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到底有多大的权力,那么多人忽悠他,希望推翻雍正皇帝?

羽菱君


雍正能顺利继位,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另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

这两个人,一个被雍正亲热地称为舅舅,另一个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亲国戚,都重权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于他俩自恃有功,做事飞扬跋扈。皇权受到影响的雍正,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一个被幽禁而死,另一个被赐死天牢。

当时川陕一带叛乱不断,所以,雍正必须找个人来接替年羹尧的职务。

(岳钟琪剧照)

雍正思来想去,最后起用了曾作为年羹尧副将的岳钟琪。

说起来,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

他的父亲岳升龙就因卓越的军事才能,出任议政大臣、四川提督等重职。后来。岳升龙随康熙平定噶尔丹,屡建奇功。康熙不仅对他赏赐颇多,还赐给他“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的匾额。

岳钟琪自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不仅腹有才学,在排兵布阵上更是很有见地。

岳钟琪展露头角,是在康熙晚年。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首领与沙俄勾结,入侵西藏,一些蒙古贵族和喇嘛也趁乱反清。

岳钟琪奉命征讨,先以奇计抚定巴塘、里塘等地,随后又全歼叛军将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下了奇功,因此得到康熙赞赏,并被提拔为骑都尉世职。

雍正继位后,青海蒙古贵族再度反清。

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同时,岳钟琪也被委以重任,作为副将军跟随年羹尧平定叛乱。

岳钟琪在攻打青海反清贵族的过程中,骁勇善战,屡献奇计,很快便收复青海的大片土地。

雍正龙颜大悦,封他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兼甘肃提督。不仅如此,为表器重,还亲赐他金扇一把。

可以说,此时的岳钟琪,不仅是清朝勇冠三军的高级将领,还深得雍正器重。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一切,凭的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再就是对朝廷的忠心。

(年羹尧剧照)

所以,当年羹尧被囚后,雍正立刻让他接手川陕总督的职务,如此一来,岳钟琪手中就掌握了川陕甘三省兵权。

可让岳钟琪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担任要职后,却屡屡有人以各种方式劝他造反,这可让他猝不及防。

雍正五年,一个叫卢宗汉的游民在成都街头赤脚狂奔,嘴里大声喊着:“岳公爷带川陕兵丁造反了!”引得行人侧目,议论纷纷。

岳钟琪听闻后,大惊失色,急忙命四川提督黄庭柱将他缉拿,并严加审问,结果一查原来此人是个疯子。

本来疯言疯语当不得真,可是岳钟琪唯恐雍正知道后,会对他有不好的想法,连忙写了长长的奏疏,将此事上报给雍正。

雍正自然对他百般安慰,表示绝不相信疯子所言。最后下旨以“造谣惑众,诬陷大臣罪”把卢宗汉斩首示众,如此岳钟琪才好歹放下心来。

谁知道事情还没过去三个月,又有一个叫张熙的书生给岳钟琪带来了一封信。

这信是张熙老师曾静所写,信中对雍正继位多有指责,说他杀父、逼母、弑弟、残兄,可谓罪大恶极。又说当年岳飞抗金,如今中原为满人所占,他亦应如岳飞一样,为汉人报仇,反清复明。

由于有了上一次经验,这次岳钟琪学乖了。他好酒好肉招待了张熙,故意遣退左右侍从,悄声告诉张熙,他早有此心。岳钟琪取得张熙信任后,探得他背后指使人,立刻将之一网打尽。

随后,岳钟琪为了向雍正表示忠心,他将张熙、曾静等人押送京师,并向雍正面陈此事。

(雍正剧照)

那么,为何这些有反心的人,不约而同,都会找到岳钟琪呢?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身份特殊。

岳钟琪不仅是汉人,还是岳飞第21世孙。

据史书记载,岳钟琪是岳飞第3子岳霖的后人,因此汉人百姓多认为他亦如岳飞一样“忠义爱民”。

满清入主中原后,对汉人多有血腥镇压。所以,大家一厢情愿地认为,岳钟琪势必因家仇国恨,早晚都会颠覆清朝。

二、身居重职。

满清一直实行“崇满抑汉”的政策,凡是位高权重的职务,一向都是由满人担任。岳钟琪是第一个被任命为封疆大吏的汉人,因此朝中的满人大臣对他妒忌有加,诬陷他的奏疏,更是在雍正的案前堆积如山。

雍正曾告诉岳钟琪此事,岳钟琪也知道朝中大臣多视他为眼中钉。因此,有人利用疯子诬他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手握重兵。

岳钟琪能调动三省兵力,这在汉人官员中算是唯一一个有实力与朝廷对抗的人,所以曾静才会找到他,劝说他反清复明。

由于涉及谋反,尽管岳钟琪对清廷忠心耿耿,但他为了洗刷清白,不得不反复向雍正表忠心。

尽管雍正也一再要他宽心,然而随着叛乱解除、社会安定,雍正却开始对他各种打压指责,最后还是以“误国负恩”的罪名,将他革职拘禁,贬为庶人。

岳钟琪尽管功勋累累,但由于他是汉人的身份,最后不但遭到雍正打击,而且因为他的告密,引发文字狱,导致许多反清志士被斩杀,汉人因此对他多有诟病,从此背负了千古骂名。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岳忠琪的权力有多大,可以参照一下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尧,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总揽西部一切事务,管理西北军务,掌握着军政大权,年羹尧被赐死后,岳钟琪接了年羹尧的班,成了川陕总督、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岳钟琪手握兵权,手下兵力大约有十几万,清朝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两帝的治理,反抗力量已经减弱,基本上没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了,在康熙晚年,发生了准噶尔叛乱,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帅驻防新疆、甘肃、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十几万人,这些军队在平叛的过程中又得到了锻炼,成为了大清国的精锐部队,雍正即位后,青海又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成了抚远大将军,坐镇指挥平叛,又是西北地区作战,可想而知这里的军队在战火洗礼下,绝对是当时清朝军队中最具有战斗力的。

