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成為社區商業加速發展的“催化劑”?

疫情會成為社區商業加速發展的“催化劑”?

一場曠日持久的“禁足戰疫”,人們的活動從公眾場合“轉移”至社區,縮短了人們的生活半徑,顧客從家門口就開始攔截客流,目前已有很多的開發商,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做社區生鮮、便利店、生活服務這些貼近老百姓的業態,已經成為打開消費者很大的要素。

作為消費者在疫情消費的情況下,除了線上購買,跟我們關係最大用的最多的就是社區商業。或許疫情結束後,隨著就近消費習慣的“養成”、人們對人與家庭、人與社區的關係重新審視,社區商業的發展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本次線上沙龍將圍繞社區商業的危機和未來的機遇做一些探討。

疫情会成为社区商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沙龍議題

一、肺炎疫情縮短了人們的生活半徑,消費者大量“迴歸”社區的現象是否讓社區商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機會?為此社區商業應該如何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升級?

二、現階段,國內社區商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是什麼?在此次疫情中有哪些改變?

三、疫情之下線上營銷蔚然成風,離消費者距離最近的社區商業應該如何發揮線上線下雙線作戰的優勢?

北京印象城、北京萬科半島廣場總經理 王若汀

從21天效應來看,疫情持續超過了一個月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消費習慣。

因為疫情,消費者被迫縮小生活半徑,從我們的數據來看,社區型商業比區域型商業項目所受到的衝擊影響較小。個人預測,社區商業只是在短期內會是一個爆發式增長,當生活恢復正常後,人們還是會習慣性的回到之前更喜歡的區域型商業項目,除非社區商業項目運營得非常優異,消費者黏性高。

商業項目未來進行自我升級一定要圍繞更方面改造的地方,比如資源、體驗。資源是分內部和外部,內部是招商不斷調整,外部是協同周邊的社區、公園及學校等,此外再通過體驗的投入,提高周邊客群的消費黏性。

此次線下商業受到衝擊後更願意和線上結合,但線上也愈發注重體驗感,體驗感不好的東西一定會被淘汰。未來商業項目一定要增加體驗業態,像去年樟宜機場和蘇州陽澄湖服務區,雖然都不是純正的商業體,但是很多人去逛了三個小時不出來。

後期來看,體驗的升級一定是服務能力的升級,無論景觀改造還是運營能力改造,這種升級一定是全方位的升級,此外,從買產品到賣服務的轉變,是社區商業的大趨勢。

魯能集團商業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經理 黃子健

這段時間大家都被強逼在家嘗試體驗在家消費或者點外賣,配送的服務及消費產品的質量給大家做了一次長時間及全面的Demo。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就是線上購買其實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包括配送時間、配送人員服務、以及線上銷售的產品選擇等等都有提升空間。

有一些住宅社區已經做了購物及物業服務APP的,但是與周邊的實體社區商業的結合倒並不多,這個也就是我們下一步應該去思考的工作。有很多社區商業沒有一個吸引人去逛的環境,沒有什麼體驗感。這次疫情過後,很有可能大家都習慣在線上買東西,沒有特色的社區商業及超市只能作為一個展示廳,更加沒有人去消費了。

社區商業最大的優勢在哪裡呢?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服務,例如一兩公里內居民生活所需的一切,做到配送的質量快又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上門服務的內容的,在社區商業裡,除了買東西以外、生活服務,就是上門服務,還應該深挖,比如說教育類、培訓類,哪怕是美容美甲足療等等是不是都應該提供上門服務?還包括汽車買賣、購買保險類等等,只要你敢想,各種各樣的服務,都是可以上門服務。總之社區商業一定要讓線上線下更完美地去結合。

深圳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果多美北京事業部)大客戶總經理 喬建

果多美在北京有100多家店,一大半的店面都是開在社區,從疫情開始短短十天,有70多家店就開始賣蔬菜,原則就是平價保供應,從來沒有加價,這和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

