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朱厚照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放眼觀歷史


1、有人說:正德皇帝雖然荒唐了點,但是人是極好的,也沒有沒有大殺與他意見不同之人。

OK,好的。

正德十四年,因勸誡武宗不要南巡,杖群臣一百四十六人於午門,死十一人。

嗯,的確沒有大殺與他意見不同之人。

2、有人又說:這才殺了十幾個科道官,就能證明正德不是好人了?他只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罷了。

OK,好的。

《明武宗實錄》瞭解一下?

工部奏浣衣局寄養幼女甚眾歲用柴炭至十六萬斤宜增給許之時諸近幸多以幼女為獻又累年巡幸所過閱選民間婦女載歸者皆留浣衣局至不能容饔飱不繼日有死者。上亦不問也。

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辛酉朔 上至揚州府 先是太監吳經至揚 選民居壯麗者改為提督府 將駐蹕焉經矯上意 刷處女 寡婦 民間洶洶 有女者一夕皆適人 乘夜爭門逃匿 不可禁 知府蔣瑤詣經 懇免 經大怒 曰汝小官敢爾 汝頭顧欲斫邪 瑤不為動 徐曰 小官苟逆上意 自分必死 但百姓者朝廷之百姓 倘激生他變 恐將來責有所歸 經怒猶未解 揮使去 經密覘知寡婦及娼者家 夜半忽遣騎卒數人開城門傳呼駕至 令通衢燃炬光如白日 經遍入其家捽諸婦以出 有匿者破垣毀屋必得 乃已無一脫者 哭聲振遠近 尋以諸婦分送尼寺寄住 有二人憤恚不食死 瑤為具棺殮之 自是諸婦家皆以金贖乃得歸 貧者悉收入總督府雲。

好一個單純的孩子,單純到“寄養幼女甚眾,歲用柴炭至十六萬斤”“時諸近幸多以幼女為獻,又累年巡幸所過閱選民間婦女載歸者,皆留浣衣局,至不能容饔飱不繼日有死者。上亦不問也。”,單純到“ 經密覘知寡婦及娼者家 夜半忽遣騎卒數人開城門傳呼駕至 令通衢燃炬光如白日 經遍入其家捽諸婦以出 有匿者破垣毀屋必得 乃已無一脫者 哭聲振遠近 尋以諸婦分送尼寺寄住 有二人憤恚不食死”。

嗯,這個孩子的確很任性。

3、有人又說:他只不過是被下面人矇蔽罷了,不談這些。你看看武宗的軍功,除了太祖永樂,在明朝諸帝裡面不是出類拔萃嗎?他只不過沒有生在一個好時代罷了。

OK,好的。

太祖永樂我們就不談了,論御駕親征,正德的御駕親征給宣德提鞋都不配,可是有幾個人知道宣德御駕親征的事兒?求求都不要再尬吹正德親征了,不過是翻案風罷了。

三年,車駕巡邊閱武,至蘇州(薊州)遵化縣,駐師石門。邊報兀良哈萬餘騎入寇,將及寬河。上曰:“是天遣此寇投死耳。”召問諸將,諸將有請益徵兵者。上曰:“孽虜無能為,但謂吾邊無備,故敢來。若知朕在,當驚駭走矣。然此出喜峰口路隘且險,單騎可行,若候諸將並進,恐緩事機。朕以鐵騎三千先進,出其不意,擒之必矣。”或言三千未必足用,上曰:“兵在精與和,不在多。”遂決親征,車駕出喜峰口。夜,車士皆銜枚,斂甲韜戈,馳四十里,昧爽至寬河,距虜營二十里。虜望我軍以為戍邊之兵,即悉眾來戰,上命分鐵騎為兩翼夾擊之。上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兩翼飛矢如雨,虜不能勝。繼而神機銃疊發,虜人馬死者大半,餘悉潰走。上以數百騎直前,虜望見黃龍旗,知上親在也,悉下馬羅拜請降。皆縛之,斬其酋渠。駐蹕寬河,分命諸將搜山谷搗虜穴。

武宗號稱自己殺了一個人就被一群人高潮成這樣,那看到宣宗親帥精兵三千突進,親射其前鋒,三人殪之,上以數百騎直前,還不得生活不能自理。

論當朝武功,他爺爺憲宗有犁庭掃穴、紅鹽池大捷,即使被罵做武功不行的他爸爸孝宗,也有黑山之捷和賀蘭山之捷。武宗有了個“斬首十六級”的應州之戰就能吹成這樣?也不要提什麼文官黑正德,所以才有“斬首十六級”之說,還以為明朝打仗跟衛青霍去病打匈奴一樣呢?動不動就斬首幾萬人。別人王越抄了滿都魯的老穴,打得滿都魯相顧痛哭,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的紅鹽池之戰,都只“擒斬三百五十”,你一個相互試探為主的應州之戰要啥自行車?

