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長春亞泰大街與東天街交會處,有一座距今已有130多年曆史的仿宮殿式古建築群,它莊嚴清幽,文雅肅穆———這就是長春文廟。文廟又稱孔廟(因為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據悉,現在全國共有文廟204座,全世界共有文廟1300多座。而長春文廟是其中較為“年輕”的一座。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長春文廟位於當時老城內二道街,始建於1872年,初由士紳朱琛捐資興建。據《長春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一年(1894年)和1924年由長春知府楊同桂、長春文廟知事趙鵬第主持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維修、擴建,一時間文廟成了當時長春城內非同一般的場所。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當初文廟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據稱也是莊重軒昂、富麗堂皇。在大殿兩旁的廡廊內,供奉著孔子72位弟子賢人的牌位。在每年農曆二月、八月,在大成殿門前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孔參拜大禮。而西院是孔子家廟,東院是孟子廟和文昌閣。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文廟是祭祀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兩千多年以來,儒家學說廣被尊崇,其道義深邃博大且簡單易行,逐步成為了尊禮崇儒的德治源泉。當初,文廟初建的時候尚較簡單,經過二次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後,據說這裡是“古榆參天、花草滿壇,泮池如月、虹橋飛架”的麗景所在,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瀋陽文廟祭孔老照片,長春文廟與此類似

1933年9月,當時的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親自主持了在文廟舉行的孔子“丁祭大禮”,並確定每年的春丁和秋丁(就是陰曆三月和八月的第一個“丁日”)都要舉行祀孔典禮,併為此制定了祭孔的禮節。特別是在1934年的秋丁祭,當時的偽滿洲皇帝溥儀親往參加,開創了元首親祭的先例。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傳說魁星是文昌帝君的侍神,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科舉時代的讀書人對它奉若神明,都希望“魁星點鬥,金榜題名”。全國各地文廟大都有魁星閣或魁星樓,供參與科舉考試的士子們參拜,為一座城市“開啟文運”。長春文廟的魁星樓可謂命運多舛。據《長春縣誌》記載,魁星樓原址在伊通河邊的武廟中,始建年代不詳。1902年,王昌熾到任長春知府,當年就將魁星樓移建到文廟。1917年7月12日,魁星樓被大火燒燬,從此不見於長春文廟。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文昌為古時傳說中天上星官的名字,民間認為其司職是管理人間讀書和文上功名。古時的文昌閣,多為讀書人祭祀之所,是尊師重教、崇尚知識、重視禮儀的文化體現。當時的長春文廟文昌閣佔地面積為300平方米,為兩層建築,後來經過一次重建,面積有所擴大。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2008年9月28日,時值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59週年之際,長春文廟復建的文昌閣於當日竣工,設在文昌閣一樓的現代化國學大講堂同時投入使用。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2012年修繕後,重新開放前的長春文廟

2002年,長春市政府出資對文廟進行原址恢復重建。復建後的文廟改成了三進院式的仿古建築群,雖跟以往格局和樓型均有調整,但主要內容都恢復了。大殿如故、欞星門如故、就連大殿和欞星門的大字,都是採用康熙的筆跡。2012年是文廟建成140週年,長春市政府再次出資擴建。文廟現有建築格局將保持不變,將現東、西配殿,更衣廳及大成門挪至文廟始建時的位置,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修繕,再現其歷史風貌。

長春記憶:長春文廟沉澱著130多年的歷史

2012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3週年,長春文廟同日重新開放,並舉行了孔子文化園竣工剪彩儀式。以往的奠禮表演,由於受到場地空間和表演成本的限制,採用的是六佾,即36人表演,改擴建以後,大成殿前的廣場面積有所擴大,此次表演變為八佾,即64人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