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外观为啥感觉长得越来越像了?

乌鸦点点点


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标准越来越明确,再加上信息开放性也越来越透明,所以感觉各国造出来的武器好像长的都差不多,就出现了所谓的小蝌蚪找妈妈,好像后来者都是抄袭先行者。不过外观的趋同并不代表装备战斗力一致,特别是在现代航电、配套弹药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不能以外观来判断两者是不是差不多。

给大家介绍几款装备对比一下,为什么越先进的装备长的越像,除了国际合作的加强之外,更多的是大家的要求越来越趋于相同。

一、中美英合研“美洲虎”坦克

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以59式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命名“美洲虎”,由中美英三国共同研制,包括: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英国马可尼指挥与控制系统分公司。在59式坦克底盘上,换装美国8V-92TA型8缸柴油发动机,传动系统、炮塔重新设计(铸造炮塔终于下线),主炮采用英国皇家兵工厂生产的L7系列105毫米线膛坦克炮。

而“美洲虎”的直系参考对象就是美国通用“XM1主战坦克”,这是一款1976年美国竞争下代主战坦克的方案,也就是后来的M1主战坦克。意外吧,中国差点就有一款跟M1基本一致的坦克,但是区别还是有的如五对轮、使用的主炮以及其他配套设备。

      二、歼-10“猛龙”战斗机

      由于采用鸭翼布局,而且外观和以色列“狮”式战斗机基本一致,再加上90年代前后双方关系确实很好,军事上的合作也是正常的。正是这样的前提下,包括西方很多国家认为歼-10抄自“狮”式战斗机。

      虽然大的造型类似,不过在细节以及航电等方面还有所差异,只能说两者定位和设计思路近似。

      类似案例很多,武器装备各领域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包括设计思路、生产设备、电子系统都有全球化的趋势。有成熟技术可借鉴,对于一些中小国家而言也是完全合理的,而对于大国来说,每一代装备的标准越来越近似,造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雷同。只不过外观容易相似,真正内在的战斗力各有千秋。


      河东三叔


      这说明在外形设计上已经趋于最优解,所以各国的武器在外形上也长得就越来越像。这样的现象不只是现在才有,如果把时间线往后推一点,就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古今中外各国的军队里面。别的不说,就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在去年去年大火的吃鸡游戏里面就有种现象存在。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木托栓动式步枪就是98k,并且列出了一张表列举,但其实如果不是真正的枪械迷(军迷都不一定完全能分辨出来)的话根本无法完全分辨,因为它们长得的确是很像。



      就像现在各国的军队的头盔也越来越趋于类似,军服也也是一样,如果要组建地球防卫军把各国军队身上的旗帜标识都换下来,直接换标识的牌子就可以了。这就是事物趋于最优解时的特征。再比如,一代机和二代机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所以美国和苏联制造的飞机都有大后掠角、薄机翼的设计,而进入四代机和五代机同样也存在这种问题,特别是隐身涂料这一块都是黑色,因为黑色是吸收所有色谱的颜色,而雷达波是属于光线的一种,所以现在中美两国的五代机都是采用黑色涂料的,所以歼20刚出来的时候,有不少的人认为中国是在仿制F-22。



      而这些在陆海空军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越是高级、越是最优秀的武器长得越像,而且武器在设计方面都会有借鉴的方面,所以这就使得各个武器外形更是趋于相同,但光是外形长得像不算,必须是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行,不然是真李逵还是假李鬼不用上战场,拉出来遛一遛就可以看得出了,就比如日本的10式、印度的阿琼坦克、韩国的K-2虽然外形和德国豹-2坦克相类似,但是技术没到家就显得造猫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由于技术和理念越来越没差异、消费者的需求也缺乏个性化,目前各大厂商的手机确实是越来越让人分不清谁是谁,以至于连数码爱好者们都经常因“脸盲”而头疼。不过,说起“脸盲”,泛滥的可不止是手机领域。在兵器装备领域,“脸盲”的情况远比手机要严重得多。从冷战时代至今,各国武器装备的技术不断迭代,在装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设计风格上却越来越“没个性”。不信,你看看冷战时代至今美俄中三大国的战斗机设计就明白了——