岳钟琪在准噶尔叛乱和罗卜藏丹津叛乱两场叛乱中都参加了战斗,更是因军功得到了康熙、雍正的赏识,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尧被参了九十二款大罪,雍正将他赐死在天牢,随后让岳钟琪接任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岳钟琪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还是个手握精锐部队兵权的人,其作战指挥能力极强,如果说他要造反的话,确实会让雍正很头疼。

而曾静会去忽悠岳钟琪造反,不仅仅是因为岳钟琪权力大手握重兵,还因为岳钟琪的身份,岳钟琪是汉人,四川成都人,在清朝作大臣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还让满族士卒也听命于他的,只有岳钟琪一个人,岳钟琪是名门之后,他是岳飞之后,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飞三子岳霖这一系,大家都知道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更是因为金朝和南宋议和先决条件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被冤杀,岳飞和金人可谓家仇国恨不共戴天。

而满清的祖先就是金人,这样看来岳钟琪不仅仅是汉人身份,还跟满清有大仇啊!满清入关后,很多汉人心怀明室,一直有着反清复明的思想,满清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也行使了怀柔政策,在顺治、康熙两帝的治理下,抗清人士转到了暗处,寻找着机会进行反清运动,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还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人,现在手握重兵,自然是策反的好对象。

所以在雍正五年(1727年)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个人在大街上一边跑一边高喊:“岳钟琪要造反了,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这还得了,居然有人在大街喊封疆大吏造反,官府自然要把他抓起来审问怎么回事,这个人根本没有反抗,很快就被抓捕了,结果发现是个疯子,这疯子的话自然当不得真,不过岳钟琪的政治觉悟却很高,没有不当一回事,知道这事不上报,雍正会有想法,赶紧写了奏章将这件事报给了雍正,以此表忠心,雍正在奏疏上写的朱批是密密麻麻,各种安抚的话,意思就是我相信你,你放一百个心吧。

这疯子后来以“造谣惑众,诬陷大臣罪”被斩首示众,一个疯子不可能会无缘无故这样喊,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在试探岳钟琪,可能是反清人士,也可能是嫉妒岳钟琪的人,虽然岳钟琪将这件事上报跟雍正表忠心,向世人表示了自己不会反清,不过湖南秀才曾静还是不死心,曾静这个人喜谈道学,也有反清思想,在接触吕留良的著作后,对“华夷之分”更是倾心,正好听说雍正阴谋夺位、兄弟不合的传闻,觉得雍正不得人心,是造反的好机会,于是派学生张熙去策反岳钟琪。


曾静这个书生想的太简单了,以岳飞抗金的事来激励岳钟琪,岳钟琪虽然是岳飞的后人,经过几百年早就没有了想法,而且他虽然手握兵权,手下将领士兵却多为满人,怎么可能会听他的话造大清的反,岳钟琪自然不会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去做这种可能性不大还掉脑袋的事情,岳钟琪先是把张熙打入大牢,对他严刑逼供招出幕后主使,张熙却是宁死不招,岳钟琪就单独召见了张熙,假说自己如此对他是要掩人耳目,其实他是同意造反的,张熙信以为真,将底细和盘托出,岳钟琪骗得口供后,将曾静、张熙抓捕,把他们交给了雍正。

雍正亲自审问,曾静立马招认说自己轻信流言,妄论国事,这都是因为看了吕留良的遗著所致,结果曾静、张熙被免罪释放,吕留良却遭了殃,他和儿子的尸体被挖出来,戮尸枭示,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那些刊刻吕留良著述的人和藏书的人都被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岳钟琪位高权重,又是汉人,加上抗金英雄岳飞后裔的身份,自然有人要策反他了。


历史红尘


要说岳钟琪有多厉害,其实在那个特殊时代而言,也不算多么厉害,可是至于为什么曾静等人要怂恿他造反,显然是看重岳钟琪的身份以及地位,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很多现实因素,导致最终岳钟琪不仅不参与,还直接把曾静处理了。

至于事情的来龙去脉,需要我仔细分析一下,要不然三言两语并无法说清楚。


一、岳钟琪的厉害之处

岳钟琪(1686-1754),四川成都人,他的父亲是四川提督岳升龙,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后人,可以算得上是武人世家,所以岳钟琪也继承了先辈的优良基因,从小就开始习武练习打仗,为后来的事业打下基础。


