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古代多出家训?

mhj780916


我国古代家训繁多,其历史渊远流长,成为古代思想文化很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最早的家训《尚书》、《诗经》、《周易》有零散的记载,或父子之训,或兄弟之训,或叔侄之训。堪称中国传统家训第一部为隋初的《颜氏家训》。

我国古代家训繁多且经久不衰,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持续几千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生产形式,自我生产消费,社会联系交换非常狭小,不仅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也十分滞后,以姓氏为基础的家训顺应了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

封建社会的政权统治主要特征以家族血缘为核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触法,满门连坐。为了家族的延续和兴旺,更好规范管理好家庭人员的言行,家训适应了这种政治上需求。

我国古代虽然思想丰富流派众多,但儒家思想多数时期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在士大夫阶层和民间劳苦阶层形成儒学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深蒂固,管理好家庭(家族),训戒好家庭人员成为了齐家的重要职责。家训受到了文化传统与家庭的支撑。


琳娜610


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决定了我们历来就是宗法制社会,讲究敬天法祖!自古至今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中西的差异,其实都源于最初的生产形态,即农业社会跟游牧社会的区别!

今天就简单聊一下家训!

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农业社会需要技术的传承,先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具体怎么操作,怎么播种,松土,施肥等等,操作不同,结果不同,导致我们尊重老人,特别是有知识的老人,如果一个人只是很丰富,大家就容易佩服他,愿意听他的,而且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这就形成了敬天法祖的传统,一个个小的集体再组成大的集体,所以必须有一个老大,这就形成了集权,而且我国的神话系统里的神,包括民间的天子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存在,高人一等,没有亲民的色彩。所以中国历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说的算的老大,所以中国的文化相对较保守!

而游牧社会。他们的生产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只要体力好就行,哪里有水有草,赶着牛羊过去就行了,所以游牧的文化里,没有尊老的概念,大家很平等,这就造成了游牧文化里有平等民主的成分,西方文化里他们的神也是跟平民差不多,很亲民!

前面说的,就是想表达一个概念,家训的由来其实就是一个个生产小集体的产物,即家族!一个家族要想在众多的家族中脱颖而出并且长盛不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代代先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必须要传承的,所以就以文字的形式传承下来,教育子孙后代,以期望家族绵延不绝,香火永旺!


古楼残卷


中国文化和民族文化,是可以被我们称为“根”或“归宿”的故乡。

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中国古代哲学主要以研究人生哲学为使命,人们对道德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几乎异曲同工。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为先,家庭或家族依据主流价值观,内化并形成自己的家风特质,使家风成为陶冶家庭成员美德的最稳固的成长环境。

没有家训的家庭教育,如断根浮萍游离在水面,是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更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风气、风格与风尚和家族文化。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就应该有一个家庭的规矩。用家风传承并更好去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既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底蕴,又真正做到了用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养力量!

目前国家重提家风,家教,家训,乡贤,村规民约等传统文化,这种社会美德的重现,但愿不是“运动式”的刮旋风、掀热潮,而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我们期待家风建设之花在祖国百花园中真正绽放的灿烂夺目。



不太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之事,询于后入。


雁过留影


原先人们一地守千年!为了家族生存,会历代增加家族共处规则。

现一年换三市!家不固定!族不存在!也就无谓家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