      造成武器装备“脸盲”的原因,其实并不单一。比如在“脸盲”相当泛滥的中型运输机领域,自从C-130确立了中型运输机的范版以来,各国中型运输机几乎一直保持着短粗圆形机身、上单翼和倒T型尾翼布局、四台(个别为两台)涡桨发动机的窠臼。近些年来中型运输机涡扇动力化的浪潮之下,中型运输机的“模板”又变成了双涡扇发动机+小角度后掠翼+T型尾翼的“小号C-17”或“小号伊尔-7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各国对于运输机的要求相当接近:运载量尽量大,航程尽量远,起降条件尽量低。人类的航空工程学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天花板”的,在各方面性能取舍之下,能搞出来的构型当然就只有那么几种了。所以,相同的需求对于“颜值”的影响,可绝对不是吹的。

      导致各国武器装备外观设计越来越接近的另一个原因是技术。这一方面的典型是水面战舰,由于反水面目标作战手段的不断更新,目前的水面战舰越来越注重隐身化设计。众所周知,目前的雷达隐身设计无非两个途径:外形和材料。水面战舰不同于作战飞机,其体积在兵器装备当中相当巨大,即便完全采用隐身材料也没法降低多少雷达反射面积(况且一些材料还不适合海洋环境)。因此,在外形上下功夫就成为了必然选择。相比于将各类武器和设备暴露在外,将其遮蔽在舰体之内显然能降低不少雷达反射面积,因此现代水面战舰的外观越来越平整,舰岛的外形也越来越像个方盒子。而综合考虑到舰体舱室布置、航行稳性等因素,现代水面战舰在设计上又都偏好使用飞剪型舰首和长宽比8左右的舰体,而因雷达和舰载武器又要考虑探测范围和射界的问题位置相对固定,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跟风”也是致使武器装备外观同质化的重要原因。而致使“跟风”的原因也分为两方面: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技术扩散的典型是近距空空导弹。目前几乎全世界的红外制导近距空空导弹都有一个共同的技术源头:AIM-9“响尾蛇”。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该弹后,先后被苏联、以色列、法国、日本等国作为仿制或参考样本,结果让圆柱形弹体+鸭式布局的构型成为了几十年不变的设计经典。时至今日,AIM-9和它的徒子徒孙们还在各国空中力量中挑着大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集一下各国的近距空空导弹看看这些劳什子外形接近到了什么程度。

      技术模仿则更多是概念上的一种跟随。这一点上,近些年来自动步枪的发展变化很能说明问题。自从SCAR枪族将模块化设计推广到轻武器界之后,现在各国在研制新型自动步枪时如果不考虑模块化几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与此同时,皮卡汀尼导轨这种原本只在美军中使用的附件接口标准被推广到北约,随后又被北约国家推广到了全球,并由此衍生出了“战术化”这个新概念。由于皮卡汀尼导轨的一统天下,现代自动步枪在考虑战术附件接口时除了皮轨几乎没得可选,所以枪械采用平顶机匣、顶端一条长皮轨、护木上三条短皮轨也就成为了标配。再考虑到便携性和人机功效问题,SCAR的折叠/伸缩一体式枪托也越来越多地被各国轻武器设计者所借鉴,各国的自动步枪看着像是一个人设计出来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从实战的角度来说,这种必然的发展结果没什么不好,毕竟武器装备是用来作战的,因此性能决定一切。只不过,相比于当年的环肥燕瘦,今天各国武器装备在外形上的千篇一律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无聊——毕竟,武器装备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如果全世界的艺术品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个性化可言,那还有什么意思嘛!生在这个技术爆炸却泯灭个性的时代,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千骑营卍首席司号员


      从冷战时代至今,各国武器装备的技术不断迭代,在装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设计风格上却越来越相似,导致武器外观越来越相似。

      为什么武器装备外观长得越来越像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各国对武器的要求接近,导致构型单一

      自从C-130确立了中型运输机的范版以来,各国中型运输机几乎一直保持着短粗圆形机身、上单翼和倒T型尾翼布局、四台(个别为两台)涡桨发动机的窠臼。近些年来中型运输机涡扇动力化的浪潮之下,中型运输机的“模板”又变成了双涡扇发动机+小角度后掠翼+T型尾翼的“小号C-17”或“小号伊尔-7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各国对于运输机的要求相当接近:运载量尽量大,航程尽量远,起降条件尽量低。人类的航空工程学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天花板”的,在各方面性能取舍之下,能搞出来的构型当然就只有那么几种了。