雍正元年,岳钟琪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这场战役,岳钟琪只用15天时间,就将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土地全部收复,由此可以看出岳钟琪在军事能力上的天赋以及厉害之处。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为过于嚣张跋扈,被雍正收拾,岳钟琪原本就是跟着年羹尧的,如今年羹尧倒台,岳钟琪顺利成为替补,接替年羹尧成为川陕总督,手上拥有十万重兵,可以说一时间权利达到了顶峰状态。

除了“武”方面的天赋,岳钟琪在文治上也颇有成就,比如雍正五年,雍正命令岳钟琪在川陕两省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取得一定成绩,也因此让一部分文人不满。

于是雍正六年,一个叫曾静的“生员”找他的学生张熙给岳钟琪写信声称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希望拥立岳钟琪造反。这件事把岳钟琪吓得不轻,立即将此事上报雍正,并且把曾静抓捕处决。

鉴于岳钟琪的表现,雍正也并没有对他治罪,可是雍正心里已经不相信岳钟琪,在雍正七年,岳钟琪被任命为宁远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出征葛尔丹,原本以为会大胜而归,结果这一仗打了三年,不仅没有胜利,还差点全军覆没,最终雍正以“误国”之罪将岳钟琪审讯并且在雍正十年关押在兵部大牢,一关就是两年。



雍正十二年,兵部判决岳钟琪死刑,可是雍正看在岳钟琪这些年南征北战的功劳上免除他死罪,只是判了斩监候,一直关押在大牢里到乾隆二年才被乾隆放出来。

乾隆三年,岳钟琪被重新启用为总兵,参与平定“大金川土司叛乱战役”,并且取得胜利,得到乾隆重用,最终岳钟琪于乾隆十九年病逝,享年68岁。

岳钟琪一生被雍正称为“当朝第一名将”,还被乾隆称为“三朝武臣巨擘”,可谓评价之高,足以说明岳钟琪能力不一般,确实相当厉害。


二、曾静为什么要忽悠他造反?

其实曾静忽悠岳钟琪造反的原因实在太简单,首先就是岳钟琪的地位显赫,当时岳钟琪属于朝廷当中汉人最大的官员,也是汉人唯一拥有兵权的大官,所以曾静最开始看重的就是岳钟琪的汉人身份。

因为当时清朝满人对汉人一直心存戒备,从来不会重用汉人,从而很多汉人官员都得不到重用,内心淤积不满,就想找机会造反,刚好如今岳钟琪的出现,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内心需求,所以忽悠他造反。


关于清朝的轻视汉人的行为,直到后来曾国藩时代才得以改进,在此之前,都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

除了岳钟琪是汉人这个身份外,第二个就是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岳飞当年是被金人所害,满清就是后金人,所以在名义上这一点是行得通的。当时还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因为雍正当时清理八爷党,闹得沸沸扬扬,民间都说雍正杀兄弟,太过于残暴,需要有人取而代之才能保证天下太平。

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下,才会出现曾静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说岳钟琪,可是岳钟琪最终没有同意,这其中原因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三、岳钟琪为什么不同意造反?

岳钟琪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上司年羹尧被雍正处决,他比曾静之类的读书人更加明白官场的残忍以及恶劣情况,所以断然不可能轻举妄动,在他拒绝曾静之前,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具体深思熟虑的是什么呢?那当然就是实力问题,要造反最需要考虑的就是造反能否成功。岳钟琪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先前的年羹尧,可谓功高盖主,实力滔天,可是依旧被雍正搞定,说明大清朝政府不是吃干饭的,这个皇帝更不是开玩笑的。



雍正早就借鉴年羹尧之事的经验教训,对岳钟琪从一开始就有所防备,岳钟琪手下的将领都是满人八旗子弟,根本不可能听从一个汉人的命令起兵造反推翻他们满人的天下,这是其一,此外岳钟琪身边被雍正安插很多眼线,比如曾静叫张熙写信给岳钟琪,在岳钟琪还没有上报雍正之前,雍正的眼线早已告知雍正,造反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根本没有必要尝试。

综上所述,岳钟琪当然选择继续效忠于雍正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跟着一群穷书生去送死,这一点谁都都能想清楚。


结语

岳钟琪是个明白人,自己有多少能耐,他自己最清楚,别人之所以认为他多么厉害,也仅仅是想利用他而已,岳钟琪自然不会上当!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嗔痴历史观


岳钟琪是大清唯一一位汉人大将军,这里所说的“汉人”是清朝那个时代所定义的“汉人”,和现在的汉族不同,在他们看来,只要在旗,不分满汉,同属旗人,可以看做当时的一种阶级,当然,阶级之中也有高下之分,满洲优先是改变不了的。

所以比如岳钟琪的老领导年羹尧或者吴三桂这类人,虽然都是汉族人,也都当过大将军,但无论清朝史料还是现在学界,都不会称呼他们为“汉人大将军”,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定义,具有特殊性,不能与现在的定义混淆。

年羹尧、吴三桂等人都被编入汉军八旗,可以视为跻身核心势利圈,和普通汉臣完全不是一码事。咱们也可以参看《清史稿》中对岳钟琪的评价和记录,评价他是汉大臣中唯一一位大将军。

“汉人”、“汉大臣”都属于白板身份,没有八旗背景,所以岳钟琪能当上大将军,一是当时满洲将军大多不堪重用,如果有的话,雍正帝死都不会用他,这是肯定的,不过公正的说,雍正帝在重用汉臣这方面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二是岳钟琪战功累累对西北边事确实也比较熟悉。

我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大家都知道曾静案,为了洗脱嫌疑,岳钟琪数次表忠心,而雍正帝不厌其烦的一再安慰岳钟琪说,对他非常放心,然后还说了一句话-弹劾你的奏折一大堆了,不相信你我会用你么?

