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此內容為科轉雲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


[封面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等專家突破遠距離獨立激光相位干涉技術,分別實現了500公里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該研究成果成功創造了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最遠距離新的世界紀錄。


高校科技成果 ● 一週精選


● 上海交大π 2.0實現天文學N體模擬粒子數新突破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天文系聯合廈門大學天文系等單位,依託交大超算平臺(π 2.0集群),成功完成4.4萬億粒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N體模擬Cosmo-π測試(使用512節點、20480核心),追蹤了137億年以來的宇宙演化,並打破此前3萬億粒子數的TianNu數值模擬世界紀錄(使用13824節點、331776 核心),成為目前世界上完成粒子數目最多的天文學N體模擬。


● 山東大學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CMO樣機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山東省磁懸浮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功突破技術瓶頸,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人工心臟泵,並期待成果轉化孵化合作。

該設備採用全磁懸浮技術,具有溶血性小、壓力緩衝大、流量調節方便、安全性高、體積小等特點,已進行了動物血液試驗,各項參數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性能上完全可以替代進口設備。


● 《自然》在線發表武漢大學袁聲軍團隊石墨烯研究成果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近日,《自然》在線發表武漢大學袁聲軍團隊石墨烯研究成果。袁聲軍團隊與國外團隊合作,通過實驗與理論計算證實了無缺陷石墨烯的不可透過性,拓展了不可透過性的極限,並揭示了氫氣在石墨烯中的異常透過性機理。

研究使用無缺陷單層石墨烯密封的小型單晶容器為實驗裝置,發現石墨烯對多數氣體確實具有不可透過性,其檢測精度比之前的實驗提高了8-9個數量級。在這樣超高的檢出條件下可探測每小時只有幾個氦原子的通量。並且對幾乎所有其他氣體(氖氣,氮氣,氧氣,氬氣,和氙氣),這一行為均表現一致,只有氫氣除外。


●上科大團隊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上海科技大學寧志軍課題組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道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浙大團隊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成果頭條 | 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和物理學系袁輝球教授團隊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並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


本文參考來源:科技日報、浙江大學官網、上海科技大學官網、武漢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