣做傭人生活。875年,朱溫兄弟參加了王獻之、黃巢的起義軍,882年投降唐軍,參與剿滅黃巢起義軍,到907年接受唐哀宗的禪讓登上帝位,建立後梁王朝。朱溫登上帝位用時32年。(朱溫像)

七、後漢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是沙陀族人,祖籍太原。他原來在後唐明宗李嗣源手下做普通的士兵,當時石敬瑭是李嗣源的部下,在一次戰鬥中兩次不顧自己的生死幫助石敬瑭脫險,石敬瑭提拔他為牙門校尉。936年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正式掌控軍隊,並於同年和石敬瑭藉助契丹軍消滅後唐。947年,契丹消滅後晉的石重貴,因契丹奴役中原官員百姓,劉知遠謀劃稱帝,這一年稱帝建立後漢。他成就帝位最少用了12年

。(劉知遠像)

八、後周太祖郭威

郭威的父親是晉王李克用任命的順州刺史(現在北京順義附近),但被劉仁恭所殺,母親在逃亡路上病死,在姨母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祖上的根本沒有留下什麼東西,是一個孤兒。18歲的郭威進入李繼滔的軍中,李繼滔很快被李存勖消滅。郭威加入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等於是李存勖的御林軍了。

947年,郭威協助劉知遠登上帝位,劉知遠死後,後漢隱帝想剷除郭威,將郭威的親屬和養子柴榮的幾個兒子處死。後漢隱帝在出兵過程中死於軍亂,郭威趁機攝政,公元951年假稱契丹軍來犯,率軍出征,在澶州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他為趙匡胤樹立了一個典範。郭威自從軍算起,最少

用了28年登上帝位。(郭威像)

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典範,普通老百姓出身,做過乞丐、和尚。25歲時才在湯和的勸說下參加了紅巾軍,此時是1353年,到1368年登基稱帝,用時15年。(朱元璋像)

十、李自成。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人,原來是明朝銀川的驛站的小卒子,明朝裁撤驛站,李自成因丟失公文也就成了無業遊民,1629年參加了闖王高迎祥的起義軍,李自成的起義軍攻佔西安後,於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李自成稱帝,雖然大順政權很快滅亡,畢竟是稱帝了。李自成稱帝用時15年。(李自成雕像)

劉姓白首起家的皇帝最多,用時最短的是漢光武帝劉秀,用時3年,其次是劉邦用時6年零5個月。

劉秀稱帝如此迅速有何特質?

一、劉秀起義,天時地利人和。王莽建立新朝後,首要問題是西漢末年土地大規模兼併和很多失地的流民問題,王莽雖然改制很多次,西漢存在的以上兩個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為了轉移內部矛盾,王莽發動了對匈奴及其周邊少數民族的戰爭。天災人禍,大片土地荒蕪,糧食價格飛漲,王莽末年一斛糧食達到黃金一斤。天下人民紛紛起義,其中以綠林(湖北一帶)、赤眉(山東河南一帶)、銅馬(黃河以北,河北)等起義軍最為出名。

劉秀和自己的哥哥劉縯組建了舂陵軍,當時劉秀騎著牛出征,將少兵少,算是起義軍中較弱的一支隊伍了。

二、劉秀的個人魅力。劉秀真正展現其軍事才能是在昆陽之戰。綠林軍扶持漢室子弟劉玄為更始帝,王莽命令新朝主力42萬人,在王邑、王尋的率領下直撲昆陽城,當時漢軍只有9000人,劉秀率領13人突圍而出尋找援軍,最終來的援軍也就17000人,相比於新朝主力也就只相當於個零頭。

運氣好到極點的劉秀在與王莽主力交戰中先聲奪人,此時老天爺幫助了劉秀,王莽軍隊在潰敗之際突然狂風大作,大雨傾盆,滍水暴漲,很多新朝軍隊淹死在水中,號稱百萬的王莽主力蕩然無存。(昆陽之戰圖)

此戰為劉秀積攢眾多人氣,很多人仰慕劉秀的軍事才能,都想投奔到他的麾下效力,這為劉秀東山再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輕的創業團隊。劉秀在昆陽之戰時只有28歲,當他在自己的哥哥劉縯被更始帝處死後出鎮河北,追隨他的鄧禹也只有22歲左右,以後陸續追隨劉備的將領們都非常年輕,充滿活力。(鄧禹劇照)

