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春分和二十四节气具体有何关联?

新大风歌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我国农事生产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春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春分当天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春分以后太阳直射点就会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就会昼长夜短;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立春到立夏是春季,而春分恰好是在三个月中间,所以也就是春天的平分日期。在春分时节,气温相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处处莺飞燕舞,处处百花飘香,俨然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俗语在我国社会是很常见的,是人们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指导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二十四节气是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的,广泛应用于天文、地理、农业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国从古代社会就开始总结关于节气的俗语,帮助人们更好的开展农业相关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俗语“春分有雨,瓮里有米”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被提出的,利用节气来预测一年的收成情况。

粮食产量的高低和气温、降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俗语中大多都是以雨水情况来揭示粮食产量高低。春分的时节下雨的话,粮食的产量就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很明显俗语是缺乏依据的。粮食产量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一是粮食的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生长,需要高产、抗病性高的品种;二是水肥管理,能确保在不同生长阶段农作物能获得充裕的水肥条件;三是病虫害的预防要到位,能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受病虫害的侵扰。很明显水只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之一,并不能直接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不考虑影响农作物产量因素的前提下,俗语本身逻辑上也存在漏洞。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我国的地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农作物生长的阶段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会有所区别,降水并不一定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发达,人们尚且无法对农作物的产量做出准确的预测,更何况是在古代社会,用单日的降水情况去预测农作物产量纯属无稽之谈。我国的俗语数不胜数,真正在如今还能指导实践的却凤毛麟角,根本原因在于俗语的时代性和地域适应性。

目前来看,全国的疫情发展态势基本被控制住了,各行各业的复产复工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对农业来说,春季气温显著回升,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大好时机,农民要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的相关工作。在今年疫情农业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粮食价格会有较大增长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球疫情正在持续发酵,未来疫情发展态势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对全球农业肯定会带来影响;二是非洲蝗灾的影响依然有可能扩大,全球粮食供应会出现吃紧局面,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极大。不管春分能否预测未来粮食产量,如今做好各项农事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农事劳动。


老农民说事


今年3月20日就是春分,农历二月二十七,春分在二十四节气划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说明春天已经过了一半了,春季就有90天,春分节气表示在气候上,是气温温和稳定了,雨水充沛了,光照也足,土壤的地温也回升到了10℃以上,适合农作物的春管和翻耕农田备播了。

春分节气相关的农谚还有“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无雨是空年,农夫一年瞎种田”等,都在强调春分雨水对农民种田(播种)的重要性。其实想象也对啊,春分不下雨,就是干旱天气,冬季农作物没有雨水滋养无法输运水肥养分,春播农作物也没法出苗生长,对后期的农作物收获影响很大。

说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这个字面意思比较适合南方水田稻谷种植。春分时节,南方在3月中下旬的气温,普遍都在13℃以上了,比较适合水稻的早稻秧苗的育苗,目前长江流域农民已经展开大面积的育秧作业,目前南方雨水充沛,气温还可以,比较适宜育秧,稻谷秧苗一般苗龄30天左右,就可以移栽大田了。所以说,春分雨水对水稻的育苗和栽培都很重要,涉及到是否“瓮里有米”的问题。

再说北方,北方对春分雨水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涉及到“瓮里有米”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说的是啥意思?在春分节气,北方的冬小麦进入春管的关键阶段,水肥管理要跟得上,因为冬小麦起身拔节都需要雨水来积蓄墒情,土壤中的养分输运到冬小麦的茎叶,也需要水份。还有北方农民预留的春地,也要春耕,不过可以提前春耕的,春耕的时候没有墒情,也是白搭,没法播种,播种春玉米春花生也不会出苗。

春分节气,在春管春播农作物上是关键期,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因为农民种地,一般都是按照节气来安排的,如果乱套了就麻烦了。一般正常的年份,一到春分节气,不管南北方雨水都会充沛,气温升高到10℃以上,太阳光照强度充足,但不排除会出现干旱天气或者气温突然下降等不利于农业耕作的不正常天气,要听看15天内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措施,比如给苗床秧苗或者其他农作物秧苗做好浇水透风或者防寒保暖。

“春雨前后家家忙”,其实今年农民从惊蛰开始就开始春忙闹春耕了,我的邻居的耕地就在我家门前不远处,很早就开车来翻耕春地,我问准备种什么庄稼?他说是春花生。我说播种还早呢要等清明前后了,他说先把春地给翻出来,也好晒晒田,不然到跟前了再翻耕,忙不过来,毕竟还要来回更换旋耕耙和耕耧。