從零售的角度來看,社區商業肯定還是剛需品。這次疫情使很多年長的人熟悉了線上買菜,美團買菜、每日優鮮比很多年輕人用的還熟練,這意味線上產生的機會需要線下去支撐。

服務體驗很重要,但需要考慮很多商業項目臨時開發了一些小程序,但卻送貨不及時,產生的品規和包裝問題嚴重影響消費體驗。後期社區商業經濟的發展核心是要加強體驗的,此外要再專注做社群,因為線下空間幾十幾百平米,不能做全品類,但線上的發展空間是無限大的。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很多問題,許多公司沒有技術和產品優勢,這時就需要轉變思路發揮服務優勢。此外,疫情中催生出社區經濟的風口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要看後續怎麼經營,怎麼照顧客戶大的感受,增加體驗感。

路勁世界廣場項目總經理 白雲

路勁世界廣場是去年12月底開業的,屬於社區型購物中心,因為疫情對整個購物中心造成很大的打擊,最主要原因主要在於顧客都不能到現場。很多的餐飲業態也因為疫情還沒有來得及做線上的一些功能,所以也只能關門。

春節過後開始進行大數據的融合,利用會員系統進行推廣轉成線上服務,積極跟美團、大眾點評等等這一系列線上服務平臺合作,也推出雲商場平臺,通過幫助商戶儘快恢復營業。

體驗型業態中,兒童業態因為前期的會員鋪墊比較好,所以已經推送了線上課程,只是運動型的體驗業態,還有兒童零售,實體店鋪受到打擊。未來線上跟線下怎麼推送,合理利用好會員資源,如何能讓會員實實在在的享受到服務,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

另外社區最重要的是服務好社區居民,滿足社區所需也是非常關鍵的,在社區已經封閉的情況下,社區商業可以考慮如何解決居民取貨的困難。未來在社區跟就近型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如何做搭建?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無縫隙取貨的銜接?包括停車場,比如說線上下單直接在停車場可以取貨等等一系列小便利。

現在項目在積極的恢復中,但是對於兒童業態、部分餐飲業態、娛樂業態,包括電影院等等,整體來說是受損比較嚴重的,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辦法如期開業,正在和商戶積極策劃推廣計劃,想借助五一以後能有一些促銷手段把顧客拉回到實體店。

達美集團副總裁、萬商俱樂部北京分部常務副會長 王智明

社區商業尤其是社區型購物中心,應該是離人們生活更貼近,相比于都市型大型購物中心定位的是大而全,更有吸引力,社區商業明顯的優勢就是距離。

關於疫情爆發社區商業是否會產生爆發式增長的問題,我認為不會。目前來講,我國的社區商業仍在發展中,還需要做得更好。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是一線城市,消費習慣逐漸發生變化,週末如果有相對完整的時間可以選擇大型購物中心,平時零散的時間更傾向於社區商業。

之前提到的社區商業在疫情面前有很好的應對,實際上像超市、便利店這類因為政府方面要求不能關門停業,作為社區型購物中心確實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從基本特點分析,社區商業的環境氛圍,品牌層級,業態組合,甚至包括運營精細化的程度都是在發展和提升的過程當中。

當疫情來的時候,反倒讓電商,線上消費進一步搶佔先機,可能現在對疫情期間的線上消費沒有做一個階段性的統計,可能大家都應該關注,初步判斷應該是上升的,疫情期間每一個家庭的線上消費明顯增加。

這次疫情社區購物中心基本上按照政府要求關閉,說明特殊事件發生時,社區型購物中心還沒有準備好,甚至包括政府的應對措施,分類也不是很細。例如線上消費,快遞小哥短缺,物流不足,當線上需求多了,卻不能很好的滿足。此時社區型購物中心應該提高精細化運營管理,把各類商家組合起來,詳細分析居民生活需求。