      二、技术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技术。这一方面的典型是水面战舰,由于反水面目标作战手段的不断更新,目前的水面战舰越来越注重隐身化设计。众所周知,目前的雷达隐身设计无非两个途径:外形和材料。水面战舰不同于作战飞机,其体积在兵器装备当中相当巨大,即便完全采用隐身材料也没法降低多少雷达反射面积(况且一些材料还不适合海洋环境)。因此,在外形上下功夫就成为了必然选择。相比于将各类武器和设备暴露在外,将其遮蔽在舰体之内显然能降低不少雷达反射面积,因此现代水面战舰的外观越来越平整,舰岛的外形也越来越像个方盒子。而综合考虑到舰体舱室布置、航行稳性等因素,现代水面战舰在设计上又都偏好使用飞剪型舰首和长宽比8左右的舰体,而因雷达和舰载武器又要考虑探测范围和射界的问题位置相对固定。

      三、各国之间“跟风”

      “跟风”也是致使武器装备外观同质化的重要原因。而致使“跟风”的原因也分为两方面:技术扩散和技术模仿。技术扩散的典型是近距空空导弹。目前几乎全世界的红外制导近距空空导弹都有一个共同的技术源头:AIM-9“响尾蛇”。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该弹后,先后被苏联、以色列、法国、日本等国作为仿制或参考样本,结果让圆柱形弹体+鸭式布局的构型成为了几十年不变的设计经典。

      总述

      当然,从实战的角度来说,这种必然的发展结果没什么不好,毕竟武器装备是用来作战的,因此性能决定一切。只不过,相比于当年的环肥燕瘦,今天各国武器装备在外形上的千篇一律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无聊——毕竟,武器装备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如果全世界的艺术品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个性化可言,让人有些悲哀。


      光阴走马


      一,性能指标要求基本相同

      以主战坦克为例,二战中确立了坦克性能的三原则,火力 机动 防护,各国都希望自己的坦克火力更强 穿甲更深 跑的更快 更不容易被击毁。所以,各国坦克都先后研发装备了滑膛炮 楔形炮塔 大功率发动机,尤其是外观上,基本都采用了防弹性能出色的楔形炮塔,以至于豹2 99 梅卡瓦 外形十分相像。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一些装备外形越来越相似

      这一方面典型代表是第五代战斗机,由于五代机的格外注重隐身要求,而目前能实现隐身的技术手段无外乎战机的外形和吸波涂料。所以,大家看到的F22 SU-57 歼-20 F35等五代机,机身外部光滑,整体呈菱形,无突出物,内置弹仓......,就是为了降低雷达波的反射面积。而这些技术要求是统一的,导致了五代机外形相似度很高。

      一些国家的仿造和相互借鉴

      对于一些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快速提高自己装备制造能力的方法是仿制,又快又便宜性能还不错,何乐而不为呢,我国大到国产航母 歼5 歼6 歼7 歼11系列小到54式手枪 56式自动步枪.......都是仿造的前苏联的,这没有什么好丢人的,正式通过仿造,我们积累了技术 培养了人才,才有了后来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此外,世界上所有空空导弹的祖宗就是美国的AIM-9“响尾蛇”,自从问世后,被苏联 日本 法国 以色列等国仿制,圆柱形弹体+鸭式布局的外型成为了空空导弹的经典外形。


      冬雨AK


      我想大概可以套用一下“趋同进化”的概念,

      趋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亲缘关系甚远的生物,由于栖居于同一类型的环境之中,从而演化成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或构造的现象。趋同进化,即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改变。

      趋同进化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固着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门的珊瑚、甲壳类的藤壶、棘皮动物门的海百合等都有相似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如哺乳纲的鲸和海豚、爬行类的鱼龙等都具有与鱼类相似的体型。

      如图:鱼龙(爬行)、鲨鱼(软骨纲)、海豚(哺乳),三种动物,因为生存环境相似,进化出了相似的体型。

      武器等工业产品外观类似大概也是相似的原因吧,因为使用环境和技术指标要求相似,所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大家的解决方案大致相同,大家都追求的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最大化,所以结构和外观也就越来越趋同了。