即便这样为什么还用岳钟琪呢?还是能力和无人可用的问题。

那么多满洲权贵弹劾岳钟琪就是因为他的身份问题,一个汉臣没有八旗背景,领导包含满洲八旗在内的十几万精锐部队,在他们看来,那是要出问题的,所以不管是否有仇都会照死弹劾。

为什么有人忽悠岳钟琪造反?如果他有二心又是否能够成功呢?

外界看到的假象:

岳钟琪是岳飞之子岳琳这一脉的二十一世孙,当时的反清大众肯定都知道岳飞的事迹,岳飞活着的时候对抗的就是大金国的女真人,而满洲是皇太极时期改称,其实也是女真人,所以都觉得岳武穆的子孙如果反清的话,应该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超强履历:父亲归天的前一年,岳钟琪决定花钱捐官,最初只是同知,后来又觉得沙场建功较快,而且自身又是行伍世家,所以最终改为中军游击,期望在战场上有所建树。

康熙五十八年入藏作战,六十年班师回朝因功授左都督后四川提督,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帝驾崩的那年,授予参赞,雍正二年三等公,当年又甘肃提督,雍正三年甘肃巡抚,当年又川陕总督,雍正八年西路宁远大将军,做为汉臣,火箭一样的升官速度,证明他的能力出众,这点皇帝知道,老百姓也这么觉得。

所以岳钟琪的大众形象为:岳武穆的后人,兵法如神,麾下雄兵数十万,一旦揭竿而起,肯定能推翻大清统治。

曾静讲的是华夷之辨或说夷夏之防,说实话,当时确实就是这种情况,满洲皇帝忌惮汉臣掌握过多过重的权利,而反清人士则觉得满洲皇帝不是本族,虽然身受统治,但心有不甘。

曾静的理论来源于吕留良,他觉得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就是说对于满洲皇帝不需要讲什么君为臣纲。

又赶上雍正得位不正的传闻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曾静等人就认为:

①雍正帝统治根基不稳,面临众多兄弟的排挤,正是揭竿而起的好时机。

②岳钟琪虽然能够得到重用,但是绝不会得到朝廷真正的信任,所以他恐怕也有谋反自立之心。

所以曾静派遣张熙在岳钟琪回府的半路上进行拦截,并将书信呈上,这下可把岳钟琪吓坏了,单独审问都不敢,还要找个见证人才敢问案,经过严刑拷打张熙死不招供,所以岳钟琪骗张熙说,打你是对你的考验,我其实也想反清,并且诅咒立下盟誓,于是张熙就把曾静的事告诉了岳钟琪。

二人被送往京师,如果定罪的话肯定是凌迟处死,但是雍正帝还要用岳钟琪,所以变相卖好,将其二人释放(后来乾隆刚继位就将二人处死),让岳钟琪放心他对张熙的盟誓不会诅咒到家人,岳钟琪果然无比感动,一再表示要忠于大清,忠于皇帝。

可惜,张熙和曾静都是不懂兵事的文人,所以他们才会列举雍正帝十大罪状,谋划策反岳钟琪,清朝对外放军队的控制能力以及军队自身结构的原因,注定不会上演类似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种戏码。

至于谋反成功率的问题:岳钟琪曾经掌管两方大将军印,一是宁远大将军印,二是抚远大将军印,其中抚远大将军印是为了方便岳钟琪调兵临时授予的,这方大印的原主人是年羹尧年大将军,上一任主人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和岳钟琪的身份差距大不大?根本没有可比性,那么胤禵能够在掌兵期间造反么?答案是门都没有,实际上,从康熙帝死于畅春园开始,他的领军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他需要新皇帝的再次授权,才能继续领兵打仗,貌似是胤禵带领大军出征,其实军中事无巨细都要听康熙帝指示,一路上奏报和批示不断,康熙帝不会让一个生瓜蛋子直接带兵打仗的。

假如,胤禵知道胤禛继位想率军赶往京师,除了随从以外,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跟他走,因为那叫谋反,而且部队要吃饭,谁供应呢?还不是年大将军,部队也好,将官也罢都只会忠君,而绝不会忠于一个“落魄”的王爷,更何况岳钟琪这个汉臣呢,麾下的满洲八旗部队会帮岳钟琪打自家江山么。

岳钟琪的权利在军中无与伦比,麾下精兵十六万人,领兵打仗也没有问题,这是权力和能力方面。

这在曾静这些外人看来,仅需岳钟琪一声令下就能铲除满洲皇帝,其实呢,仅需皇帝一句话,岳钟琪就得乖乖地赴京论罪受死,至于调动兵马打皇帝,唯一的结果就是当场被其他将官拿下,不会有其他结果,而且岳钟琪一生也没有过叛变的念头,曾静案发生后雍正帝没说什么,岳钟琪就已经担心的不得了,至少在这方面来说,他是极其谨小慎微的,直白点说就是-他不敢。

.