至于春分和二十四节气有啥关联?那是基础常识,春天已经过一半了,天气暖和了开始一年的春管春播了,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误农时才能五谷丰登的呀,春分是种下希望盼望收获的节气的开端。


农村老俗话


不知不觉明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春分节气,随着春分节气的到来,天气开始了明显的改变,春分到来。也是全年气温骤然上升的最快阶段。天气会明显的感觉到阳光的改变。春分春分昼夜平分,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长短。天气的变化,也让农田开始忙碌起来,一年一度的春耕,也到了忙碌的季节,春耕、春种,是现在农田最繁忙的景象。

关于春分节气的俗语有很多,大都市跟农业生产有关的,其中就有一句大家所熟知的:春分有雨,瓮里有米,这句老话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春分下雨到底好不好呢?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出其中的含义,意思是在春分这一天,如果出现了降雨的天气,那么也预示着今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田的庄稼会很好的生长,而且很容易取得丰收,村民家中的瓮子里面,装的都是收获的米,为什么老话说春分下雨会丰收?这也是多年经验的积累,还是具有一段的道理的。

春分节气到来,日月平分,天气是一年之中最为干燥、蒸腾作用最强的时候,农田的庄稼,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充沛的降水,降水能够起到灌溉的作用,对于南北各地的农田庄稼,春分期间出现大量的降水,是一件对农田最有益的事。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是很有道理,俗语: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说的是春分节气当天出现降雨,那么在整个春季之中,降雨都会比较的频繁,春季频繁、充沛的降水,对于农田庄稼的生长,是极为的有益,所以也就能够轻易的获得丰收。

农谚: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没有出现阴雨天气,反而是一派暖烘烘、十分干燥的天气,农田里面无水,尤其是种植水田的地区,村民是无法对农田进行耕种的,这在过去灌溉设施不齐备的年代,村民种地取得收获,都是要指望着靠天吃饭,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才能获得丰收,而一个干旱无雨的春季,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春分有雨是丰年,指的就是在春分这一天,出现了降雨或者是阴天,那么这个春季的降水次数出现的会比较的多。

大家对于春分节气期间出现降雨,不论南北地区,普遍都认为是一个极好的现象,春分节气期间,正值春耕、春播阶段,越冬的小麦也正值生长之际,农田正迫切的需要一场充沛的降雨,来缓解旱情,所以说这句老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但随着灌溉设施的齐备,以及大环境气候的变化,我们也能够从容的应对一些过去棘手的难题。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春分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3月20号或者21号。这个节气比较特别,在立春和立夏之间,而且这个节气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分配的比较均匀,24小时,昼夜各占一半。这个节气只是对于北半球来说,南半球并不是。而我们的农村俗话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春分节气里多下一些雨水,可以促进农作物丰收,或者利于春耕播种,使得老百姓获得一个好收成,五谷丰登,谷满仓。


老俗语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很好的说明了春分时节,小麦开始拔节进入营养生长旺期,如果春分这个节气间下雨,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才会有此俗语说春分下雨好。我们从小知道:“春雨贵如油”,这是我们北半球的季节性气候规律,在春分节气,气温回升,一些农作物进入拔节、花芽分化期,这个时候需要雨水的滋润,而且春耕播种也需要雨水,而此时并不是我国雨水丰沛的季节,通常雨水比较少,所以老百姓期盼着春分时候多下点雨,无论是对农作物或者从事春耕播种,都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所以形成这样的俗语。

又比如老俗语说:“春分麦起身,粪水要紧跟”,村里老人经常说:“种地不用粪,纯是吓胡混”。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春分节气以后,作为我们北方的主要粮食冬小麦,进入生长旺期,需要水肥的滋养。但是,春天通常来说比较干旱,过于干旱的土壤,即便里面有肥力,作物的根系由于干旱没有了生理活力,也无法有效吸收利用。由此可见,水对于春分节气间,小麦生长的意义。当然了,春耕春播也离不开春雨,还是下雨的好。不过现在我们当地有水区灌溉,只要是勤劳的人,加强田间管理,浇水追肥,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成,谷满仓。


三农的高度


今日是春分节气,户外艳阳高照,气温在零上5~21度之间,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我们很难会想象今天会下雨,确实天气预报和现实天气也证明了今天没雨,没有雨很多老农不是很开心,因为有“春风有雨,瓮里有米”的说法。这春分不下雨,缸里的米是不是就没着落了,这样说是有点夸张的。

之所以说春风有雨,瓮里有米,是因为如果在春分这天下雨,从以往的年份来看,那么整个春季雨水就比较丰沛,雨水足农作物自然长的就好,也就是到了秋天会有大丰收。反之,北方的春天本来就容易干旱,农作物一旦水跟不上,长势肯定好不了,所以春分节气这一天的雨比较重要。