復工期差不多有20天了,但是這段時間社區型購物中心平臺仍然在有效手段上有缺失,或者說還是沒有很好的準備好。這段時間雖然是局部復工,但是怎麼去把真正的社區生活研究透,拉動消費給消費者信心,應該認真思考。

另外推動跟政府、商委、街道去溝通研究,避免一刀切的措施選擇關門大吉,如何更瞭解市場和消費者,要靠從業者共同研究和推動,這也是社區型購物中心需要研究和提高的地方。

天津遠洋未來匯購物中心總經理 韓傑

這次疫情對社區商業是一次機會,壓力也同樣存在。

第一,社區商業的客群比較固定,社區商業所輻射的客群基本上都是會被周邊都市型或者是城市型購物中心輻射到。社區商業在體量上、可逛性上都比周邊的購物中心差。

第二,社區商業定位比較難,除了體量侷限以外,在服務上就是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

第三,這次疫情催生了更多產品服務到線上。原來體驗類的東西,KTV、影院健身一定是在線下,但是通過疫情發現在線上也可以做雲蹦迪,收益還遠遠大於線下。其實這個對傳統商業顛覆還是比較大。

對照在疫情期間的經營,第一要做就是提升社區商業的響應度。原來說社區商業是實現了最後一公里,但是從疫情發生以後,其實發現社區商業不是最後一公里。原來說最後一公里是因為消費者到社區商業最近,是消費者走過來,但是當疫情發生以後,當小區的大門關閉以後,消費者走不過來,就需要項目去想辦法。

第二藉助社區商業怎麼做好黏性。天津也有二月二理髮的傳統,天津遠洋未來匯購物中心跟街道和商委溝通以後,把會員拉進社群,這樣的微信群有將近10個,五六千家庭都是項目周邊,通過把二維碼發到群裡,大家可以預約來剪髮,這個效果還是很好的。針對其他業態,把店長拉到群裡來,很快就可以響應大家的需求。項目因為周邊都是遠洋社區,物業也是自己的物業,通過商管和物業銜接也能夠做到在疫情期間,把一對一的服務、商品送到消費者家裡面去。

第三接下來如何做好線上和線下結合?未來可能也去借助線上實現一定的銷售額,但是重心還是線下,因為最值錢的是物業。怎麼做好物業客流保證業績?還是線上為線下適當去做引流,通過小程、APP,把一些傳統SP的活動轉化為一些線上的東西,通過線上的活動把大家帶到線下來。

北京芳園裡購物中心項目總經理 劉利群

現在體現消費行為變化就是消費時間重新做分配。以前社區居民會去超市購物,現在通過線上送到門,消費時間會重新被分配。

省下的時間幹嘛呢?第一是體驗,體驗更好的商業氛圍,像大盒子裡面做了很多植物,還有街區型商業大家更願意來休閒。另外把時間花在大健康上。大健康概念不僅僅是健身,飲食結構也是健康,不僅僅是吃的品種,包括就餐方式,疫情恢復初期分餐制在一定時間還是會存在的。所以還是會催生出很多大健康的新形態。包括很多智能化儀器對身體健康狀態的捕捉,都會應運而生,還包括智能家居也很有前景。

通過這次疫情,消費者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要求。以前是想小資一點,小文藝一些,現在是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生活品質一下子就邁了一大步。分配時間不同,選擇的東西也會發生變化。包括無接觸式服務,甚至包括一些快遞式服務也會進化。現在看來這些還是蠻粗暴,還是有很多進化空間。通過這次疫情特別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會邁出一大步。

社區商業是小時間的應用,不是大時間。以後小塊時間應用的時候大家也會想不湊合,對品質也會有一些要求。現在社區商業還在一個比較基礎層面,未來會有很大的體驗提升,不僅僅是業態的豐富,包括滿足老百姓生活品質提高的新生業態,所以豐富度和市場空間都是比較大。