四、實時的政治聯姻。劉秀和陰麗華結婚不到一年,就和郭聖通結為夫妻。這段婚姻是典型的政治聯姻,劉秀的軍事力量不夠大,和郭聖通結婚後,通過姻親關係聚集了足夠的軍事力量,壯大了自己。(劉秀和郭聖通劇照)

五、劉秀的競爭對手們相對比較弱。劉秀出鎮的河北地區,主要的反對力量是王朗、銅馬起義軍、尤來、隗囂、公孫述等,這些割據勢力渙散,力量不強,劉秀年強的團隊很快剿滅了這些起義軍,並收編了大量投降的起義軍,號稱百萬之眾,劉秀因此也被稱作“銅馬帝”

此外,綠林軍扶持了劉玄為更始皇帝,赤眉軍扶持了漢室的劉盆子為建世皇帝,但名將很少,並且綠林和赤眉相互對攻,為劉秀的成長創造了時間和空間。

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目的就是與綠林、赤眉爭奪正統,綠林、赤眉扶持的都是傀儡政權,很不得人心,而劉秀是實權的皇帝,而且內部凝聚力要遠超其他兩個政權,迅速登上帝位也在情理之中了。


穿越再現彼岸


應該是漢高祖劉邦,他從公元前209年十月起兵,到公元前202年2月稱帝,一共只用了七年的時間就從一介布衣成為九五至尊。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皇帝,劉邦從起兵到破秦再到楚漢相爭,表現的都像是一個太極高手,把他的無賴本性表現地淋漓盡致:軟磨硬泡、死纏爛打、屢敗屢戰卻百折不撓,尤其和項羽打了四年,幾乎敗了四年,卻在最後一勝定江山。對於他的成功,不僅項羽覺得很虧,其他很多同時代的人也紛紛表示不服(這從後來盧綰、臧荼、英布等老部下的造反就可見一斑)。但是,劉邦的成功看似輕鬆寫意,卻絕不平坦也絕非偶然。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下面就從他的性格方面分析一下促成他成功的諸多因素。

一、如水智慧,隨物賦形

感謝那一時期史家的如實記載,劉邦雖然也曾經被神化(比如他媽和蛟龍合而生他、赤帝子斬白帝子等),但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正常人,身上缺點一大堆:不愛勞動、好喝酒、耍無賴……還好色,等等,總之,這是一個什麼事都隨著自己性子來的人,不矯揉不造作不藏著不掖著,和什麼人都能打成一片。所以,這一切造就了他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呂公可以拋開沛令選他作女婿,蕭何、曹參、張良等人可以生死追隨,韓信、英布可以叛項羽來投奔,紀信可以在滎陽替他死……他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人性的各種優缺點,生動而鮮活。



二、自己不動手,豐衣足食

當領導有幾層境界:

第一層,自己什麼事都不管,用好人;

第二層,自己和手下人一起幹;

第三層,事無鉅細,自己親自過問親自抓,換言之,對誰也不放心。

第一種無疑是最高境界,劉邦就在這一層。從他所受的教育和經歷來看,他這人真沒什麼真本事,謀不及張良陳平,戰不及韓信彭越,勇不及樊噲英布,不過這不僅沒有成為他的短板,反而缺點變優點,就是自己既不參與決策,也不帶兵打仗,讓一眾人等根據自己的特點各管一攤,他自己則高屋建瓴,坐在家裡喝大茶聽彙報。好不容易手癢了一回,想帶著絕對優勢兵力(56萬對3萬)撿個大便宜的時候,卻遭遇了一場慘敗,只帶著幾十個人狼狽逃竄(彭城之戰)。



三、拿不得主意,卻聽得進意見

領導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自己拍板作決策,彷彿只有這樣才顯得自己高瞻遠矚、雄才大略,其他人只負責在後面拍巴掌和拍馬屁就行了,比如劉邦的主要競爭對手項羽就這樣。

就這一點來說,劉邦就是一個天才,而且是一個天才的領導——他不僅知道用什麼樣的人,更知道該聽什麼樣的意見。他聽蕭何的話,把無名小卒韓信直接拜為大將軍,打下了幾乎三分之二的疆土。他聽張良的話,先是投奔了項梁,找大樹乘涼;後來又採取“跳蛙戰術”,用極小的代價和時間就打進了咸陽;再後來就是戀戀不捨地搬出皇宮,並約法三章,得到了人心;又後來是迅速撕毀“楚河漢界”約定,垓下一戰定江山。



流氓劉季,他可以賒賬賴賬,可以和寡婦生兒子,可以死乞白咧地賴在咸陽宮裡不走。

無賴劉三,他可以為了逃命三次把兒女踢下車,可以和項羽討一碗父親的肉吃,可以到韓信大營裡半偷半搶奪兵權,可以在武關和滎陽翻臉不認人。

皇帝劉邦,他可以成大事不拘小節,可以裝孫子當懦夫,可以以小博大以弱勝強。

所以,凡事不能只看廣告,要看療效。

“大丈夫當如是”,劉邦,果然偉丈夫!