还有说法是“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无雨划耕田”足以看出春分时下雨,田里有水,庄稼就会长得很旺盛,如果春分时节不下雨,那么地里耕田时都耕不动。去年我们胶东这里春天就特别干旱,不光春分的时候没下雨,整个春天都没怎么下雨,玉米在地里干的都快要烧着了,就这种气候条件,米缸里边怎么可能有米。所以大家都期盼着下雨,哪天下都不如春分这天下最好,一个春天都有雨,庄稼一定会丰收。

这几天各地的温度都回升的幅度比较大,正适合开始育苗种蔬菜庄稼,春雨贵如油,只要春分左右雨水比较丰沛,就会利于蔬菜庄稼的生长。当然,如果天天都是阴雨连绵也不是件很好的事,春季里果树、植物要发芽,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一直是阴雨天气,是不利于作物发芽生长的。这个火候也真是不容易把握啊。

今日春分没有下雨,大风倒是不停的吹,之前下过几场雨,但由于是疫情期间,大家也没办法出去种地,如今正期盼着一场真正的春雨,下了雨地里湿了,地温也上升了,刚好适合在清明前后开始种植,这些条件都实现了,那样米缸里就不愁没米了。


一品小十六


农村俗话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春分和二十四节气具体有何关联?

今天是3月20号,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春分是冬季与春季的分界点,春分到来,气温会急剧上升,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日子也就到来了。

俗话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我认为这句话说的还是很实在的,是符合庄稼生长规律的,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这点在题主这里有体现了。

这句话说的是:春分这天下雨的话,是农民眼中的丰年,特别是对于水稻主产区的农民来说,春雨意味着水稻种植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农民家里的瓮就会有吃不完的大米。



是这样的,“春雨贵如油”,春季雨水不断,给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营养来源,所以说“春分是宜雨不宜晴”的,还有农民说“春分无雨是空年”就是这样的道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根据字面上的解释说法是,春天到了这个时节,正好经历了一般的时间,随着春分的到来,大地开始融化,气温开始回升,所以正是春耕的好时节,所以和春分有关的农谚俗语也很多。古代的人们就根据春分的气候变化情况来推断未来的庄稼收成情况。

春分有雨,瓮里有米的说法是如果在春分的节气里要是下雨的话,那么装米的缸中就会存很多的米,俗语在表达上为了方便流传,所以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当年的收成非常好,百姓不会因此而挨饿。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春分的时节,我国除了东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稳定达到了零度以上,具备了春天的特征,这个时候的大地开始融化,正是人们开展农耕活动的好时节。如果春分这一天要是下雨的话,未来的一段时间都会雨水充沛,所以适当的雨水有利于田间耕种的开展,并且这个时候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快速生长的阶段,需要大量的雨水滋润,人们因为这个时节的雨水珍贵,所以称春天的下雨是“春雨贵如油”。

再有春天是北方农民开始备耕的季节,这个时期的气温回升比较快,田间的土壤比较干燥,如果有适量雨水滋润,有利于田间的翻地蓄水保墒工作的开展,对今后的水稻和玉米的种植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春分和二十四节气具体有何关联?

春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在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也与其它节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春分节气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民间多流传着”春分不暖,秋分不凉”的说法或是“春分不冷清明冷”的民谚。其实这些关联都符合一些气候变化的规律,本来应该是比较暖和的春分季节,如果气温没上升就说明发生了季节性的延迟,所以导致了其它节气的气侯延迟。

农村俗话说“春分有雨,瓮里有米”是什么意思?春分和二十四节气具体有何关联?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春分有雨,瓮里有米。春分有雨是丰年,所以瓮里有米。春分是需要雨的,春分不留种,春分麦起身,春雨贵如油,雨九贵如金,春分雨是及时雨,对农耕大有帮助,所以说,春分有雨是丰年,丰年瓮才有米。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中气是极为重要,分别代表一年春秋夏冬四季之中,是时间节点之中。春分,太阳到达黄经是0度,秋分是180度,夏至是90度,冬至是270度。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南北半球昼夜平分,阴阳平均。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日最长夜最短;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日最长夜最短,夏至冬至,南北半球正相反。夏至至短,冬至至长,春分秋分,两两平分,这就是其特点。

春分是春之中,春分是排于第四位的节气,把日夜阴阳平分了,也把春平分了。定了二分再之两至,然后有四立,才再其它八节八气,二分二至是二十四节气之关键中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