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長:招商引資工作中的辯證法

“學習新風尚”公眾號: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省委組織部長2003年的一篇辯證文章,至今仍然值得學習。


招商引資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這項工作健康開展,就需要政府從整體上把握,辯證地處理好有關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要辯證處理“強化招商意識”與“樹立有意識招商”的關係。

經濟要發展,投入是關鍵。資金緊缺是長期困擾和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要謀求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藉助外力發展自己之路,而招商引資是緩解資金緊缺的有效途徑。因此,政府需要不斷地強化招商意識,採取有力措施,營造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與此同時,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要避免“撿到籃子裡的都是菜”、“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真正樹立起“有意識招商”的觀念,提高招商引資的水平和效益。要圍繞本地經濟發展的戰略來展開,針對增加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培育後續財源、增加就業崗位的目標來實施;要注意分析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掌握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走勢;要加強對資源的整合,項目的包裝,上、中、下游產品的銜接,產業鏈的培育與形成;要下決心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招商隊伍,改進招商方式,降低招商成本,努力實現以商招商、特招商、產業招商。


在政策制定上,要辯證處理“取”與“予”的關係。

追求效益、謀求發展是招商引資合作雙方的共同目標。任何一個投資商的投資取向都是謀求利益最大化,追求最高的回報率。所以,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 守住自己的底線,大膽地予以讓利。要樹立“近期讓利”是為了“長遠得利” 的思想,捨得拿出最好的資源、最好的產品、最好的項目、最優惠的政策與投資方合作,使客商在不斷獲利的過程中增強擴大投資的興趣和信心,使客商落戶以後真正有利可圖,從而吸引更多的客商來投資。要學會倒算賬、算大賬、算活賬,先替客商著想,大膽地讓客商發財。只有做到先予後取、多予少取, 才能把招商引資工作越搞越活。當然,招商引資也要算成本,不可為招商而招商,更不能為了完成招商任務而不計綜合收益,或不顧生態環境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真正把招商引資與謀求本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既謀求當前的發展,又顧及本地的長遠利益。


在引進內容上,要辯證處理“引資”與“引智”的關係。

經濟的發展需要多種經濟要素的優化配置。資金是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沒有資金萬萬不行,但光有資金也不一定行。一方面,要把引進資金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堅持以資源、市場、存量換資金;另一方面,要把“引智”提上重要位置,把人才、技術、管理經驗引進來。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工業通過“引智”,可以解決一批技術難題,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農業通過“引智”,可以引進大量的良種良方,促進種養業水平的提高和產業化的形成,加快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尤其是通過資金、人才、技術的聚集,可以使引資開發項目在高標準上穩健起步,在高效益中持續運作。同時,還應注重借外力培養本地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真正做到“引一個項目,出一批人才,興一方產業,強一地經濟”。


在工作部署上,要辯證處理“招得進”與“留得住”的關係。

能否塑造良好的地方形象,能否成為一方投資熱土,能否使大批客商湧入,能否談定大量的合作項目,是一個地方招商引資效果優劣的直接體現。一個新項目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一個新財源。只有源源不斷地引進新項目,才能保持經濟的強勁發展。形成合力,強化責任,做到“招得進”固然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孤立地抓招商。要跳出招商看招商,著眼於打造優良的招商平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提高本地的招商誠信度,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 改善招商服務水平,使客商能留得住。為此,要不斷整治和規範市場秩序,以優越的軟環境彌補硬環境的不足,不斷完善政策法規,確立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營造“人人都是投資環境,處處都是招商引資形象”的良好氛圍。


在項目選擇上,要辯證處理“大”與“小”的關係。

一個地方經濟競爭力如何,取決於經濟總量的大小、經濟結構的優劣、經濟發展後勁的強弱。而那些能夠牽引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項目的引進,往往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增強一個地方的經濟競爭力,成為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成為營造招商引資聚集效應的“金字招牌”,成為減輕就業壓力的“減壓閥”。許多地方把它作為重頭戲來唱是正確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因此,要注重圍繞建立資本市場進行招商引資,注重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招商引資,注重在做大產業集群和主導產業上進行招商引資,千方百計將大項目引進來、留得下、建設好, 使之起到“引一項而動全局”的“龍頭效應”。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不少地方由於在區位條件、交通設施、經濟基礎、勞動力素質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對大項目的引進缺乏配套能力,存在不少的障礙。因此,在招商引資的項目選擇上,應當採取靈活措施,有大引大,善於把項目做大;有小引小,積小成大。現階段,對那些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的項目,更應認真對待,要從實際出發, 立足於小項目的增加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實現由小到大的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