古今通史


据史料记载,岳钟琪是汉人,籍贯四川成都,原籍凉州庄浪(今甘肃永登)。据传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孙,其父是四川提督岳升龙。

岳钟琪出身军人世家,自是谋勇出众,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中立过大功,受封三等公,年羹尧失势败落后,由岳接任川陕总督。这个职位,按康熙十九年的定例,必须由满八旗人员专任,因为西北边防乃清廷重中之重,朝廷在此设有重兵,川陕总督是地方督抚、封疆大吏中拥兵最多、权势最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为满八旗人员专缺,汉员岳钟琪却破例得到这一位高权重的职位,表明他深得雍正帝的宠信与倚重。

正因为川陕总督手握重兵,权势煊赫,身为汉人的岳钟琪又被雍正破格任用,坐上了这个显赫的位置,因而招来了无数的嫉妒眼光与明枪暗箭。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打击科甲朋党的斗争还未完全结束,湖南失意文人曾静致书岳钟琪,欲策动他起兵反清,雍正借此大作文章,严加审讯,顺藤摸瓜,四方株连,引出了载入青史、赫赫有名的吕留良文字狱。曾静选择川陕总督岳钟琪作为策反对象,自然事出有因。

《清史稿》载,曾静,湖南郴州府永兴县人,秀才出身,中年后放弃了科举之路,在乡间设馆授徒,乡人称其为“蒲潭先生”。曾静不过一个落魄秀才,胆子却很大,他著有一部叫《知新录》的奇书,书中直指雍正为暴君,指出他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猜疑诛忠(诛杀年羹尧、隆科多)”、“好谀任佞”十大罪状;曾静主张“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他反对满人统治,企图恢复汉家江山,希望救民于水火中。

曾静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对彼时社会的理解,判断故宋鄂王岳飞后裔、川陕总督岳钟琪乃忠良之后(满清又称后金,和岳飞抗的那个金同文同种),相信他能帮助自己实现拯救百姓于贫困的政治目标,于是就派遣门生张熙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生员应诏书》北上陕西策动岳钟琪举兵造反。

张熙于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抵达西安,并设法将书信递交给了岳钟琪。曾静在信中直言不讳地称岳钟琪手握重兵,身居要地,当乘时而反,驱逐满鞑,为宋、明复仇。岳钟琪看信后,惊恐万状,立即逮捕张熙,连夜亲自审讯,为避嫌并摘清自己,他请陕西按察使、满人硕色于暗室同听讯问过程。

岳钟琪动用酷刑,几番严刑拷打,张熙惨呼连连,几度昏迷,也咬牙决不说出谁是幕后主使。岳钟琪见他是一条硬汉子,知道靠严刑套不出口供,于是改变策略,设立骗局,好酒好菜,以礼相待,表示自己早有造反之意,希望其师前来辅佐,还不断赌咒发誓痛哭流涕,以示诚意。岳钟琪煞费苦心,想以诓骗的手段诱使张熙说出他师傅的姓名。张熙果然吃软不吃硬。见岳开诚布公 ,他大受感动,一五一十说出了实情。岳钟琪马上联合硕色一起奏报雍正,雍正见奏也吃了一惊。他一面极力抚慰岳钟琪,祝愿岳“多福多寿多男子”,一面派遣刑部侍郎杭奕禄、正白旗副都统觉罗海兰赶往湖南 ,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一起赴郴州永兴缉拿曾静等一干人犯。

杭奕禄和王国栋草草审讯了曾静等人,随即将其押往北京,由雍正帝亲自审问,雍正对曾静在《知新录》中为自己罗列的十大罪状一条条加以反驳。在此期间,雍正对岳钟琪大加笼络,说他给岳的谕旨都是真心话,“少有口心相异处,天祖必殛(杀死)之”。雍正皇帝对臣属起誓,如同他当初对年羹尧一样,以表示他对岳绝对信任,进一步把心怀忐忑的岳钟琪彻底稳住。

史载审理曾静案费时一年,到雍正七年十月出奇的宣布将曾静、张熙免罪释放,命曾静到江浙宣讲皇朝恩德,然后秘密遣送回湖南,在观风整俗衙门听用。命张熙赴陕西宣讲,然后押回原籍。

不久,雍正下令将曾静的口供以及忏悔之言《归仁录》,编篡集成为《大义觉迷录》,大量刊印,颁布全国,以着力清除“华夷之大防”思潮,并以此洗刷自己得位不正之恶名,以巩固其权力,故对曾静投书策反岳钟琪一案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处理。

不过,在审讯曾静时,曾供称其思想主要源于吕留良。清史上著名的吕留良案由此而发生。吕案开清朝文字大狱先例,吕留良(已故)遭开棺戮尸, 他的子孙、学生、仰慕者或遭诛戮、或流放、或革职、或杖刑、或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吕案成为雍正时最大的文字狱。

岳钟琪画像


其实,早在曾静投书案发生前,升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已招来不少人的嫉妒,据说向雍正秘密参劾他的“谤书”就有一箧(藤箱)之多。当岳受命接替年羹尧当川陕总督之际,议政大臣、署理直隶总督、隶籍汉军旗的蔡铤就上奏说岳“不可深信”,后岳进京陛见,路经保定,蔡铤对他说:“怡亲王(十三皇子胤祥)对你非常不满,皇上亲信傅鼐让我转告你要留心”。十三爷胤祥是雍正最信任的兄弟,蔡铤的意思无非是雍正对岳有所疑忌,一番话使岳惊惧不安,不知怎样应对才好。