彼岸歷史


為了生存奔波的開國皇帝

要論白手起家,恐怕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中,沒人能夠比得上明太祖朱元璋。此人普通農民出生,生活在元末亂世時期,父母兄弟皆早亡。在舉目無親,幾乎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先是當乞丐沿街乞討,然後又去寺廟做了沙彌,以求在亂世中能夠苟且偷生,亦或是能夠多活幾天。到了最後,寺廟也不能保證他基本的生存,他被逼加入了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隊伍。起初的目的不是為了反抗元朝統治者的殘暴統治;也不是為了建功立業、光大門楣;更不是為了登基稱帝、一統八方。當時的他加入起義軍的目的很簡單:活下去。俗話說: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朱元璋自然就是當時招兵旗下眾多吃糧人中的一個。換一種說法,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存,如果連生存都保證不了,那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因此,朱元璋的確是白手起家的開國帝王。但如果說朱元璋從小就勵志要當皇帝,那就是在純粹扯淡。

亂世出英雄

說朱元璋白手起家,不僅僅是因為他出生在普通的農民家庭。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生在元末亂世,這本來就是一個悲劇。加之父母早亡,舉目無親的他,可以說度過了一個悲慘的童年。這一點可以從他登基當皇帝以後,自己說的一段話中明顯的看出來。在《明太祖實錄》中朱元璋自己說:“因念微時,皇考皇妣凶年艱食,取草之可茹者雜米以炊。艱難困苦,何敢忘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朱元璋年幼之時,家裡遇到災荒之年,父母都沒有吃的,只能以雜草為食、以雜米為炊。這樣的艱難困苦,他無論如何也不敢忘記。朱元璋的原名叫做朱重八,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像是一個帝王的名諱。但這的確就是朱元璋的真實名字。其實很好理解,在古代封建社會的農村家庭裡,像王小二、張老三、李老四這樣的名字也比比皆是。何況又是在亂世災年,連飯都沒吃的,還在意名字幹嘛。只要有口吃的,其他的都無所謂。

從歷朝歷代的開皇帝來看朱元璋的唯一性

如果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發家史,就可以看出,為什麼說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當皇帝的人。我們從秦始皇一統天下開始算起,直至大清朝的滅亡。中間經歷了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西夏、元、明、清這些朝代。歸納起來,能當上開國皇帝的人基本上就兩種。一種是在前朝當官,能夠把持朝政,或者能一言九鼎,最後通過篡權登基當上了皇帝。比如: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還有一種情況是少數民族的首領通過對本民族的統一來發動對外戰爭,最終打敗中原王朝當上了皇帝。比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夏景宗李元昊、元太祖成吉思汗、清太祖努爾哈赤。

然而,這裡還僅僅是講了歷代開國皇帝推翻前朝政權,自己登基稱帝的渠道。我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出生和家庭背景。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非富即貴。至少是朱元璋遠遠不能及的。可能有人會說,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和家庭與朱元璋有得一比,也算是一位平民天子。然而,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邦年輕時和朱元璋還不大一樣,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基層幹部。因為,秦朝時每十里設置一亭,每個亭都有一位亭長,分管轄區以內的治安。劉邦的職務類似於現在的街道居委會主任,或者派出所的所長。這樣來看,劉邦還不能算真正的白手起家。而朱元璋只是一個乞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你還能找出一個當乞丐的皇帝嗎?哪怕是上古時期傳說中的人物也行!