分兵千為十覆,而身率寧、玉張兩翼,薄其營,大破之。擒斬三百五十,獲駝馬器械無算,焚其廬帳而還。及滿都魯等飽掠歸,則妻子畜產已蕩盡,相顧痛哭。自是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西陲息肩者數年。

4、有人又說:你這是在抹黑正德,無論你怎麼抹黑,都不能否認應州大捷之後統一蒙古的小王子達延汗終正德之世不敢犯邊這個事實!

OK,好的。

額,那個,小王子不是不敢犯邊,是不能犯邊,因為達延汗在正德十二年應州之戰後就掛了。他也不能穢土轉生出來犯邊,把這個不敢犯邊的功績安到正德身上,還不如安到太祖朱元璋身上,太祖在上,讓宵小達延汗暴斃。

所以,要褒獎明武宗是可以的,哪有沒優點的皇帝。但至少應該拿出點有史料支撐的新東西來,這些子空頭老東西,真心沒啥說服力。




高高在下喲


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公元1521年)的年號。

個人認為,一個皇帝的好壞,要看他在位時,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對下一代皇帝的影響,綜合評價。

一,從他個人性格來說,他是一個被慣壞的頑童。自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他機智聰穎,喜歡練武、騎射、玩打仗,有膽有識,敢做敢當;性格叛逆、好奇、冒險者,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有點“新青年”的意思。

二,國家貢獻來看,在位期間,多次賑災免賦,抵禦外族侵犯,有可稱道之處,“明武宗”也是由此而來。

三,頑皮的行徑,建立豹房,日夜作樂;重用太監,“八虎”橫行。“八虎”是指八個太監,尤其是劉瑾,人稱“立地皇帝”。後來八虎們太過囂張,最終也被朱厚照賜死;

自封將軍,親自上陣。正德十二年,朱厚照下了一道聖旨,封“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併為他營建鎮國府。規定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

總的來說,這位朱家皇帝,可圈可點,沒有給國家造成內憂外患的危機,也沒有給後世的皇帝留下更加豐厚的家底,只能說是一位很有個性的守成過度皇帝。


黎傳宇


明武宗朱厚照15歲繼位,31歲卒,正值青春叛逆期,歷史上因沉溺女色,沉浸豹房而為世人所熟知。世人皆知其荒淫無度,但朱厚照的另一面卻選擇性忽略。

應州大捷——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這一戰體現出了武宗較高的軍事水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能有較快的反應,但在史書上事實被歪曲。

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

史書評價

《明史》贊曰: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

明朝文官本身不尊重皇帝,在加上《明史》系清人所寫,為彰顯自己的英武與血統純正,有時會片面的選擇性記載,醜化前朝。朱厚照拋去私生活,當之稱謂有作為的皇帝。不然怎麼配的上武宗的稱號?


1234那些年那些事


  朱厚照不算是一個好皇帝,但也不算是個昏君,可以說一個從小被寵壞的人,他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好玩,但也有知識、有能力、也有做事底線;他性格叛逆、好奇、冒險,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在位期間,他多次賑災免賦,抵禦邊境侵犯,也有可稱道之處,因此也被奉以明武宗、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

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但也是我國曆代君王中一個擁有童心而不乏進取開明之心的最特殊最不像君王的君王。其實,明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


紫霄塵浮


總體上,不是個好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死後葬於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武宗一生,貪杯,好色,尚兵,所行之事看似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詬病;同時武宗又處事剛毅果斷,彈指揮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應州大敗小王子,精通佛學,會梵文,還能禮賢下士,親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於藝妓,個性強烈,為人卻又十分平和,渾不似一代帝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說白了,一個小孩脾氣喜歡玩耍的皇帝,雖然後來歲數也不小了,但是總感覺像是隻有16歲以下的樣子,他會自己給自己封官,而且一再改封,玩過家家一樣的。不過也並非一無是處,死前遺詔不要活人給他陪葬,是他心仁之處。所謂個性解放云云,說穿了,和明朝晚期知識分子愛講心學一樣,你表現出了赤子之心,就有人說你個性解放。明武宗根本心理就沒成長起來是真的。其實,明自英宗朝以來,國勢漸弱,而武宗朝卻完全稱得上重拾信心和威望的時代,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又為後人所訾議。幽幽青山綠水間,康陵中靜靜地安息著武宗。對於他奇特的一生,相信後人依舊會不斷地評說下去。