当时一个最喧嚣尘上的倒岳言论,说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裔,要替汉人复仇,必会起兵反对满清(后金)统治。

不仅统治阶层有此看法,社会下层也是如此认为。彼时四川民间流传岳钟琪已遭谴责,其长子岳濬业已被朝廷逮捕问罪。后来官府查访后发现是疯汉造谣,纯属无中生有,将疯汉处死了之。但岳钟琪心中益发感到不安,于是主动请求辞去总督职务,雍正大加安抚,温言挽留,说不要理会流言蜚语,那是“蔡铤等鬼魅之所为” ,勉励他继续供职,“愈加鼓励精神,协赞朕躬,利益社稷苍生,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理大清于磐石之固,造无穷之福以遗子孙也(《大义觉迷录》)”。

当时,雍正正在筹划讨伐准噶尔部一事,他暗示岳钟琪,有要事和他协商。由此可见,雍正对岳没有任何猜疑,对他的宠信与器重一如从前。

岳钟琪身为陕甘总督,肩负大清西北边境的安危,麾下拥有最精锐的满汉八旗数十万雄兵,确实是朝野瞩目的实权人物,朝中有人因他是汉人却位高权重而忌惮他提防他,民间则又以为他是岳武穆之后所以必是忠义爱民、反对满清暴政之人,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这就使他成为政治斗争与社会矛盾的一个“测量工具”,其实他本人并不乐意如此,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其特殊身份,从而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波诡云谲、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漩涡中去。

比如曾静就一厢情愿的认为,岳钟琪是岳飞之后,满清皇帝是金朝女真人的后代,岳飞一生抗金,他的后裔不应该侍奉女真人的后代,于是希望岳利用手中的强大兵力反对满清,为祖宗报仇,为汉人雪耻。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有些过于天真。时过境迁,岳钟琪或许真是岳飞后人,但早就没有曾静那样的想法了,他感激雍正的知遇之恩,发誓报效他,怎么会因曾静的投书或几句什么“夷夏之防”就置自己的身家性命与荣华富贵于不顾而悍然起兵造反......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岳钟琪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

官至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最多时控制16万大军。

看似权力很大,但实际上没多大。



大将军王胤禵权力大吧?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权力也不小吧?但那又怎么样呢?不照样让皇权按在地上摩擦?

清朝的君主专制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皇帝的意志通过军机处,以各种形式贯彻到军队之中。再加上岳钟琪本身是汉人,而满清贵族对汉人一向猜忌,所以更是严加防范。

比如利用满清直接掌握的八旗军去威慑和监视绿营;再比如通过广设耳目,利用密折了解岳钟琪的作战部署和动向;还有,可以通过粮草军需的供给来牵制岳钟琪的大军。

由此可见,岳钟琪虽表面上握有大清的十余万精锐,但实际上处处掣肘。



但偏偏有些人觉得岳钟琪有能力起兵造反,推翻清廷,比如大名鼎鼎的曾静。

雍正六年,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劝其起兵,反清复明。岳钟琪自然不敢怠慢,他假意答应,骗取了张熙口供,这才将其抓捕。

那么,为什么曾静等人会认为岳钟琪能够起兵造反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曾静他们一介酸腐文人,不了解皇权的运作,以为岳钟琪有十余万精锐,就能一鼓作气,掀翻清廷,但实际上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第二,曾静听闻岳钟琪是岳飞后裔,故指望能够借此唤起岳钟琪的民族气节,愤而起兵。殊不知,岳钟琪不是岳飞,满清也不是曾经的女真人。



说到底,但凡是想老老实实在朝廷里混口饭吃的臣子,都不会听信曾静这种妄想狂忽悠。


达摩说


即使给岳钟琪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推翻雍正皇帝。

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岳钟琪是爱国将领岳飞的后人,在雍正三年,他官拜川陕总督,而且还外加兵部尚书衔,不仅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而且他还是个手握重兵的将军。

在年羹尧死后,岳钟琪顺利接管年羹尧麾下的军队,直接管理陕西、四川和甘肃地区,可以说年羹尧的权力都比不上他。

可是好景不长,当时天地会为了推翻清朝,在各处散布反清言论,并声称岳钟琪受先祖英灵感化,要率领大军为汉人报仇。

这样的言论吓得岳钟琪赶快写了封奏折上呈给雍正,言辞恳切的说他不敢造反。雍正皇帝为了安抚他,没有立刻罢免他的官职,而是让他回去好好带兵。

其实雍正没有处理岳钟琪,主要还是因为葛尔丹还未被剿灭。

为此,在雍正七年,岳钟琪受封宁远大将军,亲率十六万大军出征。

这一场大战打了三年,岳钟琪不但没有剿灭葛尔丹,还差点被葛尔丹打了个全军覆没。

如此一来,岳钟琪就没这么用处了。因此在雍正十年,岳钟琪失去了兵权,回到京城受审。此后,他一直被关押在兵部大牢。

在雍正十二年,兵部判决岳钟琪死刑,可是雍正皇帝觉得岳钟琪功劳还是有的,于是就将他判为斩监候。并一直关押在大牢,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来。