京東零售七範兒事業部招商負責人 丁傑

第一個想分享的是社區商業怎麼讓消費者靠得更近一點。傳統辦法是做社群,但是有很多新的做法。社群其實比較好理解,現在商業項目打入各個社區,找到意見領袖,通過微信群把消費者集中在一起,可以產生非常強大的力量。

還有一個辦法是藉助新工具,比如電商、抖音、微信等。建議項目可以利用品牌優勢來經營粉絲,用公眾號之類的方式,變現可以藉助於其他渠道,如頭部電商、微商等。

第二個想分享的是餐飲零售化。近期一些頭部的餐飲公司都希望推出一些半成品,放到超市的冷鏈裡面銷售,或者在線上銷售。原本開上千平大店的品牌,現在紛紛希望進入超市設置檔口,堂食+外帶+預包裝產品+線上銷售,已經成為一波新的大趨勢。

這是一個縮影,有超市已經專門在賣這些產品,陳列雖然不如日本的美食超市,但是產品的豐富度上已經超越了;這種店有可能成為購物中心新的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線上已經有品牌,集合了眾多餐企的招牌菜,做成半成品在銷售。

所以未來購物中心在規劃餐飲面積的時候可能要慎重一點,總體量不能像以往那麼大,可以把檔口區做的更豐富。

綠地商貿集團商用事業部北區總經理 王文芳

首先是爆發式增長的問題。社區型購物中心定位很明確,就是1.5到3公里,不會有更大範圍的擴充,所以即使是疫情過去也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但不排除在一定時間內,階段性出現報復性消費。

關於線上營銷。疫情逼迫購物中心在短期內做了減法,客流減少轉移線上,但是也逼著購物中心做了加法,以前線上購物中心碰線上的比較少。購物中心線上營銷能走多遠?這是一個機會問題,這個機會是什麼呢?如果後期營運能力強這個機會就把控住了,取決於以下幾點,首先是入口流量;第二個是品牌端的內容有沒有吸引力;第三個就是購物中心的整合營銷能力,購物中心能不能基於會員打造會員大閉環營銷。社區商業在線上前景是大有可為,藉助這次疫情,可以把一部分的消費者變為固定會員,就是說有機會把原來其他線上部分搶走這部分銷售收入到購物中心體系裡。

綠地商貿集團這段時間推出自己的線上平臺“線上繽紛城—G刻美食”,G代表greenland,G-super是自營超市,與餓了麼的功能完全一樣,只要在綠地商貿集團項目周圍都可以搜到。首先要照顧品牌方利益。第一免了入門開店費;第二個品牌方很關注現金能不能即可到賬,G刻美食和美團一樣T+1到賬;第三個品牌方很關注美團和餓了麼的扣點,前期G刻美食全免掉,後期平臺和流量做出來,後期是增收部分。對於顧客來說,G刻美食跟商戶全部打通,有自提選項,避免了外賣費用。

後期還會考慮通過會員活動把線上消費者也全部導入到線下來,把線上線下完全做成閉環,讓顧客既喜歡線上,也喜歡線下活動,這是社區商業未來要走的路。

金隅嘉品mall項目總經理 馮敏

金隅嘉品mall是典型的社區商業,疫情期間項目一直在營業,盒馬生鮮、藥房等商戶一直在堅持經營,為了滿足東壩周邊居民的生活需求。我個人認為

對於社區項目來說的話,報復性的增長只會短期出現,它是相對疫情期間而言的。疫情期間消費需求被抑制,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人數增多,加之天氣轉暖,不管是商家的開業率,還是項目的經營數據,逐步都是在往上走。

疫情解除之後,消費熱潮不會馬上開始,有調研顯示,宅在家裡的大多數人選擇2周內會選擇電影消費。這也側面說明大家需要見面交流的機會,久居家中的人們在消費過程當中,更多的是要有一些互動和體驗類的消費。

這次疫情其實給社區商業帶來很多啟發,雖然這段時間大家都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可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反過來審視自身的商業模式和抗風險的能力。