兩個唯一

我認為,在中國的歷代皇帝中,只有兩位是真正突破了古代封建社會的底線而獲得成功,發揮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驚人特質。一是朱元璋,乞丐 、和尚起家,最後當了皇帝,這是第一個唯一;還有就是武則天,從皇帝的媽變成了皇帝的老婆,最後自己成了皇帝,這又是一個唯一。用一句網絡語言叫做:沒問你信不信,就問你服不服?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古代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在當時成就了屬於自己的天下,開闢了全新的政權,現代人再去回想那些歷史,也會深受鼓舞,畢竟在古代封建帝制社會,大部分皇帝都是世襲制而登基的,就算有的用過一些權謀或者是篡位,但是基本上起點在那裡,遠沒有白手起家艱辛。中國歷史上有三個白手起家的皇帝比較有名,他們就是劉邦、劉秀和朱元璋,而這些人之所以可以取得天下,其實和他們自身的特質有著很大的關聯。

劉邦在沒有出社會之前只是一個小混混,不僅家中的人都不待見他,鄉里鄉親見到劉邦都會躲開,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也不求上進的小流氓。後來劉邦做過亭長,但是這個官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當時的劉邦確實沒有任何帝王相。但是日後他卻憑藉自己的努力開拓了疆域,並建立了漢朝,這是因為劉邦身上有很多可貴的品質,第一就是勇猛。

當時雖然劉邦沒什麼錢,可是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器宇軒昂的小夥子,後來也被呂公看出來他將來會有一番作為。其次就是劉邦會用人,一個人可以白手起家成就帝業,身邊一定有人幫襯,因為劉邦知人善任為人也仗義,所以才能一呼百應,人們願意給他賣命。

再來看劉秀,劉秀其實可以復興漢室,和他自身的能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劉秀在沒有發跡之前就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目標的人,而且他在用人方面和劉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劉秀也是皇族的後裔,頭腦聰慧也很有才華,這些都是帝王需要具備的品質,所以劉秀可以成功並不意外。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實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草根階層,朱元璋從小就生活貧苦,後來家人接連去世,他一直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後來因為參加了起義軍,讓朱元璋可以展現自己的優勢,並一步步走向了建立明朝的輝煌道路。朱元璋作戰時懂得分析利弊,思路清晰,而且知人善用,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協助。可以說朱元璋和以上所提到的劉邦和劉秀相比,他的根基更低,遭遇的苦難也比較多,但是也因為這樣,他懂得成功的不易,而那些年輕時候的種種辛酸經歷日後都成為了養分,讓朱元璋可以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大明王朝。


歷史小地主


這個題目好啊。今天就梳理一下中國的開國皇帝。

像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之類亂世分裂時期的國家朝代,以及邊邊角角的那些諸如西夏、吐蕃、大理、遼、金、之類的,就不算了。只說說能夠大一統的朝代的開創者們。細算下來,也並不多,九個——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九個朝代的開創者,分別是:

秦始皇嬴政、

漢高帝劉邦、

晉武帝司馬炎、

隋文帝楊堅、

唐高祖李淵、

宋太祖趙匡胤、

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努爾哈赤


首先排除掉那些本來就有自己的家族勢力背景,之後依靠這個實力一步步做大的:

本身就是地方勢力,然後奪取天下的有:秦始皇嬴政、元世祖忽必烈、清太祖努爾哈赤

本身是貴族子弟,政變上臺的有: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

比這幾位稍差的,只有一個宋太祖趙匡胤。那也是出身軍旅世家。

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的底層出身。

劉邦在起義之前只是個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派出所所長。

朱元璋在加入起義軍之前,只是個和尚。

現在就比一下,兩個人誰奪得天下的時間最短了。

劉邦是54歲登基,成為皇帝的。朱元璋是40歲登基,成為皇帝的。顯然朱元璋要比劉邦早。

而劉邦從起兵到登基稱帝,只用了7年。朱元璋在25歲加入紅巾軍,到40歲登基稱帝,用了15年。顯然,劉邦要比朱元璋早。


所以,中國歷史上能夠白手起家一統江山用時最短的皇帝是劉邦。


不過也應該認識到,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劉邦所處年代要比朱元璋所處年代,生產力水平是落後很多的。軍事組織也是相對落後。統治階級也沒有那麼多鎮壓反動軍隊的經驗。自然用時就比較少了。

而朱元璋面臨的困難就要多得多。首先他不是從一開始就是起義軍的領導。而是從一個小軍官一步步升遷,才達到了在起義軍中的領導地位。這裡的用時,就已經很多了。再加上中國歷史上,從來都是從北往南打,比較容易。而從南往北打,成功的只有兩例。朱元璋領導的明朝政權就是其中之一。這種艱難程度,也是可想而知。這樣單純的用時間來對比誰實力最強,也不能說明問題。