岳钟琪的权力虽然很大,可是他不敢造反,而且也没机会造反

岳钟琪的权力确实很大,在年羹尧死后,他的权力几乎囊括了整个西北地区,而且还统领十多万大军。

这也导致不少反清义士一直在忽悠他造反,但他的野心没那么大,而且他也很清楚形式,不管别人怎么忽悠,他始终不为所动。

在岳钟琪看来,推翻雍正皇帝,无疑是痴人说梦,虽然说他的权力确实很大,但他根本没有推翻雍正皇帝的能力。

一旦岳钟琪有想要造反的想法,估计他麾下的将领没几个人愿意跟着他走这条路,毕竟整个西北地区虽然驻扎了十多万大军,但是粮食补给却主要靠内地运输。

没有了粮食和银子,他拿什么忽悠别人跟着他推翻雍正皇帝。

他的权力看起来很大,其实下面很多人都是朝廷安插过来的人,这些人在平时听他的话,一旦发现他有问题,肯定会立刻和他对着干。

因此,岳钟琪想要推翻雍正皇帝,一点希望都没有。


东方大史


岳钟琪四川成都人,他的父亲是四川提督岳升龙,祖先就是赫赫有名的英雄岳飞。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他不负众望,自幼勤习武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康雍乾之时成为著名的武将。

岳钟琪在康熙朝之时仅担任游击,直至雍正朝之时岳钟琪才得以迅速升迁。雍正元年,因罗卜藏丹津叛乱,所以岳钟琪追随年羹尧赴西北平叛,当时获得战功,所以被封为奋威将军。雍正三年,年羹尧倒台后,令岳钟琪担任陕甘总督。陕甘总督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职位,扼守边疆要隘,兵权在握。

但是清朝是个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朝代。所以对于汉人总是不信任的,岳钟琪能够凭借着汉人的身份一跃身居要职,也可见雍正用人不拘一格,更体现了岳钟琪的能力之大。

表面上看来,岳钟琪当时出任大将军,手握数十万大军,官职是川陕总督,掌握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大权。但是岳钟琪的前任年羹尧比岳钟琪还要牛,结果雍正皇帝的一纸诏书照样让年羹尧完蛋。

因为年羹尧和岳钟琪他们虽然是大将军,但是他们手下的将领却都是听皇帝的,年羹尧和岳钟琪能够指挥他们,是因为皇帝任命他们为大将军,一旦他们不是大将军了,那些将领肯定不会听从他们的。

而岳钟琪要是敢造反,那些人更不可能听他们的,因为岳钟琪手下的将领是以满人为主的。岳钟琪一旦造反,那他就不是皇帝任命的大将军了,而是反贼了,那手下的将领都可以群起来反对他。岳钟琪显然明白这一点,所以根本不可能伙同那些怂恿他的人造反,并且把那些人抓起来交给皇帝。

而那些怂恿岳钟琪造反的人肯定认为岳钟琪不仅是汉人,还是岳飞第21世孙。据史书记载,岳钟琪是岳飞第3子岳霖的后人,因此汉人百姓多认为他亦如岳飞一样“忠义爱民”。

满清入主中原后,对汉人多有血腥镇压。所以,大家一厢情愿地认为,岳钟琪势必因家仇国恨,早晚都会颠覆清朝。岳钟琪能调动三省兵力,这在汉人官员中算是唯一一个有实力与朝廷对抗的人,所以曾静才会找到他,劝说他反清复明。

岳钟琪接替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当时,四川、陕西、青海、甘肃等地的驻军都归属岳钟琪节制。为了对付准噶尔部,清朝又从其他地区调动了大量的军队。在兵力最多的时候,岳钟琪能够指挥的军队超过20万,这是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

而在当时就有一个人不知死活的叫曾静劝岳钟琪造反。而最终的结果是,岳钟琪为了向雍正皇帝表忠心,将曾静投书一事报告给了雍正帝,并对曾静进行了审问,最终导致了曾静案的发生。

岳钟琪尽管没有造反,但也不再为雍正皇帝所信任,虽然也曾命他出征,但最终还是被判了个误国罪。从岳钟琪事件中,也可看出雍正皇帝虽然用汉人,但并未对汉人完全信任的这一事实。

按照雍正皇帝的性格,全国主要官员的身边,肯定都有情报人员。后来的事实证明,岳钟琪的身边确实有粘杆处的人。如果岳钟琪没有立刻汇报这件事,估计就不是撤职这么简单了。虽然很多人希望岳钟琪造反,但岳钟琪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曾国藩身上,很多人总希望曾国藩造反称帝。


独秀文苑


1

岳钟琪任宁远大将军时,统领甘肃、陕西、四川三省军务,手下兵力大约16万。16万部队对整个大清来说好像不算多,但他是大清朝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

康熙末年,大一统王朝基本定型,大规模战争很少了,养尊处优的八旗兵战斗力明显下降。这时,西北准格尔部叛乱,抚远大将军胤禵率领20万大军平叛,部队得到锻炼,战斗力没有下降。雍正继位后,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一职,又赶上罗布藏丹津叛乱,年羹尧率领部队平叛,这支部队再次得到锻炼。后来雍正与年羹尧翻脸,年羹尧自尽,接替年羹尧管理西北军务的是岳钟琪,他的16万部队就来自胤禵当年的20万大军,这支部队堪称大清主力。