扒皮的大蒜


這的確是位複雜的皇帝,你很難用昏君或明君來評判他,對於大臣們的規勸,他非常反感,他做事極其任性。但是,他的本質又不壞,他並不殘暴,不嗜血(這點不同於朱元璋)在大是大非上從不糊圖。

這要是在現代社會,他就是個個性張狂,追求自我的判逆小青年啊。



布穀看世界


首先是不能全信歷史!尤其是明史!從二十四史來講,明史是其中體系最完整、文字最嚴謹的一部史書,但是清朝的統治者為了凸顯其入主中原的政治正確性,對明朝政治及統治者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抹黑,這也是公認的事實。因此上,對明朝的人和事要結合野史傳記之類的辯證分析。

後世對武宗朱厚照的一個評價是不好好當皇帝,總惦記著出宮玩耍。其實這要是在清朝,根本就不是個事。康熙乾隆,微服出宮或者正式出巡,幾乎哪年都有!朱厚照作為一個活躍的年輕人,被圈在紫禁城裡,這在清朝就相當於圈禁,別人受不受得了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受不了!

朱厚照孔武有力,身先士卒去平亂,還砍了一個人!姑且不去考證是不是隻有一個首級,他能砍到人就已經說明了那場戰爭的殘酷!他身邊護衛肯定少不了,他都能親手砍了一個人,那他的護衛呢?其他數萬軍隊士卒呢?那可是打了一整天呀!我想那必定是一場屍山血海的戰鬥,皇帝親征並親臨戰陣,奪取一場艱難的勝利,這要是在大唐,那就是比肩李世民的存在!可是在清朝辮子史官的筆法下,朱厚照成了不務正業、不分輕重好歹、動員十幾萬軍隊只斬首一級的小丑皇帝,豈不可悲?

對朱厚照,我想這樣刻畫一下他的形象。他是一個有太祖、成祖優良基因的馬上皇帝,不僅武藝高強還有軍事謀略,希望能夠建立赫赫武功並也曾牛刀小試,但終因實力強大的文官集團的反對而半途而廢。他又是一個愛玩的年輕人,精力充沛青春叛逆,總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挑戰固有的政治、社會、文化枷鎖。他重用宦官,但卻無心害人,在知道宦官弄權害人後,果斷出手予以懲處。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中國歷史上有四個著名的皇帝、李煜、趙佶、朱厚照以及朱由校。客觀的評價這四位、先不論他們皇帝做得如何、李煜是個詞人、趙佶是個藝術家、朱厚照是個玩主、朱由校是個木匠。如果他們只是各幹各的行當、沒有皇帝這個身份、那麼無疑他們可以獲得很高的個人成就、也不會被千夫所指、留下了千古罵名。李煜接著作詞。趙佶繼續玩兒他的花鳥奇石、書法繪畫。

朱厚照可以是個傑出的將領、也會是一個優秀的文娛產業的企業家、即能南征北戰、豹房也會在全國連鎖。朱由校可以把中國古典木結構建築拔高到一個新高度、如果路易十六(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著名鎖匠)早生幾年、他們能互相認識一下、說不定防盜門還會早誕生幾年。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其實朱厚照在位時、並沒有做過什麼惡。他知道自己很多事做得不對、大臣們對他進行諄諄勸諫、他雖然不喜歡聽也從來不依從、但也不會去針對這些大臣進行什麼報復。

“武功”他做到了、與小王子一戰就是充分說明。“自由”他沒做到、因為人類社會當中不管你深處什麼地位、擁有什麼樣的財富與權勢、都不可能自由。即便你能夠享受到別人永遠享受不到的、但你還是會和其他人一樣、被束縛在“時間”這個永恆裡去過完你有限的人生。

歷史上說他沉溺於酒色、懈怠政事、其實這是不完全正確的。朱厚照雖然每天都在豹房裡混、不是和某些個人“睏覺”就是逗豺狼虎豹玩兒、但他下令奏本都要送到豹房。實際上他只不過是沒有在原先的指定地點辦公。諸如後來的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鈞、他們一樣是不上朝、但並不等於不辦公。(PS:上朝是一套禮制、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和大臣都早早起來、按照一套儀式、大臣像皇帝行禮、皇帝接受朝拜。實際類似於有些學校早上搞早操。上朝其實並不是為了處理政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