線上線下的融合,從項目需要考慮的是線上線下的打通怎麼做好更多的融合,同時線上做的能不能受顧客歡迎,更多的是要加強線上的體驗感。金隅嘉品mall疫情期間推廣商戶線上銷售、建立社區微信群、抖音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疫情的期間,有很多線上的消費需求,消費行為習慣的變化需要進行深思,未來怎麼做相應的變化和調整。

未來顧客對健康的關注和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成熟項目來說,需要把這種對健康安全,尤其是公共區域的措施如消毒等做的更透明一些。類似這種的,能夠讓顧客感受到項目安全,他的安全健康會有保證,這會成為項目未來持續做的事。

SA建築設計事務所總經理 羅園

第一個我想分享的是最大的收穫,關於社區和社群的兩個概念,之前建立社群,實際上原來有五個俱樂部,真正活躍只有一個到兩個俱樂部。

另外原來是大客戶戰略,基本以客戶黏性為最高的,也確實做到了金字塔上面最高兩層客戶的忠誠度,每個月銷售額有70%是20%的客人完成,這些客人基本上每週都會到店,黏性做的非常好。進入到今年的狀態還是措手不及,但是好的地方是把整個戰略一改之後,目前可以接近滿意的狀態,已經達到了80%的正常狀態的消費額。

為什麼可以達到這個消費額?實際上是剛才說的社區跟社群的一個關係。今年本來計劃是四月底在大悅城開新店,現在因為疫情也延期了。為解決這個問題品牌選擇圍著朝陽大悅城周邊的社區做了一個小實驗,有額外的收穫,打開了社區的社群,而且是比較高端的社區社群。

之後在整個戰略方面,從一個一個社區開始打通,打通之後導入到自己的程序上,把原有的社區和新成立的社群全部活躍起來,有非常強的購買力。

社區和社群實際上是兩個完全分不開的關係,1.5公里到3公里,圍繞一個點建立一個小的生活圈,一個小的生活圈裡面有社區,每個社區都有社區的個性,每一個社區都是完全獨立的文化。雖然都在一公里範圍之內,所以針對不同的社區給了不同的方法。

建立社群的時候,要關注這個社區里人的背景、文化、習慣,包括溝通方式,把這些都搞定了之後,一旦掌握了這樣的基礎客戶之後,實際上除了店內的銷售以外,小程序補充的銷售,現在對自身來說因為並沒有增加額外的運營成本,這樣的情況下對整個品牌的運營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萬商俱樂部創始人 楊澤軒

社區商業的特點是場子小、距離近、人熟,現階段社區商業整體服務能力還較弱,所以大家共性的觀點是社區商業要在便利和服務上下功夫,另外這次疫情帶來的利好是在拉近了社區商業與周邊顧客的關係。

從人貨場角度來看,首先社區周邊的消費者很容易變成熟客,但很多社區商業並沒有把他們變成會員,也沒有建立活躍的社群,但社群是可以迸發出促進消費的力量。

其次,受限於場地問題,社區商業涵蓋的品牌比較少,由此話題可以繼續思考,怎麼通過線上線下鏈接和場內場外鏈接,提高社區商業的內容豐富度。

此外,從項目方面來看,小型社區商業體驗感都不是特別強,但是社區商業可以不用做的特別豪華,比如可以像日本一樣做的溫馨親切,這也是下一階段適合學習借鑑的地方。

通過疫情期間的觀察,也有很多啟發,第一是疫情期間更多人習慣了線上手段,等到無人貨櫃等無人化產品在社區建立強信任度後,有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商業啟發;第二是雙棲作戰,這個有利有弊,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品牌都在嘗試線上線下結合,這是大勢所趨;第三是未來跟健康相關的產業會是新風口,這個健康產業也不一定非是線下的,有可能是線上線下鏈接的。

疫情会成为社区商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疫情会成为社区商业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