至於說有什麼特質。劉邦給我的最大印象,是知人善任。比如任用蕭何韓信張良處理各自所擅長的事情。


參習處


其實我倒覺得劉邦就是這樣的。從起義都做皇帝,總共經歷了七年時間。白手起家,幸運之極。

劉邦在40多歲的時候,依然是一個無賴,頂多是個亭長,人生已經過了大半兒。但是秦末農民起義給了他契機。他揭竿而起之後,身邊迅速的集結起一大群人才,當然他的路也不是那麼順利的。在四年的楚漢爭霸中,他受盡了項羽的氣。甚至差點兒被他殺死,但即使如此不堪之下,也有人為他擋刀。為了成功,他真的是連臉都不要的。不要老爹,不要老婆,不要兒子,當然這些犧牲也都是有回報的,他最終成就了霸業。但是由於他出身市井,他對自己不自信,對所有人都不放心,把自己曾經同生共死的兄弟一個個都殺掉了。而且後來在處理戚夫人與如意的事情上做的拖泥帶水,也成為為後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其實跟他相比,朱元璋並不算順利。朱元璋也是白手起家,草根出身。但他的確是很辛苦。這兩個皇帝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我覺得還是劉邦比較順利一點兒。


半畝仙客


白手起家的帝王最有名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個是泗水亭長起兵,一個還做過乞丐和尚。都是白手起家。

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9年10月,48歲的泗水亭長劉邦起兵,到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從起兵到登基只用了短短六七年時間(朱元璋從25歲參加義軍,到登基40歲登基,花了十餘年時間),不能說是一個奇蹟。

而作為年長的長者(48歲的年紀相對於古人的壽命來說,相當於現在已經退休的年紀了),劉邦的人際關係成了他制勝的法寶。史載劉邦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劉邦用兵不如韓信,智謀不如張良,理政不如蕭何。而這些豪傑之士都能為劉邦所用,劉邦識人,用人,御下之術都讓後人歎服。最後才奪取天下,建立基業。

在4年的楚漢戰爭中,楚強漢弱,但是“鬥智不鬥力”。在項羽要烹煮劉邦老父時候,還是說“當年你我結為兄弟,我父即你父,若是烹煮,分我一杯羹。”充分彰顯了流氓無賴起家的混混耍無賴特徵。而多次被項羽追的落荒而逃的時候,把妻子兒女推下馬車,獨自逃跑,也是生性淡薄冷漠的最好寫照。連妻子兒女都能隨時拋棄,為登基稱帝后大殺功臣埋下了伏筆。

其餘白手起家的還有:蜀漢昭烈帝劉備----祖上沒落,編草鞋起家後,四處投奔獲取實力,最後建立蜀漢。宋武帝劉裕 ,少年貧窮,以樵漁及販履為生,白手起家等等。

而劉邦和朱元璋,兩人起於微末,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白手起家稱帝后大肆誅殺功臣,或許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最好寫照吧。


蕭子北唱衰西方


在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不少,但是時間最短的根據史書記載的一共有兩位,分別是漢高祖劉邦,跟漢光武帝劉秀

先說劉邦,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206年十月進駐霸上,秦國皇帝秦子嬰投降,自此秦朝亡,公元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天下稱帝,用時不到7年,準確說應該是6年零5個月成就帝業,開創大漢王朝

劉邦起義時就是一個亭長,平日吊兒郎當,純粹的混混一個


第二個也是劉家人,還跟前面說的劉邦關係匪淺,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這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劉秀的祖上雖然世代為官,但,是到劉秀時已經成了普通的農民,爵位已經沒有了,只能耕田放牛生活, 公元22年十一月,“光武遂(從宛)將賓客還舂陵”,會同大哥劉演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於舂陵正式起兵反莽。。公元25年六月,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因為當初起義打的事光復漢室的旗號,所以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是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劉秀從普通百姓起家,用時3年做了皇帝,用12年統一國家。