手握16万精锐部队,要造起反来够雍正喝一壶的。雍正不可能不担心岳钟琪造反。不然他不会免去胤禵的大将军职务,不会赐死年羹尧。岳钟琪更担心雍正怀疑他,要了他的命。



岳钟琪手握重兵,举足轻重,雍正能意识到,反清复明人士也能意识到,如果能把他拉过来,大事一定能成,于是就有了拉岳钟琪下水的想法。

2

论权力岳钟琪是宁远大将军,权力不小,但他和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为什么反清人士不找年羹尧偏偏要找岳钟琪策反呢? 这和岳钟琪的出身有关。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岳飞是抗金英雄,而金国是大清的祖先。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岳飞是抗金英雄,岳钟琪自然应该是抗清英雄。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抗清人士要拉岳钟琪下水,岳钟琪愿意吗?岳钟琪虽身为宁远大将军,但他的部队不像岳家军、戚家军只听命于将军,岳钟琪要是造反,能跟他一起干的人不会很多。而且大清经过顺治和康熙两朝的治理,政权基本稳固,推翻的可能性很小。岳钟琪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放着高官厚禄不去享受,偏偏去干掉脑袋的事儿,他有那么傻吗?



抗清人士当然也不傻,知道岳钟琪会不会造反在两可之间。在不清楚岳钟琪底细之前不能贸然行动,他们可以先试试看。

一天,一个人在大街上喊,“岳钟琪造反了!岳钟琪造反了!”大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最怕有人造反,这么大的事,官府不能不管。抓来审问,原来是个疯子。真疯假疯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既使现代医学也无法证实精神病是不是装的。不过有一点让人怀疑,疯子怎么恰恰会喊岳钟琪造反,而不是喊别的什么人造反呢?

这很可能就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雍正皇帝听到有人说岳钟琪要造反,一定会怀疑,杀掉岳钟琪分分钟的事。岳钟琪被逼无奈就会造反,这叫逼上梁山。

3

岳钟琪比他的先祖岳飞政治上成熟得多。他没有把事情压下,而是写好了汇报材料,第一时间上疏雍正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岳钟琪清楚,如果他把事情压下,雍正的眼线很多,早晚会知道,雍正疑心很重,一定会杀了自己。



岳钟琪向雍正表白心迹,雍正如果不谅解岳钟琪显得太小气了,于是回说,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可以对灯发誓我绝对不怀疑你,如果你不信我,我也没办法。雍正把岳钟琪的奏折批得密密麻麻,写得满满登登,就一个意思,让岳钟琪相信自己没怀疑他。可见雍正的良苦用心,他知道岳钟琪有多么担心,多么害怕自己怀疑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湖南秀才曾静要造反,打发弟子张熙千里迢迢来到四川策反岳钟琪。张熙见到岳钟琪后,说明来意。岳钟琪一听说是来策反他的,非常紧张,马上把张熙打入大牢,严刑拷打,逼他说出幕后指使。张熙被打得半死就是不招。最后,岳钟琪单独召见张熙,说自己早有造反计划,只是时机不成熟,所以这么做是为掩人耳目。张熙信了,把自己的底细和盘托出。岳钟琪得到口供,再次立即上疏雍正皇帝表白心迹。雍正亲自查证,发现属实,再次给岳钟琪回话,说自己相信他的清白。



张熙又不傻,怎么轻易就相信岳钟琪的话呢?疯子案传得沸沸扬扬,给人无限的遐想,让人们觉得策反岳钟琪的人很多很多,有人正在做,有人正准备做,说不定有人已经成功了,现在岳钟琪正做造反准备呢。张熙相信,反清起义必须时机成熟才能举旗,起义之前岳钟琪需要保密,对自己动刑只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是在以防万一。可惜张熙错了。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有得观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了解满清的制度,满清主力是八旗军分驻各地,主官士兵皆是满人在地方地位超然,其他就是绿营兵是满清在征服过程中收编的汉人军队组成,但主官还是以满人为主,还有就是地方督抚也都是满人汉人寥寥无几,直到曾国藩开始督抚才逐渐回到汉人手里,而岳钟琪是满清两百年唯一做大将军的汉人,虽然岳钟琪也是旗人(汉八旗),但不影响对他有企图的汉人想入非非,而此时天下太平满清虽然在制度方面严防汉人,但是文化以及和汉人的地主阶级方面是积极拉拢的,并且在民生方面也是休养生息,但是部分人就是不死心,想要反清复明这时具备号召力的除了吴三桂就是岳钟琪,但是吴三桂名声太臭属于汉奸级别的,而岳钟琪从他父辈开始就是高官,并且到他的时候在满人的天下能做到大将军一是他能力非凡,二就是他忠心耿耿。。在者民心方面反清复明已经是噱头了,日子过的下去的老百姓谁还会上当,早知道这么费劲想当年也不需要和李自成干革命,从而是天下被满人夺去。。。老百姓说到底就是只要安稳日子,才不会在乎谁来统治呢,统治阶级只要能把矛盾平衡好,就算外星人来统治也没有多少人反对,更何况岳钟琪这种统帅级别的人,难道他看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