      比如下图的自行车和汽车的发展历程

      自行车发展

      汽车发展


      躺赢主要靠实力


      武器设备的外观为啥长得越来越像?一款好的武器设备本身就是一个优秀设计的产品,它的出现经历了设计师大量和反复的计算、测试、仿真和模拟试验,在各种设计方案中挑选最佳的方案。所谓优秀设计,它运用了美学、空气动力学、力学、人机工程学等等学科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根据武器设备的功能和用途,设计师在最大限度满足武器性能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武器设备的重量,优化结构,追求简单而合理的构成,降低成本,充分考虑如何适应战场的环境,做到可靠耐用,易于操作和维护等等。武器设备的外观实际上是这些因素组合的结果。这些结果已经是这类武器设备最优的设计成果,出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加工工艺等等的限制,在某一个时间阶段,各国的设计师尽管挖空心思,穷尽所能,也只能在其有限的方案中选择相类似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其中也有模仿抄袭的原因,但这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模仿抄袭是不能真正解决武器设备适用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器设备外观长得像就不奇怪了。


      sailor72


      这个问题是目前军事领域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这一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如果我们真的去关注武器的发展史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大致情况下,武器的种类并不是太多,无非就是飞机,大炮,坦克,枪械这几种而已。如此一来的话,其武器外观就会形成一个比较笼统的形体。甚至如果笼统的来看的话,我们人类不也就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有脚,有胳膊有腿,然后只是身高上的差异或者是模样上的差异而已嘛。


      但我们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基因的交配而来的,而枪械武器是我们自身研发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有权力决定武器的性能以及模样。这就如同现代出现的克隆技术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真的想克隆出一个人的话,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基因。而枪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经过我们不断的更新换代之后,必然会打造出及所有优秀性能为一体外壳,最后如果真的要看区别的话,只能从一些细节上去分辨。由此也就出现了大多数的武器装备,都是大致相同的现象。之后,如果再想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话,那就只能从内部构造,或是性能上在提升,而不是从外观上去提升这个武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坦克、飞机这些比较大的武器装备上去进行比对。要知道通常坦克大多数情况下,外观并不会出现太大的改观,除非是更新迭代,间隔时间较长,才会出现较大的改观。如果要说在短时间内的话,显然不会盲目的去在乎一个外观,而摒弃最为重要的威力以及性能。


      相同的道理,飞机也是如此。在我们查相关数据的时候,通常在介绍中都会提及到某一架飞机是在这架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就比如我们经常说到的f16战机。表面上我们都会笼统的将f16类型的战机称作f16战机。但实际上,f16战机并不是只有一个型号f16,而是有多个型号。并且这些型号都是经过最初的f16在实战战斗中,通过使用最终总结出其优缺点从而再进行改造的。如此一来,武器外观长相大致相同,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


      军武视界


      因为武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到了瓶颈了,一种武器也是在不断的改进的,也是在不断的试错,比如说弹匣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弹匣有十发装的20发装的30发装的,弹鼓,弹盘,弹链,现在呢?自动步枪都是30发弹匣,轻机枪都是弹链,剩下的呢都淘汰了,自动方式呢?刚开始有什么导气式,气吹式,自由枪机式,枪管短后座,枪管长后座,现在呢?基本上大家都知道那种方式有什么优势了,你的这个设计好别人就可以借鉴,总共就那么多的东西,总不可能明明知道那个设计不符合要求非要硬上吧?所以呢在原理上没有革命性的改变出来武器会越来越像的,美国人为什么不换枪?就是因为现有的新型武器没有质的改变,如果谁能把激光或者是电磁脉冲武器能缩小到现有步枪的体积,然后能解决能量问题,再能把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你看看那个武器会不会有一样的!


      英雄100253571


      这叫技术趋同,存在广泛交流的世界(彼此敌对和战争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这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所有的水冷重机枪都长得像马克辛,所有单发的液冷活塞发动机战斗机都像P51,所有的单发栓动步枪都像K98。在相近的技术条件下,最优解所包涵的要素就是这几个,长得像太正常了,要是有特别另类的,不是革命性设计就是专门性设计或是失败的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