古代白手起家的皇帝不少,還有朱元璋,李自成等帝王,但依靠正題來說,古代歷史白手起家並且用時最短的也就是這祖孫倆了。

我是十三先生,一個專注於回答歷史問題的遊戲玩家喜歡請點贊轉發,謝謝


十三先生說遊戲


若論用時最短而登帝位的大一統皇帝,應該是劉邦與朱元璋兩人。兩相較而言,當屬劉邦第一。劉邦用3年滅秦,4年滅楚,共7年時間登極,可算最短的登極之途。

若論白手起家,劉邦出身農家,混了個泗水縣亭長,終不過是一個高陽酒徒而已。帶一幫狐朋狗友回家蹭飯時,大嫂鍋鳴鏗鏘,示意連粥也吃光了,不予接待。

若論個人特質,劉邦卻異於常人:

一是身段柔軟,能曲能伸

劉邦先入咸陽,如果按約定誰先入咸陽誰就可稱霸,但劉邦率兵與民約法三章,並封存宮室財物,退出咸陽以待項羽;

鴻門晏後,劉邦以取咸陽首功,卻被封為40個縣的漢王,且封三秦以堵漢王通道。項羽只給劉邦3萬兵馬,後來有人自願追隨,才湊足10萬兵馬,為消除項羽猜忌而主動示弱,自行燒燬漢中通向外界的棧道,麻痺項羽不再出關爭鋒;

劉項滎陽之戰,項羽把劉邦父親押至陣前,以煮劉父逼劉邦退兵,劉邦則耍無賴:你我約為兄弟,我父即你父,煮好給我一碗湯喝。項羽無可奈何,只好帶回劉父好生款待;

項羽自恃武功超人,約劉邦單打獨鬥,劉邦並不逞強,只允鬥智不與鬥武 ,惹得項羽七竅生煙;

而垓下之戰,四面楚歌,以鬥智勝項羽。

二是百折不撓,屢敗屢戰

劉項勢力相差懸殊,劉項之戰劉邦百折不撓,連爹孃老婆孩子都被俘虜,自已孤身逃回,依然奮力再戰,終於滅項羽。

三是虛懷若谷,禮賢下士

韓信投劉邦前項羽不重用,蕭何一薦便築臺拜將;韓信滅齊後要求先封個假齊王,而劉邦正處於四面被圍,急需解救困境,不但允許而且封了真齊王。

這類故事很多,足以表明所謂劉邦或酒徒或無賴外皮下,具有非常人的智慧和寬廣胸襟,在用人處事中靈活選用,助他凝聚人心,應付艱難困苦而奪天下。非常時期當有非常手段,這是劉邦特質之一二。


左說春秋


白手起家的皇帝應該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這兩個是最著名的從平民奮鬥到了皇帝的寶座。要嚴格的說起來明太祖朱元璋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真的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乞討為生。劉邦起碼不用要飯為生吧?

我們分別來說說他們起家的路程。

漢高祖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中陽裡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看見沒?百度對他的評價還是蠻高啊,不過他也確實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劉邦自秦末起兵反秦以來,一路艱難險阻,在韓信,蕭何,張良和樊噲等人的大力協助下,先後打敗了秦軍和項羽,在歷史上留下了約法三章等著名的典故。

他被毛主席評價為“封建社會里最厲害的一個皇帝”。作為一介平頭百姓,他能在亂世中崛起,最後奪得皇帝的位置,沒有相當的過人之處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他也確實符合毛主席對他的評價。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漢族,字國瑞, 初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就不一樣啦,他應該是真正的草根階層,小時候放過牛,當過和尚,甚至還要過飯。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在乞討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對於朱元璋來說,這些磨難其實是極其寶貴的,正是這些磨難,堅定了他的意志,強健了他的體魄。

這對於他以後的革命道路起到了指南針的作用。

朱元璋體會過短短不到一個月失去了父親和母親還有大哥的慘痛經歷,所以他對元朝痛恨至極。仇恨讓他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成功的推翻元朝,並且取而代之。

正是因為天下得來不易,所以朱元璋對任何敢於覬覦大位的人絕不留情,不管是幫助他奪得天下的功臣還是有能力但也有威脅的文臣們,一概殺之。

這也是後人對他有所詬病的地方。但朱元璋從來不是別人能夠影響的人,他信奉的是“做大事者不拘小節”。在他的鐵腕下,明朝一改元朝的官員貪汙腐敗盛行,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況。整個明朝洪武年間普通百姓的生活還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所以,只有真正從民間起家的皇帝才能瞭解百姓的疾苦,知道百姓的需求。

限於篇幅,主要介紹了這兩位白手起家的皇帝。其實在中國兩千餘年的歷史中,白手起家的皇帝還是有不少的,但最厲害的應該還是這兩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